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读我国不同地区生态退化类型图,完成下面小题。(1)、①②两地区共同存在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酸雨危害 C、土壤侵蚀和草地退化 D、土壤盐碱化(2)、③④⑤三个地区土壤侵蚀严重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有( )
①以山地丘陵为主的地形②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③人口密集,过度开垦④酸雨危害严重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AB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下列景观属于该线以北的是( )A、漫山遍野荔枝林 B、旱地麦浪大豆香 C、椰林婆娑菠萝香 D、甘蔗扯起青纱帐(2)、②区域自然环境的突出特征是( )A、干旱 B、湿热 C、高寒 D、酷寒(3)、对我国不同区域的传统民居及建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区域民居不喜朝南的房间 B、④区域民居墙体较③区域严实厚重 C、①区域民居屋顶坡度平缓 D、②区域的传统民居以蒙古包为主
-
3、读中国与江苏省行政区划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江苏省是中国的一部分,该省又包括南京、苏州等市,这表明区域( )A、具有一定的层次性 B、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C、有各自的特色和优势 D、之间是相互联系的(2)、南京市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依据是( )A、面积形状 B、宗教信仰 C、经济发展水平 D、行政区划
-
4、2020年3—4月,某科学考察队从东北平原向西,经大兴安岭、内蒙古高原,最后到达塔里木盆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沿途气候变化依次为( )A、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高山气候 C、亚寒带针叶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2)、沿途自然植被变化依次为( )A、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 B、温带落叶阔叶林—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C、温带草原—温带荒漠—温带落叶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温带荒漠—温带草原
-
5、图示意世界局部海域洋流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图中①洋流形成的盛行风是(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2)、图中②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 B、增温增湿 C、降温减湿 D、降温增湿
-
6、下图示意水循环的主要环节与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Ⅰ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A、下渗 B、地下径流 C、水汽蒸发 D、地表径流(2)、能够实现陆地水汇入海洋的环节是( )A、Ⅰ—地表径流、Ⅱ一地下径流 B、Ⅱ一地下径流、Ⅳ—地表径流 C、Ⅲ-地下径流、Ⅱ一地表径流 D、Ⅱ-地表径流、Ⅳ—地下径流
-
7、下图为巴黎和哈尔滨多年各月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巴黎相比,哈尔滨( )A、气温年较差较大 B、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C、气温年较差较小 D、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小(2)、导致巴黎和哈尔滨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地势 B、纬度位置 C、大气环流 D、人类活动
-
8、下图为全球性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压带和风带,判断正确的是( )A、a为东南信风带 B、b为热带高压带 C、c为东南信风带 D、d为极地东风带(2)、关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副极地低压带是空气受热膨胀形成的 B、极地高压带是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C、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相遇 D、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固定不变
-
9、2021年7月25日起强级6号台风“烟花”在我国浙闽一带沿海登陆。读“天气系统示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与“烟花”相似的天气系统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与“一场秋雨一场寒”相关联的天气系统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读各外力作用关联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水滴石穿”描述的外力作用是( )A、① B、② C、③ D、④(2)、下列地貌的形成与④关系不大的是( )A、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沙丘 B、黄河口三角洲 C、贵州黄果树瀑布 D、深圳大梅沙海滩
-
11、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可能储藏有不同的矿产资源。完成下面小题。(1)、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 )A、侵入岩 B、喷出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2)、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分别属于( )A、变质岩、岩浆岩和沉积岩 B、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 C、岩浆岩、变质岩和沉积岩 D、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3)、图中( )A、②岩层形成晚于③岩层 B、甲处岩石经过变质作用而成 C、甲处最可能发现化石 D、乙处煤层因沉积作用厚度大
-
12、2021年11月初,湖北黄冈某中学(116°E)高一年级开始了期中考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考试期间,黄冈市昼夜长短情况是(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夜相等 D、无法判断(2)、考试期间,黄冈市日出方向( )A、正东 B、东南 C、东北 D、西南
-
13、图为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ABCD四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A、A点 B、B点 C、C点 D、D点(2)、图中CDEF各点中,地球自转角速度与B点相同的个数是( )A、1个 B、3个 C、4个 D、5个
-
14、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
材料二:2019年“五一”劳动节,山东某中学生小明在调查“家族人口迁移”情况时,了解到他的爷爷在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地区,1990年又从东北地区迁回了山东。
材料三:1978年,东北地区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山东高出2/3左右,到了1985年,山东农村经济大发展,山东居民人均纯收入超过了东北地区。
(1)、由材料一可知,1980年前人口迁入地区主要是。(2)、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分析小明的爷爷20世纪70年代从山东迁往东北地区的原因及1990年又从东北地区迁回山东的原因。(3)、1985年后的人口迁移现象又称“雁南飞”现象,该现象给东经济发展带来了哪些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市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西部与蒙古国、俄罗斯相邻,东部以嫩江为界与黑龙江省为邻,南部与兴安盟相连。从地形上看,呼伦贝尔市西部为内蒙古高原,中部为大兴安岭,东部为东北平原西缘。呼伦贝尔市农业以畜牧业为主,是我国最易受寒潮影响的地区,每年秋、冬、春季寒潮多达二三十次,每次寒潮的到来都会给当地的畜牧业和牧民的生产、生活带来巨大的危害。图为呼伦贝尔市年均寒潮次数分布图。
(1)、指出呼伦贝尔市最易受寒潮影响的主要原因。(2)、简述寒潮的发生给呼伦贝尔市畜牧业带来的危害。 -
16、下图为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土壤是自然地理圈层互相紧密接触的过渡地带,图中①属于圈,②属于圈,③属于圈,④属于圈,⑤属于圈。(2)、影响⑤形成的因素有气候、时间、地貌、、、。(3)、土壤不仅是自然地理环境的一个要素,也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例如,黄土高原土地资源过度开垦,不仅破坏了当地的生态,也是造成地区洪涝、风沙。(4)、人类生产活动对土壤形成的作用,以改变地表状况最为突出。人类活动既可以培育出一些肥沃、高产的耕作土壤,也可能引起土壤退化,如出现、、
等。
-
17、下列地区中,单位土地面积资源环境承载力最大的是( )A、珠江三角洲 B、东北平原 C、塔里木盆地 D、青藏高原
-
18、有些学者以每平方千米陆地可承载人数的分析为基础,研究得出:渔猎时期为0.02~0.03人/平方千米,农业时期为40人/平方千米,工业时期为160人/平方千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该材料反映出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
A、资源 B、科技发展水平 C、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 D、人口文化和生活消费水平 -
19、下图为2019年春运十大出发地和十大目的地统计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导致春运期间人口大规模迁移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灾害 B、传统文化 C、国家政策 D、经济危机(2)、广东、上海、北京、浙江成为春运旅客集中出发地的主要原因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收入高②历史文化传承好,文化先进③产业转型升级,农民工返乡集中④第二、第三产业发达,提供就业岗位多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
20、超强台风“海燕”于2013年11月8日凌晨在菲律宾登陆。获取该影像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A、全球卫星导航系统 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