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小科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测量并记录了三个摆30秒摆动的次数(见下表)。

    组别

    摆锤

    摆绳长度

    每30秒摆动次数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40克

    20厘米

    34

    34

    34

    80克

    30厘米

    28

    28

    28

    40克

    30厘米

    28

    28

    28

    (1)、摆在摆动时的计数方法正确的是(       )。
    A、摆到最低点算1次 B、一来一回算1次 C、摆到最高点算1次
    (2)、测量时,小科发现各组摆摆动的幅度都会越来越
    (3)、选择甲、丙两组进行对比,可以研究摆的快慢与是否有关,实验时需要保持不变的条件有等,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分析乙、丙两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摆的快慢与无关。
    (5)、比较各组数据发现摆具有性。
    (6)、要把乙摆每30秒摆动的次数调整为30次,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2、黄土高原地表千沟万壑,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小科制作了4个土地模型,探究影响土地侵蚀程度的因素(见图)。

    (1)、实验中,喷水壶喷水模拟的是 , 喷水时需要注意
    (2)、选择乙、丁实验,可研究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选择实验可研究雨量大小对土地侵蚀程度的影响。
    (3)、分析甲、乙两个土地模型的实验现象(见下表),发现实验中水流运动较快、径流中的泥沙量较多,土地受侵蚀的程度。这说明

    水流运动

    较慢

    较快

    径流中的泥沙量

    较少

    较多

    (4)、比较4个实验,实验受到侵蚀的程度最严重,理由是
    (5)、小科查阅资料发现黄土高原土壤疏松,植被破坏严重,在暴雨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请对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提出合理建议。
  • 3、小科在三张矩形卡纸的同一位置分别打了一个圆形小孔,将卡纸直立在桌上,在第3张卡纸后直立一张未打孔的卡纸作为屏,卡纸之间的间隔约10厘米(见图)。

    (1)、矩形卡纸上打的小孔直径最为合适的是(       )。
    A、0.1厘米 B、0.5厘米 C、10厘米
    (2)、图甲中,手电筒的光能直接穿过这些小孔,纸屏上光斑的形状是
    (3)、图乙中,2号卡纸向左移动了1厘米,此时光斑会出现在号卡纸上。
    (4)、请在图中画出图甲、图乙中光行进的路线。
    (5)、图乙中,若把2号卡纸换成无孔的玻璃片,光斑会出现在号卡纸上。
    (6)、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光是沿传播的。
  • 4、地球表面常见的陆地地形多种多样,图中甲的地形是 , 乙的地形是。从中国地形图上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势特点是

  • 5、下列示意图中,潜望镜的镜片安装正确的是(       )。
    A、 B、 C、
  • 6、渔民在河里看到一条鱼(见图),他应把渔叉叉向(       )。

    A、b处 B、c处 C、d处
  • 7、某实验小组按照学校给定的要求制作塔台模型。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成员明确制作塔台模型的要求后,接下来需要( )。
    A、制作塔台模型 B、测试塔台模型 C、制订设计方案
    (2)、为了确定塔台的结构,实验小组进行了测试(如图),受力后容易变形的是(填“甲”“乙”或“一样”)。

    (3)、在制作塔台的过程中,塔台的接口处要
    (4)、图中的漫画人物形象地说明了斜杆在框架中的作用。其中,图丙中小人的(填“推”或“拉”)力阻止了框架的变形,图丁中小人的力阻止了框架的变形。
  • 8、下列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12种动物,先分类,再回答问题。

    ①蚊子②山羊③鲳鱼④蝗虫⑤金鱼⑥蝙蝠⑦天捣⑧黄牛⑨蝴蝶⑩家猪⑪鲸鲨⑫企鹅

    (1)、 将上面的动物分类,将序号填入表格中。

    类别

    昆虫类

    鱼类

    鸟类

    哺乳类

    序号

    (2)、我们可以把方框内的四类动物分成两大类,其中归为一类,鱼、鸟、哺乳类归为一类,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3)、归入昆虫类的动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4)、在上面的这些类别中,属于动物王国中种类最多的是( )
    A、鱼类 B、鸟类 C、哺乳类 D、昆虫类
    (5)、科学家给动物分类时会制定一些重要的标准,下面不属于科学家给动物分类的重要标准的是( )
    A、生命活动特征 B、身体结构 C、皮肤的颜色 D、骨骼特征
    (6)、如果我们把身边常见的动物分为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你觉得这样分类的标准是( )
    A、动物生活的环境 B、动物的主要食物 C、它能为人类提供的食物种类 D、生命活动特征
  • 9、校园生物的调查研究。

    小明在“校园生物大搜索”活动中,发现了许多植物和小动物。

    (1)、给植物分类时,他将凤仙花、狗尾草、葱兰、苍耳归为一类。统称为植物;将银杏、杜鹃花、海桐、桂花树归为一类统称为植物。(填草质茎或木质茎)
    (2)、他摘了一个苍耳的果实(如右图),发现上面有许多小刺,这些小刺的主要作用是。由此判断,苍耳是依靠传播种子的。

    (3)、他在校园里观察到一种不知名小动物(如右图):体形很小,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膀,腹部末端有一对很长的尾须。根据以上外形特征,小明推断它属于类动物。仔细观察后,他发现这种小动物的三对足都长在身体的部。
    (4)、他在校园里捡到一根羽毛,他把羽毛浸人水中,过几分钟后拿出,发现羽毛还是干的,说明鸟类的羽毛有的作用。

  • 10、 探究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现象

    (1)、右图是豌豆的亲代与后代,后代是紫花这属于现象,而有些后代是白花,这属于现象。(填“遗传”或“变异”)
    (2)、根据后代豌豆花的颜色推测,亲代豌豆花应该与(        )豌豆杂交得出如右上图的后代。
    A、一定是紫花 B、一定是白花 C、可能是紫花,也可能是白花 D、以上都错
    (3)、下列事例可以说明人类利用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改善人类生活的是(    )
    A、杂交水稻 B、无籽西瓜 C、抗倒伏小麦 D、以上都是
    (4)、下列属于遗传现象的是(    )
    A、母亲长得高,儿子也长得高 B、父亲感冒,女儿也感冒 C、一位模仿秀演员长得很像周杰伦 D、一母生九崽,连母十个样
  • 11、根据图片推测化石种类。

  • 12、 下列关于我们相貌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3种相貌特征,若每种相貌特征有2种表现形式,组合在一起,总共能形成6类相貌 B、相貌各异的我们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体现 C、我们所有的相貌特征在成长过程中都不会发生变化
  • 13、 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为动物园不同类别的动物展馆。元元同学依次参观了大熊猫、竹节虫和企鹅,你认为她参观展馆的顺序是(      )

    A、甲→丙→丁 B、丙→丁→甲 C、丙→丁→乙
  • 14、下列动物中我们把他归为昆虫的是( )。
    A、蜘蛛 B、毛毛虫 C、蜈蚣
  • 15、下列( )是人类利用生物遗传变异的原理来改善人类生活的。
    A、无土栽培 B、大棚种植 C、杂交水稻
  • 16、下列(       )属于变异现象。
    A、亲代豌豆的红花与后代的白花 B、亲代桃树的花瓣和后代的花瓣数量相同 C、南瓜的大个头和冬瓜的小个头
  • 17、比较木槿花的亲代与后代下列(      )肯定会遗传。
    A、花的颜色 B、叶的结构 C、茎的粗细
  • 1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校园生物大搜索的活动中,不可以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 B、把观察到的小动物都带回家中 C、我们可以从脚印、粪便、毛等踪迹推知躲藏起来的动物
  • 19、 下列对于系统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系统是由多个不同部分形成的整体,各个部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B、窗户既是通风系统的一部分,也是采光系统的一部分 C、网络系统与电路系统之间不存在相互关系
  • 20、观察了始祖鸟化石(如图)后,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观点,其中不够科学严谨的是( )

    A、始祖鸟就是鸟类的祖先 B、始祖鸟和鸟类头骨形状形似,有爪和翅膀 C、始祖鸟有牙齿,与爬行动物近似,尾巴很长
上一页 1089 1090 1091 1092 109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