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给下面所示内容归纳主题,最合适的是( )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3课    盛唐气象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 2、盛唐气象万千,表现在各个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经济繁荣—底气】

    材料一: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民族交流—和气】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唐纪十四

    【对外开放—大气】

    材料四:唐朝时,世界上有 70 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荣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中国历史》七下教科书

    【文艺多彩—才气】

    材料五:中国被称为“诗的国度”,而诗之盛者莫过于唐。清代康熙年间编定的《全唐诗》收录的诗作就有4800 多首。唐诗内容丰富,作者众多。唐诗与唐朝,盛衰与共,相辅相成,堪称“绝配”。

    ——改编自《中国审美文化史》

    (1)、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一中唐朝出现的两种新农具分别叫什么?材料二诗句所描绘的经济繁荣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
    (2)、材料三中的“朕”指的是哪位皇帝?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3)、结合图 3 和所学知识,举出两例唐朝与少数民族交往的史实。唐朝民族交往的史实对我们今天发展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4)、当时与我国进行友好往来的亚洲国家有很多,请任举一个,并说说它和唐朝交往的史实。
    (5)、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被誉为“诗仙”“诗圣”的分别是谁?
  • 3、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道流星,划亮了大唐盛世的夜空;又如一朵昙花,短暂而璀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功载千秋】

    材料一: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选官制度。

    ——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其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骤亡之局】

    材料三:(炀帝)遂恣荒淫,登极之初,即建洛邑,每月役丁二百万人。导洛至河及淮,又引沁水达河北,通涿郡……丁男不充,以妇人兼,役而死者大半。 ——杜佑《通典·历代盛衰户口》

    (1)、材料一中的“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选官制度”指的是什么?运用所学,指出这一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
    (2)、“材料二的选官制度比九品中正制更好”你同意这一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3)、材料三中列举了哪些隋炀帝征发人民的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隋亡的原因。
    (4)、有人认为隋炀帝是一个暴君,有人认为他是一个有气魄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有人认为不能以“末代昏君”论定隋炀帝,也不能以胜败定功过。他们对隋炀帝的认识,对我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有何借鉴意义?
  • 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基于对全球纸浆市场需求增长的判断,特别是预测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消费量的增加,印度尼西亚纸浆协会近日表示,印度尼西亚纸浆产业将持续增产纸浆,以应对市场需求。

    材料二:某纸业集团拟在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建立纸浆生产基地。左图为苏门答腊岛及附近地区示意图,右图为苏门答腊岛气候资料图。

    (1)、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介于苏门答腊岛与马来半岛之间的海峡是 海峡,它是连接印度洋和 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2)、苏门答腊岛气候类型是 ,该气候特征是 。
    (3)、苏门答腊岛上河流众多,请判断河流流向大致是 ,并推测该流向受 影响。
    (4)、苏门答腊岛上城市、村镇的分布特点是 ,形成这种分布特点的原因是 。
    (5)、该集团选择苏门答腊岛发展造纸工业的原因是 (列举二条即可)。
  • 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半岛②是半岛,这里的自然景观主要是;该地区属于气候,人种以为主,信仰教。
    (2)、海湾④是湾,沿岸地区有储量丰富的石油。该地区的石油主要经①海峡输往东亚,经③运河或绕非洲大陆最南端的输往西欧各国和美国。
    (3)、在②地区,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资源。为此请你对该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提两点建议:
  • 6、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都可能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因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充分认识毒品、溺水、交通意外等带来的危害
    ②增强自己的安全防护意识

    ③掌握自救自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④严格执法,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它们的开国君主都是武将 B、五代是指北方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汉、后周、后晋五个政权 C、十国是指南方出现的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D、虽然政权分立,但统一始终是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 8、唐朝时期,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这反映出唐朝社会风气(   )
    A、开放 B、开明 C、尚武 D、兼容并包
  • 9、下列关于唐朝都城长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有专门的居民区和商业区 B、布局对称,街道整齐 C、当时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D、不允许外国人居住
  • 10、唐太宗、唐玄宗共同注重的问题是(   )

    ①轻徭薄赋 ②无为而治 ③善于纳谏 ④重用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1、下列人物中,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镜子是指(   )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 12、一河贯南北,文脉承古今。2023 年 4 月 4 日至 5 月 10 日,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第四十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开放。如果小敏从浙江杭州出发前往博物馆,她依次经过的运河河段是(   )
    A、江南河 通济渠 邗沟 B、江南河 邗沟 通济渠 C、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D、通济渠 江南河 邗沟
  • 13、央视《百家讲坛》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家秩序。”其中隋朝统一的标志是(   )
    A、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B、隋炀帝营建东都 C、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D、隋文帝灭掉陈朝
  • 14、下列四张地理知识卡中,对世界典型区域特色概括准确的是( )
    A、意大利东北部的威尼斯以濒海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养殖,成为耕海牧渔的典范 B、位于北半球的美国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地形复杂多样,地势西高东低 C、坐落在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瑞士,是个典型的山地之国,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D、湄公河平原是世界水稻的主产区,人们的饮食以大米为主
  • 15、某校七(2)班黑板报新增了一个《是真是假》的地理知识栏目,栏目有以下内容,其中错误的是(   )
    A、以色列因农产品大量出口欧洲,被称为欧洲人的“大菜蓝” B、印第安人修建棉田和灌瓶系统,最早栽培了水稻 C、在马赛人的社会中拥有牛的数量越多,社会声望就越高 D、澳大利亚因发达的牧羊业被称为“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 16、城市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下列关于城市特色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班加罗尔被誉为“亚洲的硅谷”
    ②莫斯科是美国的经济中心

    ③韩国蔚山是世界著名的汽车城
    ④巴黎有著名的卢浮宫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7、关于安第斯山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上升 1000 米,气温下降 0.6℃

    ②安第斯山区的气候和植被类型复杂多样,从山麓到山顶气候差异显著

    ③安第斯山区的高海拔处,印第安人开辟梯田,种植玉米、马铃薯、小麦和大麦等农作物

    ④安第斯山区地势崎岖,气候寒冷,空气稀薄,对人类活动造成许多限制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 18、在漫长的中国古代,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技文化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中国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它任何文明。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元时期中国与西方的交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元时期在文学方面取得的最高成就分别是什么,并列举其相应的代表人物。
    (2)、根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元时期科技发达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图中,传播到西方并对世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的科技成就的发明者,并写出火药是如何推动欧洲的社会变革的。
  • 19、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统一,历代王朝都为此做出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二: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元朝疆域超越汉朝和唐朝。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七下《中国历史》

    材料三:明初,由于明成祖朱棣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海上丝绸之路得以空前繁荣,其中最为壮观的,要数15世纪初的某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

    材料四: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他们与中国海盗、奸商等相互勾结,对中国沿海的武装抢劫日益猖獗。所到之处,他们杀居民,劫财货,无恶不作,给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

    (1)、判断材料一的内容出自北宋政府签订的哪一盟约,再举一例与两宋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名称。材料二中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分别在台湾和西藏设立了什么机构?
    (2)、根据材料三指出某船队7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一区域?根据材料四,指出面对“倭寇沿海骚扰”,明朝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这次“抗倭斗争”的性质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政府要处理哪两类关系,具体方式又有哪些?
  • 20、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繁荣,是从古至今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主题。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材料三:宋代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概括隋朝国家粮仓的选址特点(即靠近哪里或主要分布在哪里),并说说图中两种生产工具有什么共同作用?
    (2)、根据材料二,说说我国最早的纸币产生在哪个朝代哪个地区?为了保持材料三中海外贸易繁荣局面,当时政府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并写出一个当时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3)、民族要复兴,经济必振兴。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促进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上一页 491 492 493 494 49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