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 印度古代宗教—婆罗门教,它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前150。年的印度河流域文明,认为神是世界的主宰,人可以通过祭祀向神祈福。释迦牟尼则认识到世间一切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人应该依靠自己的觉悟来求福。这反映了,古代印度( )A、人与自然关系上的精神觉醒 B、婆罗门教义不断丰富与发展 C、政权逐渐摆脱了神权的控制 D、种姓制度理论的思辨化趋势
-
2、 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A、保障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 B、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
3、 1947年12月,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报告中说道:“由于中国经济的落后性,广大的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所代表的资本主义经济,即使革命在全国胜利以后,在一个长时期内,他们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还是不可缺少的部分”。这说明( )A、中共正大力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B、党的工作重心已经转移到城市 C、国民经济恢复发展到全新阶段 D、新民主主义政策实施有必要性
-
4、 历史档案展现了1939年2月前中共在河北邢台农村开展几次群众性运动的概况:首先开展反毒禁赌运动:其次开展反贪污、反摊派斗争;再次开展减租减息运动。围绕上述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基层政权建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唯一主题 B、对农村的社会改造是争取民众支持的重要一步 C、经济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巩固根据地的核心步骤 D、民众的组织与动员是巩固统一战线的主要措施
-
5、 1905年前后,上海读书人“穷困者十之七八”,“故凡聪慧子弟悉为商贾”;新军第九镇在南京一带征兵时,“士绅子弟、廪贡、秀才、学堂学生数居大半”。上述现象反映了( )A、新文化运动的冲击 B、民主共和观念的传播 C、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 D、清朝统治基础的削弱
-
6、 下表晚清时期中国的城市化(不包括满洲和台湾省)
时间
城市人口(万人)
城市化率(%)
1843年
2072
5.1
1893年
2350
6
据表推知,当时中国( )
A、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提高 B、传统观念仍占据主导地位 C、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D、城市体系发展呈现不平衡 -
7、 明代中后期,景德镇的瓷器已经是天下最盛。“弹丸之地,商人,贾舶与不逞之徒皆聚其中”“工兴则挟佣以争,工毕则鸟兽散”。据此可知,当时( )A、雇佣生产增加社会流动性 B、南方流民问题日趋严重 C、海外瓷器的需求不断扩大 D、抑商政策逐渐失去效用
-
8、 宋神宗说“先措置得兵乃及农”,因为“治农事须财,兵不省财,财无由足”,王安石则回答道:“农亦不可以为在兵事之后。前代兴王知不废农事乃能并天下。兴农事自不费国财,但因民所利而利之,则亦因民财力而用也。”王安石主要是为了( )A、关注民生减小变革阻力 B、积极发展生产开辟财源 C、以儒家义利观改革财政 D、巩固小农经济主体地位
-
9、 北魏太和十五年(491年),孝文帝派遣汉族人蒋少游出访南朝齐国,“密令观京师宫殿楷式”,蒋少游之舅、清河士族崔元祖向齐武帝告发此事,并称“岂可令毡乡之鄙,取象天宫?”蒋少游返回后凭记忆绘出了建康城的布局规划、建筑样式并主持建造了北魏洛阳城。这反映了( )A、魏齐之间使节往来频繁 B、士大夫家族执掌朝政 C、南北方的建筑风格趋同 D、民族矛盾与交流并存
-
10、 春秋时期,晋文公“通商宽农”,卫文公“通商惠工”。然而到了战国,抑商的风气逐渐铺开,秦国成为了其中的典型代表。这一现象可以佐证战国时期( )A、政治制度转型正在发生 B、重农抑商政策得以确立 C、法家思想成为社会主流 D、秦国率先实现富国强兵
-
11、 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四川省盐源县老龙头墓地遗址发掘.为世人揭开一段鲜为人知的古代青铜文化。该文化具有浓厚的多元性特征,其受到了欧亚草原青铜文化、中国北方青铜文化、西戎文化、中原文化、镇文化、镇西青铜文化乃至东南亚地区青铜文化等文化的多重影响。据此可知,该遗址( )A、表明了早期国家雏形形成 B、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心辐射 C、实证了古代族群交往交流 D、反映了盐源文化传播广泛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大陆”发现后,传统家庭手工业极速瓦解和分化,一种以资本雇佣劳动关系为基础的新生产组织形式——工场手工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商业资本家在利润的驱使下,为摆脱国内市场的束缚,不断开辟国外大市场,于是,生产和消费开始在一个更广阔的时空上得以分离。这种为满足国外市场需求所从事的专业化生产活动的出现,标志着国际分工进入萌芽阶段。西班牙、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等早期殖民主义者用超经济手段在亚、非、拉等地开疆拓土、搜刮掠夺,通过驱赶奴隶劳动、开山采矿、创建种植园,建立起了农场主制度,正是这种特别的殖民制度使早期的国际分工体系即宗主国和殖民地之间的分工体系得以确立。
——摘编自杨文武罗文宝《国际分工体系的演进动因及启示》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进行的产业革命以蒸汽机的发明为标志,使人类从手工劳动时代正式进入大机器生产时代,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也由此建立,并确立了此时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使大量的剩余产品越来越多地分散到遍布世界的各个殖民地国家,进一步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密切联系,真正意义上的国际分工由此形成。到19世纪中期,欧洲各国、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相继完成,并于19世纪60年代以电力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开始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海底电缆、电灯、电气化铁路等电气化设备被迅速应用于全世界,进一步拉近了全球各国之间的空间距离。石油化工、电力与汽车工业等要求大规模集中生产的行业特征,促进了垄断组织的出现。垄断经营下的企业生产在推动效率提高、成本降低的同时,也催生了其向外扩张,进行跨国控制的野心,各资本主义国家试图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借此争夺世界霸主的地位。
——摘编自胡丹婷徐志远《国际贸易理论与务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际分工体系萌芽时期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国际分工体系演进的因素。 -
13、 雅尔塔会议中,美、苏、英三国经过协商便决定了战后许多涉及他国重大利益的问题。比如,“远东问题”就以牺牲中国的利益来换取苏联在欧洲战事结束后出兵中国东北对日作战;在欧洲事务中,美、英与苏联私下划定了双方在欧洲的势力范围乃至一些国家的领土边界。这表明,雅尔塔体系( )A、违背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 B、带有浓厚的强权政治色彩 C、推动了国际格局的根本转变 D、消除了世界大国间的矛盾
-
14、 有学者认为,“当大战开始的时候,敌对的双方都竞相宣传:战争为的是保卫祖国、文明、自由、正义等。但实际上却只是为了抢夺对方的殖民地,为了宰制弱小国家。换句话来说,只是两大强盗集团间因分赃不均而引起的一场大厮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文明的冲突有关 B、对抗军事集团是战争爆发的根源 C、一战是一场非正义的帝国主义战争 D、二战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
-
15、 如表是19世纪非洲反殖民统治运动(部分)的概况。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运动( )
事件
概况
阿尔及利亚民族大起义
1868~1870年,法国殖民压迫下的阿尔及利亚农村连年发生灾荒和霍乱,几十万人民死于饥馑和瘟疫。阿尔及利亚各地都爆发了起义,1872年,法军集中兵力对起义军进行围剿,起义遂被法国殖民军镇压下去
阿拉比抗英战争
在1882年反抗英国侵略埃及的斗争中,祖国党领袖阿拉比领导埃及军民进行了英勇无畏的抵抗。后抵抗失败,阿拉比被俘,英国占领埃及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年,苏丹爆发大起义。起义领导人自称“马赫迪”,号召人民起来斗争,赶走外国侵略者。这次起义持续近20年,最后起义失败
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
1894年,意大利向埃塞俄比亚发起侵略战争。埃塞俄比亚皇帝发表《告全国人民书》,号召人民抗击侵略者,保卫国家独立。全国人民英勇抵抗,终于在1896年打败侵埃意军
A、完成了反殖民统治的任务 B、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C、由资产阶级民主政党领导 D、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 -
16、 1857年,印度士兵哗变引发民族大起义,东印度公司联合21个土邦镇压,最终支持革命的莫卧儿帝国彻底覆灭。东印度公司也因为成本难以控制、办事不力被英国顺势“削藩”,把管理权交给了国王的内阁。这说明印度民族大起义( )A、减缓了英国对印的掠夺速度 B、促使印度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加速了英属印度的社会转型 D、构建了英印之间的正常贸易通道
-
17、 如图是1800年的拉丁美洲示意图。由此可知,当时的拉丁美洲( )
A、经济发展遭到宗主国限制 B、受到了美国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 C、广大群众的民族意识丧失 D、完全处于欧洲列强的殖民统治之下 -
18、 马克思说:“在资本方面表现为剩余价值的东西,正好在工人方面表现为超过他作为工人的需要,即超过他维持生命力的直接需要的剩余劳动”。这也就是说,资本家获得超出他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本的剩余价值,来源于他无偿占有工人的剩余劳动。这一观点( )A、揭露了资本家剥削的秘密 B、论证了阶级矛盾出现的原因 C、谴责了垄断资本主义的罪恶 D、阐述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
-
19、 1783~1785年,蒸汽机开始在纺织厂使用。蒸汽驱动的纺织机对体力的要求较低,很多妇女和儿童进入劳工队伍;1810年,英国大约每五名棉纺工人就有一名是13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这反映出( )A、工业发展导致妇女社会地位下降 B、科技发展推动英国社会的发展进程 C、生产力变革深刻影响劳动力结构 D、英国妇女儿童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
20、 有学者指出:“欧洲经济中心从地中海转到大西洋,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各国各地区间交流物资的种类和数量大为增加,西方开始奴役和掠夺东方,美洲金银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解体,为产业革命提供了资金。”这一论述( )A、分析了工业革命开始的直接原因 B、表明了列强瓜分世界狂潮的背景 C、反思了“哥伦布大交换”的局限性 D、说明了“地理大发现”的多重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