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火山喷发时喷出的大量的火山灰和火山气体,只会对环境造成不好的影响。( )
  • 2、课堂实验:了解火山喷发的成因。

    实验方法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模拟火山,用

    模 拟 岩 浆,用

    加热,用保护我们的眼睛。(填材料名称)

    洞口处薄薄的土豆泥裂开形成

    “火山口”,“火山口”喷发出“岩浆”,还可能出现“山体”裂开,流出“岩浆”的现象。

    在地球的深处,越往下去,温度越 , 压力越。地球内部的压力会使岩浆不断上升,遇到薄弱的地壳时,就会喷出地表,形成

  • 3、关于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空中飞行的小鸟和飞机不受重力的作用 B、拍向空中的羽毛球质量很小,它不受重力的作用 C、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 4、下列现象中,与重力的作用有关的是(   )。

    ①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来            ②飞向空中的孔明灯落回地面

    ③水往低处流                    ④放在斜面上端的小球滚落下来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③
  • 5、小秋在光滑的桌面上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下表所示是他记录 的数据。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拉力大小

    (垫圈个数)

    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时间(秒)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

    不运动

    不运动

    不运动

    2

    4.38

    4.15

    4.25

    4

    2.69

    2.68

    2.67

    6

    1.53

    1.55

    1.57

    (1)、如右图所示,实验中,使小车运动起来的力来自(   )。

    A、绳子的重力 B、小车的重力 C、垫圈的重力
    (2)、实验中,细绳应该拴在小车的什么位置,才不会使小车跑偏?(   )
    A、车尾的中间 B、车头的中间 C、车头的任意位置
    (3)、实验中,下列哪个条件应保持不变?(   )
    A、小车的运动距离 B、小车的运动时间 C、垫圈的数量
    (4)、拉动小车的绳子长度约等于(   )比较合适。
    A、小车的长度 B、桌子的宽度 C、桌子的高度
    (5)、研究刚好拉动小车的垫圈数量时,小秋应该加垫圈;小车刚好启动后, 小秋应该加垫圈,这样能更容易地看出小车运动的快慢。

    A.一个一个地         B.多个多个地均匀     C.多个多个地随意

    (6)、根据表格可知,拉动小车至少需要 个垫圈。
    (7)、通过实验,小秋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垫圈的个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小车才会 起来。垫圈少,重力  ,拉力就  ,小车运动  ;垫圈多, 重力  ,拉力就  ,小车运动  。
    (8)、根据上表推测,挂8个垫圈时,小车的运动时间可能是(   )。
    A、2.68 秒    B、1.54 秒 C、0.86 秒
  • 6、小秋在阅读与食物的消化相关的资料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小草莓的旅行

    我是一颗小草莓,我要到小明的身体里旅行了。小明张开嘴巴,我看到了很多锋利的“怪物”,它们把我变成了更细小的颗粒,然后我通过一条细细的、直直的 管子,落到一个大口袋里,它就像一个跳跳床,不断地翻动着我,我越变越小, 直到像浆糊一样。接着,我挤进了一个迷宫,里面弯弯曲曲的,还有很多绒毛,它 不断地吸收我身体内的营养。过了好久,我来到了一条更粗的管道,这里好像一个 烘干机,带走了我体内的大部分水,最后我离开了小明神奇的身体。

    (1)、故事中,锋利的“怪物”是指 , 细细的、直直的管子是指 , 大 口袋是指 , 迷 宫 是 指

    A . 口 腔    B . 牙齿    C . 食道    D . 胃   E . 小 肠    F .大肠

    (2)、小草莓的营养主要是在中被吸收的。
    (3)、小草莓在小明体内的“旅行”路线是(    )。
    A、口腔 →食道 → 胃 → 小肠 →大肠 B、口腔 → 胃 → 食道 → 小肠 → 大肠 C、口腔 → 胃 →食道 →大肠 → 小肠
  • 7、关于消化器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口腔可以使食物变得细碎、湿润和柔软,使食物容易进入食道 B、胃能够通过蠕动将食物磨碎,也可以分泌胃液帮助食物消化 C、大肠的主要作用是吸收食物中的营养
  • 8、下列小朋友的习惯中,容易伤害消化器官的是(    )。
    A、小春每次吃饭前都会洗手 B、运动后,小乐爱喝冰水 C、小书吃东西时喜欢细嚼慢咽
  • 9、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消化器官的是(    )。
    A、 B、心 脏 C、大 肠
  • 10、请在下图中填写消化器官的名称,并将其与对应的功能连线。
  • 11、为了探究消化器官是怎样工作的,小秋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

    (1)、如图1,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一小块馒头,然后用力挤压馒头 上面的塑料管,馒头就会向移动。这个实验模拟的是        的蠕动。它具有 的特点,它的主要功能是 (填“输送”或“消化”)食物。
    (2)、小秋吃馒头时,因为吞咽太快,导致自己被噎住了,此时馒头可能卡在了小秋 的 (   ) 里 。
    A、口腔 B、食道 C、
    (3)、如图2,在塑料袋中装入水、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捏这个袋子,最后把食物变成食糜。该实验模拟的是 (填器官名称)的工作。它具有  (填“输送”或“消化”)食物的作用。
  • 12、小秋吃馒头时,馒头在 中被初步消化,接下来馒头会依次经过的消化器官是①  ;②  ;③  ;④ 
  • 13、认识牙齿,保护牙齿,对人的身体健康有很大的意义。

    人的一生共有两副牙齿,包括乳牙和恒牙。乳牙共有20颗,从人出生后六个 月到两岁半逐渐萌出, 一直到六岁,人的口内只有乳牙,所以这个阶段叫作乳牙列 期;从六岁到十二三岁,乳牙逐渐被恒牙所替换,这期间口内既有乳牙又有恒牙,

    所以叫作混合牙列期;大约12岁时乳牙全部被替换,此后的阶段就叫作恒牙列期。

    到了18岁以后,我们还会长出4颗磨牙,俗称智齿,到这个时候我们的32颗牙就 完全就位了。由于人类的不断进化,颌骨退化变小,容不下32颗牙齿,所以有很 多人的智齿会出现错位情况。如果发现智齿位置不正,应及时拔掉。

    龋齿是牙齿硬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发病开始于釉质,如不及时治疗, 会形成龋洞,终至牙釉质完全破坏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其发 展的最终结果是牙齿脱落。

    (1)、大多数四年级学生的牙齿处于什么阶段? 
    (2)、人到了 岁以后,还会长出颗牙齿,俗称
    (3)、正确的刷牙方法,有利于预防龋齿。下列刷牙方法不正确的是(   )。
    A、咬合面来回刷 B、上牙向下刷,下牙向上刷 C、左右来回横向刷
  • 14、妈妈告诉小秋:吃东西应该细嚼慢咽,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享受美味 B、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C、保持仪态的美观
  • 15、小秋吃核桃时,咀嚼核桃所用的牙齿是(   )。
    A、臼齿 B、门齿 C、犬齿
  • 16、吃甘蔗时,小秋主要是用(   )把甘蔗“啃”下来的。
    A、臼齿 B、门齿 C、犬齿
  • 17、食物在小秋的口腔里被初步消化时,舌头的主要功能是(   )。
    A、磨碎食物 B、润湿食物,初步消化淀粉 C、搅拌食物,协助吞咽
  • 18、小秋还研究了右面牙齿的分布排列图。
    (1)、请在右图中写出三类牙齿的名称。

    (2)、请写出三类牙齿的作用。

    A: B:  

    C: 

  • 19、为了研究牙齿,小秋将硬纸板做成门齿和犬齿的形状,将大塑料袋装满空气,做 成臼齿的形状,这是(   )实验。
    A、对比 B、分类 C、模拟
  • 20、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现象,小秋用馒头、镜子做了下表所示的实验。

    咀嚼次数

    咀嚼一次

    咀嚼三次

    咀嚼五次


    食物的状态

    完整的馒头被分成

    许多小碎块、有一

    些湿润

    碎块黏在一起了,又湿 润了一些

    碎块已经变得稀烂 了,很湿


    小秋的感觉

    馒头被轻易地咬 碎,软软的

    馒头有点硬,舌头上感 觉有很多馒头渣

    馒头湿湿黏黏的, 有甜味

    (1)、  是食物消化开始的地方,它对于食物的消化是由共同完成的。
    (2)、舌头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在口腔中进行  和 ,这样能够让食物被  充分地切碎、磨碎,让  与食物充分地混合。
    (3)、小秋感觉到馒头湿湿黏黏的,是因为馒头在咀嚼时会被  浸湿变软。
    (4)、小秋将馒头咀嚼五次后,感觉到馒头有甜味,这主要是因为馒头中的淀粉在 (    )的作用下转化成了有甜味的物质。
    A、牙齿 B、舌头 C、唾液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