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美丽中国梦”主题班会上,同学们畅所欲言。下列说法不利于实现中国梦的是( )A、洞庭湖区退田还湖 B、内蒙古高原退耕还草 C、保护三江源地区的生态环境 D、黄土高原增加草地放牧的数量
-
2、2021年,我国高端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表现亮眼……我国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3%,发展底色更绿。这体现了( )
①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已经建成
②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特色③美丽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④经济高质量发展交出精彩的答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阅读“近五年我国经济发展的部分情况表”,根据表格,为了更好的实现未来国民经济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的国策和战略有( )
年份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
7.7%
7.4%
6.9%
6.7%
7.1%
单位GDP耗能下降(%)
3.6
4.8
5.6
5.0
3.7
①科教兴国战略 ②对外开放 ③一国两制 ④节约资源 ⑤环境保护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 -
4、2022年北京冬奥会所有场馆实现清洁能源供应,共消耗绿电约4亿度,可减少标煤燃烧12.8万吨,减排二氧化碳32万吨。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推动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
②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③提升国民低碳环保节约的意识
④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推动绿色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5、如下图是“亚欧大陆地区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的原因是( )
A、气温的差异 B、降水的差异 C、经济的差异 D、宗教信仰的差异 -
6、如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 )
A、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B、放缓经济发展速度 C、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D、坚信人类治理能力 -
7、新能源汽车由于废气排放量比较低受到市场的高度青睐,2021年1月,中国新能源车市场销售约为14.9万辆,同比增长223.9%。这表明( )
①绿色生活方式已成为所有人的自觉行为
②我国正在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③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已经被彻底淘汰
④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逐步取得成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8、探究“十面‘霾’伏”。某班历史与社会合作学习小组对我国中东部地区大范围的雾霾现象进行探究活动,获取了以下三组材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组:看现象】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是使能见度低到1千米以内的自然现象。霾又称灰霾,是指大量细微的固体尘粒悬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霾中的一些固体尘粒能通过呼吸进入并滞留人体,对健康产生危害。
【第二组:探影响】雾霾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影响,学习小组获取了下面一组图片:

【第三组:究原因】北京环保监测中心张大伟分析了雾霾现象的原因:第一,污染物排放量大,包括燃煤污染、机动车排放、工业污染和扬尘,这些污染源排放量大,是造成雾霾严重的根本原因;第二,扩散条件不利是造成雾霾严重的直接原因;第三,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加剧了雾霾现象。
(1)、雾霾现象属于哪类环境问题?(2)、根据上列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3)、国家应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雾霾现象?(4)、你认为华北地区雾霾天气最严重会出现在哪个季节?为什么? -
9、乡愁是后院沿着泥瓦飘飘的炊烟,是十八弯弯向家门口的山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是后院那棵永不结果的龙眼树……“留得住绿水青山,记得住乡愁”的理念反映了我国( )
①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变化
②目前开展的各项工作都不得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③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④我们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③④ -
10、千岛湖配水工程使杭州城市供水格局转变为千岛湖、钱塘江等多水源供水,这一重大民生工程( )A、缓解了杭州城区供水的多重压力 B、践行了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 C、解决了杭州城区水资源短缺问题 D、改变了杭州水资源空间分布
-
11、如图,分析人口红利期结束后,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 )

①青壮年比例降低,劳动力减少
②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较大
③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现负增长
④人口总数量急剧减少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人体有70%左右是水构成的,当人体失去全身水分的20%时就会危及生命;生产1吨谷物约需要1000吨水;制造1吨钢,约需用25吨水。
材料二: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值的25%-30%。我国600多个大中城市中,约有400个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问题,其中一些城市严重缺水。而且,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此外,我国河渠和井灌区水的利用率也不高。有统计资料显示,我国河渠的有效利用率只有30%-40%,一些地区的井灌有效利用率只有60%左右。
材料三:如图。


图一 保护水资源签名仪式 图二 南水北调工程(局部) 图三 滴灌农业
(1)、联系材料一,指出水资源对人类的重要性。(2)、根据材料二,概述我国目前所面临的水资源问题。(3)、结合材料三,谈谈我国应如何缓解类似材料二所述的水资源问题。 -
13、如图所示的漫画告诉我们( )

①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资源,要抓紧利用
②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很少,要坚持节约资源的原则
③过度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会导致资源短缺④只有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4、面对资源短缺问题,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力求全方位解决。我国政府采取的具体措施有( )
①积极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②建立以节水、节能、节材为中心的生产体系
③实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④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浙东引水工程的全线贯通,把富春江水引到浙东的绍兴、宁波、舟山等地,有效缓解了这些地区的缺水状况。这一工程的实施主要启示我们( )A、应提倡“开源”,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 B、应坚持“节流”,建立节水、节能体系 C、应实行跨区域调配,应对资源分布不平衡 D、应运用科学技术,加强对能源的合理开发
-
16、教科书中的《中国煤炭资源、油气资源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图》反映了我国面临的自然资源问题是( )A、空间分布不均衡 B、时间分布不均衡 C、资源总量短缺 D、人均占有量少
-
17、人们常用“地大物博”来赞美我们的祖国,但也有人对此提出质疑,建议把“博”改为“薄”。有人提出这种质疑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中国自然资源总量并不大 B、中国自然资源人均占有量少 C、中国自然资源地区分布不平衡 D、中国的自然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一、图二。

煤炭石油天然气非化石能源
图一 2025年中国能源消费及煤炭需求预测(单位:吨)

图二 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除南极洲外)森林面积净变化(单位:年百万公顷)
材料二:有人认为,地球上没有真正的垃圾,所谓“垃圾”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各国采取了不同举措:英国推出“地沟油”航班波音757客机,相比传统燃料,可减排60%-80%;德国出台了《废弃物处理法》等,使废弃物回收利用得到有效保障;日本全面落实垃圾分类,减少了污染物排放给环境造成的危害。
(1)、根据图一、图二,分析可能导致当前世界自然资源短缺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说说这些国家的举措对我们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有何启示。 -
19、据学者估算,目前占世界能耗总量80%的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最终可采量大约相当于33730亿吨原煤,而世界能耗量正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已探明储量的化石燃料预计只够人类使用一两百年。随着石油、天然气等优质能源的逐步枯竭,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还没有重大突破,目前世界正处在“青黄不接”的能源低谷时期。据此完成第6-7题。(1)、上述材料反映出 资源出现了短缺问题。( )A、森林 B、淡水 C、土地 D、能源(2)、从上述材料可知,当今世界出现资源短缺问题的主要原因有( )
①资源浪费和不合理使用现象严重 ②化石燃料的储量有限 ③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④人类目前还没有找到可以替代常规能源的新能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0、“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短缺现状的重要措施。下列属于“开源”的做法是( )
①农业灌溉用滴灌或喷灌
②我国在南海发现特大油田
③让垃圾分类成为新时尚
④研发利用太阳能、潮汐能的方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