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这一原则反对欧洲列强对美洲殖民地的干涉与扩张,对拉美独立后的国家是一个很大的支持;但也潜伏着美国与欧洲列强争夺整个美洲控制权的斗争。这一原则是(   )
    A、大棒政策 B、门户开放政策 C、门罗宣言 D、金元外交
  • 2、巴黎公社采取的是“议行合一”的体制,公社“既是行政机关,也是立法机关”。由民主选举产生的巴黎公社委员会是公社最高权力机关和执行机关,下面分设执行委员会、财政委员会、军事委员会等10个委员会,每个委员会由5—8名委员组成。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A、采取民主集中制原则 B、探索国家治理新模式 C、实现了普遍的民主 D、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权
  • 3、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垄断资本的积累
  • 4、18世纪美国人的思维中,普遍抱有“权力和自由二元对立”的思想。一方面,权力是一种天生倾向于腐败的因素。另一方面,美国的建国者大多相信人性倾向于恶。基于这样的认识,美国(   )
    A、形成了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 B、强化了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权力 C、完善了国会的立法体系 D、确立了三权分立与分权制衡的原则
  • 5、春晚反映了时代变迁与人们的精神风貌。表5是春节晚会流行曲目统计表,其中曲目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 )

    表5


    年代

    流行曲目

    反映的主题

    A

    20世纪80年代

    《在希望的田野上》

    农村改革,农民获得土地的所有权

    B

    《我的中国心》

    一国两制,海外游子渴望回归祖国

    C

    20世纪90年代

    《春天的故事》

    对外开放,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

    《公元1997》

    澳门回归,祖国统一进程的推进

    A、A B、B C、C D、D
  • 6、图6为1956年发行的一幅宣传画《铲掉田坎 连成一片》,该作品表现了当时的中国农民( )

    图6

    A、拥护土地改革 B、推进农业机械化 C、进行承包经营 D、支持农业合作化
  • 7、图5所示战役,描绘了解放军将敌人包围在“一点两线”(一点:以徐州为中心点,两线:陇海线、津浦线),从而切断徐州与南京的联系中枢。该战役是( )

    图5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8、图4是1935年创作的一幅漫画。图中,身上标着“China”的人一半身子已被一只身上标着“JapGrab”的老虎吞下,他跟老虎比划着,说“好啦,我同意,不过只能吃到这里!”据此可知,该漫画的主要意图是( )

    图4

    A、讽刺不抵抗政策 B、号召国共合作抗日 C、争取国联的调停 D、抗议日本侵占北平
  • 9、表4是某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贵州开展政治宣传的代表性标语。这一时期是( )

    表4

    地点

    标语

    榕江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

    息烽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唯一的领导者!

    遵义

    拥护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出卖民族利益!

    黎平

    红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0、图3是1894年建平金矿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由北洋大臣李鸿章批准开办。据此推断,该公司( )

    图3

    A、属于洋务企业 B、旨在实现自强 C、固守传统经营 D、实行公私合营
  • 11、表3为某学者对1840年前后中英枪支的对比。该表可直接用于研究( )

    表3


    枪型

    枪长(米)

    射程(米)

    射速(发/分钟)

    枪刺配置

    中方

    兵丁鸟枪

    2.01

    约100

    1至2发

    英方

    伯克式

    1.166

    约200

    2至3发

    布伦士威克式

    1.42

    约300

    3至4发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甲午中日战争
  • 12、图2是西安大雁塔唐朝进士题名帖。以下制度和此相关的是( )

    图2

    A、三省六部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13、图1是唐代画家张萱(开元年间人士)所作《捣练图》,表现贵族妇女捣练缝衣的工作场面。图中人物形象鲜明,造型饱满,烘托出雍容华贵的气度。此图( )

    图1

    A、注重意境个性 B、展现盛唐风貌 C、融入异域风情 D、再现市民生活
  • 14、表2是三国至南朝时期,交州、广州地区行政区划变置统计表。这一变化最有可能是因为( )

    表2


    孙吴

    西晋

    东晋

    州数

    2

    2

    2

    3

    3

    26

    27

    郡数

    16

    17

    22

    38

    55

    80

    85

    县数

    94

    121

    197

    241

    320

    不明

    293

    A、区划层级增加 B、豪强势力膨胀 C、社会经济发展 D、民族交融显著
  • 15、表1是两汉时期部分医学资料的出土、收集情况整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表1

    时期

    医学资料收集、出土情况(部分)

    两汉

    江陵张家山西汉墓出土的医简共178 枚,含古医籍 2 部 11 种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医籍竹简约200枚、木牍10枚、绢帛10种

    甘肃武威县出土简牍92 枚,记载完整医方31个

    A、南方医学技术远超北方 B、中医注重理论创新 C、造纸术促进了医学传承 D、两汉医学成就突出
  • 16、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是人类历史的巨大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殖民在给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动力的同时,严重冲击了被殖民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从政治上,殖民地国家全部或部分失去了主权,忍受着外来的统治;在经济上,殖民地在失去了大量的黄金、白银和资源的同时,还被强迫实行单一经济制度,走上了畸形发展的道路。 

    ——摘编自赵立行《世界文明史稿》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的浪潮。虽然这些革命的根源可以追溯到1914年以前的那些年里,但正是战争本身直接促进了革命。最终结果各不相同……而埃及人、伊拉克人、印度人和其他种族只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由解构走向重构的转折点……原来的殖民体系土崩瓦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在二战后蓬勃兴起,持续推进的民族独立浪潮与遍及全球的现代化浪潮相呼应,改画了世界政治地图,构建了全球现代文明。 

    ——摘编自余伟民等《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殖民统治给殖民地在政治、经济上带来的严重后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殖民地地区出现了革命浪潮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列举埃及、墨西哥“获得了宪法上的适度让步”的代表性事件。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二战后亚非拉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采取的最主要的斗争方式是什么?对世界政治有何影响?
  •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谈到西方的政治制度,一些人常常有两个误区,一是认为西方当代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后新建立起来的,另一个是认为西方的政治制度都是一种模式。其实西方的政治制度虽然都源于古代希腊、罗马的传统,但各国在它们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都形成了本国的特点,例如,西方各国虽然都有议会,但各国议员的产生办法、议会的职权、议会的议事程序、议会内部的组织都是各有其特点的,而且差异往往很大。美国的国会两院与英国的国会两院就极不相同,美国的参议院不能等同于英国的上院,美国的总统与英国的首相也很不相同。就总统制的国家而言,美国不同于德国,德国不同于法国,法国不同于意大利。即便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的国王,也是英国不同于荷兰,荷兰不同于瑞典。 

    ——摘编自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根据材料,自行提炼一个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正确,史论结合;表达成文,阐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工业革命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就是手工工场向大机器工厂的一个飞跃。这个飞跃之所以能够实现,与手工工场的高度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工场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工业革命不可缺少的技术前提。此外,英国为追求更多的利润,还以满腔的热情来关注生产的发展,从而刺激了机器的发明和新科学技术的使用。 

    ——摘编自文档之家“工业革命为何起源于英国”

    材料二:这是个最坏的时代,这是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个令人绝望的春天,这是个充满希望的春天,我们前面什么也没有,我们前面什么都有。 

    ——狄更斯《双城记》

    材料三:西方列强的入侵,给国家和人民带来苦难的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工业革命给中国的发展和变革带来了历史的机遇,为了“自强”和“求富”,19世纪60年代,中国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发展。 

    ——摘编自杨健《工业革命对中国的若干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产生的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两项工业革命的发明成就。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 19、观察如图漫画,其反映的实质是( )

    A、区域集团化遭到挑战 B、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速 C、政治多极化不断加强 D、逆全球化思潮依然存在
  • 20、如图所示为1880~1914年英德海军吨位变化趋势情况。据此可推知( )

    A、英德矛盾是帝国主义的主要矛盾 B、英国的海上力量受到严重削弱 C、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呈现加剧趋势 D、德国的军事发展速度领先世界
上一页 530 531 532 533 53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