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的期中考试考砸了,爸爸却说:“这次考砸了也不全是坏事,我们知道错在哪了就可以查漏补缺,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爸爸的说法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 2、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该材料评价的是( )
    A、井田制的废除 B、都江堰的建造 C、铁农具的发明 D、黄河水患的治理
  • 3、下列成语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
    A、图穷匕见 B、卧薪尝胆 C、围魏救赵 D、朝秦暮楚
  • 4、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一方诸侯之长)。”该材料反映了当时( )

    ①西周王室衰微,地位下降

    ②诸侯势力崛起,各自为政

    ③诸侯竞相争霸,战争连绵

    ④秦国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5、下图为陕西临潼出土的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武王豆在心球伐纣”的经过。下面对此文物解读正确的是( )

    A、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的 B、可以用来研究商朝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技术 C、对研究西周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史料价值 D、是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重最大的青铜器
  • 6、下图“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措施是( )

    A、奖励军功 B、确立县制 C、鼓励耕织 D、统一度量衡
  • 7、下表中的史料与其反映的政治制度搭配正确的有( )
    序号 史料 政治制度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 禅让制
    《礼记·礼运》:“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 世袭制
    《左传·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皇帝制度
    《史记·秦始皇本纪》:“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分封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8、制作年代尺是建立时空观念的有效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正确的有(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9、在湖州钱山漾遗址发掘的的1处居住遗址中,发现了系干栏式建筑的残存,还发现了犁形器、耘田器、镞等石器工具,翼长柄短、长达1.8米左右的木桨、木杵等木器,还有稻谷、芝麻、蚕豆、菱等。据此推测,这一遗址(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③处于新石器时代    ④当时已经出现了铁制工具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0、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会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 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 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 11、“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歌谣,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 12、下侧照片摄于长兴县八都芥村。从照片可以看出该村落( )

    A、沿山谷呈带状分布 B、沿山谷呈团状分布 C、沿山脊呈带状分布 D、沿山脊呈团状分布
  •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1)、小明所在的学校在农业实验区的( )
    A、东北 B、西南 C、东南 D、西北
    (2)、吉吉从检测点①步行到检测点②用时10分钟,她步行速度为每分钟75米。若量得①②两检测点间的图上距离为1.5厘米,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
    A、1 ∶2000 B、1 : 20000 C、1 : 5000 D、1 : 50000
  • 14、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探索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其于西国所以富强之原,茫乎未有闻焉,以为吾中国之政教文物风俗,无一不优于他国,所不及者,惟枪耳,炮耳,船耳,铁路耳,机器耳。吾但学此,而洋务之能事毕矣。” 

     ——摘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尽管清末变法运动最终失败,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摘编自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 

    (1)、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材料二中“清末变法”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洋务运动破产的原因。 
    (3)、两次变法运动分别给中国近代化探索带来了怎样的启示? 
  • 15、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天朝田亩制度》              图2 义和团旗帜与团民 

     材料二:1853年,英使文翰到天京呈上照会,要求太平天国承认不平等条约,被杨秀清拒绝。1861年,英国参赞巴夏礼到天京求见天王,表示英国愿意帮助太平军消灭清朝,条件是成功之后平分中国。洪秀全断然拒绝。 

     ——摘编自《历史纵横》 

    (1)、图1是哪个农民运动的政治纲领?根据图1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天朝田亩制度》的进步性。 
    (2)、结合图2回答义和团运动的口号,并分析义和团运动的局限性。 
    (3)、综合材料,从两次农民运动对列强的共同态度反映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 
  • 16、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主要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节选) 

     

     战争名称 

     

     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①》 

     

     鸦片战争 

      
     

     增开牛庄、登州、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 

     

     ——中英《天津条约》 

     

     ③ 

      
     

     中国约将库平银二万万两交与日本,作为赔偿军费。 

     

     ——《②》 

     

     甲午中日战争 

      
     

     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辛丑条约》 

     

     ④ 

      
    (1)、补全①和②对应的条约名称。 
    (2)、分别写出表格中③和④对应的战争名称。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上述四次侵华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 
  • 17、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1)、参照文本框中对甲的描述,在空白框内完成对乙的描述。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地区出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从自然、人文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 
    (3)、据图指出2次流经甲的河流名称。结合图示资料及所学知识,从因地制宜的角度分析甲地区的工业发展方向并说明理由。 
  • 18、读中国疆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最南端位于②省的 ,  最西端位于③省的 , 最东端与最北端都位于①省,这里有亚洲面积最大的。 
    (2)、春节,松花江畔看冰雕的游人穿着棉衣直喊冷,海南岛沙滩上的游客短袖短裤不觉凉。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3)、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A , 与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G;我国的内海海域:E;我国最大的岛屿:C。 
    (4)、我国与日本、蒙古国相比,位置的优势是。  
  • 19、下图是1916年的中国政治版图,我们能够认识到(   ) 

     

    A、军阀割据,社会动荡不安 B、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C、列强瓜分中国,民族危机加深 D、早期革命运动风起云涌
  • 20、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写道:“任凭你像尧舜那么贤达,像秦始皇明太祖那么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么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能验证他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是(   ) 
    A、中华民国成立 B、护国战争 C、宋教仁遇刺 D、护法运动
上一页 630 631 632 633 6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