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南部接连发生两次里氏7.8级强震,其后余震不断,灾情十分严重。下图示意2月6~8日土耳其部分地区地震震中位置。该国灾害与应急管理局(AFAD)曾在2020年记录了33000多起地震,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土耳其是世界上地震最活跃的国家之一,原因是( )
    A、受非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生长边界的影响 B、受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碰撞 C、受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消亡边界的影响 D、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影响
    (2)、造成这次地震的板块边界可以形成的宏观地形为( )
    A、海岭 B、洋中脊 C、裂谷 D、褶皱山脉
  • 2、“仙人烟囱”(见下图)位于土耳其安那托利亚的腹地卡帕多奇亚。据介绍,喷出的大量岩浆冷却、钙化,凝固成的风化岩层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外力作用侵蚀出一条条沟壑,便形成了陡峭的神奇烟囱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结合材料分析“仙人烟囱”的岩石类型最可能是( )
    A、花岗岩 B、大理岩 C、石灰岩 D、玄武岩
    (2)、“仙人烟囱”反映了卡帕多奇亚历史上曾经出现的地理现象为( )
    A、造山运动 B、地壳隆起 C、火山喷发 D、强烈地震
  • 3、太阳大气经常发生大规模的运动,称之为太阳活动。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很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属于太阳活动的是(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甲、丁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两极地区的冰川大量融化 B、手表上的时针不能正确指示时间 C、高纬度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D、罗盘指针无法正确指示方向
  • 4、太阳辐射的能量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其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太阳辐射能的主要优点为( )

    ①清洁    ②可更新    ③能量巨大    ④分散但稳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下列现象与太阳辐射直接相关的是( )
    A、地表水转化为地下水 B、地球上存在昼夜现象 C、日食和月食的产生 D、不同热量带生物量的差异
  • 5、 2021年5月15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在我国探测器登陆之前,美国“好奇号”探测器确认火星上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火星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下图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高分辨率照相机抓拍到的“公牛眼”状陨石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火星虽然有适合生命存在的物质,但目前仍然没有发现生命存在,其原因最可能是( )
    A、体积密度较小 B、没有液态水 C、表面温度高 D、大气稀薄
    (2)、相对于地球,火星更易遭陨石袭击,其原因是( )
    A、火星公转速度快 B、地球更靠近小行星带 C、火星大气稀薄 D、火星的质量小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藏高原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平均海拔约4325米,积雪分布广泛,是我国三大积雪分布中心之一。研究发现,近年来,青藏高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和积雪覆盖面积呈减少趋势。下图示意1980~2020年青藏高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空间分布及高原上12个流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和平均海拔对比。

    注:柴达木盆地(QD)、黄河流域(YE)、黑河流域(HX)、阿姆河流域(AD)、长江流域(YZ)、恒河流域(GA)、湄公河流域(MK)、怒江流域(SW)、印度河流域(ID)、塔里木盆地(TR)、雅鲁藏布江流域(BM)、高原内陆流域(IP)。

    (1)、据图描述1980~2020年青藏高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别说明柴达木盆地和高原内陆流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3)、分析青藏高原年均积雪覆盖日数和积雪覆盖面积持续减少对周边自然环境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孟加拉湾是位于印度洋东部的边缘海﹐东、北、西三面为陆地,南部(6°N断面附近)与赤道印度洋连通。孟加拉湾水文状况季节变化显著,图中③④两海区均存在上升流,但两处上升流出现的季节和强度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孟加拉湾表层洋流流向。

    (1)、比较7月①②两海区的盐度高低,并说明判断理由。
    (2)、指出③④两海区出现上升流的季节和强度的差异,并分析原因。
    (3)、判断6°N断面附近洋流流向发生季节转换的最可能月份。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风蚀区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高原、丘陵、山地、盆地、沙漠等交错分布。基于我国风蚀区239个气象站点逐时风速数据分析,发现该地区大部分站点在午后风速值达到最大;位于青藏高原腹地的五道梁和新疆谷地的达坂城都是大值风速容易出现的区域,但二者成因不同。冬春季节是我国风蚀区土壤受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季节。下图示意我国风蚀区日平均风速大小空间分布。

    (1)、说明我国风蚀区大部分站点午后风速值达到最大的原因。
    (2)、分别指出五道梁和达坂城易出现大值风速的原因。
    (3)、说明我国风蚀区冬春季节土壤受风蚀作用最强烈的原因。
  • 9、下图示意我国某山脉不同地段三座最高峰垂直带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山脉最可能为
    A、天山山脉 B、阴山山脉 C、秦岭山脉 D、横断山脉
    (2)、导致该山脉东段阴坡、阳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阳坡降水少 B、阳坡光照少 C、阴坡蒸发弱 D、阴坡坡度小
  • 10、下图示意某日某时刻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示季节(      )
    A、北京地区高温多雨 B、澳大利亚大陆的北部盛行东南风 C、副热带高压向北移 D、北半球副极地低压被冷高压切断
    (2)、图示时刻甲地的气压值可能是(      )
    A、1014hPa B、1018hPa C、1022hPa D、1026hPa
    (3)、最新研究发现,近年来乙洋流势力有减弱的趋势,这可能导致(      )

    ①流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增强②流经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减弱③沿岸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增大④沿岸地区森林分布范围减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研究发现,新西兰南岛东南部的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形成于距今6500万至3300万年前左右,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钙和碳酸盐包裹内核,经过400万~500万年时间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图1示意新西兰南岛位置,图2示意海滩上的摩拉基大圆石。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图中板块界线为(      )
    A、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B、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C、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D、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2)、与图中山脉东侧河流相比,西侧河流(      )
    A、流程短,流速小,流量小 B、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小 C、流程短,流速大,流量大 D、流程长,流速大,流量大
    (3)、摩拉基大圆石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
    A、海相沉积─风化侵蚀─地壳抬升 B、风化侵蚀─地壳抬升─海相沉积 C、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海相沉积 D、海相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 12、SWAT模型是由美国农业部的农业研究中心开发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它可以结合流域内的多种地理空间信息对流域水循环进行模拟,分析并预测如水量、水质、泥沙与杀虫剂的输移等多种水文物理化学过程。绿水流为实际蒸散发量,蓝水流为地表径流、壤中流以及地下径流之和,绿水储量为土壤含水量。下图示意SWAT模型中的水循环过程。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导致流域内蓝水流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
    A、气候变化导致降水增多 B、城市路面采用透水材料 C、河流变长导致流域变大 D、农业生产推广滴灌技术
    (2)、为保障流域内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流域水资源管理 B、减少流域绿地面积 C、改良流域土壤结构 D、减少上游地区用水
  • 13、大规模的冰川退缩与扩张会影响海平面的垂直变化,也会引起局部地区地壳的垂直变化。终碛堤是冰舌前端较长时期停留在同一位置而逐渐堆积起来的弧状堤坝,可以显示冰川的变化,进而显示气候的变化。图1示意冰川地壳受力。图2示意某冰川冰舌,2万年以来,该冰川依次发育了甲、乙,丙三道终碛堤,其中丙终碛堤只在冰川底部保留了残迹。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测下面与该地区气温变化相符合的是(      )
    A、 B、 C、 D、
    (2)、图2地貌形成过程显示气候变化具有(      )
    A、间歇性、交替性 B、持续性、交替性 C、交替性、随机性 D、随机性、间歇性
    (3)、大规模的冰川退缩对地壳、海平面的影响可能是(      )

    ①地壳下降②地壳上升③海平面下降④海平面上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4、暑假期间,哈尔滨某中学的小明同学前往欧洲旅游,第一站是瑞士。在瑞士小明参观了著名的德萨雷梯田式葡萄园,在这里波光粼粼的湖泊倒映着蓝天白云与绿油油的葡萄园,风景十分优美,他拍下了图2所示的照片。图1为瑞士主要河流与山脉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小明对瑞士的自然风光印象十分深刻,在这次瑞士旅游期间他可以看到(      )
    A、幽暗森林中密布的板状根 B、白桦金黄的落叶铺成地毯 C、冰雪覆盖的角峰直指蓝天 D、橄榄叶在阳光下反射光芒
    (2)、小明参观的葡萄园可能位于图1中的(      )
    A、a点北侧 B、b点南侧 C、c点西侧 D、d点东侧
    (3)、医药是瑞士第一大产业,其现代制药业发展的主要优势条件是(      )
    A、地处山区,垂直地带性显著,原材料丰富 B、具有化学工业基础及制药业传统 C、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气候适宜,便于生产 D、工业基础雄厚,环境洁净优美
  •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潮沟是发育于潮滩上活跃的地貌单元,是潮水和泥沙输入与输出的通道,也是潮滩与海洋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主要渠道。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潮沟形态、潮沟分级空间分布。研究数据显示,在低潮滩表层(0~10cm)土壤中,三级潮沟流经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一级潮沟;1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由低潮滩向中潮滩、高潮滩逐渐增加至出现峰值。

    (1)、指出潮滩土壤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在低潮滩表层土壤中,三级潮沟流经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一级潮沟,推测成因。
    (3)、分析10~20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在高潮滩出现峰值的原因。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博格达山位于天山山脉东段,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被称为荒漠中心的“湿岛”,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3800米以上发育现代冰川,主峰为博格达峰。图1示意博格达山地理位置(阴影部分),图2示意博格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随海拔分布情况。

    (1)、阐释博格达山被称为荒漠中心的“湿岛”的缘由。
    (2)、比较博格达山针叶林和灌丛草甸的分布特点。
    (3)、推测受气候变暖影响,博格达山灌丛草甸分布上限的变化趋势,并简析原因。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速海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南部一个被克里木半岛与黑海隔离的内海,长约340千米,宽135千米,面积约37600平方千米。亚速海平均深度约8米,最深约14米,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冬季大范围封冻。下图示意亚速海地理位置及周边地区。

    (1)、推测亚速海表层海水流动方向,并说明判断依据。
    (2)、一艘游轮自亚速海通过刻赤海峡进入黑海,指出该游轮吃水深度的变化状况,并简析原因。
    (3)、海冰含盐量接近淡水,适当处理后可以作为淡水资源,但亚速海海冰开采较少,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 18、青衣江是青藏高原东缘大渡河的一级支流,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横穿龙门山构造带南段,流经宝兴、雅安、夹江,于乐山处汇入大渡河。图1示意青衣江流域,图2示意青衣江雅安段河谷剖面。研究发现,青衣江上游地区河流阶地数量整体较下游地区少。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上游河段相比较,青衣江下游河段
    A、河谷较为狭窄 B、沉积物的平均粒径较大 C、水流速度较快 D、发育有较宽阔的河漫滩
    (2)、与阶地T₂相比,阶地T₃

    ①形成时间早②形成时间晚③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小④形成时地壳抬升幅度大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青衣江上游地区河流阶地数量整体较下游地区少,可能是因为上游地区
    A、基岩较硬 B、以侧向侵蚀为主 C、海拔较高 D、河流携带泥沙少
  • 19、泰加林是指从北极苔原南界树木线开始向南延伸1000多千米宽的北方针叶林带,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带类型,我国大兴安岭北部是泰加林主要分布区之一。泰加林树叶呈针状常绿状态,树干呈尖塔状,外围树木见风易倒,有“风倒树”之称。下图分别示意我国泰加林分布(阴影区域)及泰加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与热带雨林相比,泰加林的枯枝落叶(      )

    ①每年产生的数量少②每年产生的数量多③落叶层较厚④落叶层较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泰加林有“风倒树”之称的缘由最可能是(      )
    A、树木多群聚 B、林木根系浅 C、水分条件差 D、光照较少
  • 20、环北极地区,包括丹麦、芬兰、冰岛、挪威、瑞典、俄罗斯、加拿大七国及美国阿拉斯加州地区,地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近四十年来,环北极地区气象灾害频发。下图示意1980~2020年环北极地区灾害数量统计。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1980~2020年俄罗斯灾害数量最多的气象灾害的成因是该国(      )
    A、幅员辽阔,海岸线长 B、植被的覆盖率较低 C、人口稠密,地势低平 D、以海洋性气候为主
    (2)、丹麦与阿拉斯加州风暴灾害数量差异较大,与之关联性最大的因素是(      )
    A、防灾设施 B、人口分布 C、经济水平 D、地理位置
    (3)、野火灾害数量较多对加拿大的主要影响是(      )
    A、海水倒灌 B、土壤酸化 C、江河淤塞 D、空气质量差
上一页 933 934 935 936 9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