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图是我国某山地植被分布示意图,①、②两地是位于东西两坡上海拔相等的两个地点。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地可能位于我国(     )
    A、横断山区 B、东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 D、江南丘陵
    (2)、导致①、②两地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初级生产力是指浮游植物和大型藻类利用光能或化学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的速率。西风带移动能够调控海水垂直交换强度和海冰范围,进而影响威德尔海的初级生产力。左图为威德尔洋流位置,右图为不同时期威德尔海初级生产力(硅酸盐浓度:μmol/kg)垂直分布与各层水体交换关系。

    (1)、从大气环流和海陆轮廓的角度,说明威德尔环流的形成过程。
    (2)、有学者认为,冰期西风带北移会导致威德尔海初级生产力下降,对此做出合理解释。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武江是珠江水系上游支流之一,流经坪石盆地时形成了6级河流阶地,而在相距35km的乐昌溶洞中则形成了由醉仙洞、观音岩、古佛岩和金龙殿组成的4层水平溶洞,各层洞穴均保存了一些河流沉积物(下图)。研究表明,T2阶地形成于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时期,该时期武江下切作用逐渐显著增强。专家根据T2阶地和观音岩洞穴的沉积物信息和相对位置,推测观音岩洞穴形成于11万年前。

    (1)、描述T3阶地上沉积物颗粒垂直分布差异,并据此推测形成时期武江流量、流速的变化特征。
    (2)、分析冰期向间冰期过渡期间,武江下切作用显著增强的原因。
    (3)、根据图中阶地T2和观音岩洞穴的沉积物年龄和相对位置,论证观音岩洞穴形成于11万年前。
  • 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义村位于汉长陵脚下,北接长陵,南临渭河,距西安市区约10千米,生态环境良好,文化资源丰富(下图)。早期,该村经济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村民年人均收入较低,土地和民居闲置多。2024年,随着周边大汉紫道旅游线路的建设推进,三义村迎来转型发展契机。该村依托大遗址保护区优势,重点发展餐饮、住宿等旅游服务型产业,致力于打造集旅游观光、国潮体验、文创开发、研学教育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村落,促进了乡村旅游繁荣和村民收入增长。

    (1)、分析三义村发展旅游服务型产业的区位优势。
    (2)、简述村民参与多元产业开发可获得的收入来源。
    (3)、说明三义村产业转型成功对其他旅游型乡村的启示。
  • 5、枞阳县地处安徽省中南部,以低山丘陵为主,海拔多在160m,森林类型为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其中,马尾松—麻栎混交林是由麻栎入侵马尾松林形成的。下图为不同坡向马尾松纯林和马尾松—麻栎混交林的物种多样性差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马尾松纯林相比,马尾松—麻栎混交林(     )
    A、灌木层物种坡向差异较大 B、林下植物生存环境更好 C、草本层西北坡向物种更多 D、土壤有机质来源更单一
    (2)、造成该地灌木层物种数西北坡多于东南坡,草本层则相反的主要影响因素为(     )
    A、光照强度 B、大气环流 C、风力大小 D、地形地势
  • 6、冻雨是由温度低于0℃的过冷水滴接触低温物体后立即冻结的特殊降水,它的形成与暖层密切相关。冰晶下落至暖层(>0℃)后转化成雨滴,继续下落经过冷层(<0℃)时形成过冷雨滴,这些过冷雨滴降至0℃以下地表时,会瞬间冻结形成冻雨。下图为2020年11月内蒙古通辽市某气象站记录的一次冻雨发生前后的大气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由图中气象数据可知,该时段通辽地区(     )
    A、17日8时开始出现冻雨天气 B、冻雨发生在18日8时至20时 C、逆温层逐渐削弱且向高空伸展 D、19日8时为雨夹雪天气
    (2)、暖层对冻雨形成的关键作用在于提供(     )
    A、充足水汽 B、稳定大气 C、融化条件 D、凝结条件
  • 7、坎皮纳达卢斯位于葡萄牙最南端的阿尔加维地区,其中部为柑橘种植区,南部为葡萄种植区。2000年前,该地区农业灌溉完全依赖地下水;此后被纳入区域灌溉系统,改由西班牙边境附近的瓜迪亚纳河两条主要支流上的水库供水。下图为1999年与2003年夏末该区域地下水位埋藏深度(单位:m)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年以前,该地区的农业灌溉用水完全依赖地下水的主要原因是(     )
    A、滥用农药,河流污染严重 B、地下水丰富,季节变化小 C、太阳辐射强,年蒸发量大 D、年降水量少,雨热不同期
    (2)、地表水灌溉系统启用后,该地区地下水(     )
    A、季节变化增大 B、埋藏深度变深 C、盐分含量下降 D、补给类型增多
  • 8、末次盛冰期,长江中下游河谷地区曾发育了深切河谷地貌,深切范围向上游延伸至距海岸线约1200千米处的枝江地区。下图为不同时期长江中下游河谷下切纵剖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末次盛冰期结束后至今,长江中下游河谷地区主要的冲淤变化过程是(     )
    A、以侵蚀为主 B、以淤积为主 C、先侵蚀,后淤积 D、先淤积,后侵蚀
    (2)、与现代相比,末次盛冰期河谷下切作用显著增强的主要原因为(     )
    A、突发性洪水 B、气候冷湿化 C、地壳的沉降 D、海平面下降
  • 9、根据辐射的波长和方向,辐射可分为向上、向下短波辐射和向上、向下长波辐射。下图为珠穆朗玛峰国家自然保护区(28°21'N—28°36'N,86°32'E—87°08'E)高寒湿地气象站记录的7月和1月四种辐射日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7月日出地方时最接近(     )
    A、4:30 B、7:00 C、8:00 D、9:30
    (2)、与7月相比,该地1月向下短波辐射较弱的主要原因为(     )
    A、植被覆盖率较低 B、白昼时间较短 C、太阳高度角较小 D、云层厚度较小
  • 10、铁路运输、水路运输具有大运量和低排放的优势。“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大力提倡“公路转铁路,公路转水路”,以促进交通领域减排增效。下图为长江流域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前后,货物运输周转量及总碳排放量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交通运输结构优化后,该流域货物运输(     )
    A、公路占比提高 B、物流成本下降 C、减排效果一般 D、铁路地位下降
    (2)、为助力该流域交通运输领域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可以(     )

    ①提高公路运输比重②推进“路铁”联运枢纽和陆路通道建设

    ③扩大水路运输范围④构建以“铁路为主,公路为辅”的运输格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1、滇西北高寒山区位于青藏高原南端,支柱产业是畜牧业。近30年来,气候暖干化导致该地高寒草地面积下降了28.7%,高寒山区的草畜矛盾进一步凸显。有学者提出高寒牧区和金沙江河谷农区生产联动的“垂直农牧业”系统(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高寒山区相比,金沙江河谷地区发展牧草生产的突出优势为(     )
    A、温差较大 B、土壤肥沃 C、地形平坦 D、水热充足
    (2)、该“垂直农牧业”系统对高寒畜牧业的影响表现在(     )
    A、降低草场载畜量 B、提高畜产品产能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降低环境承载力
  • 12、城市间合作网络作为产业、人口等要素流动的空间载体,其结构和强度直接映射出城市间经济与社会联系的紧密程度。下图为我国三大都市圈的城市间合作网络。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我国三大都市圈内城市合作网络特征为(     )
    A、甲都市圈呈“单极、多中心”特征 B、乙都市圈全球城市间联系较紧密 C、丙都市圈以区域外城市联系为主 D、都呈现“单中心、网络化”结构
    (2)、与乙、丙都市圈相比,甲都市圈内各城市间联系更为紧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生态环境 B、产业分工 C、基础设施 D、地形类型
  •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造运动和气候是影响分水岭迁移的重要因素。卡林地垒位于土耳其西部,呈西北—东南走向。该地垒西边界断层不活跃,地垒东边界断层F1的活动特征为西侧相对上升、东侧相对下降。断层F1的活动使卡林地垒分水岭两侧抬升速率差异明显,但近期研究发现断层F1活跃性有所降低。卡林地垒分水岭经历了向东迁移后又向西迁移的过程,目前保持稳定。下图示意卡林地垒周边地形及分水岭位置。

    (1)、仅考虑降水量的影响,试分析卡林地垒分水岭的迁移方向。
    (2)、分析断层F1活跃时期卡林地垒分水岭东西两侧河流侵蚀能力的差异。
    (3)、阐释卡林地垒分水岭的迁移过程。
  • 14、南疆地区某农村推广“集热蓄热墙式”被动式太阳房,以自然热交换方式(辐射、对流、传导)来获得太阳能。做法是在建筑南墙上钻取4个通风口,在室外距离南墙100mm一侧安装玻璃盖板。玻璃盖板与南墙之间的空间形成空气间层,该墙体即为集热蓄热墙。下图为集热蓄热墙构造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据集热蓄热墙构造示意图,推测冬季午后,蓄热墙内气流运动方向应为(     )
    A、上端通风口进风,下端通风口出风 B、上端通风口出风,下端通风口进风 C、上端通风口、下端通风口同时出风 D、上端通风口、下端通风口同时进风
    (2)、南疆部分农村推广被动式太阳房后,对当地的影响是(     )

    ①热岛效应有所缓解   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③优化能源消费结构   ④利于生态环境保护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青藏高原某村落建设被动式太阳房时,南墙外常增设卵石堆,主要作用是(     )
    A、白天蓄热夜间释放热量 B、阻挡冬季冷空气侵袭 C、减少紫外线对墙体的破坏 D、增大昼夜温差利于作物生长
  • 15、堡寨淖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盆地风沙滩区,为该地区提供重要的生态用水和植物资源。该湖区无稳定地表径流,近年来水量变化显著。图左示意2018年湖泊面积变化。图右示意2018——2020年部分时段该湖区降水量、蒸发量的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2018年内,湖滨地下水补给该湖泊较多的时段是(     )
    A、2月 B、5月 C、8月 D、11月
    (2)、推测与2018年相比,2020年该湖泊湖岸地区(     )
    A、水土流失加剧 B、地下水埋藏变浅 C、气温变率增大 D、有机物积累增多
  • 16、城市空间破碎化集中表现为城市空间单元分割加强、空间联系弱化和空间整体功能下降,具有复杂性与多维性的特征。长沙市位于湘江下游和长浏盆地西缘,地势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读长沙市城市空间破碎化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市低破碎化区的主要功能区是(     )
    A、行政区 B、住宅区 C、商业区 D、工业区
    (2)、长沙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跳跃式扩展而形成“碎片”的现象,原因最可能是(     )
    A、避免环境污染 B、缓解人口压力 C、行政区划调整 D、避开山河阻隔
  • 17、江苏省盐城市的滨海盐沼是陆地—海洋过渡区域的生态系统。盐沼内部受潮流冲刷作用形成了多条潮沟。研究发现,在潮上带(不受潮汐淹没影响)的近潮沟区、螃蟹孔洞区、互花米草区,土壤孔隙水盐度的垂直差异较大。下图为盐城市盐沼生态系统土壤盐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读图可知(     )
    A、三个区域土壤盐度垂直分布皆较均匀 B、螃蟹孔洞区土壤盐度垂直差异较大 C、互花米草区浅层土壤海水入渗多,盐度高 D、近潮沟区土壤盐分随潮汐排出,盐度低
    (2)、螃蟹孔洞区表层土壤(     )
    A、以黏土为主 B、渗透性较好 C、适宜耕作 D、有机质含量高
  •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5年是东深供水工程对港供水60周年。东江源于赣州市周边的青山翠谷。为保障供水安全,赣州市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及东深供水工程。

    材料二:赣州市与粤港澳大湾区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商缘相通,在交通、产业等方面往来密切。赣州市受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辐射影响巨大,该市正在建设深赣产业合作园,引进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企业,着力聚焦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地。

    (1)、从水循环的环节角度,分析赣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对东深供水工程水源(东江)水质和水量的影响。
    (2)、东深供水工程是一项跨区域的水资源调配工程,说明该工程建设需要考虑的自然地理因素,并分析其对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3)、深赣产业合作园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会面临一定的挑战。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 1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在早更新世早中期是一个大湖盆,被称为松嫩古湖。松花江干流自东向西注入松嫩古湖(左图)。早更新世晚期,因构造隆升及海平面下降,佳依分水岭被切穿,东侧河流袭夺西侧河流,松花江干流流向反转,松花江水系重组,松嫩古湖逐渐衰亡(右图)。

    (1)、从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关联性,分析佳依分水岭被切穿的地质过程。
    (2)、说明松花江干流流向反转前后,松嫩古湖湖水补给与排泄的变化。
    (3)、推测松嫩古湖衰亡后,湖区周边地区可能出现的土壤类型变化及原因。
    (4)、若要恢复松嫩古湖部分水域(如人工补水),结合水系演化历史,分析可能面临的挑战及生态效益。
  • 20、阅读图文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荔枝原产于中国岭南地区,上市时间一般为春夏之交。荔枝难以保鲜,古有“一日色变,两日香变,三日味变”的说法。荔枝喜高温高湿气候,喜光向阳,喜富含腐质的酸性土壤,怕霜冻,短暂﹣2℃以下即可冻死枝叶。

    材料二:下图为我国古代荔枝地理分布及北运路线图。

    (1)、从气候角度分析古代荔枝产区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的原因。
    (2)、对比水运与陆运,从农业区位(运输时效性、成本等)角度,分析古代荔枝北运多依托水运的原因。
    (3)、推测古代荔枝主要消费市场,并阐述产区与消费市场间的区域差异(自然、人文)对荔枝贸易的影响。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