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综合检测卷
- 深圳市罗湖区2016-2017学年四年级抽样性质量检测考试科学试卷
- 深圳市罗湖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三年级综合素养阳光评价科学
- 深圳市罗湖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五年级综合素养阳光评价科学
- 深圳市罗湖区2016-2017学年上学期六年级综合素养阳光评价科学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六节摆的研究同步训练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蚕的生命周期同步练习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同步练习
-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电磁铁的磁(二)同步练习
-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节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同步练习
-
1、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古人观月→人类首次登月→望远镜的发明→“天问”工程 B、古人观月→“天问”工程→人类首次登月→望远镜的发明 C、古人观月→望远镜的发明→人类首次登月→“天问”工程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年是时间单位 B、可能出现水星、金星或者火星“凌日”现象 C、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利略制作的 D、运用模型可以解释一些我们难以直接观察的现象,所以科学家建立的模型一定是正确的
-
3、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射电望远镜是( )。A、中国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 B、美国的阿雷西博射电望远镜 C、澳大利亚望远镜致密阵列
-
4、我国在太空探索方面的成就:“”系列载人飞船、“”空间站、“玉兔”号月球车、“天问”火星探测工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等。
-
5、1609年,意大利科学家发明了望远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是中国的射电望远镜。
-
6、在古代,人们专门建立了观测、记录和研究天象的场所——天文台,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是观星台。
-
7、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观测天体;第二阶段,借助等工具观测;第三阶段,到太空中观测宇宙。
-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0年的夏至日(6月21日)上演了日环食天象。此次日环食带穿过我国西藏、四川、贵州、湖南、江西、福建、台湾等地,环食带内可以观测到日环食。在环食带中心线附近,食分(月球遮住太阳直径的比例)大多在0.99以上,太阳几乎全部被月球挡住。我国境内环食带之外的地区,可以看见日偏食,且食分较大;新疆地区偏食食分普遍在0.5以上,偏食食分最小的黑龙江漠河,食分也有0.21。
(1)、6月21日发生日食,那么这天应该是我国农历的。(2)、下表是日环食带地区,日食开始的时间。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地球上的人看到日食的先后顺序是从到。(填“西”或“东”)地点
西藏阿里
四川乐山
贵州铜仁
湖南郴州
江西赣州
福建厦门
台湾嘉义
初亏时间
13:13
14:00
14:19
14:32
14:35
14:43
14:49
(3)、请简单解释地球上的人看到日食有先后顺序的原因:。
-
9、乐乐科学小组在日食模拟实验时,乐乐绘制了下面的实验示意图,请和他们一起解决下面的问题。(1)、实验中,大球代表 , 小球代表 , 眼睛代表。(2)、此时,可以观测到的日食类型是。当小球沿2方向水平移动时可以观测到。当小球沿1或3方向移动时可以观测到。(填“日全食”“日环食”或“日偏食”)(3)、当地球、行星和太阳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行星从地球与太阳之间经过时,人们将看到一个小黑点在日面上移动,这种现象称为行星凌日。科学家预测2117年12月11日将会发生金星凌日的天文奇观。出现金星凌日现象时,太阳、金星和地球的位置关系是( )。A、
B、
C、
(4)、下列行星中,可能出现行星凌日现象的是( )。A、水星 B、火星 C、土星 -
10、(判断)发生日食时,并不是地球上所有人都能看见日食。 ( )
-
11、(判断)在一个地点观测一次日食的全程,就可以看到日全食、日偏食和日环食。( )
-
12、我们用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纸片分别代表地球、月球、太阳,研究日食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观察实验 C、模拟实验
-
13、发生日食时,太阳、月球、地球三者的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A、
B、
C、
-
14、日食发生的时间一般为农历的( )。A、初一 B、初七或初八 C、十五或十六
-
15、豆豆观察到了一次日全食的过程,拍下了几张典型的照片。下列( )可能是日食刚刚开始的照片。A、
B、
C、
D、
-
16、做模拟日食实验时,用三张颜色和大小不同的纸片分别模拟太阳、、 , 将三张纸片摆在一条直线上。模拟实验发现,当和 运行到之间且三者处于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向地球的光,所以形成了日食。
-
17、金星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恰巧三者排成一条直线时,就会出现天象。
-
18、日食分为、日偏食、三种。
-
19、日食是太阳、、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一般发生在农历初一前后。
-
2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火星直径约6794千米,约是地球的53%,质量约为地球的11%。绕太阳公转周期为687天。火星是橘红色的荒漠化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火星表面也有大气层,但是要比地球大气稀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火星昼夜温差大,在100℃左右。赤道附近,白天温度可以达到20℃,夜间会骤然降低到——80℃左右。火星两极的温度更低,最低可以达到—139℃。但在太阳系中,火星的环境已经是最接近地球的了,在寻找地球以外生命的时候,人们对在火星上存在生命抱有最大希望。
“天问一号”是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20年7月成功发射。经过约10个月的航行,成功进入火星轨道,并于 2021 年5月实现软着陆,释放“祝融号”火星车进行巡视探测,标志着我国在深空探测领域实现了重要突破。
(1)、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 )。A、“天宫一号” B、“嫦娥一号” C、“天问一号” D、“玉兔一号”(2)、火星是一颗( )。A、卫星 B、行星 C、彗星 D、恒星(3)、根据材料分析,你认为火星适合人类居住吗?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两点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