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 南北朝时期,儒学有南学与北学之分,南学注重玄学义理,北学注重名物训诂。唐初,孔颖达兼采南北,撰成《五经正义》,高宗时颁行全国。这反映了( )A、国家统一有利于文化整合 B、儒学确立了思想统治地位 C、“三教合归儒”的社会现实 D、唐朝多元包容的文化现象
-
2、 下表是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一次调整前后情况。这一调整( )
土地产权
赋役项目
征税对象
课税形式
调整前
政府对农民授田,土地限制买卖
田赋、力役、贡品
分主户和客户,迁徙后仍向原籍交税
以实物交纳
调整后
政府不再授田,土地自由买卖
户税、地税
按定居地,按贫富交税
除征收谷物外,原来征收的布帛等实物改为折钱计征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完成了实物税向货币税的转变 C、减少了税收名目和对象 D、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
3、 北魏占领淮河流域以后,江淮间南北贸易频繁。北魏边缘州郡官员“皆无防寇御贼之心,唯有通商聚敛之意”。南朝梁的“郁洲(江苏连云港)接边陲,民俗多与魏人交市”。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影响是( )A、苻坚统一黄河流域促进南北交流 B、北魏实行俸禄制有利于吏治清明 C、南方民族交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D、南北方之间经济沟通有利于统一
-
4、 尚书令,始于秦,本为少府属官;汉武帝时,成为中朝重要成员;东汉时,“天下枢要,在于尚书”;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隋唐时,成为三省中枢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演变表明尚书令( )A、所属机构分工渐细,行政效率降低 B、权力升降无常,取决于皇帝的喜好 C、由内廷官到外朝官,政治权力递减 D、职官变迁频繁,凸显中枢决策矛盾
-
5、 下图所示是现珍藏于甘肃省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甘肃秦安出土的秦铜权(铜权上的文字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和秦二世元年的诏书),此类文物不仅出土于甘肃,还在陕西、山东等多地被发掘出土。这一现象反映出秦朝( )


两诏铜权 铜诏铁权
A、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B、商鞅变法影响深远 C、经济发展的区域特征 D、积极推动国家统一 -
6、 孔子认为:“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韩非则说:“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两者的主张( )A、蕴含民本思想的倾向 B、重在反思西周的礼乐文化 C、具有社会变革的精神 D、迎合新兴阶级的政治诉求
-
7、 下图为出土于安徽淮南的青铜器鄂君启金节,该金节是公元前323年楚怀王颁发给鄂君启(封地约在今湖北鄂城一带)运输货物的免税通行凭证,金节上的铭文规定了免征数额、运输范围、年限时效以及禁运物资等。这可以反映出当时( )
A、楚王与鄂君的政治经济关系依然严格 B、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已被打破 C、江淮流域已出现大规模长途贩运贸易 D、青铜铭文成为最早的成熟汉字 -
8、 晋国在崤之战中战胜秦军,俘虏了秦军主帅,凯旋以后,晋襄公应嫡母文嬴(秦女)的请求将其释放。晋国大夫先轸得知后怒斥晋襄公听信妇人之言,是亡国之兆。晋襄公随即遣人追捕秦军主帅。这反映了( )A、秦国以联姻干涉晋国内政 B、当时女性政治地位低下 C、卿大夫僭越秩序威胁君权 D、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
-
9、 据记载,夏朝大禹曾实行“任土作贡”制度,即开展土地经界勘丈,设置专门负责绘制人文地理图、丈量划分田地的官员,按照九州的水土肥沃贫瘠状况等多方面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九个等级,以此登记造册收取贡赋品。据此可知,“任土作贡”( )A、实际上是井田制的萌芽 B、根源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旨在提升单位面积亩产量
-
10、 下图为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姜寨聚落遗址是仰韶文化聚落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血缘网络使(姜寨古村落)一百多个小家庭被紧密地编织成为一个有着严明纪律的大家族,一切都是由辈分最高的男性家长说了算,全村人的生活整齐划一,个人自由在集体需要下被压制到很低水平。据此可知( )
A、宗法观念已经出现 B、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C、氏族公社聚集分布 D、社会生产水平较低 -
1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城市化为广大乡村居民揭示了一个新世界——与农村庄园生活迥然有别,这个世界依靠工商业与外界沟通交换来维持生存,所以它具有相当开放性,同时它又是自由的,城市居民可以自由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无需向领主服劳役。更为重要的是,它还享有一定特权,一些城市获得了司法豁免权,其市民“只能在当地城市法庭被提起诉讼”;有的城市获得了“选举市长”的权利。中世纪的城市化不仅是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而且还是一种“追求自由和特权”的政治诉求,因为离开庄园意味着摆脱奴役,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
——摘编自侯建新《欧洲文明探索》
材料二
铁路机车的发明使得住宅到工作地点的最大可能距离得到了提升:首先,蒸汽牵引的动力机车沿着一条专门建立的铁轨行进。然后机车在铺设于城市街道的轨道上行进。原始的马拉机车最终被电力驱动的机车取代,并且这些有轨电车也被由汽油驱动、脱离轨道的公共汽车取代。……由于近一个半世纪,交通运载工具在尺寸、速度以及价格方面的巨大改善,使得工业城市的选址可以位于世界的任何地方,并且使得利用世界其他地区的原料、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成为可能。
——摘编自阿诺德·汤因比《变动的城市》
材料三
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呼吁要复兴社区、强化社区功能,以解决工业化带来的一系列城市社会中的新问题,西方的社区建设在这种背景下得以推广。如美国在一些城市成立了社会发展部,并成立社区组织委员会,大力推行城市社区建设,项目主要包括社会福利、医疗卫生、治疗和预防犯罪等。依托基层社会的崛起,通过政府的分权和授权,在基层社区中构造政府、市场和社会共同作用的现代治理格局,已经成为一种全球化的趋势,也是所有国家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
(1)、根据材料一,从中世纪城市“迥然有别”于庄园的角度,说明“向城市迁移就是选择自由”。(2)、根据材料二,简述交通运载工具的革新对城市发展的意义。(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工业社会给现代都市带来的危机”表现两例,概述城市社区在现代治理中发挥的作用。 -
1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摘编自李熠《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演进与理论创新》
从图中任选两个时间点,指出这两个时间点之间的历史时期,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对该时期中国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系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列出两个时间点,正确写出历史时期,阐释的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年,毛泽东等人坚持马克思、恩格斯“把教育同物质生产结合起来”的思想,在创办学校时规定“本大学学友为破除文弱之习惯,……并求知识与劳力两阶级之接近,应注意劳动”。1922年,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布《劳动法大纲》,要求实行8小时工作制、保障工人最低工资等。1934年,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指出,“苏维埃文化教育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劳动教育政策的重点是为促进工农业生产而服务,要求使受教育者成为劳动者,彰显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共同纲领》中,将“爱劳动”列为国民五项公德之一。1954年,《关于高小和初中毕业生从事劳动生产的宣传提纲》批判了社会上普遍存在的轻视体力劳动的思想,鼓励学生从事生产劳动。1956年底,国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原则,劳动成为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应尽的社会职责。
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重申了“培养劳动者”的教育目标。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劳动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相结合。
——摘编自刘红梅翟小宁李森《党史百年历程中的劳动教育政策:变迁、逻辑和展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劳动教育在不同时期的时代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的历史意义。 -
14、 中国瓷器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初之时胡风盛行,有一种被称为胡瓶的银带把壶沿丝路传入中原,这便是唐三彩凤首壶的原型,银带把壶有“萨珊(波斯王朝)式”和“粟特(西域古国)式”之分。唐三彩凤首壶在继承“粟特式胡瓶”长颈、扁腹、圈足、单柄特征的基础上,将凤鸟的头部雕塑成具有三维空间特征的立体造型,使得凤首壶多了几分传统意韵,更重要的是,这从整体上改变了壶的形制结构,使之成为一种新的器形,凤首壶腹部两面堆贴纹饰、有弯弓骑射的人物,有翩斑起舞的凤凰,所饰纹样明显汲取了本土化的艺术元素。隋唐以来,凤乌纹摆脱了原始迷信和宗教思想的限制,在各种工艺品上展翅鸣舞,是这一时代审美特征的显现。
——摘编自罗佳《唐宋陶瓷凤首壶所见丝绸之路艺术交流》
材料二
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虽然外销瓷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
——摘编自〔德〕吉乐《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凤首壶所呈现的时代风格。(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瓷器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以及外销瓷对世界的影响。 -
15、 1982年11月开始担任苏联共产党总书记的安德罗波夫曾指出:“所有制方面的变革绝不会是一次性行动”,“这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不应该简单化的过程”,“把‘我’的,即私有制的,变成‘我们’的,即公有制的,并非易事”。这一观点( )A、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空间 B、突破了高度集中体制的限制 C、改革重点逐渐由经济转向政治 D、实现了对传统经济模式改造
-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十四点和平纲领》在欧洲引起了一场民主愿望和期许的狂热⋯⋯为了模仿布尔什维克,柏林、汉堡都建立了苏维埃,布尔什维克主义正越来越为各地人们所接受。”这反映出当时的欧洲( )A、统治秩序受到民众质疑 B、是美苏争夺的重点区域 C、丧失了世界中心的地位 D、对战后世界格局的不满
-
17、阅读下表《19世纪英国三次议会改革》可知当时英国( )
1832年改革
重新分配议员名颍并修改选民资格,中等阶级大体获得选举权
1867年改革
大大降低了选民的财产资格,工人阶级大多得到了选举权
1884-1885年改革
基本实现成年男性的普选权
A、以和平方式实现普选权 B、内阁实际掌握政府权力 C、政治制度逐渐走向成熟 D、议会权力不断得到加强 -
18、 如图,16世纪尼德兰文艺复兴画家勃鲁盖尔的儿童题材绘画,其摒弃中世纪基督教会认为儿童生而有罪的观点。这一绘画( )

《儿童之戏》(近250位儿童,84种儿童游戏)
A、体现了欧洲宗教改革的成就 B、关注了儿童日常的现实生活 C、表达了思想自由的人文主张 D、展示了人类从蒙昧中的觉醒 -
19、 在12世纪,法国国王腓力二世为了和勃艮第公爵斗争,分赐许多城市以公社权,以换取城市的支持。英国国王亨利二世授予城市特权证书的条件是,城市必须每年向国王缴纳一笔数目可观的固定款项,特权证书则给予城市财政权、司法权等一些权利。据此可知,当时的英法( )A、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 B、地方割据势力依然强大 C、城市自治助推王权强化 D、专制王权国家逐步形成
-
20、 如图为公元2世纪印度地区出现的犍陀罗佛教艺术雕像。图中宙斯之子赫拉克利斯一手握金刚杵,一手持拂尘,身着希腊式服装,以佛教护法的身份出现在释迦牟尼的身旁。该雕像( )
A、体现了佛教艺术西传的影响 B、反映了种姓制度浸染佛教艺术 C、凸显了印度文明世俗化倾向 D、提供了东西方交流的一手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