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衡水金卷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8月份联考地理试题
-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一)地理试卷
-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多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 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凤塘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 广东省广州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八月阶段训练地理试题(B卷)
- 广东省普宁市勤建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 浙江省A9协作体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暑假返校联考地理试题
- 河北省衡水市冀州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地理试题
- 湖北省武汉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九月调研考试地理试题
-
1、雅鲁藏布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流域内广泛发育着地质历史时期以来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含着风成过程和环境演化的丰富信息。读的概念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1)、冰盛期,雅鲁藏布江河谷可能形成( )A、黄土堆积 B、辫状水系 C、三角洲 D、冲积平原(2)、间冰期,雅鲁藏布江河谷阶地上覆盖的黄土最可能来源于( )A、河道沉积物 B、花岗岩风化 C、西北大沙漠 D、冰川表碛物(3)、气候变化与风沙沉积的关系密切,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气候暖湿,风沙沉积速率较大 B、气候暖湿,沙地面积快速减小 C、气候冷干,风沙沉积速率增大 D、气候冷干,沙地面积快速减小
-
2、下图示意北京时间2024年3月31日14时至4月1日14时我国的海平面气压场(单位:hPa)和冷锋移动路径。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期间冷锋的移动路径表明( )A、暖空气的势力较强 B、冷空气正东进南下 C、暖空气正西进北上 D、冷空气的势力较弱(2)、图示期间我国各地的天气状况是( )A、西北地区多沙尘天气 B、四川盆地风速较大 C、高压脊控制东北全境 D、冷锋控制南方地区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上海大都市区是我国经济、科技水平发展最快的都市区,其对周边地区具有强大的辐射带动作用。产业空间和结构演变过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上海大都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如图为“1994~2020年上海大都市区产业演变形态示意图”。
(1)、简述1994~2020年上海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演变特征(2)、分析上海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演变特征的成因(3)、说明上海大都市区产业演变对区域发展的意义 -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库布齐沙漠年均降水量为250~300mm,多大风日,曾经是一望无际的沙漠。其内部沙丘分布有明显的空间差异,西部多流动沙丘、东部多半固定沙丘。近年来,科研人员和当地干部群众采用“乔灌草结合,以灌为主”的植物配置模式进行治理,使荒漠化土地呈现整体好转的良好态势。现在的库布齐沙漠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成为中国独特的生态地标。
材料二图1为“库布齐沙漠的位置示意图”,图2为该沙漠公路两侧草方格沙障景观图。
(1)、与库布齐沙漠西部相比,简述东部多半固定沙丘分布的原因(2)、与乔木和草类植物相比,分析灌木在库布齐沙漠治理中的独特优势(3)、调查发现穿越库布齐沙漠公路两侧植树带植被生长较好,试说明原因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门头沟位于北京市西部,为华北平原向内蒙古高原过渡地带。地势险要,“东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古代多为兵家必争之地。如图为“门头沟及其周边地区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1)、请描述图示地区的地形特征(2)、简述图示土壤层较厚区形成的地理背景以及土壤厚积区的形成过程(3)、简述门头沟地形特征对城镇分布的影响 -
6、潍烟高铁是山东省境内连接潍坊市与烟台市的高速铁路,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环渤海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9月19日至10月19日开展运行试验。如图为“潍烟高铁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潍烟高铁修建决策的主要因素是( )A、矿物运输 B、科学技术 C、国防安全 D、区域发展(2)、潍烟高铁的建设运营对区域的影响是( )A、提升了潍坊城市的等级 B、促进了矿产资源的外运 C、加速了生产要素的流通 D、加剧了区域人口的流出
-
7、抚顺市是我国北方重要的工业基地,抚顺市早期城市中心和工矿区主要分布在浑河南岸。由于煤炭开采与城市建设矛盾日益突出,在政府的政策引导下,1972年城市发展重心开始有意向浑河北岸转移,然而十年后城市经济发展重心又转回浑河南岸。近年来,抚顺市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不断优化城区功能布局。图为“抚顺市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早期城市形态形成呈带状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限制 B、河流流向 C、主导风向 D、资源分布(2)、1983年抚顺市城市发展重心转回浑河南岸,主要因为( )A、主导产业区位选择 B、城市干道布局调整 C、北岸地域面积狭小 D、环境质量保护需要(3)、为优化功能布局,依据现有条件抚顺市城区宜( )A、向东建设新城镇发展带 B、向西承接沈阳产业外延 C、向南建设宜居宜业新区 D、向北拓展工业发展空间
-
8、如图示意某公司在我国设立的蓝莓种植基地及收获时间分布图。基地多选在距离机场50千米以内的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影响图中各地蓝莓收获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为( )A、技术 B、品种 C、市场 D、热量(2)、天津市采用温室大棚种植蓝莓的根本目的是( )A、提高经济效益 B、保证品质 C、规避自然灾害 D、错峰上市(3)、基地选址距机场较近,主要是考虑( )A、地价低廉 B、便于游客出入 C、快速运出 D、人流量大
-
9、近年来,老年人口迁移已逐渐成为我国人口迁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图为“1995—2020年我国各省份老年人口净迁移率(数据未包括港澳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时段,我国老年人口迁移( )A、西部地区均迁出加快 B、东部地区均为净迁入 C、东北地区均迁出减缓 D、中部地区均为净迁出(2)、海南省吸引我国北方老年人口迁入主要原因是( )A、生活成本低 B、气候温暖 C、经济水平高 D、医疗水平高(3)、老年人口的迁入将( )
①促进文化交流 ②拉动服务业发展 ③优化人口年龄结构 ④完善基础设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0、南迦巴瓦峰(简称南峰)海拔7782米,地处喜马拉雅山脉东端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内侧;托木尔峰(简称托峰)海拔7435米,位于天山山脉的西端,两山都发育有比较完整的垂直自然带谱。如图为“南迦巴瓦峰与托木尔峰垂直自然带谱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自然带分别是( )A、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草原带 B、热带雨林带 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温带草甸带 D、热带季雨林带 温带荒漠带(2)、山地寒温带针叶林带在南峰的高度高于托峰,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相对高度 C、大气环流 D、海拔(3)、与托峰相比,南峰雪线分布特点形成的主导因素是( )
①山体海拔 ②纬度位置 ③水汽来源方向 ④山体坡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1、乌拉尔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南部,流经俄罗斯联邦及哈萨克斯坦,注入里海,全长2428 km,是世界第四大内流河,为欧洲与亚洲的界河。下图为乌拉尔河水系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乌拉尔河的主要补给水源为(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 D、永久性冰川融水(2)、乌拉尔河( )A、上游河段流速慢 B、下游雨水补给多 C、冬春季易发凌汛 D、径流季节变化大(3)、与①至②河段相比,②至③河段的径流量变化特点及原因是( )A、变小,流速加快下渗量大 B、变小,流经沙漠下渗量大 C、变大,气温降低蒸发较弱 D、变大,降水量增大补给多
-
12、我国华北地区某城中湖湖陆风现象较为显著。如图为“某日该湖泊附近某观测点观测的湖陆风风向、风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此日,该观测点观测到陆风转湖风的时刻最接近( )A、0时 B、9时 C、14时 D、21时(2)、观测点最可能位于该湖泊的( )A、南岸 B、北岸 C、东岸 D、西岸(3)、观测发现该观测点湖风的年平均风速要大于陆风,其主要原因是( )A、背景风强弱变化 B、湖水性质的变化 C、热岛效应的叠加 D、昼夜长短的变化
-
13、曼谷时间10月1日12时50分,吉先生坐的航班从泰国素万那普机场起飞,于伦敦时间19时10分安全降落在希思罗国际机场,之后他在伦敦、巴黎和伯尔尼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商务之旅。如图为“本次航班的航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该航班飞行的时长约为( )A、6小时20分钟 B、13小时20分钟 C、14小时 D、16小时(2)、飞机到达伦敦时,与其处在同一天的范围占全球的比重最接近( )A、5/24 B、7/24 C、17/24 D、19/24(3)、吉先生此次商务之旅所经过的城市中,昼长最长(不考虑天气因素)的是( )A、伦敦 B、巴黎 C、伯尔尼 D、曼谷
-
14、澳大利亚西海岸的蒙基米亚拥有典型的砂质海岸,该地是游客全年与野生海豚互动的最佳地点。下图为“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游客在蒙基米亚全年都能与野生海豚互动,主要取决于( )A、海水密度 B、海水盐度 C、海水温度 D、海水水质(2)、最有利于游客与野生海豚互动的蒙基米亚海底剖面形态是( )A、
B、
C、
D、
-
15、我国某中学研学小组于某日进行太阳观测活动,在天文软件的帮助下绘制如下表格。第二天,日落方位较前一天偏北。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北京时间
12时
13时
14时
15时
16时
17时
18时
19时
太阳方位
176°
257°
268°
274°
279°
285°
290°
294°
太阳高度
86°
76°
63°
49°
36°
23°
10°
-3.5°
注:太阳方位数值,0°为正北,90°为正东,180°为正南,270°为正西,其他方位以此类推。太阳高度数值,负值表示太阳在地平面以下。
(1)、该地位于我国( )A、东南地区 B、东北地区 C、西南地区 D、西北地区(2)、该日( )A、日落前后太阳方位角移动速度最快 B、我国昼长夜短且昼长在变长 C、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D、北京时间6时左右太阳位于正东方位 -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数字乡村建设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点任务包括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农村数字经济以及统筹推动城乡信息化融合发展等。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是衡量乡村地区在数字化进程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材料二数字乡村建设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和缩小农民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进而促进数字乡村建设水平的提高。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可以反映数字乡村建设水平和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水平的协调程度。
(1)、简述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东部区域远高于其它区域的原因。(2)、描述2015—2021年四大区域耦合协调度的分布特征。(3)、分析数字乡村建设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途径。(4)、请为推动数字乡村建设与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深度融合发展建言献策。 -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堰塞是指滑坡、冰碛和火山熔岩等物质阻塞河道形成堰塞湖,随后堰塞湖溃决直至消亡的过程。河流纵剖面在均衡的条件下整体呈现为相对平滑的下凹曲线形态,一旦发生堰塞,平衡被打破则易形成相对原河床异常凸出部位即裂点。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的平坦高原面完整性与堰塞裂点有关。图a为堰塞作用示意图。图b为堰塞坝溃决前后河流纵剖面变化示意图。
(1)、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说出影响河流纵剖面形态的因素。(2)、堰塞会发育河流裂点,描述该类河流裂点的形成及演变过程。(3)、根据堰塞作用对河流纵剖面影响的原理,解释青藏高原边缘河流众多,却没有破坏相对平坦的高原面的原因。 -
18、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由于人类活动的加剧及气候变化,近几十年来内蒙古高原湖泊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严重影响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研究者利用遥感数据统计了湖泊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空间分布,并采用层次分割的方法评估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影响的贡献率。
表1:内蒙古高原湖泊数量、面积
湖泊类型
湖泊面积/km2
1988年
2012年
2021年
数量/个
面积/km2
数量/个
面积/km2
数量/个
面积/km2
小型湖泊
1~10
135
438.1
156
456.2
426
1179.1
中型湖泊
10~50
11
228.6
16
371.9
28
629.5
大型湖泊
>50
4
2287.5
2
1807.7
4
2555.1
合计
150
2954.1
174
2635.8
458
4363.6
表2:不同因素对湖泊面积变化的贡献率
影响因素
1988—2012年
1988—2021年
贡献百分比/%
贡献百分比/%
气候
31.22
36.25
人类活动
68.74
63.69
(1)、描述1988—2021年内蒙古高原湖泊的变化特征。(2)、分析1988—2012年内蒙古高原湖泊面积变化的原因。(3)、说明湖泊面积减小对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
19、二氧化碳通量是指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一定面积的二氧化碳的量,包括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和自然二氧化碳通量。二氧化碳通量可以通过测量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来计算,据目前测量结果显示,全球自然二氧化碳通量总体呈微弱下降趋势,平均值为负值。全球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地区分布不均,并出现两个峰值地区:90°E~135°E之间和70°W~100°W之间的北半球地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属于人为二氧化碳通量的是( )A、化石燃料二氧化碳通量 B、野火二氧化碳通量 C、生态系统二氧化碳通量 D、海洋二氧化碳通量(2)、全球自然二氧化碳通量总体趋势说明全球二氧化碳吸收量( )A、增长缓慢并且总量持续减少 B、增长缓慢但总量仍然持续增加 C、减少缓慢并且总量持续减少 D、减少缓慢但总量仍然持续增加(3)、全球人为二氧化碳通量出现两个峰值的原因是该地区( )A、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B、生态环境质量较好 C、化石能源消耗量大 D、化石能源消耗量小
-
20、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即外流人口城乡比与常住人口城乡比的比值,等价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外流率之比。研究表明,21世纪以来我国东北地区与中部地区人口迁移有明显差异,下图为辽宁、安徽两省2000~2020年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辽宁2003年外流人口的相对城乡比为1.0,说明当年该省( )A、流出人口和流入人口形成动态相对平衡 B、流入到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C、从城镇和乡村流出的人口数量大致相同 D、城镇和乡村人口具有同等意愿外流倾向(2)、据上图可知,相比安徽21世纪以来辽宁( )A、人口流出数量相对较多 B、人口外流率下降速度快 C、城镇吸引力相对不足 D、城乡一体化程度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