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公元二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90-168年)创立了地心宇宙体系,提出地球静止在宇宙中心,日、月、星辰沿圆形轨道围绕地球作昼夜旋转。在以后的一千多年里,托勒密地心说被世人奉为经典;直到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1477-1543)出版了他的不朽著作《天体运行论》,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提出了太阳中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行星都绕太阳运转。由此引发了后人对天体运动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小明为了验证两种假说对昼夜交替的影响,设计实验进行了探究,具体操作如下:
(1)、用手电筒模拟;地球仪模拟 , 这个实验是 实验。(2)、验证地心说时,要保证地球(动/不动),太阳绕着地球转;验证日心说时,要保证太阳(动/不动),地球绕着太阳转。(3)、小明发现“日心说”和“地心说”都(能/不能)解释昼夜交替现象。然而科学家推测,假如太阳绕地球转一圈约为1047小时,地球绕太阳一圈要1年,而昼夜交替只需要天,因此,小明推断太阳应该不动,地球需要(自转/公转)才能合理解释。 -
2、小海科学小组在课堂上还观察了洋葱表皮细胞、水中微生物等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洋葱表皮细胞,需要把( )放到显微镜上观察。A、一小块洋葱 B、洋葱薄片 C、洋葱表皮玻片标本(2)、下列洋葱表皮玻片标本制作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⑥④⑤③ B、①②⑥⑤④③ C、①②④③⑥⑤(3)、小海科学小组从目镜往下看,发现洋葱细胞的颜色很浅,在显微镜下很难观察,最有可能的原因是( ) 。A、标本没有染色 B、目镜没有擦干净 C、洋葱切得太厚了(4)、调整好后,小海科学小组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洋葱表皮细胞是( )A、
B、
C、
(5)、为了能在水中观察到更多的微小生物,小海科学小组在小组合作的时候,最好( )。A、把池塘水倒入有干草的杯子中,放在桌子上培养一星期后观察 B、把池塘水倒入有干草的杯子中,放在冰箱冷藏室一星期后观察 C、把池塘水直接倒入杯子中,放在桌子上培养一星期后观察(6)、观察微生物时,常在载玻片上放脱脂棉花纤维,目的是 ( )。A、增加水的营养 B、使微生物运动减缓 C、增加观赏性(7)、小海科学小组观察到了这种微生物如右图 2所示,它的身体是由( )个细胞构成的。A、1个 B、许多个 C、0个 -
3、小海科学小组想要让被观察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于是他想要选择两把不一样的凸透镜,组合在一起制作出简易显微镜。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如下表,根据实际情况回答问题
序号
A
B
C
D
目镜
4×
10×
15×
20×
物镜
10×
5×
10×
4×
放大倍数
40
50
(1)、请计算出C、D序号简易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它们分别是 C、D。上述四种凸透镜的组合中,选择能在视野范围内看到指纹的图像最大。(填写序号)。(2)、小海科学组在组合凸透镜时,以下操作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为了观察方便,我们可以用纸筒固定两个凸透镜
②调整好距离后,要及时测量这两把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③当图像放到最大且清晰时,注意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④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以自行选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3)、小海科学小组制作的凸透镜组合装置,相当于实验室中光学显微镜中的( )部位A、反光镜 B、载物台 C、筒身(4)、小海科学小组分别用肉眼、放大镜、简易显微镜都观察了蚜虫,更符合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图像是( )A、B、
C、
-
4、小海科学小组自从学了如何观察微生物以后,他们对微小世界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以下是有关他们做的一些科学探究,请你根据以下信息,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1)、小海科学小组想要找合适的材料制作一个简易放大镜来观察自己的指纹,你建议他选( )比较合适。A、
B、
C、
D、
(2)、除了常见的放大镜能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生活中也有一些能放大被观察物体的图像的现象,下列物体中能起放大作用的是( )A、B、
C、
-
5、小胡最近的体检报告显示体重指数(BMI)属于超重等级,而且最近手指出现脱皮现象。为此小胡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用AI绘图设计了一个约200克(g)的汉堡(如图所示)。(1)、请你结合以下评价标准(见左表),在“汉堡评价表” (见右表)中完成评价。以油盐类为例:若设计的汉堡中含有油盐,在“种类得当”一列打“✔”,油盐含量在4克左右,在“含量合理”处打“✔”。(2)、请你根据以上“汉堡评价表”评价结果,结合小胡的身体情况,给出一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
-
6、小罗打算研究滑动与滚动两种不同运动方式对摩擦力的影响,他选用了小车、弹簧测力计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前他仔细观察了弹簧测力计,如右图所示:(1)、小罗回忆了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注意事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____。A、使用前要调零,让指针正对“0刻度”。 B、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俯视。 C、测量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最大测量值。(2)、接着小罗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记录数据:
①实验过程中,采用的实验方法是(选填“观察实验”、 “模拟实验”或“对比实验”),改变的条件是(选填“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小车的重量”或“小车的运动方式”)。
②重复测量了三次,实验结果都一致,如上图所示,请将下面实验记录表补充完整。
预测
实验结果
小车正常行驶(滚动)
0.5N
N
卡住车轮拖动时 (滑动)
1N
2.4N
③由此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选填“大”或“小”)。
-
7、口腔是人体的消化器官之一,牙齿、舌头、唾液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1)、我们在吃馒头的时候,食物会被口腔初步消化,首先我们用(选填“门齿” “犬齿” “臼齿”)将馒头咬断,然后用(选填“牙齿”“唾液”或“舌头”)对馒头进行搅拌,同时(选填“牙齿”“舌头”或“唾液”)对馒头中的淀粉进行初步分解。(2)、将同样大小的馒头做了如下图的处理,分别往三组馒头中滴加两滴(选填“碘酒”“盐酸”“酒精”)。其中(选填“A”、 “B”或“C”)组馒头颜色变化最浅。这说明经过充分咀嚼后的馒头,淀粉含量(选填“升高”或“降低”)了。
-
8、小雪想在班级才艺表演中为同学们展示“闻声起舞彩蛇”,从而让同学们感受声音的科学原理。以下是她的制作步骤。
“闻声起舞彩蛇”制作步骤:
为了让同学们理解其中的声音原理,小雪在表演前开展了以下科学探究:
(1)、彩蛇之所以能“闻声起舞”,是因为对着吸管发出“呜”的声音时,纸杯的杯底发生(选填“晃动” “上下振动”)。(2)、小雪想知道“彩蛇起舞”的跳跃幅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为此进行了实验探究:不断改变吹吸管的力度大小,倾听发出的“呜”的声音强弱,同时观察“彩蛇”的跳跃幅度变化。小雪的实验记录如下表。吹吸管力度
“彩蛇”跳跃幅度
杯底振动幅度
“呜”声音强弱
大
大
大
强
中
中
中
中等
小
小
小
弱
通过以上实验探究,小雪发现:吹吸管的力度越大, “彩蛇”跳跃幅度(选填“越大”“越小”),物体的越大, (选填“振动快慢”“振动幅度”“振动持续时间”),发出的声音(选填“越强”“越弱”“越快”“越慢”)
(3)、为了让表演更加精彩,小雪想用家里的尤克里里为其伴奏。于是小雪对它进行了以下调试:①小雪用手指摁住图2中的琴弦C位置并弹拨琴弦,如果要让这根琴弦发出更高声音,可以用手指摁住图中的位置再弹拨(选填“A”或“B”)。
②小雪发现连续弹拨图3中“①、②、③、④”的琴弦,也会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若根据声音从低到高排序,应该是。
③小雪还可以通过调节琴弦的松紧来改变声音的高低。经过调试发现,琴弦(选填“越紧”或“越松”),振动越慢,发出的声音(选填“越高”“越低” “不变”) 。
④人耳中感受到琴弦的声音并产生振动的结构是(选填“耳蜗”、 “耳郭”或“鼓膜”)。
-
9、在乙图方框中画出此时气球的形状。
-
10、将甲图中人体肺部器官模拟装置的各部分与其代表的结构进行匹配连线。
-
11、请判断甲图和乙图分别代表呼吸的哪个过程,并连线。
-
12、为了让小车行驶更远,小科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法,不可行的是( )。A、将产生前进动力的小气球,用大气球代替。 B、把4个轮子换成6个轮子。 C、用吸管做轴套与车身连接,减少车轴与车身的摩擦。
-
13、关于设计制作小车时需要注意的细节,说法错误的是( )。A、可以从多角度画出小车,全面反映小车的结构 B、画设计图时小车结构的尺寸无需标注 C、设计制作小车时要充分考虑所用的材料与动力方式
-
14、如图所示,小车在斜坡上同一位置下滑,当木块被小车撞击后将会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以下关于该现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木块向前滑行的距离越远,代表撞击前小车具有的能量越少 B、当斜坡的坡度变大(不超过90度),木块滑行的距离也会增大 C、木块滑行的距离会受到水平木板的粗糙程度影响
-
15、以下做法能增大摩擦力的是 ( )。A、运动球鞋底布满了花纹 B、钥匙插不进门锁可以滴加润滑油 C、圆珠笔上有滚珠
-
16、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 )。A、对物体施加一定的动力 B、减轻物体的重量 C、消除摩擦力
-
17、在地球上的物体都会受到一个竖直向下的力,这个力叫做( )。A、拉力 B、重力 C、弹力
-
18、以下哪种类型的车的动力是人力驱动的( )。A、自行车 B、新能源汽车 C、火车
-
19、关于人体消化器官的作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口腔的作用是对食物进行初步的消化 B、食物在食道里进行消化 C、胃通过分泌胃酸等物质对食物进行进一步的消化
-
20、右图是人体消化器官图,吃掉的香蕉在人体内的旅行顺序是( )。A、口腔——食道—胃——大肠 B、口腔—食道——胃—大肠——小肠 C、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