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如表所示为20世纪上半叶重要的国际法文件及其基本内容。这反映出( )
时间
国际文件
基本内容
1919年
《国际联盟盟约》
联盟会员国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不得从事战争
1928年
《非战公约》
缔约国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1945年
《联合国宪章》
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安全理事会……采取必要之空海陆军行动,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及安全
A、国际法适用范围逐渐扩大 B、国际法主体是主权国家思想的确立 C、集体安全机制的不断完善 D、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开创 -
2、清初,政府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而后理藩院大臣逐渐拥有参政议政的权力,主要负责少数民族的封睡、会盟、宗教、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并会同刑部制定少数民族刑法。理藩院的设立( )A、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B、旨在加强北部边疆防御力量 C、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D、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
-
3、加尔文认为,神“是警醒、有效、劳作并不断行动的”,他的选民也必得效法这样的上帝,为在此世建立上帝之城而努力、勤奋,以劳动增加上帝的荣耀,由此获得的“财富本身和从本质上讲并无可厚非”。加尔文的这一观点( )A、动摇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有效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C、导致了社会的道德沦丧 D、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
-
4、中国古代法律中的“亲亲相隐”原则,是指直系三代血亲之间和夫妻之间,除法定谋反、大逆、谋叛等重罪外,对于其他犯罪,均要相互包庇隐瞒、而不能相互告发。违者被视为“不孝”“不亲”“伤情败法”,便要治罪。这表明中国古代( )A、法律贯彻了刑主德辅思想 B、统治者忽视法律程序公正建设 C、儒家思想呈现世俗化趋势 D、儒家人伦关系渗透到司法领域
-
5、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发布了《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规定》,规定公务员可通过领导职务与职级两条线晋升;打破基层职级晋升的“天花板”,特别是市县级以下的公务人员,让其不再局限于职务的提升和工龄的累计;公务员职级层数由原有的8个层级增加到12个层级。这一改革( )A、促进了公务员激励保障机制的发展 B、保证了公务员选拔制度的长期稳定 C、推进了改革开放时期简政放权政策 D、体现出党管干部原则具有法律保障
-
6、1968年,英国政府批准了《富尔顿报告》,其内容强调重视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增加这类人员在文官结构中的比重。撒切尔夫人执政时期(1979~1990年),要求文官在具有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更要精通某个专业领域。英国注重文官“专业性”考核的主要原因是( )A、政治与管理相结合的需要 B、文官的知识结构过于单一 C、社会分工日益复杂的现实 D、政府工作持续性稳定性差
-
7、民国初期,全国的报纸由清末的约100种增加至500种,《民权报》《自由日报》《觉民报》等相继创建。上海江南制造局工人援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关于人民有集会结社自由的条款据理力争,迫使当局承认工人团体的合法性。仅1912年,各种大小政府团体就曾出现300多个。这可用于说明( )A、辛亥革命推动国民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B、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发生变化 C、北洋政府的统治促进了革命思想传播 D、共和思想已经被民众普遍接受
-
8、《左传·隐公四年》,载卫国内乱,公子州吁通过政变上台而担心君位不稳,其亲信建议“王觐为可”。成公十五年曹国公子臧刚即位,“诸侯将见子臧于王,而立之”。据此可推断,当时( )A、政治伦理关系严密而有序 B、礼崩乐坏的局面尚未形成 C、王权统治合法性得到重视 D、周王仍有较大政治影响力
-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人民握有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大民权或政权,政府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和监察五个治权,而政府的五个治权要受人民的四大民权或政权的管理。五权分立政府建立的最基本前提,是人民能充分行使四大民权或政权。
——摘编自郑大华《国民党训政制度对孙中山训政理论的继承与背离》
材料二
《训政纲领》规定: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托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览执行。
—摘编自统编教材《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三
“三三制”政权所体现的是以普遍、平等的选举制度为基础,成为抗日根据地具有自己独创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和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抗日民主政权的产生“经过人民选举”,凡年满十八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和性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1944年美国观察团成员赴延安考察时也深刻感受到边区政治的特色,这里“人民积极向上,与重庆相比是另一个世界”。
——摘编自谢双明《论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政府违背孙中山的“五权宪法论”思想之处。(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治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
10、材料 《中华文化史》一书解释了“中华民族”这一历史概念。其指出,在中国这片广袤、丰腴的土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至近代,“中华”则逐渐成为认全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由“民族”与“中华”组成的复合词“中华民族”,出于晚清。经过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长期熏染, “中华民族”的含义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对内强调民族平等,对外力争民族解放、 国家独立。“中华民族”既有悠远深邃的历史渊源, 又在近代民族国家竞争的世界环境中得以正式铸造。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觉醒,既受启迪于世界新思潮,又深植于中国诸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命运和近似文化心理。中国历来是多民族国家, 自古居于中原的华夏——汉族与周边少数民族长期互动共存。经长期的民族融合、民族迁徙,形成中国境内今之诸族,合为中华民族。
—摘编自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 (第2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中观点的理解。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楚)
-
11、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传统乡村社会治理是一种整体性治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士绅精英与村民群体共同参与。土地制度、户籍制度和科举制度等国家制度和宗族制度、乡规民约等乡村社会自我管理机制相结合,贯穿于乡村社会治理的过程之中。但乡村社会管理归根到底还是人治,正所谓“礼治有余而法治不足”。户籍、宗族制度带有专制与等级的色彩,乡村治理更多的依靠经验与传统。
——摘编自沈费伟《传统国家乡村治理的历史脉络与运作逻辑》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 德国快速发展为工业化国家,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成为国家主体居民。为了遏制乡村的边缘化趋势,重现乡村生机,捍卫乡村传统,乡村重振运动再次展开。首先,针对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情况,德国政府建立移民委员会,用租赁地产方式增加中小农户数量,推进农村居民点建设,强化乡村吸引力。1886-1919年,仅普鲁士就为移民建立了4.5万个配备住宅和畜舍的小农场。其次,面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对乡村景观的破坏,发起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中心的“家乡保护”运动。各邦政府成立“自然纪念物保护”委员会,限制乡村地区工业污染,在德国形成了以保护乡村自然景观为目标的“自然纪念物”“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三级体制。
——摘编自邢来顺《德国乡村重振运动的历史考察》
材料三
2023 年10月 11日下午, 习近平来到上饶市婺源县秋口镇王村石门自然村。 习总书记指出,优美的自然环境本身就是乡村振兴的优质资源,要找到实现生态价值转换的有效途径,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乡村要振兴,关键是把基层党组织建好、建强。基层党组织要成为群众致富的领路人,确保党的惠民政策落地见效,真正成为战斗堡垒。中国式现代化既要有城市的现代化,又要有农业农村现代化。
——摘编自2023 年 10月11日习总书记在江西婺源考察时讲话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社会乡村、治理的特点。(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德国实施“乡村重振运动”的背景及特点。(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古代和近代德国的乡村治理模式对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启示。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 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 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
——《宋史》卷327《王安石传》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中以货币、市场为手段增加工商税收来缓解财政支绌(不足) 的施政理念,直接影响了南宋152年的财经政策。在南宋产生重大影响的朱熹社仓法,就直接源于王安石新法中的青苗法,常平仓的平籴功能在南宋官府和民间的仓廪制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保甲法、免役法从南宋一直沿袭到晚清,保甲法甚至影响了民国的新政,而免役法则是明清一条鞭法和摊丁入亩的先河。进士科以经义为主的考试模式,在南宋以后逐渐固定下来,为后世元、明、清遵行而不废。
——摘编自李华瑞《为王安石及其变法正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史》对王安石变法的态度,并评价此观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王安石变法对后世的影响。 -
13、美国有一位备受欢迎的“网红法官”弗兰克·卡普里奥(Frank Caprio)。他一生中作出了许多出人意料的判决。他曾为一位母亲因儿子被杀害而受到交通罚单,免去了罚款。他还让一名小女孩“代替”自己,公正地判决她母亲违停的案件。据此可知( )A、普通法下法官的作用较突出 B、美国司法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C、美国民众积极参与司法事务 D、英美法系平衡了法律与教化
-
14、据统计,5个国家参与了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8个国家参加了 1814--1815年维也纳会议,14个国家参加了 1885 年柏林非洲会议。国际联盟成员国从 42个增加到63个,1928年《非战公约》联合了 63个国家,联合国最初有51个成员国,到2023年已有 193个成员国。这反映出( )A、国际组织的数量激增 B、雅尔塔体系仍具有生命力 C、全球化发展不可逆转 D、各国的独立主权得到尊重
-
15、1944年英国制定的《教育法》强制要求地方政府向中小学生提供校餐和校园奶。中央政府主动承担了供餐的全部基建、运行费用, 以及地方政府供餐70%以上的经常性支出。战后至70年代工党政府通过立法使校餐成为英国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述现象本质上可以说明英国( )A、重视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B、现代社会保障过度发展 C、重视利用法律完善福利制度 D、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
16、《剑桥欧洲经济史》曾论述道:“这个时期逐步出现了技术进步的制度化,更多先进工业企业不再满足于接受技术创新并利用他们,而是通过精心的有计划的试验来追寻这种技术创新……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科学研究。”出现在这一时期的历史现象应是( )A、英国人第一次将黑奴贩卖给西班牙 B、英国第一艘商用汽船成功横渡大西洋 C、最早托拉斯组织美孚石油宣告成立 D、苏联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
17、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王权依靠市民摧毁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现代的欧洲国家和现代的资本主义社会就是在这种君主国里发展起来。”下面史实能支撑材料论点的是( )A、工业革命推动民族觉醒 B、法国大革命促进民族觉醒 C、启蒙运动助长民族意识 D、宗教改革强化了世俗权力
-
18、有学者认为从采集走向农业的转变,始于大约公元前 9500 年到公元前8500年,农业是同时间在各地独自发展而开花结果的。这里所说的“各地”主要是指( )A、西亚、 东亚、 中美洲 B、南非、 东亚、 中美洲 C、西亚、 南非、大洋洲 D、西亚、大洋洲、南美洲
-
19、下表为2023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部分江西省的好人事迹,这些好人事迹体现了( )
人 物
事 迹
退休工人施炳缘
眷恋乡村20余年坚守续写“第二故乡”。
“献血侠”侯兵
22年坚持无偿献血7万毫升。
八旬老农罗明道
奋勇救下2名落水儿童。
“大国工匠”的涂爱鹏
情系稀土20年, 赣州稀土行业的“产业英雄”。
古稀老人陈怀林
不离不弃悉心照顾残疾弟弟57年
A、劳动模范具有榜样作用 B、新时代中国的道德追求 C、精神文明建设逐渐兴起 D、民众文化素质普遍提高 -
20、自古以来有大量外来的农作物传入中国。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蕃薯、蕃茄、蕃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外来作物命名的变化反映了( )A、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发展 B、天下观念不断改变 C、对外贸易路线的重要变化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