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午西风,名曰发海西,四时皆然。”这里所说的“内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上图中能正确示意“台地早东风、午西风”的是
    A、甲、丙 B、乙、丙 C、甲、丁 D、乙、丁
    (2)、下列能正确表示台湾海峡两岸风向日变化相反的是
    A、白天两地盛行海风,夜晚两地盛行陆风 B、夜晚两地盛行海风,白天两地盛行陆风 C、夜晚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D、白天台湾盛行海风,福建盛行陆风
  • 2、下图为“水循环环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水循环环节中①表示的是
    A、下渗 B、地下径流 C、水汽输送 D、地表径流
    (2)、修建蓄水池能够有效缓解城市内涝,其主要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 B、 C、 D、
  • 3、下图为“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变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题。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②真核细胞生物出现 B、③恐龙灭绝 C、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 D、⑤鱼类和两栖类动物出现
  • 4、下图是“地球圈层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代表四大圈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序号①②③④依次表示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B、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C、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 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
    (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图中两个圈层之间的关系,则这两个圈层是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 5、下图是“太平洋170°W 附近三个观测站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的曲线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将图中①②③三地表层海水密度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下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2)、关于海水温度变化的叙述,下列正确的是
    A、海水的温度与海水的深度呈反比例关系 B、海水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一定呈正相关 C、深度超过1千米后,海水的垂直温度变化开始减小 D、若深度在1千米内,则不同纬度的海水温度差异较小
  • 6、我国的冲浪运动起步较晚,直到2010年,海南省万宁市才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冲浪节,自此这项在国内颇为冷门的运动逐渐进入大众视野,而当时比赛的地点就是日月湾。 日月湾巨大的海湾上常常有3米以上的海浪,是理想的冲浪地点。除海南省外,广西北部湾、山东青岛等地均有冲浪点分布。下图为“万宁市日月湾景观图”和“海南岛冲浪点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海南岛的冲浪点多位于东岸,而西岸较少。其主要原因是
    A、西岸海岸海滨面积较小 B、西岸海岸线狭长且曲折 C、西岸天气条件差,阴雨天气多 D、西岸海域面积受限,风浪小
    (2)、与山东青岛冲浪点相比,海南岛日月湾冲浪点的最佳冲浪时间是
    A、每年11月~次年3月 B、每年6月~8月 C、每年7月~11月 D、每年3月~5月
    (3)、近年来我国冲浪运动热潮兴起,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自然条件优越,冲浪点多 B、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C、该项运动安全系数高,易普及 D、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 7、此前,日本德岛县博物馆宣称在德岛县胜浦村附近新发现了大型草食性动物禽龙的化石。此次发现的禽龙化石距今1.3亿年左右,是截至目前日本境内出土的最古老的动物化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根据材料推测,禽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泥盆纪 B、白垩纪 C、寒武纪 D、古近纪
    (2)、若发现禽龙化石的地层中,还存在其他化石,则这些化石最可能是
    A、蕨类植物化石 B、被子植物化石 C、裸子植物化石 D、人类化石
    (3)、人类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

     ①推测古地理环境 ②确定地球的年龄

     ③重新培育出古生物 ④了解地球生命的历史

    A、①④ B、①③ C、③④ D、①②
  •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海南岛不仅地处热带北缘,长夏无冬,而且阳光、海水、沙滩、绿色、空气五大旅游要素俱全,具有得天独厚的热带海岛自然风光。每年冬季,这里都会成为东北老年人的度假胜地。下图为海南岛区域图。

    (1)、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海南岛的自然地理环境(气候、地形、河流、植被、土壤等)特征。
    (2)、简述海南岛地形对交通的影响。
    (3)、分析冬季海南岛成为东北老年人心目中度假天堂的原因并指出这种现象体现的区域特征。
  • 9、读南美洲部分自然地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甲—A—B自然地带的更替体现的陆地地域分异规律。
    (2)、分析C自然地带狭长的原因。
    (3)、乙纬度较高,但自然地带类型与甲地相同,试分析其形成的原因。这体现了自然地带的哪种分异规律?
    (4)、说出D自然地带的名称及其形成原因。
  • 10、阅读太平洋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洋流是大规模流动的海洋水体,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海洋洋流与大气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地理环境产生巨大影响。

    (1)、图中,从A地到B地的航线多选择沿较高纬度自西向东航行,而从B地到A地航线多选择沿较低纬度航行,简要分析第一种航行路线的利和第二种航线的弊。
    (2)、发生厄尔尼诺现象时,M洋流有何变化?简要说明变化的原因。
    (3)、发生厄尔尼诺期间,秘鲁渔场渔业生产受到怎样影响?分析其原因。
  • 1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露点是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2022年11月底,一股强寒潮自西北向东南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图为2022年11月28日14:00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简述图中西北部高压的形成过程。
    (2)、与合肥相比,说出银川气温和露点温度的特征并分析原因。
    (3)、描述影响北京市的天气系统过境前后(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变化。
  • 12、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交际工具,会随着人们的迁移、交流或者隔离发生改变。下图是“某县域内的方言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图示县域内方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迁入途径差异 B、地形阻碍区域间交流 C、河流促进区域内联系 D、区域生产活动不同
    (2)、以下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十里不同音,邻村不能言”的复杂方言格局的是( )
    A、粤北 B、北疆 C、辽中 D、晋中
  • 13、黄河流域既可以分为上中下游区,也可以分为不同的城市群和经济区(见下图),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将黄河流域划分为上中下游区反映了( )
    A、区域内部的整体性 B、区域间的相似性 C、区域内部的差异性 D、区域间的关联性
    (2)、黄河流域各城市群( )
    A、以分水岭为界线 B、界线与上中下游区界线一致 C、界线具有显著过渡性 D、按照人文特征划分
    (3)、黄河流域不同城市群的划分主要是为了( )
    A、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B、消除地方贫困,体现社会公平 C、发挥地区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D、保护传统文化,增强文化创新力
  • 14、动物对自然环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在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发挥着稳定功能。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最可能出现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期,食草动物数量大增,后又减少 D、草原退化、沙化
    (2)、美国黄石公园的工作人员发现公园里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原因是鹿的数量增长过快。那么他们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A、允许猎杀鹿,获取更多收入 B、将鹿驱赶到黄石公园以外 C、从非洲进口热带草原的食肉动物狮子、猎豹 D、从加拿大引进灰狼
  • 15、下图为某山地垂直带谱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X处的植被可能为(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高山草甸 C、温带半干旱灌丛及针叶林 D、高山荒漠
    (2)、西坡雪线明显低于东坡的原因可能是西坡( )
    A、为迎风坡 B、为阴坡 C、坡度较陡 D、植被较好
  • 16、读漫画《枯萎的外表,强大的内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漫画揭示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降水稀少 B、地下水丰富 C、地势平坦 D、土壤肥沃
    (2)、下列地理环境特征与漫画相符的是( )
    A、风力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强烈 B、河流稀少,多外流河和咸水湖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大
    (3)、若漫画中植被大量退化或消失,当地可能( )

    ①空气中氧气含量增加  ②地表径流短期内增加  

    ③土壤趋于贫瘠  ④淡水资源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7、读印度洋某月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该月最可能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形成M洋流的主要动力是( )
    A、东北信风 B、东北季风 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
    (3)、N洋流对沿海地区的影响是( )
    A、形成了世界性的大渔场 B、加快了南行海轮的航速 C、促进了沿岸荒漠的形成 D、加剧了沿岸气候变暖
  • 18、乌伦古河发源于仅分布有1.2km2冰川的都新乌拉山,冰川面积比较小,年均径流量近10亿m3 , 每年5-6月径流量占全年60%左右,注入新疆第二大淡水湖乌伦古湖。乌伦古河流域人口约15万,牲畜蓄养量为250万头,通过多年的水土开发,灌溉面积已达100多万亩。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乌伦古河下游水量逐年减少。下图是乌伦古河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乌伦古河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 )
    A、地下水 B、雨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2)、导致乌伦古河下游水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减少明显 B、全球气候变暖 C、生产用水量大 D、生活用水量大
    (3)、近年来乌伦古河流域( )
    A、吉利湖盐度升高特别明显 B、下游土地荒漠化加剧 C、流域蒸发蒸腾量骤减 D、河流下游含沙量增加
  • 19、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规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下列小题。

    (1)、下列关于图中各纬度带气流运动方向与干湿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0°~1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B、10°~20°盛行东北风,干燥 C、20°~30°盛行西南风,湿润 D、30°~40°盛行下沉气流,干燥
    (2)、若M地位于大陆西岸,则下列四幅图中表示M地气候特征最为准确的是( )

         

    A、A B、B C、C D、D
    (3)、下图所示风带,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是( )

    A、A B、B C、C D、D
  • 20、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时期,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状况,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图示时刻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
    A、副极地低气压带 B、副热带高气压带 C、赤道低气压带 D、极地高气压带
    (3)、M地7月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
    A、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地形的影响 D、沿海洋流运动的影响
上一页 937 938 939 940 9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