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世界四大渔场与洋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图中渔场和洋流的表述,正确的是( )A、a为日本暖流,①为北海道渔场;b为秘鲁寒流,②为秘鲁渔场 B、a为墨西哥湾暖流,①为纽芬兰渔场;b为秘鲁寒流,②为秘鲁渔场 C、c为日本暖流,③为北海渔场;d为墨西哥湾暖流,④为纽芬兰渔场 D、c为日本暖流,③为北海道渔场;d为北大西洋暖流,④为北海渔场(2)、若渔场②附近水域的温度比往年异常升高,则可能出现( )A、我国东南沿海台风活动异常频繁 B、秘鲁、智利等地暴雨、涝灾频繁 C、东南信风较常年偏强 D、渔场②饵料丰富,渔业丰收(3)、a洋流的影响是( )A、加快途经海轮的航速 B、为离岸流,底层海水上泛形成渔场 C、对沿岸气候增温加湿的作用 D、缩小海洋污染的范围
-
2、地下水是一种宝贵的水资源。读“某地两条河流两侧的潜水位等值线示意图”(其可反映河流与潜水补给关系的一般情况,图中数字表示潜水位,单位是米),由图中信息可以判断( )A、a图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补给潜水 B、b图河流自北向南流,河流补给潜水 C、a图河流自南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流 D、b图河流自南向北流,潜水补给河流
-
3、读太平洋沿某一纬线的表层水温变化简图,完成下面小题。(1)、据图推断该纬线可能为( )A、60°N B、30°N C、30°S D、60°S(2)、下列关于图中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A、a海域有暖流经过 B、b海域有寒流经过 C、a海域冬夏季节水温差异大 D、b海域受暖流影响,等温线向北凸出
-
4、下图示意某河流所在区域降水量与径流量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该河流的补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B、以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C、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D、以地下水补给为主(2)、该河流若在我国,则其最可能位于( )A、西北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
5、读世界部分地区的洋流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大洋环流位于( )A、大西洋中低纬海区 B、太平洋中高纬海区 C、南半球中低纬海区 D、北半球中低纬海区(2)、图中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洋流①对沿岸温带荒漠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B、洋流③对沿岸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C、顺洋流④航行,可以从东亚到北美 D、②处有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
6、下面图甲示意某河流水系,图乙中曲线示意该区域某次上游降水过程中降水量、P地河流径流量、Q地河流径流量、Q地地下径流量的变化。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表示Q地地下径流量变化的曲线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与P地相比,Q地( )A、流量峰值较高 B、出现峰值时间较早 C、流量变化较小 D、海拔较高
-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歌曲《雪绒花》中描述了一种小而白洁而亮的美丽植物,该植物是北极地区的一种独特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因花瓣退化成了丝毛,丝毛底端连接着种子,远远看去就像棉花一样,被当地人叫做北极棉或者棉花草。
材料二非洲是一片神奇的大陆,自然景观多种多样,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
(1)、分析北极棉花瓣退化成丝毛的主要作用。(2)、写出非洲各气候类型分布区对应的下列景观: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3)、指出形成北极地区和非洲热带雨林地区植被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4)、说出植被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位于我国中部地区,由透水岩层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随着植树造林的推进,该山地被破坏的植被得以恢复,对河流的径流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该地水循环最旺盛的季节是 , 简述原因。(2)、说出植被被破坏后,该山地水循环环节的变化。(3)、若该地降水最终主要转化成河流径流,简述植被恢复后,河流径流量的变化。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下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幅图分别示意不同年份长江某段河道形态变化。
(1)、判断该河道演化的先后时间顺序。(2)、说出上车湾演变成牛轭湖的过程。(3)、分析图示藕池口河段形成江心洲的原因。(4)、从自然条件角度推测监利是否适合建河港,并说明理由。 -
10、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示甲、乙、丙、丁四地进行土壤观察,右图示意该区域等高线分布(单位: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土壤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壤是指陆地表层的疏松土层 B、成土母质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 C、黑土肥力通常较红壤的肥力低 D、种植绿肥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2)、兴趣小组观察到土层最厚的位置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1、下图为某海域海水表层水温等值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①处洋流所在半球及其性质分别是( )A、北半球寒流 B、北半球暖流 C、南半球寒流 D、南半球暖流(2)、图示洋流的影响是( )A、①洋流可节约北上船只的燃料 B、①洋流可使沿岸增温增湿 C、洋流交汇处的甲地易形成渔场 D、②洋流可能携带大量冰山
-
12、读某地区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海区盐度高的主要原因有( )
①降水量小,蒸发量大②两岸径流大量流入③海区封闭,不利于海水交换④污水排放,盐度升高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2)、图中乙海区位于河流入海口,盐度最小值出现在( )A、1月 B、3月 C、8月 D、12月 -
13、下图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气压大小关系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乙>丁>甲>丙 D、乙>甲>丁>丙(2)、若仅考虑热力因素,则( )A、甲地是绿洲,乙地是沙漠 B、甲地是城市,乙地是郊区 C、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 D、甲地是山谷,乙地是山坡
-
14、煤电行业曾是大气污染物排放最大的行业,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大力推动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建成了10.6亿千瓦煤电机组并实现超低排放,占煤电总装机的94%,是世界上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下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大气受热过程( )A、①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B、②一晴朗天气比多云天气作用强 C、③一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D、⑤一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的作用(2)、煤电行业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对大气受热过程产生的影响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④减弱 D、⑤减弱
-
15、甲乙丙三幅图分别示意我国部分地貌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形成甲乙丙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浪堆积 B、风力侵蚀冰川堆积流水堆积 C、海浪侵蚀冰川堆积海浪堆积 D、海浪侵蚀冰川侵蚀流水堆积(2)、图示地貌( )A、①②多见于我国西北地区 B、③所示的角峰多出现在高纬度地区 C、①地貌表示的是海蚀平台 D、丙地貌沉积物由内至外粒径逐渐增大(3)、甲图中①、②两处地貌间的距离演变趋势是( )A、逐渐变近 B、先变近,后变远 C、逐渐变远 D、先变远,后变近
-
16、热木星是指大小与木星相当,但温度极高的气态巨行星。2023年8月15日,以色列某国际团队发现一个距离地球约1400光年,围绕恒星运行的热木星双星天体系统,其行星温度比太阳表面温度还要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热木星温度极高的原因主要是( )A、自身质量大 B、火山数量多 C、距离恒星近 D、缺少大气层(2)、与此次发现的热木星双星天体系统结构最类似的是( )A、银河系 B、河外星系 C、地月系 D、太阳系(3)、热木星的体积直径一般难以精准判断,主要是因为热木星( )A、组成物质透明度较高 B、受恒星色球层影响明显 C、体积较恒星明显偏小 D、受恒星光球层影响明显
-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西藏米林县年降水量约640mm,集中在6—9月,冬春季多大风。该县的雅鲁藏布江沿岸发育众多沙丘,卧龙大沙丘(下图)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其形成与雅鲁藏布江水位变化关系密切,沙源主要来源于7—9月,沙丘主要形成于12—2月。为了扼制沙丘扩张,当地沿江边修筑了一条长300m,高1.6m的挡沙墙。
(1)、指出卧龙大沙丘的沙源地,并说明沙源的形成过程。(2)、推测米林县冬春季节的主导风向,并分析卧龙大沙丘的形成过程。 -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乐山市地处四川盆地向西南山地过渡地带,位于岷江、青龙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2020年8月17日20时至18日7时,青龙江等流域普降大到暴雨,乐山市出现特大洪水,中心城区多个区域严重内涝,乐山大佛被洪水漫过脚趾(下图)。乐山市积极应对,提前转移河心洲坝、沿江低洼地带、山洪灾害危险区、城市内涝区域群众6.3万人。
(1)、指出青龙江等流域普降大到暴雨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2)、分析乐山市出现特大洪水的自然原因。(3)、乐山市遭遇特大洪水,人员伤亡却极少。依据材料,说出当地政府针对此次灾害采取的应急措施。 -
19、阅读实验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实验名称:下渗影响因素的探究实验
(二)实验目的:
①探究不同地表性质下,下渗量和下渗速度的差异
②理解下渗的影响因素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③提升地理实践力,树立人地协调观
(三)实验器材:量杯、水桶、计时器、洒水器、自制教具。其中自制教具为长方形透明容器,其底层放入相同的土壤,表层5~10厘米分别铺设水泥、砾石、杂草、沙子和与底层相同的土壤,以此来模拟五种不同性质的地表状态(下图)。
(四)实验过程:设定降水量为500毫升,观察不同性质地表状态下,底部开始出水时间和30秒后底部出水量。
(1)、实验过程一:观察:在平地状态下(下图),降水在沙质地面和水泥硬化地面的下渗差异。结论:相对于沙质地面,水泥硬化地面(有或不)利于下渗。
迁移:运用水循环原理解释2018年台风“山竹”造成广州城区严重内涝的原因。
(2)、实验过程二:观察:在平地状态下,降水在砾石地面和裸地地面的下渗差异。结论:相对于裸地地面,砾石地面(有或不)利于下渗。迁移: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土壤表层铺设10—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下图)发展农作物种植,作物长势较好。运用水循环原理分析其原因。
(3)、实验过程三:观察:在坡地状态下(下图),降水在草地地面和裸地地面的下渗差异。结论:相对于裸地地面,草地地面(有或不)利于下渗。
迁移:黄土高原地区为了有效抑制水土流失,多采用植树种草的方式。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其原因。
-
2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海湾(下左图),乙海域的海水盐度明显低于甲海域。M、N是性质不同的洋流,其流速受海岸形状和岛屿分布影响明显,M洋流在乙海域流速较甲海域慢。下右图示意甲、乙两海域的气候资料。
(1)、相对于甲海域,分析乙海域海水盐度较低的原因。(2)、判断M洋流的性质,并说明理由。(3)、分析乙海域洋流流速较甲海域慢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