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的第一部著作,首次出版于1759年4月,其后经过五次修改。1790年出版了第六版,在这版中亚当·斯密对早期版本的内容进行了一些重大修改。他加入了初版中所没有的“论由钦佩富人和大人物,轻视或怠慢穷人和小人物的这种倾向所引起的道德情操的败坏”这一章,并且将其放在阐述同情共感基本原理的第一卷。他还新撰写了“论德性的品质”作为全新的第六卷,在其中亚当·斯密这样写道:“为了获得这种令人羡慕的境遇,追求财产的人们时常放弃通往美德的道路,不幸的是,通往美德的道路和通往财产的道路二者的方向有时截然相反。”亚当·斯密从“对富人和成功者的钦佩的倾向”中寻求道德情感腐败的原因,致力于从社会精英阶层的道德建设中寻求抑制商业社会道德情感腐败的出路。学术界公认,这是第六版的最大特色。
在《道德情操论》初版中,亚当·斯密对自然自由体系抱有强烈信念,他认为个体私利的、自然分工合作的自由经济活动会自然有利全社会的发展;而晚年亚当·斯密则对此心存疑虑。在隔了30余年之后,他改变了自己的财富观以及对财富所具有的积极社会功能的正面评价。
——据罗卫东《亚当·斯密晚年对自由放任思想的反思——基于〈道德情操论〉版本的考察》等整理
(1)、根据材料,指出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第六版与第一版相比的变化,并对其进行解释。(2)、要解决英国当时面临的这些问题,你认为晚年亚当·斯密的“出路”能否走得通?说明你的理由。 -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54年11月,教育部在苏联专业分类模式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以行业部门为专业分类设置框架的《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设置(草案)》(如表5)。
表5
行业部门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业部门
工科
16
106
41.2
建筑部门
3
20
7.8
运输部门
3
16
6.2
教育部门
大学
文科
2
25
9.7
理科
1
21
8.2
高等师范
师范
1
16
6.2
财政经济部门
财经
1
16
6.2
农业部门
农科
4
13
5.1
艺术部门
艺术
4
13
5.1
保健部门
医科
2
5
1.9
林业部门
林科
1
3
1.2
法律部门
政法
1
2
0.8
体育部门
体育
1
1
0.4
总数
40
257
100
1963年9月,为解决高校在专业设置实践中专业数目过多、专业面过窄、专业名称混乱等问题,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如表6)。表6
专业门类
专业类数量
专业数量
专业数量比例(%)
工科
14
207
47.9
文科
0
53
12.3
理科
0
42
9.7
师范
0
17
3.9
财经
0
10
2.3
农科
0
33
7.6
艺术
6
36
8.3
医科
0
10
2.3
林科
0
14
3.2
政法
0
2
0.5
体育
0
8
1.9
总数
20
432
99.9
注:包含试办专业,不包含绝密、机密专业。
——据王孜丹等《新中国成立以来学科体系的形成、发展与展望》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中国两次“高等学校专业目录分类”调整的特点进行解析。
-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代的士人是熟读诗书等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他们暂时还未进入仕途,却是进入仕途的主要阶层,是有功名的候补官员。
在明代,士人包括以下几种知识分子:进士、举人、监生、诸生等。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举人是乡试录取的优胜者。监生,即国子监学生,包括举监、贡监、荫监和例监,此外还有外国留学生,即“夷生”。四种监生中,洪武初年官僚子弟比例较大,洪武以后百姓子弟日益增加,占了绝大多数。诸生,即地方府学,州学、县学的学生,他们一部分来自民间私塾,一部分来自社学。
明中叶以后,程朱理学受到强烈挑战,阳明心学兴起,王阳明、湛若水等人四处讲学,在各地创办书院,弟子遍天下。他们不仅仅关注学问,而是学问,政治并重,今天广为流传的格言“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就是东林书院讲学的宗旨。从城市到乡村,尤其是在乡村,他们是有功名的头面人物,即社区和宗族组织的首领。
——改编自毛佩琦主编《中国社会通史·明代卷》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士人阶层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士人阶层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
4、表4 1990-1999年跨国兼并金额及年增长率统计
项目
金额(亿美元)
年增长率(%)
1990年
1999年
1986-1990年
1991-1995年
1996-1999年
跨国兼并
1506
7201
26.4
23.3
46.9
由此可推知,跨国兼并( )
A、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进程 B、促进了各国均衡发展 C、构建了经济命运共同体 D、消除了市场竞争风险 -
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获得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中先后有50多个宣称实行社会主义,或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按其理念式样可分为民主的或改良的、宗教的或民族的,农业的或村社的、军事的或国家的、激进的或革命的等不同流派。这反映了( )A、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B、新兴国家要求发展的迫切愿望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D、发展中国家国际地位得到提升
-
6、图3为1919年6月28日巴黎和会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的相关规定。
●第十六条(四):联盟任何会员国违犯联盟盟约内之一项者,经出席行政院之所有联盟其他成员国之代表投票表决,即可宣告令其出会。
●第十七条(三):如被邀请之一国拒绝承受联盟会员国之义务以解决争议而向联盟一会员从事战争,则对于采取此行动之国即可适用第十六条之规定。
●第二十一条:国际协议如仲裁条约或区域协商类似门罗主义者,皆属维持和平,不得视为与本盟约内任何规定有所抵触。
图3
这些规定( )
A、确立了裁判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 B、奠定了国际公法的政治基础 C、起到了有效制裁侵略战争的作用 D、削弱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
7、图2是近代欧洲一位思想家(1724-1804)的一部著作的部分目录。
导 言 实践理性批判的理念
第一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要素论
第一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分析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诸原理
第二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对象的概念
第三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动力
第二卷 纯粹实践理性的辨证论
第一章 纯粹实践理性的一般辩证论
第二章 纯粹理性在规定至善概念时的辩证论
……
第二部分 纯粹实践理性的方法论
……
图2
这部著作( )
A、否定了理性主义原则 B、丰富了人文精神内涵 C、推动了科学革命兴起 D、引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8、1170年英王亨利二世颁给了林肯城特许状,摘要如下:
“余已将林肯城人民在英王爱德华、威廉与亨利时代所享有之自由、习惯与法律赐予彼等。城中人民以及本郡其他商人之商会,亦将充分而自由地保有……所享有之上项权利……不受任何干扰与迫害。同时,任何人在林肯城之居留期已达一年零一日,且已照章纳税……则余亦将准许彼等与过去一样,继续以市民身份居住于余之林肯城中。”
图1
这可用来说明,特许状的颁发( )
A、践行了《大宪章》的原则 B、促进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C、适应了专制王权发展需要 D、推动了封建庄园制的瓦解 -
9、研究发现,距今3000年前后,欧亚草原和中亚游牧人群的快速兴起促使欧亚大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空间和强度达到空前水平,绿洲之路逐渐成为欧亚大陆东西交流的重要通道,农牧业扩散和发展的进程明显加速。这一时期的东西方交流( )A、反映了丝绸之路的繁荣 B、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C、助推了希腊化世界形成 D、密切了中欧之间的联系
-
10、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国各地陆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现了土地所有权与土地经营权的分离;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做好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权、土地经营权进行分置的相关工作的完善与规范。从“两权分离”到“三权分置” ( )A、适应了城市经济改革的需要 B、体现了群众首创精神 C、反映了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 D、尊重了农民主体地位
-
11、表3 1949-2019年中国基层治理体制的变迁
时间
治理目标
治理主体
治理策略
治理结构
1949~1957年
社会秩序
政治、行政与社会
动员式
分散多元
1958~1978年
社会汲取
政治与社会
单位制
政治一元
1979~1999年
社会反哺
行政与社会
项目制
政社二元
2000~2019年
社会发展
政治、市场、行政与社会
绩效制
一核多元
其中1949-1957年基层治理的突出特征是( )
A、社会改造 B、社会治理 C、社会重构 D、社会培育 -
12、表2 《新中华报》报道的“九一八”运动会相关情况
大会名称
时间
项目
报道(刊号)
绥德警备司令部九一八青年运动大会
1937年9月18日-21日
文化类、娱乐类、军事类、体育类、表演类等
第391期
八路军后方直属机关九一八运动会
1939年9月18日
军事类、政治类、运动类、文化娱乐类
第65号
廊甘警备区九一八运动大会
1940年9月15日-24日
军事演习、运动比赛、游戏晚会、展览会
第164号和172号
据此可知,当时( )
A、运动会具有寓教于乐以提升战力的作用 B、抗日战争已进入相持阶段局势稳定 C、边区政府通过新闻报道来展示社会风貌 D、舆论宣传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
13、1898年,湖南维新志士樊锥在《湘报》发表《开诚篇》系列文章,主张中国应“一革从前,搜索无剩,唯泰西者是效”,“行平等平权之义”。同年,湖南封建守旧分子以“首倡邪说,背叛圣教,败灭伦常,惑世诬民”的罪名将其驱逐出境。这反映出当时( )A、全盘西化成为主流意识 B、民主平等观念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以湖南为开端 D、中西文化冲突的激烈性
-
14、1860年到1861年春夏间,太平天国在苏浙农村推行清朝赋税制度,同时,依靠乡绅、胥吏、地保等势力维护地方秩序。这反映出当时太平天国( )A、维护农民阶级根本利益 B、践行《天朝田亩制度》构想 C、建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 D、采用旧体制应对清廷围剿
-
15、1751年,徽州府发生旱荒,“米价不特昂贵无比,且至无米可买,民情窘迫”。歙县盐商程扬宗毅然响应徽州知府的输银救灾呼吁,于次年一次性捐出6万两白银“买谷积贮”,平抑粮价:1805年黄淮大水后,歙县盐商鲍暮芳集众输银300万两,用于抢救恢复水毁工程。这反映出当时( )A、重义轻利成为社会风尚 B、商人成为社会救济主体 C、主流思想影响商人行为 D、社会救济制度日趋成熟
-
16、表1唐代进士籍贯分布情况统计
道名
进士数量(人)
百分比
道名
进士数量(人)
道名
河南道
332
21.56%
山南道
46
2.99%
河北道
306
19.87%
淮南道
17
1.10%
江南道
308
20.00%
陇右道
84
5.45%
关内道
233
15.13%
剑南道
14
0.91%
河东道
176
11.43%
岭南道
24
1.56%
据表1可知,唐代( )
A、政治中心变化影响人才分布格局 B、科举考试采用南北分卷势在必行 C、进士数量受制于政治局势的演变 D、中原地区在科举竞争中占据优势 -
17、曹魏实行屯田,由各州郡设置典农中郎将等主持屯田,其中民屯田租很重,通常是“持官牛田者得六分,百姓得四分,私牛而官田者与官中分。”西晋统一后,颁行占田课田制,规定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这一变化( )A、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 B、加剧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C、促进了农业技术的进步 D、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
-
18、战国时期,“个人的才干、勇气、智慧皆能真正受到社会重视”。各诸侯国为图强,在大力推行军功爵制之外,还把荐举当作选拔人才的有效途径,荐举制也应运而生。荐举制的产生( )A、反映了社会变革的时代要求 B、践行了墨子尚贤的治国思想 C、导致了贵族势力的渐趋消亡 D、体现了儒家学派的人才观念
-
19、在二里头文化的重大发现中,作为礼器的玉石牙璋的辐射范围已经到了越南北部,与《禹贡》所载的九州的大致范围以及秦汉帝国统一疆域的大致范围相当。这说明二里头文化( )A、奠定了早期中国基础 B、印证了中国五千多年文明的历史 C、重塑了华夏民族意识 D、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
20、【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郭子仪(697~781),华州郑县人(今属陕西),“长六尺余,体貌秀杰”,通过武举考试成为将领。唐玄宗天宝十四载(755)安禄山反,朝廷军队溃败,玄宗奔蜀。郭子仪从朔方节度使任上率兵勤王。经过多年征战,平定叛乱。后回纥受人唆使,举兵威胁长安,郭子仪已年近七十,率数十亲兵赴回纥军中劝阻。回纥首领深受感动,与郭子仪饮酒结盟而退军。郭子仪“临下宽厚,每降城下邑,所至之处,必得士心”,其麾下数十人成长为文武大臣。经唐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郭子仪身系天下安危近二十年,子孙与皇室通婚。“时方握强兵,或方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不即日应召,故谗谤不能行”。后代史家称赞他为“大雅君子,社稷纯臣”,认为“自秦、汉以还,勋力之盛,无与伦比”。
——据《旧唐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郭子仪的历史功绩。(2)、根据材料,简析郭子仪取得功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