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边石坝是在水池内水沿着固定边界(例如洞壁)进行碳酸钙沉积,边石坝的生长发育程度可反映洞内古环境水文迁移状况。下图为贵州丹寨金瓜洞某一边石坝形成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最可能与图中边石坝伴生的地貌是(     )
    A、残丘 B、石林 C、石钟乳 D、角峰
    (2)、关于图中边石坝的形成条件错误的是(     )
    A、池水的水位基本稳定 B、空气中高CO2含量促进其形成 C、池水的补给以滴水为主 D、池水排泄主要是靠径流外泄
  • 2、某班同学为南昌市建设“海绵城市”献计献策,下列措施可行的有(     )

    ①扩大绿地面积 ②地面铺设透水砖 ③禁止开采地下水 ④治理水污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某海湾冬季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冰现象,统计发现积雪日数与海冰冰情密切相关, 积雪日数多,海冰冰情严重。2011年该海湾跨海大桥竣工,大桥全长41.58km,共有桥 墩864个。大桥建成之后,该海域海冰冰情及空间分布发生明显变化。下图为该区域等深线分布图 (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一般年份图中四个地点初冰日期最早的是(     )
    A、 B、 C、 D、
    (2)、跨海大桥修建后,该海域海冰及空间分布的变化是(     )
    A、跨海大桥降温速度快,导致海域温度降低,冰情加重 B、跨海大桥阻挡冬季风,风力减弱,冰情减轻 C、跨海大桥阻挡水流及海冰运动,加剧南北差异,海冰北多南少 D、在冬季风影响下,海冰沿桥梁运动,海冰西多东少
  • 4、徽州古民居,多为三间、四合等格局的砖木结构楼房,平面有呈口字、凹字、日字、字母H等几种类型。两层多进,各进皆开天井,雨水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俗称“四水归堂”,意为“肥水不外流”,体现了徽商聚财的思想。天井使民居通风透气,冬暖夏凉,还可以有效排泄雨水。下图为徽派建筑实体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符合天井近地面大气环流形式的是(     )
    A、 B、 C、 D、
    (2)、天井民居布局格局对气候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

    ①夏季可以有效减少太阳辐射②夜晚便于保持室内温度③冬季可以增加室内太阳辐射④白天有利于排泄室内潮气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5、图为北半球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海洋)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地的风向分别是(     )
    A、东南风、西北风 B、西北风、东南风 C、东北风、西南风 D、西南风、东北风
    (2)、甲、乙、丙、丁四处风力最大的是(     )
    A、 B、 C、 D、
  • 6、叠层石是由藻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将海水中的钙、镁碳酸盐及其碎屑颗粒粘结、沉淀而形成的一种化石。在地球演化史上,叠层石曾几乎覆盖所有海洋浅滩,每平方米岩石上生活着几十亿蓝藻等微生物,微生物的光合作用持续约20亿年,对地球上孕育高等生命起到促进作用。下图示意叠层石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叠层石的成因主要是(     )
    A、岩浆活动 B、地壳运动 C、流水侵蚀 D、生物沉积
    (2)、叠层石对地球上高等生命孕育的主要促进作用是(     )
    A、增加大气中的氧气 B、扩大陆地面积 C、增加海洋中的溶解氧 D、降低大气的温度
  •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千里戈壁无草木,祁连山下绿洲多”。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从祁连山发源的河流滋养着河西走廊的绿洲。祁连山下的河西走廊过去曾是我国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近年来,制种业在河西走廊绿洲上迅速发展,河西走廊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玉米、蔬菜、花卉等农作物制种基地。

    材料二:近年来,祁连山地区出现农业用水不当、违法开矿办厂等现象,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图为祁连山及周围地区地理环境示意图。

    (1)、分析祁连山像是伸向荒漠的一座湿岛的原因。
    (2)、简述河西走廊由商品粮基地转型为制种基地的原因。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祁连山地区农业用水不当可能引起的地理环境变化。
  •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10月22日13时17分在四川泸定县发生5.0级地震,此次地震是9月5日该地6.8级地震的一次强余震。

    材料二:雅康高速东起雅安市,经过天全县、泸定县,西至康定市,设计速度为每小时80公里,桥隧比约80%。下图为雅康高速示意图。

    (1)、运用板块构造原理,说明泸定县地震多发的原因。
    (2)、地震后多伴随降水,从降水形成的角度分析其成因。
    (3)、说明雅康高速建设过程中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碍。
  •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伏旱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气象灾害,因这期间正处于伏天,故称“伏旱”。伏旱的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多年平均盛夏“伏旱”范围和强度分布图。

    (1)、据图说出中国“伏旱”严重区的空间分布特点。
    (2)、从大气运动与太阳辐射的角度,分析“伏旱”形成的原因。
    (3)、“伏旱”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甚至影响我国粮食安全,请说出农业生产中应对“伏旱”的措施。
  • 10、读“某地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已知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始终垂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表示风向的是(     )
    A、a B、b C、c D、d
    (2)、该地可能位于(     )
    A、澳大利亚 B、日本 C、印度 D、德国
    (3)、当南非的开普敦盛行图示风向时,汕头市与开普敦(     )
    A、盛行风向一致 B、均为多雨期 C、均为高温期 D、白昼长短一致
  • 11、下左图为北美洲局部简图,下右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气候类型是(     )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2)、造成甲、乙两地气温季节变化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太阳辐射②大气环流③洋流性质④海陆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2、山地植被带与地形、气候关系密切。研究山地垂直植被带推移对重建古代环境演变了解气候变化及其生态响应有着重要意义。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山地北坡(44.9°N附近)近3000年垂直自然带的推移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V自然带的景观特点是(     )
    A、植被覆盖率高 B、湖泊河流密布 C、裸地占比很大 D、常年冰雪覆盖
    (2)、与现在相比,距今3000~2000年该山地(     )
    A、林带上限明显较高 B、雪线海拔较低 C、垂直带谱更加复杂 D、草地面积较小
    (3)、据图推测与之前相比,距今2000年至今该山地气候变得(     )
    A、热湿 B、冷干 C、暖干 D、冷湿
  • 13、读中国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从砖红壤到黄棕壤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图中从黑钙土到棕钙土的变化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差异 B、降水量变化 C、地势高低 D、成土母质不同
  • 14、坡耕地上的切沟由流水侵蚀而成。图甲是我国东北高纬黑土区某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黑土侵蚀量统计图,图乙为编号2切沟景观,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据观测可知,大部分切沟沟头的春季侵蚀量大于雨季侵蚀量,原因可能是(     )

    ①冬季土壤冰冻胀裂沟头   ②春季融雪径流量更大

    ③夏秋季沟头植被较密集   ④雨季雨水径流量较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该小流域内9条切沟沟头宽度基本相当,则沟头发育最深的是(     )
    A、编号8切沟 B、编号6切沟 C、编号4切沟 D、编号2切沟
  • 15、英国孟席斯在其著作《1421:中国发现世界》中写到,郑和可能是第一个完成地理大发现的人。1421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到达非洲肯尼亚之后,郑和船队分为两支,一支郑和亲自率领返航,一支副使洪保率领继续向西探索世界,最终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下图为郑和第六次下西洋的航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适合a航段出行的最佳时间是(     )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有关洪保船队的见闻,叙述正确的是(     )
    A、b航段:夜空有北极星指引 B、c航段:沿岸荒漠广阔无垠 C、d航段:风起云涌航行困难 D、e航段:沿途物资补给方便
  • 16、“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类型多样,峰峦、峰墙、峰丛、石林、石柱、石锥、峡谷、崖壁……应有尽有。下图示意“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形成阶段。完成下面小题。

    (1)、“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微地貌的主要阶段的形成,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②④①③ B、④②③① C、③①④② D、②④③①
    (2)、形成该地貌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有(     )

    ①变质作用②断裂抬升③冻融风化④风化侵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 17、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华北平原此时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
    A、风和日丽 B、狂风暴雨 C、阴雨连绵 D、大雪纷飞
    (2)、下列城市中,此时风向偏南的是(     )
    A、乌鲁木齐 B、贵阳 C、上海 D、福州
  •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与城市热岛效应相反,沙漠中的绿洲夏季日均温比附近沙漠低,该现象被称为冷岛效应。冷岛效应强度受绿洲空间尺度,植被类型,土壤性质等因素的影响。如图示意7月某日我国某绿洲和附近沙漠地表温度变化。

    (1)根据材料信息在括号内填注相应名称(填“沙漠”或“绿洲”),并补绘近地面等压面及热力环流。

    (2)推测该日6—12时,绿洲和沙漠间近地面风力及风向变化情况,并说明理由。

    (3)分析冷岛效应对绿洲农作物生长的有利影响。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水温差发电是指利用表层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差进行发电的方式,海水温差越大,发电效率越高。如图示意不同纬度海域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

    (1)、描述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趋势,并说明成因。
    (2)、判断甲、乙、丙、丁四海域表层海水密度由低到高的排序,并分析原因。
    (3)、仅考虑发电效率,指出甲、乙、丙、丁四海域中,最适合建设海水温差发电站的海域,并说明判断理由。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我国某地景观图,图中三座小山基座断续相连,形同笔架,故当地人称之为笔架山。右图示意峰丛、峰林和孤峰剖面。

    (1)、左图景观的地貌类型为 , 该景观应属于右图中的(填“峰丛”“峰林”或“孤峰”),右图中峰丛、峰林与孤峰一般情况下由先到后的发育顺序是
    (2)、指出图中地貌在我国广泛分布的地区,并简述该地貌形成的地质和气候条件。
    (3)、评价该地貌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