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某学习小组以“社会变迁与近代中国女性解放”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一起参与探讨。
展板一[启蒙与觉醒]
清末民初中国女子入学人数变化
年份
入学人数
年份
入学人数
1906
306
1912
141130
1907
1853
1915
180949
中学校之学科目为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
——《中学校令施行规则》(1912 年颁布)
展板二[独立与自立]
1918年,《新青年》刊登剧作《娜拉》。小说塑造了主人公娜拉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傀儡地位”,离家出走追求自由平等的觉醒过程。“娜拉出走的一声门响”,震动了中国的知识界,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巨大反响。
——摘编自许慧琦《娜拉在中国: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变》
展板三[时代与使命]

展板四[解放与民主]
“在土地证上,要填写妇女的名字,用法律和契约保障妇女的土地所有权……”解放区
土地改革,改变了千年以来中国女性没有政治、经济权利的局面。
1949年3月,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各界妇女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致力于实现男女平等、妇女解放。
——摘编自《中央妇委会的西柏坡岁月》等
(1)、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娜拉出走”在广大青年中引发巨大反响的原因。(2)、围绕“社会变迁与女性解放”的主题,综合展板内容提炼一个观点,并联系史实简要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自洽) -
2、陕北延安,是中国革命重担的“落脚地”,也是革命事业胜利前进的“出发点”。
[中国革命的落脚地]
材料一

[政权建设的示范区]
材料二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1941年5月颁布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敌后战场的总后方]
材料三1940 年,日本华北方面军在“肃正计划”中强调:“当采取讨伐行动时,重点指向共产党军匪,彻底扫荡并消灭其游击根据地。”
——日本防卫厅战史室《华北治安战》
[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材料四中国共产党在目前阶段的任务是:为解除外国帝国主义对于中国民族的侵略,……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与富强的各革命阶级联盟与各民族自由联合的新民主主义联邦共和国而奋斗。……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
——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
(1)、对比图6、图7,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中央驻地发生空间变化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特点。(3)、联系图7和材料三,分析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对时局的影响。(4)、根据材料四,阐述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 -
3、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从“无定”到“永定”。

北京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低,永定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北京城区。不同历史时期永定河名称几经变化。明后期该河经常决堤改道,有“无定河”之称。其决堤的季节主要在春季,这与北京的气候特征密切相关。清康熙年间,对该河综合治理并加固大堤,赐名永定河。
(1)、某位同学关于永定河的研究报告摘录,存在两处错误表述。结合图3、4,指出错误并改正。(2)、根据图5,说明北京供水的变化及其对永定河的影响。 -
4、1947 年12月,毛泽东指出:在大别山各兵团没有站住脚……我也不敢讲伟大的转折点……现在我们要向全国人民号召,准备在几年内取得全国的胜利。此论断主要基于( )A、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B、全民族抗战的伟大胜利 C、战略进攻形势的变化 D、国民党大陆统治的覆灭
-
5、20 世纪20年代,中共中央机关报《向导》先后发表了《统一的国民运动》《孙传芳自己想想看》《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军阀反动本性,动员工农群众投身革命。由此可见,该刊( )A、直接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 B、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锐 C、强调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 D、配合了北伐战争的发展
-
6、20世纪初,《伦敦新闻画报》刊登了一幅题为《外国人眼中的中国》的石印画(下图)。该画反映出的变化( )
A、出现在中国广大内陆地区 B、体现社会生活的新旧并呈 C、说明科学文化已得到普及 D、折射出传统风俗根深蒂固 -
7、1899年,美国向英、俄等六国提出外交照会:中国现行约定关税率,对于运往在前述势力范围内一切口岸……无论属于何国,均应适用。这反映出美国( )A、保护中国主权 B、要求利益均沾 C、掀起瓜分狂潮 D、维护列强权益
-
8、1895年,上海《点石斋画报》刊登反映各省举子联合上书的新闻图画, 并配文:“台湾为南洋门户,白经李傅相(李鸿章)与倭订约,允将全省拱手让之……在京会试者……皆谓此地万不可让。”该事件的导火索是( )A、《马关条约》的签订 B、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 C、科举制度的废除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
9、下面近代军工生产的发展成就( )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军工生产情况(部分)
◎1871年,制造出中国第一支林明敦式后装线膛步枪。
◎1875年,制造出中国第一艘铁甲军舰“金瓯号”
◎1888年,制造出中国第一门后装线膛阿姆斯特朗炮。
◎1896年,制造出中国第一磅无烟火药。
A、缓慢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改革 B、对外国资本入侵起到抵制作用 C、动摇了清朝封建专制统治根基 D、促使近代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
10、1886年,《纽约时报》发文:“(上海)租界内,英、美、法享有独立的行政权。英美租界成立了类似市政府的工部局,还有由外国纳税人选举产生的议会。”报道可用于研究( )A、晚清自然经济的解体 B、上海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中国救亡图存的探索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
11、始建于战国的郑国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自流灌溉系统。读图,回答问题。
(1)、郑国渠位于( )A、南方地区 B、华北平原 C、北方地区 D、第一阶梯(2)、据图可知,郑国渠( )①自西南流向东北②灌溉区以旱田为主
③连接泾河与黄河④沿线地形复杂多样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郑国渠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改善流经地区的( )①气候类型
②水土流失
③旱灾治理
④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占世界工业总产量(%)
殖民地面积(万平方千米)
英国
14
3350
法国
6
1060
德国
16
290
美国
38
30
材料二:19 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在更大范围内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将更加残酷。
材料三: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 两者的目标都是要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这一目标在20世纪20年代得到实现,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1922年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九国会议签订了一个公约,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毛泽东
(1)、 材料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由此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材料二中“使战争扩展到空中”与哪一发明成果有关?根据材料二回答,科学技术的成果对战争有何影响?请举一个一战中体现上述结论的战役(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与什么国际新格局的出现有关。(4)、 材料四中这一“局面”的出现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你从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
13、革命或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两种重要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援助美国并非他热爱民主起义,而是由于他畏惧且憎恨英国。
——《全球通史》
材料二 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站立不住的,我相信这个政府不能永远维持半奴隶和半自由的状态。……我不期望房子崩塌……
——1858年林肯演讲
材料三:……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何说美国的独立战争是一次“民主起义”?请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分析18世纪后半期英国被法国“畏惧且憎恨”的原因。(2)、为防止房子的崩塌,林肯做了哪些积极努力?(3)、材料三中的“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了实现“首要目标”,明治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4)、美日两国的崛起之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什么启示? -
14、法制建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索不达米亚人试图通过编制完备的法典来消除各种潜在的冲突。……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上册)
材料二:罗马法以其法理精深、体系完备著称于世……如果离开了古代罗马发达的商品经济,罗马法要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那是不可想象的。……罗马共和国末年,自然法思想从希腊传入罗马。西塞罗把自然法思想加以通俗化、系统化、理论化,使之成为具有影响深远的罗马法的理论基础。罗马也就成为了世界上最懂得使用法律为自己意图服务的民族。罗马皇帝认识到,其统治不仅仅靠武力,还要靠法律来维护。
——摘编自谭建华《罗马法发达之成因探析》
材料三:《拿破仑法典》……宣布保护私有制度,规定一切动产、不动产的私人所有权都是绝对的,受到法律严格保护的。法典根据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规定一切人都享有民事权利。对于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契约,法典给予了特别的重视,规定了一系列保障契约自由和契约法律效力的条款。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1)、 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法制发展史上有何重要地位?(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马法“达到如此发达之程度”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拿破仑法典》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对欧洲社会发展进程有何影响? -
15、 1930年3月,甘地带领数十名追随者,历经数百公里,步行到海边自取海水制盐。以下对甘地这一行为解释正确的是( )A、其根本目的是发展印度的制盐工业 B、体现了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 C、以此号召盐业工人发动暴力革命 D、推动了印度的现代化建设
-
16、据图可知,大化改新着眼于( )

A、大力推行民主政治 B、传播中华传统文化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实现近代社会转型 -
17、《天方夜谭》以波斯的《一千个故事》为基础,吸收了印度、希伯来、埃及和阿拉伯等民间故事,于10世纪前夜形成初稿。可见,阿拉伯文化 ( )A、注重自主创新 B、简单模仿他国 C、善于吸收借鉴 D、影响世界各国
-
18、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
19、地跨欧、亚、非三大洲,延续时间达一千多年之久,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为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大帝国(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亚历山大帝国
-
20、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处理是中国古代政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战国形势图 图2秦朝形势图材料二: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图
(1)、描述图1所反映的历史格局,导致这一格局形成的主要政治制度是什么?(2)、依据图2描述秦朝的疆域范围以及为管理疆域所采取的措施。(3)、材料二反映西汉初期面临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以应对?(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央和地方关系的总体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