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科科观察到一处地形有这样的特点:岩石被分为一层层的,像是很多条石柱重叠在一起且岩石弯曲、断裂、凹凸不平。这处地形与下列(        )比较相似。
    A、

    香港地质公园

    B、

    长白山天池

    C、

    敦煌雅丹地貌

  • 2、引起地球表面变化的原因有很多,以下最不容易引起地形变化的是(        )。
    A、海浪的拍打 B、工厂排放气体 C、降雨
  • 3、科科发现世界地形图也是用同样的着色方法绘制。观察世界地形图,科科得出了以下结论,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表面的陆地和海洋基本一样多 B、陆地更多地集中在北半球 C、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地形地貌多样
  • 4、科科叔叔绘制石湾镇地形图时,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地形,用棕褐色绘制的区域最可能是(        )。
    A、海洋 B、丘陵 C、山地
  • 5、我国的地势东高西低,石湾镇也是如此。
  • 6、科科在海边悬崖的岩石层里发现了大量具有古代树叶印痕的化石,说明过去这里可能是森林地区。
  • 7、呼呼的海风会使石湾镇中石像雕塑的老化速度加快。
  • 8、发生地震时,居民应尽快逃到高处,例如山顶,便于观察情况。
  • 9、查阅资料,历史上石湾镇没有发生过大型地震,可能是因为它不在地壳的板块交接处。
  • 10、石湾镇后山的岩石是由岩浆冷凝而成的火山岩。地球内部结构中的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选填“地核”“地幔”或“地壳”)
  • 11、石湾镇的海边有一片漂亮的白沙滩,这主要是海水携带的沙子形成的。(选填“堆积”或“侵蚀”)
  • 12、科科捡到一块有明显层理、可能含有贝壳化石的石头,这是一块。(选填“沉积岩”“岩浆岩”或“变质岩”)
  • 13、通过观察,科科推测石湾镇的地形,是地球外部力量和力量长期“较量”的结果。
  • 14、石湾镇主要有两种地形,一种是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山地,另一种是坡度较缓,山顶浑圆的
  • 15、城市污水处理厂是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级处理流程净化城市污水的重要设施,主要处理居民生活污水、公共场所污水与预处理后的工业废水。其中活性污泥法是污水生物处理的一种方法,污水先经过格栅、沉砂池去除大颗粒杂质后,流入曝气池。在曝气池里,鼓风机不断送入空气,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迅速繁殖,形成褐色絮状的“活性污泥”。这些微生物能把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使污水变清。净化后的水再经过沉淀、消毒即可排放或回用。
    (1)、曝气池中,真正起净化作用的“小卫士”主要是(        )。
    A、泥土颗粒 B、微生物 C、水草
    (2)、污水处理厂向曝气池持续通入空气,最主要目的是(        )。
    A、降温 B、让微生物获得氧气、加速分解有机物 C、把污水搅浑
    (3)、下列哪一操作会降低曝气池中微生物的活性?(        )
    A、保持适宜温度 B、继续通入空气 C、大量投放消毒剂
    (4)、为什么经过微生物净化后的水仍需消毒?
  • 16、小明在午餐后把没吃完的面包随手放进了课桌抽屉。一周后,他发现面包表面长出了一块块“绿毛”(如图)。老师告诉他,这些“绿毛”主要是霉菌。

    (1)、导致面包发得的霉菌属于(选填“植物”、“动物”或“微生物”)。
    (2)、小明用放大镜观察,看到像小刷子一样的结构。他又在科学老师指导下,撕取少量菌丝做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图所示的霉菌结构。对比两种观察工具,小明用放大镜只能看见面包上霉菌的(        )。

    A、单个细胞 B、菌落 C、细胞核
    (3)、小明把四片同样大小和重量、来自同一块面包的样品放在不同条件下保存,5天后称重并计算霉菌覆盖率,结果如下:

    编号

    保存条件

    霉菌覆盖率(%)

    面包失重(克)

    常温敞放

    85

    3.2

    常温密封

    60

    1.9

    冰箱冷藏

    25

    0.8

    冷冻

    5

    0.2

    根据上表,小明可以得到的结论是:温度越(选填“高”或“低”),霉菌生长越慢;密封保存可以(选填“加快”或“减慢”)霉菌生长。

  • 17、小科的奶奶不小心把老花镜摔坏了,看不清报纸上的字,小科想帮奶奶做个简易老花镜,邀请你一起来帮忙。
    (1)、自制的放大装置材料必须有(        )的特点。
    A、中央厚、边缘薄、不透明 B、中央厚、边缘薄、透明 C、中央薄、边缘厚、透明
    (2)、小科找来以下材料,你觉得哪些材料加水后可以做成放大装置?(填序号)

    (3)、小科用自制放大装置看报纸,发现每一种装置的放大效果都不同,于是他利用这些放大装置观察相同大小的文字,记录了相关实验数据,请根据记录表回答问题。

    实验编号

    材料特点

     能看到的字数

    直径大小(厘米)

    凸度

    操作方法:贴住书本

     操作方法:调整到最大最清晰

    A

    3

    15

    5

    B

    3

    15

    3

    C

    9

    45

    9

    D

    9

    45

    5

    ①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小科发现实验(填实验编号)的放大效果最好,根据数据推测,它的放大倍数是倍。

    ②实验(填实验编号)可以研究放大倍数与材料直径大小的关系。根据上述数据可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直径大小(选填“有关”或“无关”)。

    ③通过实验A和B的对比,小科发现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有关。

    ④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以下物品中没有用到放大镜的是
    A. 猫眼             B.近视眼镜         C.望远镜

  • 18、把下列细胞名称和对应的图片连线。(尺规作图)。

  • 19、把下面实验器材与其作用连线。(尺规作图)。

  • 20、罗伯特·胡克首次发现并命名“细胞”时观察的对象是(        )。
    A、一颗食盐晶体 B、一块洋葱表皮 C、一块软木片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