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课冲破思想的牢笼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连通世界的新航路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综合探究五探讨乾隆盛世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化同步练习
-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同步练习
- 浙江省嘉兴市稚川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联盟学校2016-2017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三次独立作业测试
- 浙江省温州市平阳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第二次阶段检测试卷
-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部分学校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与社会期末模拟考试试卷
-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隋朝结束了分裂局面,顺应统一的历史趋势
②隋开凿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③隋炀帝励精图治,厉行节约,体恤民情,使百姓安居乐业
④隋炀帝时,创立了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
2、“琼花缀玉扬州梦,稻米流脂汴水情。百里龙舟经过处,千年漕运赖通行。”这是对安徽泗县的隋朝大运河遗址的抒怀。诗句体现出大运河的开通( )A、大大地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有利于沿岸的科技进步 C、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D、结束分裂,实现大统一
-
3、埃及是中东一个重要国家,读埃及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 题:
(1)、埃及的农作物主要分布在( )A、地中海沿岸 B、红海沿岸 C、苏伊士运河沿岸 D、尼罗河沿岸(2)、下列对埃及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跨亚、非两大洲
②南部灏临地中海
③部分领土处热带
④东临阿拉伯半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对外交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状况,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摘编自费正清、赖肖尔《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隋唐时期水上运输十分发达,造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一系列保护、鼓励政策,但在唐代中叶以前,东西方交通基本.上仍以陆上丝路为主。入宋以后,特别是南宋,发生了划时代的变化——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了,政府坚持开放政策,加上航海技术的提高,促使海上丝绸之路空前繁盛。
——摘编自 《海上丝路史话》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并试举两例唐朝对外交往的史实。(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从隋唐到宋元时期的对外交通发生了什么变化。(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唐宋时期对外交往频繁的共同原因。 -
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过这种考试曾产生过700多名状元,近11万名进士。之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这种考试有着不解之缘,考试产生了一大批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和外交家等。
——摘编自吴宗国《唐代xx制度研究》
材料二: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驻,不使常在上处。
——《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朝的政治体制大体沿袭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长官担任,而是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为宰相。又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通称执政。
材料三:各地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各地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各地官员一定时期内还要去觐见皇帝,尽述职之责。为保证地方官员尽职,除由检察机关进行监督外,元廷还采取了地方官互迁和奉旨宣抚的方法。
——摘编自白钢 《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考试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指出该制度的影响(2)、材料二中①②分别反映了宋太祖采取的哪一统治措施。(3)、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的制度并概括这种制度的作用。(4)、通过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制度创新的认识。 -
6、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与共,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动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是二敌所为,皆与中国等。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第岁以绢二十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搬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1)、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两例唐朝和少数民族之间友好交往的史实。(2)、材料二中的“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3)、材料三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事件对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今天我们应该如何处理民族关系? -
7、元朝在驿道上隔一段距离就没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公文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收地。当时规定一昼夜要传递 400里。这反映了元朝( )A、疆域辽阔统一 B、中央集权衰落 C、重视科技创新 D、海外贸易发达
-
8、“朝廷……实仰东南财富”“丝织业、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以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这些现象最早出现在( )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南北朝时期
-
9、隋唐时期,有一批货物要从洛阳沿运河运到余杭,这批货物依次需要经过( )A、邗沟——江南河——通济渠 B、江南河——通济渠——邗沟 C、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D、通济渠——江南河——邗沟
-
10、《水浒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梁山好汉“黑旋风”李逵与“浪子”燕青逛东京大街,这条街上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他们走到了当时被称作什么的地方 ( )A、“坊” B、“瓦子” C、“市” D、“夜市”
-
11、北宋初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下列措施属于“制其钱谷”的是( )A、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B、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
12、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下列属于成吉思汗的功绩的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建立西夏 D、建立辽
-
13、梁启超在1905年发表的文章中指出:“现今之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中华民族中的回族形成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
14、《甘二史札记校证》记载:“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瀋师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五代”中的第一个政权是( )A、后唐 B、后晋 C、后梁 D、后周
-
15、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底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如下图,这种提水灌溉工具最早出现于( )
A、东汉 B、曹魏 C、北宋 D、唐朝 -
16、元朝设总制院作为全国佛教最高领导机构,同时监管某一地区的军政。因唐代皇帝曾在宣政殿接见该地使者,故总制院后来更名为宣政院。该地区是 ( )A、西藏 B、澎湖 C、琉球 D、西域
-
17、隋唐时期,绘画艺术高度发展,出现了一批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画家,被称为“画圣”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颜真卿 D、柳公权
-
18、北宋时,城市人口剧增,“坊”“市”界限被彻底打破,货币的使用变得频繁,并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中心转移 B、商品经济繁荣 C、印刷技术提高 D、城市建设加快
-
19、“国家本置中书、门下以相检察,中书诏敕或有差失,则门下当行驳正”。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 B、三省六部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
20、某历史老师是一位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帝王的对联。下列哪一副对联是描写唐太宗的(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黄袍加身显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