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当雨点降落时,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此时雨水的侵蚀已经开始了。(    )
  • 2、探究水的作用时,在土壤表面撒上红色的沙子是为了便于观察现象。(    )
  • 3、长江入海口的沙洲是由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
  • 4、地球上的水在陆地、海洋及大气之间循环。(    )
  • 5、课堂实验:认识降雨给土地带来的变化。

    模拟降雨

    比较小山丘的变化

    结论

    用喷壶中的水喷洒小山丘的顶部,土壤和红色沙子会随着水向(填“上”或“下”)流动。

    小山丘上出现了很多 , 一些红色的沙子流到了小山丘的(填“顶部”或“底部”)。

    降雨(填“会”或“不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

  • 6、元旦假期,小杭计划去西湖游玩,为此,他提前查看了元旦假期前后的天气预报,如图所示。

    (1)、小杭从图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请在他能知道的信息前的方框中画“✔”,在他无法得知的信息前的方框中画“×”。

    □气温    □风向    风力    □云量

    (2)、为了知道元旦当天(1月1日)的气温变化,小杭需要携带的测量工具是( )。
    A、 B、 C、
    (3)、测量西湖附近的气温时,小杭可以选择西湖边的( )。
    A、商场里 B、树荫下 C、广场阳光下
    (4)、小杭测量气温时,正确的做法是( )。
    A、不固定地点测量 B、不固定时间测量 C、定时、定点测量
    (5)、小杭读数时应该( )。
    A、拿出气温计就读数 B、等气温计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后再读数 C、在气温计液柱还在上升时就读数
    (6)、经过测量,小杭获得了5个时间点的气温,数据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时

    8

    10

    12

    14

    16

    气温/℃

    2

    3

    5

    6

    4

    根据表格,我们发现这一天的气温变化规律是早晚气温(填“高”或“低”,下同),中午气温

    (7)、根据第6题中的表格,小杭推测上午11时的气温可能是( )。
    A、-1℃ B、4℃ C、6℃
    (8)、休息时,小杭感受到有风,结合1月1 日的天气预报分析,如果小杭带上了风旗,那么风旗的旗面会飘向( )。
    A、西方 B、西北方 C、东方
    (9)、根据12 月 30 日那天的天气预报可知,当天的风力按蒲福风力等级表可描述为(   )。
    A、叶动红旗展 B、烟柱直冲天 C、风吹飞纸片
    (10)、为了测量1月3日的降水量,下列容器中,最适合用来制作雨量器的是( )。
    A、 B、 C、
    (11)、月3日当天24小时内下了三场雨,可作为这一天降水等级依据的是( )。
    A、最大的那场雨的降水量 B、最小的那场雨的降水量 C、三场雨累加的总降水量
    (12)、小杭经过测量,获得了1月3日的降水量,则他测得的数据可能是( )。
    A、4分米 B、4厘米 C、4毫米
    (13)、如果某天杭州的气温一直在零下,那么那天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
    A、 B、 C、
    (14)、根据这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可以判断,小杭去西湖游玩前需要准备的东西有( )。
    A、短袖 B、厚外套 C、雨伞 D、棉手套 E、凉鞋
    (15)、对于3号和4号可能有雨的天气,小杭和家人的下列讨论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小杭:雨西湖比晴西湖更美,可以尝试不带伞,在雨中漫步 B、爸爸:雨西湖虽然更美,但天气寒冷,更要打伞并注重保暖 C、妈妈:雨西湖虽美,但冬季太冷,可以夏季来游玩雨西湖
  • 7、过山车给小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好景区内有一个积木体验馆。起点于是小杭想和爸爸妈妈一起用积木搭建一座“过山车”,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请你帮一帮他。

    (1)、如图所示的“过山车”是根据设计图( )搭建的。
    A、 B、 C、
    (2)、为了准确测量“过山车”的轨道长度,下列方法中,最合适的是( )。
    A、用手来丈量 B、用塑料尺来测量 C、用细绳测量后再用软尺量出细绳的长度
    (3)、小杭在搭建“过山车”时,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不按设计图随意搭建 B、独自搭建,不理会旁边的爸爸妈妈 C、从“过山车”的终点开始搭建
    (4)、为了保证小球能够滚完轨道而不脱轨,下列做法中,合理的是( )。
    A、在急转弯的地方增大轨道坡度 B、在急转弯的地方减小轨道坡度 C、将所有轨道都改成坡度平缓的曲线轨道
    (5)、测试“过山车”时,小杭发现小球从起点出发,运动到上图中A 的位置时停下来了,可能的原因是 , 你的解决方法是
    (6)、小杭将甲和乙两个物体分别放到起点,使它们自由运动到终点,以此来测试它们运动的快慢。分析表中数据,你认为“☆”处应该填(填“甲”或“乙”)物体运动得更快。

    物体

    物体运动的时间/秒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选择的数据

    5.78

    5.87

    5.96

    5.87

    3.29

    3.35

    3.32

  • 8、周末,小杭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了游乐园,体验了海盗船、摩天轮、直冲云霄、过山车等游乐项目,整个过程趣味十足,这也让他回忆起这学期所学的“物体的运动”单元里的科学知识,感叹科学就在生活之中。
    (1)、如图所示,小杭和爸爸妈妈从家里开车出发,先向 行驶  米,然后向 行驶 米到达游乐园。

    (2)、他们坐观光车游玩时,观光车往前开,小杭看到车外的景物都在往(填“前”或“后”)移动。和一起坐在观光车里的爸爸相比,小杭是(填“静止”或“运动”)的。
    (3)、如图所示为游乐园的平面图(部分),每小格的边长表示100 米。旋转木马在过山车东面300米处,碰碰车在摩天轮南面 400 米处。请在图中用“▲”标出旋转木马的位置,用“●”标出碰碰车的位置。

    (4)、小杭第一站去了旋转木马,坐在旋转木马上,小杭发现自己在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填“旋转木马马身”或“地面”)。
    (5)、小杭从旋转木马处出来,和爸爸妈妈在同一起点沿直线直奔海盗船,若要比较谁的速度快,应该( )。
    A、看谁用的时间长 B、看谁用的时间短 C、看谁的脚步跨得大
    (6)、在海盗船的船身上贴一个小黑点,开动后小黑点的运动路线是( )。

    A、 B、 C、
    (7)、如图所示为游乐园中的过山车轨道示意图,车厢从O点运动到A 点的运动路线是直线。下列运动中,也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

    A、扔纸飞机 B、跳远 C、升国旗
    (8)、小杭和爸爸妈妈的最后一站是碰碰车,当爸爸驾驶的碰碰车静止时,小杭前后两次用不同的速度去撞击,爸爸的碰碰车滑行的距离都不同。下列是小杭对此现象的想法,其中正确的是( )。
    A、碰碰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大 B、碰碰车的速度越大,具有的能量越小 C、碰碰车的速度不影响能量的大小,只是偶然情况
  • 9、2400多年前,我国学者墨子就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
    (1)、墨子通过实验观察到倒立人影的形成,是因为光线通过小孔时沿传播,光线通过小孔后,人体上部的光到达接收屏(填“上部”或“下部”),下部的光到达接收屏(填“上部”或“下部”)。
    (2)、请在下图中画出蓝色箭头经过小孔后,在接收屏上所成的像。   
  • 10、实验探究题,多多同学为了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设计了右图的实验。

    (1)、在“探究光的传播方式”的实验中,“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的目的是 ( )。
    A、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方便观察实验现象 B、保护我们的视力 C、光在黑暗的环境中才沿直线传播
    (2)、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你觉得实验室应该选择( )的窗帘。
    A、颜色浅 B、颜色深 C、比较薄 D、比较厚
    (3)、将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能在第④张卡纸上看到手电筒的圆形光斑的是图。(填“甲”或“乙”)请用带箭头的直线画出此时光的传播路线。
    (4)、如果把图乙中第②张卡纸移走,这时光斑会出现在第张卡纸上。
    (5)、图甲中,小孔的直径为1厘米,手电筒照射位置不变,能够使光斑落在第③张卡纸上的操作是 ( )。
    A、第③张卡纸往右边移动1厘米 B、第②张卡纸往右边移动1厘米 C、第①张卡纸往左边移动1厘米
    (6)、由以上实验可知,当所有小孔共线时,光沿传播,在屏上形成清晰的光斑。
    (7)、下列现象和上述实验原理不相同的是( )。
    A、在游乐场里,用气枪打气球时,用“三点一线”法瞄准要点 B、人们在灯光下玩手影游戏 C、在镜子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模样
  • 11、根据光的传播特点,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空心管(内壁都是黑色的),其中在纸屏上能看到光斑的是 ( )。
    A、 B、 C、
  • 12、光在玻璃中是以( )的形式传播的。
    A、直线 B、曲线 C、折线
  • 13、做早操排纵队时,如果最后一位同学只能看到前一位同学的后脑勺,而看不见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依据( )的原理。
    A、光传播的速度很快 B、光沿直线传播 C、光会弯曲传播
  • 14、《红楼梦》中描写王熙凤“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光也可以沿曲线传播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快 C、声音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光在空气中只能沿直线传播
  • 15、为了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我们可以用眼睛直接对着手电筒观察。(    )
  • 16、出现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听到雷声,是因为光传播的速度比声音快得多。(    )
  • 17、光从窗帘缝里射进来的时候,是弯曲进入的。(    )
  • 18、光只有在空气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在水、真空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
  • 19、我们看到的小孔成像、日食、月食、影子等现象都是由光的线传播引起的。
  • 20、课堂实验: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

    在纸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光斑。)

    在纸屏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光斑。

    实验结论:光是沿(填“直线”或“曲线”)传播的。

上一页 15 16 17 18 19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