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工业化是促进区域城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工业的发展会促进城市人口规模、土地利用方 式、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等经济要素的变化。图6示意工业化与区域城镇化曲线随时间变化关系。(1)、工业化对城镇化的促进作用表现在
①吸引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②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③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④增加城市二、三产业比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后期阶段,推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A、科技条件 B、工厂数量 C、交通线路 D、人口数量 -
2、聚落内部空间结构受区域自然环境影响较大。我国南北方受自然环境的影响,聚落结构和聚落形态差异较大。图为我国某聚落空间土地利用类型图。(1)、该聚落最可能为A、南方的乡村聚落 B、北方的城市聚落 C、南方的城市聚落 D、北方的乡村聚落(2)、该聚落空间布局的合理性表现在A、聚居地地势较低便于生活取水 B、稻田临近鱼塘便于水肥共用 C、河涌水网主要用于灌溉稻田 D、陆道纵横便于发展陆地运输
-
3、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通常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环境质量、自 然灾害等,用于评估特定区域内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图示意2010—2021年宁夏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数及预警结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宁夏地区生态环境优化最快的时期为A、2010—2011 年 B、2014—2015 年 C、2015—2016 年 D、2020—2021 年(2)、与2010年相比,2021年宁夏地区A、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B、水资源环境改善 C、耗水型工业数量多 D、荒漠化问题加剧
-
4、辽宁省是我国传统的重工业区。进入21世纪后,因矿产资源枯竭和传统重工业的衰落,辽 宁省的人口收缩较为严重。表1示意2012—2023年辽宁省常住人口和增量人口的变化(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2
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常住人口
4375
4365
4358
4338
4327
4312
4291
4277
4255
4229
4197
4182
增量人口
-4
-10
-7
-20
-11
-15
-21
-14
-22
-26
-32
-15
(1)、影响辽宁省人口收缩的主导因素是A、社会文化 B、自然生态 C、经济 D、政策(2)、减缓辽宁省人口收缩的可行性措施有①鼓励落户 ②摒弃传统工业 ③发展新兴产业 ④修建卫星城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5、土壤垂直结构的发育受区域自然环境影响较大。图为内蒙古高原和东南丘陵甲、乙两地的土壤垂直结构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与甲地相比,乙地土壤A、淀积层厚度较小 B、淋溶层缺失 C、腐殖质层厚度较大 D、结构较复杂(2)、甲、乙两地土壤淋溶层出现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 B、地形 C、光照 D、生物
-
6、西北干旱绿洲地区因砂质土壤和较高的气温,在采用天然灌渠灌溉时,水资源浪费严重,利用效率较低。该地居民因地制宜对灌渠进行改造,水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图示意西北某绿洲区改造前后的灌渠形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直接影响当地地下潜水位的水循环环节是A、地表径流 B、蒸发 C、地下径流 D、下渗(2)、该地改造灌渠使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表现在
①蒸发量减少 ②灌渠周边植物吸水作用增强
③灌渠水流流速变慢,耗水量减少 ④下渗水量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
7、小尺度的海陆风有利于沿海渔民借助风力驾驶船只,出海往返作业。图1为某日我国北方沿海某地区近地面陆地和海洋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时间和渔民生产活动的描述,正确的为A、白天,出海捕鱼时省力 B、夜晚,返航归港时省力 C、白天,返航归港时省力 D、夜晚,出海捕鱼时省力(2)、图示时刻A、聚落区大气剧烈下沉 B、海洋区大气温度较高 C、海洋区气压强度较大 D、聚落区大气温度较低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发布的一项报告指出,到 2030 年世界上三分之二的居民将会居住在城镇中, 他们所创造的 GDP 将占全球 GDP 总量的 80%。下面是世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过程图。
材料二 英国首都伦敦在上世纪 70 年代间人口减少 10.1%,诱发了城市一系列问题。
(1)、试从城镇的拉力角度说明城镇化的动力机制。(2)、据图说出全世界 1800-2025 年城镇化水平、速度发生的变化。(3)、与发展中国家相比,说明发达国家城镇化水平的特点及成因。(4)、根据材料二判断当时伦敦所经历的城市化现象(阶段),并推测伴随该现象伦敦可能面临的问题。 -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人口大量流入,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下图显示珠江三角洲地区 2000—2020 年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
(1)、指出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增长的直接原因。(2)、简述外来人口流入对珠江三角洲常住人口年龄结构产生的影响。(3)、从产业和城乡分布角度,说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分布有什么特点。(4)、评价珠三角城镇化水平提高对当地农业的影响。 -
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西是拉丁美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其约 2/3的国土是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其余 1/3 的国土是亚马孙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
材料二 下图为巴西水系、主要城市和人口分布图。
材料三 巴西是过度城市化的代表,根据巴西国家地理统计局的预测,到 2050 年,巴西城市化水平有望升至 93.6%。城市化的发展给巴西的社会经济带来了一系列问题。
(1)、分析亚马孙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小的自然原因。(2)、分析巴西东南部沿海地区人口密集的原因。(3)、说明巴西过度城市化可能带来的问题。 -
11、传统民居建筑深深地打上了地理环境的烙印,生动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下列四幅图示意我国不 同地区的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渔樵耕读 ”是中国农耕社会的四业,代表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是古人对这种田园 生活的恣意和淡泊自如的人生境界的向往。在四地的民居中,最有可能出现“渔樵耕读 ”木雕作品的是( )A、山西窑洞 B、客家土楼 C、徽派建筑 D、傣族竹楼(2)、平坝近水之处,小溪之畔大河两岸,凡翠竹围绕,绿树成荫的处所,必定有傣族村寨。大的傣族寨子 集居两三百户人家,小的仅有一二十户人家。傣族竹楼都是单幢建筑,四周有空地,各户人家自成院落。 竹楼分散布局的主要作用是( )A、减轻环境污染 B、利于通风 C、便于管理 D、排洪泄水
-
12、为建设生态城市,我国某城市对功能区布局进行了调整,图 a 为该城市调整后布局图,图 b 为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某地产商拟在该城市某地块建设高档住宅区,关于其区位选择和理由叙述正确的( )A、①处,上风上水,环境优美 B、②处,市中心,市场广阔 C、③处,靠近河流,水源充足 D、④处,盛行风下风向,大气质量优(2)、该城市对路面的改造工程对城市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表现为( )A、美化城市环境 B、杜绝污染物的排放 C、维护生物多样性 D、减少内涝,调节大气和气候
-
13、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 年以上)的人口。下图为 1990-2014 年我国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的变化情况。完成下列小题。(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1990-2014 年我国( )A、常住人口城镇化速度慢于户籍人口城镇化速度 B、城镇常住人口中城镇户籍人口数量呈下降趋势 C、农村户籍人口的数量比城镇户籍人口的数量多 D、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慢于其落户城镇的速度(2)、影响 1990-2014 年来我国常住人口城镇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均耕地面积增加 ②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③城镇经济收入较高 ④城镇生活成本下降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14、布拉柴维尔体育馆及交通配套是中国在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援建的大型建设项目,2015 年投入 使用,布拉柴维尔市区人口稠密,刚果政府决定在市区东北部尽快建立新城,并发展大型可拆卸的低矮木 质装配式住宅,下图示意布拉柴维尔市区及东部新城、据此完成下面问题。(1)、布拉柴维尔新城于 2015 年后选址东北部郊区的主导因素是( )A、地价 B、河流 C、历史 D、交通(2)、相比钢筋混泥土建筑,东部新城发展木质装配式住宅的原因是( )A、防治白蚁虫害 B、便于二次开发 C、降低洪涝影响 D、土地利用率高
-
15、某发展中国家的科研团队,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本国资源的供需数量进行了估算,数据如下图所示(图 中字母均为设定值) ,起算时间为 2020 年。估算过程中,对生产力水平作了两种设定:一是生产力水平 保持2020 年水平不变,二是生产力水平持续提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生产力水平设定
2020 年
2040 年
2060 年
国内可供资源
假定保持不变
1.8a
1.5a
1.0a
假定持续提高
1.8a
ml
m2
国民所需资源
假定保持不变
a
1.5a
2.0a
假定持续提高
a
nl
n2
(1)、根据资料中信息推测以下资源数量大小表达正确的是( )A、ml>m2 B、ml>1.5a. C、2.0a<n2 D、nl<n2(2)、假定生产力水平保持不变,可确定该国人口数量突破环境承载力的时间在( )A、2040 年前 B、2040 年后 C、2060 年前 D、2060 年后 -
16、人口迁移率是指一定时期,某地区人口迁入、迁出的绝对量与该时期该地区总人口数之比。下图是我 国某省(市、 自治区)近年来人口迁移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的省(市、 自治区)可能是( )A、西藏 B、贵州 C、广东 D、黑龙江(2)、图示时期,该省(市、 自治区) ( )A、人口的总量不断增加 B、人口机械增长率持续下降 C、老年人口的比重升高 D、妇女生育率显著提高
-
17、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下面小题。(1)、影响李华进行迁移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运输 B、政治文化 C、自然环境 D、社会经济(2)、影响克瑞斯迁移至美国南部沿海城市休斯敦的主要因素是( )A、劳务输出 B、气候 C、资源 D、水源
-
18、下图表示除南极洲外的六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从 1970 年到 2006 年人口总量增长最多的大洲是( )A、a B、b C、c D、d(2)、d 大洲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A、人口增长过快,人均资源不足 B、人口素质低,缺乏环保意识 C、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 D、女性比例小,人口生育率低
-
1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泾河是渭河的最大支流,穿行于高原山地间,像一把刀子切穿了黄土高原黄土层,深达黄土下的坚硬 基岩,多数河段为石质河床。现今,冬季“泾清渭浊 ”极为明显。“ 引汉济渭 ”工程(左图)是将汉江水引入渭河以补充西安等城市的给水量。4 月 29 日, 引汉济渭秦 岭输水隧洞主体工程完成,6 月份向西安供水。引汉济渭工程打造了世界埋深最深的山底隧洞,是人类历史 上首次从底部横穿秦岭。秦岭底部是质地坚硬的花岗岩,秦岭隧洞全长 81 公里,隧洞最大埋深达到 2012 米(右图)。
(1)、简析建设山底隧道输水的优点。(2)、简述该工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可能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3)、“引汉济渭 ”工程能缓解渭河平原的缺水问题,概述该地区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其他措施。 -
2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针对国情,确立了“ 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 ”的粮食安全战略。 集中国内的资源,重点保障 口粮安全,适度进口粮食作为补充手段。图1示意我国大豆产量、进 口量、消 费量和自给率,图 2 为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
(1)、图 1 可以反映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的变化,请简述其变化特征。(2)、简要分析近年来我国大量进口大豆的原因。(3)、适度进口大豆可以给我国带来哪些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