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9年,利奥三世教皇被罗马贵族废黜,只身逃离罗马。800年,查理把利奥三世教皇送回罗马,助其复位。这一年,利奥三世教皇为查理加冕,称他为“罗马人的皇帝”,由此可见(   )
    A、教皇与国王相互扶持利用 B、国王权力大于教皇权力 C、教皇听命于国王 D、教皇权力大于国王权力
  • 2、如图漫画反映的是(   )

    A、封君封臣制的特征 B、法兰克王国的兴起   C、拜占庭帝国的兴衰 D、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 3、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春节期间,小王在一户人家看到一副奇怪的春联,大大的十字架,旁边还有四个字:耶稣爱你。请你帮小王解开疑惑,这户人家是(   )
    A、伊斯兰教教徒 B、佛教教徒   C、道教教徒 D、基督教教徒
  • 4、如图所示图片所示内容体现出罗马文化的特征是(   )
    帕特农神庙遗址 罗马大竞技场遗址
    A、批判与固守 B、学习与模仿 C、传承与创新 D、改进与传播
  • 5、凯撒是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公元前60年与庞培、克拉苏秘密结成前三巨头同盟,随后出任高卢总督,花了八年时间征服了高卢全境(大约是现在的法国),还袭击了日耳曼和不列颠。公元前49年,他率军占领罗马,打败庞培,集大权于一身,实行独裁统治并制定了《儒略历》。凯撒执政于(   )
    A、罗马城邦时期 B、罗马共和国时期   C、罗马帝国时期 D、西罗马帝国时期
  • 6、有学者评价古罗马的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对平民来说,不仅在书面上给予他们以安全感,而且全面保障他们反对贵族法官在刑事判决方面滥用职权。”这一历史事件是(   )
    A、创立“陶片放逐法” B、颁布《十二铜表法》   C、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D、设置庄园法庭
  • 7、“用最迅速最深入的方式将希腊文化灌注到亚洲”,而“东方文化也渗入到希腊”。以上材料体现了亚历山大东征的(   )
    A、背景 B、过程 C、影响 D、局限
  • 8、公元前4世纪,亚历山大东征,横跨欧亚非三洲,使希腊文明遍布各地。东方的城市出现了优美的希腊式雕塑和建筑,东方的天文学和数学知识也传入希腊、西方,丰富了西方的知识宝库。材料强调了(   )
    A、希腊文化的东方化 B、东西方文明的衰落   C、东方文化的希腊化 D、东西方文明的交融
  • 9、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是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城释迦族的王子,如果按种姓制度的等级分工,他的家族应该属于(   )
    A、吠舍 B、刹帝利 C、首陀罗 D、婆罗门
  • 10、如表所示内容表明(   )

    文明区域

    历法

    中国

    阴阳历

    古埃及

    太阳历

    两河流域

    太阴历

    A、历法指导原始农业生产 B、人类的文明具有多元性   C、古代先民注重文化交流 D、人类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11、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族独立,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进程,就是不断开拓创新、永续接力的过程。

    【奠基立业】

    材料一:

    图二 南湖红船

     

    图一 阿芙乐尔号

     

    【星火燎原】

    材料二:

    在中国,城市虽带着领导性质,但不能完全统制乡村,因为城市太小,乡村太大,广大的人力 物力在乡村不在城市。因为强大的帝国主义及其在中国的反动同盟军,总是长期地占据着中国的中心城市……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渐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编自毛泽东《毛泽东选集》

    【生死攸关】

    材料三:

    1934年10月,在万分危急关头,党中央与共产国际之间的电讯联系中断,既无法请示共产国际,又无法继续听取犯了错误又盛气凌人的外国军事顾问李德的意见。在遵义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领袖的产生与更替都是由共产国际指导和决定的,从陈独秀、瞿秋白、向忠发、李立三到王明都是如此。遵义会议实质上罢免了博古的最高领导权,并选出了新领导人张闻天、毛泽东。这次领袖更替是中共独立自主进行的,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最高导人更替方式的重大转折。

    ——王新生《红军长征前后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的电讯联系》

    【历史选择】

    材料四:

    中国人向西方学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多次奋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样全国规模的运动,都失败了。

    材料五:

    中国共产党选择马克思主义并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是完全正确的。

    ——习近平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讲话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两艘船见证的历史事件,并说说这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基于上述认识,毛泽东提出了哪一革命思想?
    (3)、从材料中可知,这次会议解决了什么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说明遵义会议有何意义。
    (4)、综合材料一至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五的理解。

    (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 12、声明:“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这是出自哪个国际文献的规定( )
    A、《大西洋宪章》 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 D、《德黑兰会议决定》
  • 13、1938-1941年,法西斯国家以一边倒的优势称霸欧亚大陆。1942年,战争形势开始发生逆转,其原因是(        )
    A、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取得胜利 B、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 C、英军取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 D、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 14、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B、十月革命的影响 C、邹容的《革命军》风行海内外 D、三民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 15、读材料,完成问题:

    谢文锦(1894—1927),1924年春,奉党中央指示以省亲名义回乡活动,创建当时浙江省直属中央领导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温州独立支部。1927年赴沪,随后被捕,于4月15日被敌人用刺刀活活刺死。

    (1)、谢文锦烈士于1924年创建中共温州独立支部的背景是( )
    A、辛亥革命的推进 B、国共合作的实现 C、北伐战争的启动 D、抗日战线的形成
    (2)、谢文锦烈士的牺牲跟下列哪个事件相关( )
    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D、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 16、结盟是战争的序幕,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六大国英、法、德、俄、意、日中,既是一战前三国同盟成员,又是二战前轴心国集团成员的两个国家是( )
    A、英、法 B、英、俄 C、德、意 D、俄、法
  • 17、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旧制度和秩序被破坏,新的阶级力量在壮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诸侯争霸】

    材料一: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诸法争变】

    材料二:(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诸子争鸣】

    材料三:“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造成材料中所述历史乱象的相关制度。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一种怎样的状态?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家给人足”(家家富裕充足)、“民勇于公战”(百姓勇于为国作战)现象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说说“百家争鸣”对社会发展有何积极作用。
  • 18、历史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记录,历史就在我们身边。请结合下列发现历史的途径,回答问题。

    【遗址中的历史】

    【文物中的历史】

    【传说中的历史】

    “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与接天下之政,治天下之民。” 

    ——《墨子•尚贤》

    (1)、图一和图二两处遗址中,哪一处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图三和图四反映的原始居民已经进入了农耕时代,请你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该内容记载了我国原始社会哪一种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我们该如何看待远古传说?
  • 19、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

    (1)、从地图语言三要素角度来看,该图缺少。图中小河的流向是
    (2)、AB两处,哪处可以发育河流,为什么?
    (3)、要从甲村修公路到乙村,现有①和②两条公路路线方案,你认为选哪个比较省时省力?说说理由。
    (4)、如果要发展小城镇,图中丙村和丁村哪个更合理,为什么?
  • 20、小龙同学在校运会跳远比赛中失利了,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的失败,你才发现问题所在,坏事变好事”,老师引用了谁的思想来开导小龙(   )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
上一页 718 719 720 721 72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