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传统建筑是长期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产物。希巴姆古城(下图)最早的建筑可追溯到公元300年。城内建筑密度大,民居多为5~10层的高楼,墙体为泥质且厚度较大,每个房间都装有上下两排窗户,但窗口极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为解决居住问题,希巴姆古城城内建筑密度大、楼层高,但一度未向外扩展空间。这主要是为了( )
    A、避免洪水侵袭 B、改善采光条件 C、靠近饮用水源 D、减少侵占耕地
    (2)、根据希巴姆古城的建筑特点,可推知其所在地区( )

    ①昼夜温差大②风沙日数多③地形起伏小④旱灾频率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汾河谷地位于山西省中南部,面积47611.2k㎡,为黄土高原上的次一级地形区。受地形影响,山谷风在背景风(是大尺度区域内某种原因造成的大气水平运动,如风带或者季风等)较弱时表现明显。下图分别示意汾河流域范围及某日在河谷西侧气象站测得的山谷风变化曲线。

    (1)、据图描述河谷西侧该气象站山谷风风向的日变化特征。
    (2)、分析下图中20时该气象站风力最小的原因。
    (3)、说明该气象站谷风转山风时谷地天气的变化过程。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江西省电力供应成本长期居于内陆省份最高位。据统计,江西2020年的能源消费量为7976.57万吨标煤,省内生产原煤314.43万吨,几乎没有原油、天然气生产,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条件较差。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下,进行新能源替代转型势在必行。有专家提出,江西省应主动寻求跨区域新能源合作,即与国内资源优质区所在地政府联合组建大规模新能源电力供应源地,建设专属跨区输电通道,以实现电力的自主、稳定、可持续供应。图左示意江西省2020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右示意江西省2016—2020年逐年水电发电量。

    材料二在2023年第二十届上海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江西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备受关注,江西省正全力打造中部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绿色崛起新道路。

    (1)、 根据江西省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特征,分析其电力供应成本长期居于内陆省份最高位的原因。
    (2)、 从太阳能和风能资源条件考虑,请为江西省在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中选择一个更优质的新能源合作区域,并说明理由。
    (3)、 说明江西省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对我国环境保护、技术进步和能源安全的意义。
  • 4、下图为我国40°N某城市小区的某栋楼房平面示意图,阳台均安装着玻璃防护栏,北楼某单元住户在图示阳台位置栽种了一盆花卉盆景,秋冬季时,该住户把残花落叶覆盖在盆景的土壤上,以增加土壤肥力。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某晴天,该城市昼长为14小时,日落时太阳方位角(指由正北开始按顺时针方向计量的角度) 为292°,阳台②的盆景受阳光照射的时间最接近( )
    A、60分钟 B、82分钟 C、88分钟 D、100分钟
    (2)、该住户秋冬季把残花落叶覆盖在盆景的土壤上,除增加土壤肥力外,还可以( )
    A、减少异味的散发 B、起保温保湿作用 C、增加昼夜温差 D、抑制病虫生长
  • 5、地质工作者在流经青藏高原东部的澜沧江某干流河段附近发现一处古河道(图a),古河道上存在一处堆积物高地,主要由棱角状碎石及砂土构成。为研究古河道的演化过程,工作者在达德沟口附近某处(海拔3244m)开挖人工剖面(图b)。河流中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受水动力制约,水动力减弱沉积物为黏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堆积物高地中的碎石及砂土主要来源于( )
    A、古河道 B、达德沟 C、软流层 D、澜沧江
    (2)、推断该剖面形成过程中大致经历了( )
    A、1-2次洪水 B、3~4次洪水 C、2~3次洪水 D、1~2次干旱
    (3)、以下地理事象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

    ①河流改道        ②高地初步形成        ③弯曲河道形成        ④河湖相沉积交替出现

    A、②③④① B、①②④③ C、②④①③ D、③②④①
  • 6、传统基塘农业水陆比例一般为6:4,基上种植蔬果。近年来,珠江三角洲Q村的传统基塘农业生产已严重退化,“基”减少甚至消失,鱼塘已转为规模更大的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为此,该村提出发展经济效益更高的“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如图),建设特色田园美丽水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近年来,Q村基塘农业中“基”减少甚至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绿化用地增加 B、蔬果需求减少 C、鱼塘波浪冲蚀 D、养殖空间扩大
    (2)、与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模式相比,“有机-双循环基塘农业模式”的经济效益更高是因为( )

    ①消费市场拓宽②产品品质更优③饲料成本降低④鱼类产量更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7、1851~1854年,墨尔本的人口由2.9万迅速增长至12.3万人,并逐渐成为一个富有的城市。20世纪初,墨尔本开始着力发展制造业,70年代后,受产业结构升级、人力成本上涨等多重因素影响,墨尔本大部分的传统制造业陆续外迁,该市的建设重心开始从大规模的郊区化扩张转向城市更新。下图示意墨尔本经济转型路径。完成下面小题。

    (1)、1851~1854年期间,墨尔本人口迅速增加是由于( )
    A、国家人口均衡政策 B、城市规模迅速扩大 C、大量外籍人口迁入 D、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2)、20世纪初促使墨尔本开始着力发展制造业的主要原因是( )
    A、优势资源面临枯竭 B、制造业技术先进 C、确立联邦首都地位 D、汽车制造业集聚
    (3)、20世纪70年代,墨尔本大部分制造业外迁的首选地为( )
    A、西亚 B、东南亚 C、南美 D、西欧
  • 8、在“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埃及苏伊士经贸合作区成立,这是目前埃及唯一的经济特区。埃及与美国、欧盟、中东、非洲等经济体签订了多个双边或多边贸易协议,在埃及制造的产品可自由进入美国、欧盟、非洲、土耳其、阿拉伯等国家和地区市场。图为苏伊士经贸合作区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对两国经贸合作区具有重要意义。在合作中我国的主要优势是( )
    A、自然资源 B、劳动力价格 C、政策支持 D、资金技术
    (2)、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我国某企业在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建立的工业部门最可能是( )
    A、冶金工业、船舶制造 B、纺织工业、石油装备 C、食品加工、汽车工业 D、电子工业、生物制药
  • 9、婚配性别比是指在初婚市场中,某年龄段可提供选择的男性与女性人口数之比。下图示意2010-2060年我国城乡大龄未婚人口(33-40岁)婚配性别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与城镇婚配性别比差异特征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镇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农村 B、城镇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农村 C、农村大量未婚男性迁往城镇 D、农村大量未婚女性迁往城镇
    (2)、我国农村和城镇大龄未婚人口婚配性别比分别从2051年和2045年开始下降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增速 B、生育政策 C、生育观念 D、外来移民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中的住区逐渐出现建筑设施老化、环境风貌杂乱、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成为居住品质低下的老旧住区。城市老旧住区的空间分布与建设时序、功能区划、土地价格等因素息息相关,且老旧住区具有“传染”性,呈集聚分布态势。下图示意哈尔滨市区街道层面的老旧住区空间分布。

    (1)、推测哈尔滨老旧住区的主要住户类型。
    (2)、判断甲地附近主要的城市功能区类型,并说明该地住区老化严重的原因。
    (3)、哈尔滨老旧住区多呈现集聚分布态势,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4)、有人建议有序引导老旧住区住户向松花江北岸迁移,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 1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里下河地区(下左图)在距今6000多年前曾是一片浅海,后逐渐演变为古射阳潟湖(被沙坝分割与外海分离的水域)。唐宋时期,为阻止海水入侵,潟湖东侧多次修建堤坝,促进了潟湖的萎缩。1185~1855年,黄河改道南迁,使海岸线不断东移;黄河多次溃决,进一步加剧射阳湖的萎缩。为应对黄河改道和人口增长,该地区修建了排水渠、入海河道等一系列水利工程;甲地及其周边地区从河道和沟渠中挖出淤泥,堆成高出水面4~5米的垛田(下右图)。20世纪80年代以来,垛田面积锐减,“两厢瓜圃”的美景几近消失。2014年4月,甲地的垛田景观入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1)、描述里下河地区的地形和气候特征。
    (2)、分析黄河改道南迁导致里下河地区水患频次增加的自然原因。
    (3)、针对垛田面积锐减的现状,提出保护垛田景观的合理化建议。
  • 12、如图,在新疆阿尔泰山的平坦宽阔的槽谷中,散布了一些孤立突几的巨石。这些巨石无论是个头还是岩性都与周围大不一样。据此完成下列各小题。

    (1)、推测图中照片拍摄的时间为( )
    A、1月 B、4月 C、7月 D、11月
    (2)、下列关于该巨石形成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
    A、冰期山谷冰川向前移动携带巨石,间冰期冰川退缩,将巨石堆积 B、丰水期河流流量较大,将巨石搬运至此,枯水期河床水位下降,巨石裸露 C、地壳隆起抬升,阿尔泰山风化作用强烈,重力崩塌,巨石与其他大小不一的砾石滚落至此 D、春夏巨石表面冰雪融化,巨石底的冰使巨摩擦力变小,山区风力强盛,将巨石搬运至此
  • 13、下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应该是( )

    A、A→B→C B、C→B→A C、C→A→B D、B→A→C
  • 14、下图为我国工业基地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位于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利用侨乡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是图中( )
    A、 B、 C、 D、
    (2)、③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不利条件是( )
    A、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B、工业基础薄弱 C、交通条件落后 D、劳动力不足
    (3)、与③④工业基地相比,①工业基地发展的不足是( )
    A、工业基础薄弱 B、劳动力不足 C、创新能力不足 D、矿产资源缺乏
  • 15、下图为某中学研学小组的同学绘制的昼长随纬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③代表不同日期昼长分布,其代表的日期依次是( )
    A、冬至日、夏至日、春秋分日 B、春秋分日、冬至日、夏至日 C、夏至日、冬至日、春秋分日 D、春秋分日、夏至日、冬至日
    (2)、图中昼夜变化幅度最大的地区是( )
    A、赤道地区 B、中纬度地区 C、低纬度地区 D、南北极圈以内
    (3)、当南极点太阳高度最大时,表示全球昼长随纬度变化的曲线为( )
    A、 B、 C、①③ D、②③
  • 16、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苏州市经历了两次大的产业结构转型。先是形成依靠外向型投资驱动、主要从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代工崛起的“世界工厂”模式,后是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近年来苏州市机器人产业集群发展,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及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主要集中分布在苏州及周边地区,围绕智能制造机器人正在形成新的城市产业版图。机器人销售主要面向工业体量大,劳动力成本高的国家和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苏州市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升级的根本原因是( )
    A、政策的引导 B、科技的进步 C、经济基础 D、环境的要求
    (2)、机器人产业在苏州市集群发展,主要是基于( )
    A、营商环境优良 B、供应链上下游的就近原则 C、劳动力丰富且素质高 D、市场意识强烈
    (3)、现阶段苏州市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重点开拓的海外市场主要是( )
    A、日本、韩国 B、加拿大、澳大利亚 C、印度、越南 D、埃及、沙特阿拉伯
  • 17、古诗“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而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该古诗所描述的节气是( )
    A、立春 B、谷雨 C、立夏 D、惊蛰
    (2)、下列各组选项中,北京昼长大致相同的是( )
    A、惊蛰和小暑 B、立春和立冬 C、谷雨和雨水 D、立夏和夏至
  •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猴面包树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降水量为300~800毫米,降水量1000mm以上生长较差。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猴面包树浑身是宝,人们称它为“生命之树”。

    材料二:马达加斯加岛是全球第四大岛,生物种类非常丰富,从物种的种类数量角度,马达加斯加已经能够被列入全球前10的国家。

    (1)、概括马达加斯加岛东部降水量的特点,并说出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猴面包树在马达加斯加岛主要分布地区。
    (3)、马达加斯加岛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 19、读某月某日14时我国及周边地区的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乙地和丙地的风力大小和风向。
    (2)、判断上海此时的天气特征,并说明理由。
    (3)、图中虚线处能否形成锋面?请说出判断依据。
  • 20、图1是某节气的太阳光照图,AB为晨昏线,阴影部分代表夜半球,虚线表示回归线和极圈。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图1转绘到极地俯视图中(图2),并标注地球自转方向,用阴影表示夜半球
    (2)、图1表示的是前后(日期)的光照图,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 , 弧AB是(晨、昏)线;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北京时间为
    (3)、图1中的E点的地方时为
    (4)、图中的B、D、N、M四点,按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为
上一页 727 728 729 730 7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