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重庆是中国西南岩溶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岩溶区面积约为全市总面积的36.49%,岩溶泉是岩溶水出露地表形成的泉,图左是重庆岩溶泉地质剖面图,图右是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左图中岩层及构造等说法正确的是(   )
    A、E断层发生在①岩层形成前 B、②处底部的地质构造是背斜 C、F处易有泉水出露,适宜建坝蓄水 D、③处顶部适合修建采石场
    (2)、岩溶区岩层与右图中相对应的岩石类型以及岩溶区主要地貌类型的形成过程对应正确的是(   )
    A、丙;沉积作用--断裂下降--流水溶蚀 B、丁;地壳抬升--沉积作用--流水溶蚀 C、丙;流水溶蚀--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丁;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
  • 2、京津冀地区湿地分布较广、类型多样,是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的重要通道与多数雁鸭类重要的停歇栖息地。受地理环境的影响,京津冀北部湿地保护区比东部湿地保护区雁鸭类出现的频率高。近年来,京津冀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导致雁鸭类栖息地的丧失、退化和破碎化。下图示意京津冀地区湿地保护区及雁鸭类出现点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北部湿地保护区比东部沿海湿地保护区雁鸭类出现频率更高的原因是(   )
    A、地形起伏较大,湿地种类呈现多样化 B、所处纬度位置更高,喜寒冷雁类集聚 C、湿地水域面积变化小,雁类食物丰富 D、受人类活动干扰少,湿地环境更优越
    (2)、导致京津冀东部沿海和平原地区天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海平面上升 B、城市建设 C、河流水能开发 D、永久冻土层解冻
  • 3、2023年9月23日20:00(北京时间)杭州第19届亚运会开幕式在浙江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举行,本次开幕式向全球发出争当“亚运数字火炬手”的邀请,采用了独特的“亚运数字火炬手”方式,于当日21:28点燃圣火,整个活动参与总人数突破1亿人,远在孟加拉国首都达卡(90°24′E,23°51′N)的小明同学也参与其中,完成下面小题。
    (1)、杭州亚运圣火点燃时,小明当地时间是(   )
    A、22日20:28 B、23日19:28 C、23日23:28 D、24日1:28
    (2)、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亚运会期间杭州的日出方位为东北 B、开幕式开始时全球几乎处于同一日期 C、亚运会期间杭州的日落时间逐日推迟 D、亚运会期间杭州正午太阳高度逐日增大
  • 4、城市群不仅是吸纳人口的主要地区,也是支撑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下图示意2017-2019年我国部分城市群人口年增长率,城市群常住人口年增长率反映了城市群整体的人口变化,其中包括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而城区人口年增长率仅反映了城市人口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城区人口年增长率最高的城市群(   )
    A、位于东部沿海地区 B、人口规模持续扩大 C、是国内产业转移的转出区 D、人口空间分布均匀
    (2)、京津冀城市群的人口变化反映出该区域(   )
    A、产业升级,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 B、大城市辐射功能减弱 C、交通条件改善导致人口大量迁出 D、资源环境承载力降低
  •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 a 示意黑龙江省一小型山间盆地景观。某研究小组在甲、乙两处布设采样点进行土壤调查, 图 b 中①、②示意该小组绘制的两个采样点 0—60cm 土壤剖面。

    (1)、图a中甲、乙两处对应的土壤剖面分别是图 b 中的(填“①”或者“②” ) ,影响甲、乙两 处土层厚度差异的主要成土因素是
    (2)、东北平原自然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上(填“高于”或者“低于”)华北平原。
    (3)、冻土是温度下降到 0℃或以下时, 含有水分的土壤呈冻结状态的一种现象。研究小组在该地区研 究发现:其它条件相同的两个地区, 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冻土层厚度也相对较大。请从植被的角 度解释这一现象。
  •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水循环是地球表面最活跃因素之一,使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联系, 在其间进行 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图示意我国华北某地区岩石圈部分构造及地表水循环示意图。

    (1)、图中丙界面的名称是 , 地震波经过该界面时, 波速会明显(增大/减小)。
    (2)、关于岩石圈的构成和特点,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A.由甲和乙两个层次构成

    B.位于软流层之上, 主要由岩石组成

    C.大陆部分较厚,海洋部分较薄

    D.与地球各外部圈层之间,界线明确

    (3)、图中由①②③④环节构成的水循环按发生的空间范围属于循环, 简要说明该循环对陆地淡水 资源的有利影响。 
    (4)、近年来,该地区毁林开荒,地表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植被破坏导致当地水循环④、⑤、⑥、⑦四个环节的水量发生变化, 水量变大的环节有 , 水量变小的环节有
    (5)、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水循环对岩石圈的影响。
  • 7、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图 1)和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图 2),完成下列要求。

    (1)、图 1 中表示对流层的字母是 , 其空气运动以为主。
    (2)、利于高空飞行的是(填层名),该层气温变化特点是 , 原因是该层中的吸收大量。该物质减少会导致南极出现现象, 地球气温
    (3)、A 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图 2 中的环节(填图中序号),在晴朗的冬季早晨,A 层大气中 气温会出现逆温现象,这是因为图 2 中环节①③。逆温发生时,不容易出现的现象有( )

    A.霜冻                 B.大气污染                 C.暴雨                 D.晨雾。

    (4)、深秋, 我国北方常有寒潮活动,农民燃烧秸秆制造烟雾笼罩大白菜地,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从外力作用表现形式看,甲河段主要表现为流水的作用,通常形成的地貌是
    (2)、乙河段以堆积作用为主的是(A 岸/B 岸),适合聚落建设的是(A 岸/B 岸)。
    (3)、丙处往往形成地貌,请简要描述其形成过程:
    (4)、从水源、土壤和自然灾害的角度, 分析人们常选择河流阶地作为居住和耕作场所的原因。
  • 9、如图为山地灾害过程图,据图可判断( )

    A、①区域易发生雨涝灾害 B、②区域受流水侵蚀最强 C、③区域是泥石流物源区 D、④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
  • 10、土壤剖面指从地面垂直向下至母质的土壤纵截面, 一般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水平层状构造,在野 外可以根据颜色、质地、结构等指标对其进行区分。下图为某森林土壤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丙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矿物质淋失, 颜色较浅 B、以分解和半分解的有机质为主 C、质地黏重、紧实, 呈棕色或红棕色 D、腐殖质积累, 颜色较深,呈灰黑色或黑色
    (2)、若在野外进行土壤剖面调查,应准备的工具是(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气候类型的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中海沿岸地带性植被的叶片坚硬、表面有腊质层, 其主要作用是( )
    A、抵御凛烈寒风 B、促进根系生长 C、防止害虫滋生 D、保持体内水分
    (2)、图中洋流对半岛西岸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可使沙漠逼近海岸 B、起到降温减湿作用 C、加快污染物质聚集 D、导致鱼类资源较少
  • 12、下图是"南美洲周边海域海水温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海区海水温度最高的是( )
    A、 B、 C、 D、
    (2)、影响图中海水温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性质 B、降水多少 C、地表径流 D、太阳辐射
  • 13、下图示意某年 5 月 6 日 14 时(图甲)和 5 月 7 日 2 时(图乙)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单位:hPa)。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图示时段内, 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的城市是( )
    A、北京 B、首尔 C、上海 D、台北
    (2)、从首尔的地面向上升高到 500 米,理论上( )
    A、风速减小,风向左偏 B、风速减小,风向右偏 C、风速增大,风向左偏 D、风速增大,风向右偏
  • 14、下图示意某环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若该环流表示海陆间热力环流,则此时( )

    ①为白天    ②为夜晚    ③近地面吹海风    ④近地面吹陆风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若该环流表示水循环,则图中所示水量最大的环节是( )
    A、a B、b C、c D、d
  • 15、2021 年 4 月 7 日, 我国用于可燃冰等海底矿产资源勘探的“海牛Ⅱ号 ”钻机系统从南海底部成 功下钻 231 米。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牛Ⅱ号”下钻到达位置位于( )
    A、地壳 B、上地幔 C、地核 D、软流层
    (2)、图示地球圈层中( )
    A、由内到外依次为地壳、地幔、地核 B、岩石圈包括地壳和软流层 C、软流层位于下地幔的下部 D、地壳厚度陆地大于海洋
  • 16、2023 年 9 月 6 日, 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了中科院研究所在福建首次发现的"奇异福建龙" 化石相关研究成果, 该物种距今约 1.5 亿年到 1.48 亿年。下图为“‘奇异福建龙 ’复原图 ”和“地质年代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了解地球历史的主要途径是( )
    A、地貌和岩石 B、生物和化石 C、岩石和矿物 D、地层和化石
    (2)、该物种生存的地质年代属于( )
    A、元古代 B、古生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3)、该物种生存年代最繁盛的生物是( )
    A、藻类 B、爬行类 C、哺乳类 D、海洋无脊椎动物
  • 17、在电影《流浪地球》故事设定中,天文学家在寻找地球的新家园时,会在生命宜居带里寻找最 佳位置。“生命宜居带 ”是指恒星周围的一个适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区域,下图为天文学家公认的恒 星周围“生命宜居带 ”示意图。下图中横坐标表示行星距离恒星的远近,纵坐标表示恒星质量的大小。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恒星质量越大, 则“生命宜居带”与恒星的距离( )
    A、越远 B、越近 C、不变 D、无法判断
    (2)、在图中所示的“生命宜居带” 中, 可能出现生命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温度条件 B、恒星质量 C、行星体积 D、大气成分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火地群岛位于南美洲最南端,有“世界尽头”之称。火地群岛西部和南部为山地,雪 线(终年积雪下限)高度仅500-800m, 海岸线曲折,多幽深的峡湾,东部和北部为平缓低地, 海拔180-600m, 海岸线较为平直。火地岛南部生长着超过全球5%种类的苔藓植物,其中约60% 是本地特有的,这些苔藓植物可吸收和储存养分,分泌有机酸,具有固氮、固碳的作用。

    材料二:如图为“火地岛位置图”。

    (1)、说明火地群岛西侧山地雪线较低的原因。
    (2)、分析导致火地群岛西侧海岸线曲折的内力与外力作用。
    (3)、从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简述苔藓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荷兰从13世纪开始围海造田,增加土地面积约6000km², 国土面积达到了41528km², 其中24% 低于海平面,1/3仅高出海平面1米。荷兰人口约1780万人,经济发达,农产品和食品出口总值 居世界第二。荷兰农业高度集约化,采用高科技绿色现代农业路线,创新农业生产。如开辟了城市室内“垂直农场”,实现了粮食、蔬菜等种植业“进城”。下图为荷兰简图。

    (1)、分析13世纪前荷兰农业发展所面临的自然困境。
    (2)、与传统户外模式相比,说明荷兰城市室内“垂直农场”模式的优势。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墨西哥的地形以高原及山地为主,被称为“高原之国”,平原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 其地形和城市分布见下左图。北部平均降水量不足250mm,南部为1000~2000mm。

    材料二:当地居民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经常戴“大草帽”(见右图),这种大草帽最突出的特 征是帽檐特别宽,用水草、麦秸、竹篾或棕绳等物编织而成。

    (1)、A地位于尤卡坦半岛南部,分析该地能形成热带雨林的原因。
    (2)、分析墨西哥人喜欢戴大草帽的自然原因。
上一页 746 747 748 749 75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