• 1、读“太阳系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地球的是(填字母)。
    (2)、地球轨道内、外两侧轨道上分别运行着(填名称)。
    (3)、  2008年6月20日,国际天文联合会宣布,将中山大学学生“苏梅克近地天体奖”获得者叶泉志发现的161715号小行星命名为“汶川星”。以此悼念在汶川大地震中的罹难者。“汶川星”在图中星和星(填名称)轨道之间。
    (4)、试分析地球的宇宙环境和地理环境的特点与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关系,将对应的关系填写在横线内。

    ①地球磁场……………………                        A地球表层存在大气层

    ②地球的质量和体积………                        B削弱到达地面的紫外线

    ③地球与太阳的距离………                        C水经常能处于液体状态

    ④地球大气中的臭氧层……                        D导致高纬度地区多出现“极光”

  • 2、太阳源源不断地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尽管只有少部分到达地球,但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请回答下面小题。
    (1)、关于太阳的正确叙述是( )

    ①巨大炽热的气体球                        ②主要成分是氢和氧金

    ③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④地球形成发展关系最密切的天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下列能源来自太阳辐射的有( )

    ①煤                ②水能                ③核能                ④地热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3、下图为我国西南某山脉中某河谷①②③④四个不同位置的横剖面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段河流的流向可能为( )
    A、西北—东南—东 B、东北—西南—西 C、西南—东北—东 D、东南—西—西北
    (2)、图示河谷的形成过程为( )
    A、地壳抬升—风力侵蚀—地壳下沉—流水堆积 B、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C、地壳下沉—流水沉积—地壳抬升—冰川作用 D、地壳抬升—流水侵蚀—地壳下沉—冰川作用
  • 4、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从原核细胞生物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段是( )
    A、冥古宙 B、太古宙 C、元古宙 D、古生代
    (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 )
    A、元古代 B、太古代 C、古生代寒武纪 D、中生代侏罗纪
    (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 B、中生代末期 C、太古代末期 D、新生代末期
  • 5、河流为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但也时常发生灾害。图中为某河流、湖泊发展过程的四个阶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演化过程最可能出现在( )
    A、洞庭湖平原 B、塔里木盆地 C、横断山区 D、云贵高原
    (2)、图示河段,最易发生洪涝灾害的阶段是( )
    A、 B、 C、 D、
    (3)、在乙阶段①、②、③、④四地中,最有利于城市空间发展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6、鴻湖,是指被沙嘴或沙坝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河北省的七里海为瀉湖,曾是一个淡水湖,后由于河洪水侵入,在东北部冲开一条水道注入渤海,即新开口。20世纪70年代,当地对注入七里海的赵家沟等河流进行治理,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并发育了湖口三角洲。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沙丘,沙子主要来源于( )
    A、河流所携带来的泥沙 B、冬春季风沙活动的沙源 C、枯水期湖底淤积的泥沙 D、海水侵蚀海岸带来的海沙
    (2)、与20世纪70年代以前相比,湖口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水的顶托作用 B、河流注入湖口的地势低平 C、河流泄洪能力增强,入湖泥沙增加 D、入湖河流流速变慢,搬运能力下降
  • 7、下图示意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以及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完成下面小题。

    (1)、通常认为岩浆来源于( )
    A、 B、 C、 D、
    (2)、甲圈层,随深度增加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
    A、横波减小,纵波增加 B、横波增加,纵波减 C、横波增加,纵波增加 D、横波减小,纵波减
  • 8、 2023年2月,我国在欢庆兔年春节时,太阳发生了一系列爆发活动。据此回答 面小题。
    (1)、太阳活动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后,可能造成的影响有( )

    ①地球各地出现极光现象        ②产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短暂中断        ④我国北方会出现极昼现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下列需要密切关注太阳活动的人类活动是( )
    A、煤炭采掘 B、水产养殖 C、航天发射 D、道路施工
  • 9、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引起了空气的水平运动 B、喜马拉雅山的隆起形成 C、全球气温有可能变暖 D、泥石流和滑坡现象的发生
  • 10、耀斑发生于( )
    A、光球 B、色球 C、日冕 D、太阳内部
  • 11、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维持地表温度的主要热源

    ②太阳辐射能是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地壳、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

    ④煤、石油等能源在形成过程中固定了大量的太阳辐射能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2、地球作为太阳系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表现在( )
    A、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大的行星 B、具有适宜生命生存的温度、大气和水等条件 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 D、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小的行星
  • 13、轨道倾角是指其他行星公转轨道面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偏心率是椭圆焦点到中心的距离与椭圆半长轴之比,它决定椭圆的形状(偏心率越小,越接近正圆)。下图为行星绕日轨道倾角与偏心率曲线图,根据折线a.b可知,行星绕日运动具有的特征是( )

    A、共面性同向性 B、近圆性特殊性 C、同向性近圆性 D、共面性近圆性
  • 14、  2023年9月27日,发生了木星“冲日”现象。行星“冲日”是指轨道在地球轨道之外的行星,绕日公转运行到与地球、太阳成一条直线,且与地球位于太阳同侧时的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面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四幅木星“冲日”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2)、能够形成“冲日”现象的行星有( )

    ①木星、水星        ②土星、木星        ③火星、天王星        ④金星、火星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球锂矿集中分布在“锂三角”地区。地质时期,“锂三角”地区曾是一片汪洋大海,伴随安第斯山脉的隆起,导致气候变化,“锂三角”地区逐渐形成众多富锂盐湖、盐沼。下图为南美洲锂三角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锂三角”地区锂矿储量约2903万吨,占全球各种类型锂矿总储量的76.1%。该地区盐湖卤水中锂离子的浓度较高,镁等伴生元素较少,易于开发利用。截至2018年末,“锂三角”地区锂矿产量约2.13万吨,开发程度还非常低。

    材料三:2020年我国超过70%的锂矿来自进口。预计到2025年“锂三角”地区锂资源产能约33万吨。将超过澳大利亚成为我国锂矿进口的主要来源地之一。

    材料四:位于福建宁德的宁德时代是我国领先的动力电池制造商,2023年6月,宁德时代计划投资约100亿元人民币,与玻利维亚政府合作开发该国盐湖锂矿资源。

    (1)、简述气候变化对“锂三角”地区富锂盐湖、盐沼形成的影响。
    (2)、概括“锂三角”地区锂矿开发的有利资源条件。
    (3)、说出我国存在的锂矿安全风险。
    (4)、从我国资源安全角度,分析宁德时代与玻利维亚政府合作开发锂矿的意义。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南省海陆面积广阔,气候条件优越,生物种类及特有类群均居全国前列。其土壤以砖红壤和赤红壤为主,多呈酸性,有机质含量较低且黏重。

    材料二:海南长臂猿为海南特有物种,栖息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下图),以热带野果、嫩叶、花苞等为食。

    (1)、说明海南省生物种类和特有类群丰富的自然原因。
    (2)、从气候的角度,解释海南岛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低的原因。
    (3)、推测降水对海南长臂猿活动范围的海拔变化,并说明理由。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古呢沟位于甘肃省岷县,主沟长度1.56千米,流域高差330米(如图)。纳古呢沟几乎每年雨季均暴发泥石流,该地受断裂活动影响,沟谷两侧有对滑式滑坡体的存在,形成了“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巨大威胁。

    (1)、说出该流域泥石流的特点,并说明理由。
    (2)、推断该流域“泥石流—滑坡—堰塞湖—溃决型泥石流”灾害体系的演化机制。
    (3)、说出提高森林覆盖率对纳古呢沟泥石流的积极作用。
  • 18、泥炭指潮湿或地表积水环境中,在土壤表层累积起的一层厚厚的有机物。研究表明,泥炭地的排灌系统对水循环和碳循环均有着显著影响。英国某低注池曾经一度是被水淹没的,后因深渠与排水管网的修建完善实现了快速排水。但如今,该地即便已经成为农业高产之地,仍不时会遭遇洪水侵袭,或在其上空形成“乌碳云”(云的颜色近似乌碳颜色)的阴霾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泥炭地形成的关键依赖于( )
    A、土壤肥力下降 B、森林植被砍伐 C、成土母质形成 D、植被大量腐化
    (2)、排灌系统主要影响该地水循环的( )

    ①大气降水                        ②水汽输送                        ③蒸发                        ④下渗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3)、该地上空形成“乌碳云”,主要是由于( )
    A、泥炭地干燥易燃 B、地下水过度抽取 C、全球变暖的加剧 D、泥炭受侵蚀流失
  • 19、冰川对气候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喀喇昆仑山位于中国西部边境,图示意该山克勒青河流域1978~2015年不同坡向冰川面积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监测该流域冰川面积变化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数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统 D、卫星导航系统
    (2)、1978~2015年间冰川面积退缩率最小的坡向是( )
    A、东北坡 B、西坡 C、西北坡 D、北坡
    (3)、1978~2015年间偏南坡向冰川面积减少百分比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偏南坡向( )
    A、冰川规模小,对气候变化更敏感 B、属阳坡太阳辐射较强 C、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 D、人类活动的干预较大
  • 20、泰加林是寒温带针叶林,主要生长在≥10℃积温20℃以下的地区,冷而湿是其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我国,泰加林主要分布于大兴安岭北部山地以及新疆阿尔泰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代表泰加林的是( )
    A、 B、 C、 D、
    (2)、为了适应环境,泰加林树冠呈塔形、叶片呈针状,体现其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积雪可顺势下滑 B、利于冬季增加光照 C、叶片呈针状利于保温 D、利于夏季收集雨水
    (3)、影响大兴安岭东西两侧泰加林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                ②冬季风                ③地形                ④河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俄罗斯东西伯利亚的泰加林分布南界通常在56°N左右,而在我国境内南移到50°N左右。导致在我国分布的纬度偏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季风 C、地形 D、洋流
上一页 952 953 954 955 9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