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浙江省新阵地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
- 广东省湛江市、深圳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林肯在美国内战期间曾提到:“假如不采取解放奴隶的政策的话,是不可能平息这个叛乱的。……解放奴隶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东西,使敌人减少同样多的东西。”可见,林肯的最高宗旨是( )A、保障白人利益 B、废除奴隶制度 C、维护国家统一 D、赢得民众支持
-
2、近代某国家颁布的一部资产阶级宪法规定:“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皇帝委派官吏,命令他们宣誓效忠帝国,并在必要情况下,命令他们退职⋯⋯”。有关该近代国家的说法正确的是( )A、确立了天皇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C、借助三次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 D、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3、托马斯·莫尔在《乌托邦》中写道:“你们的羊,一向是那么驯服,那么容易喂饱,据说现在变得很贪婪、很凶蛮,以至于吃人,并把你们的田地、家园和城市蹂躏成废墟。贵族豪绅把每寸土都围起来做牧场,房屋和城镇给毁掉了,只留下教堂当作羊栏。”描绘了15-19世纪“羊吃人”的现象。他描绘的事件( )A、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B、巩固了英国农奴制度 C、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 D、扩大了英国国际市场
-
4、启蒙运动的英文名词Enlightenment原意就是用光明驱散黑暗,形象地表达了启蒙运动的功绩。启蒙运动的“光明驱散黑暗”主要体现在( )A、以学习和恢复希腊罗马古典文化,来创立资产阶级新文化 B、以理性和科学的光芒,驱散宗教狂热和专制统治带来的黑暗 C、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冲击天主教的意识形态和神学体系 D、以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描绘世界,表达无产阶级的政治和经济诉求
-
5、1565年后,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业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由商人用大帆船把货物转运到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港口;大帆船在归程时装载美洲的白银回到马尼拉,殖民政府用这些白银来购买中国商品。据此可知,该贸易路线( )A、是由葡萄牙商人经营的 B、造成了印度洋贸易的衰落 C、推动了太平洋贸易发展 D、是三角贸易中的重要一环
-
6、“哥伦布大交换”将玉米带到了非洲,将甘薯带到了东亚,将马和苹果带到了美洲,将大黄和桉树带到了欧洲,同时也带动了昆虫、细菌的流动,这些生物在进入它们之前从未涉足的领地以后,对新的领地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明( )A、新航路的开辟对美洲而言弊大于利 B、物种与生物的互动使生态更为平衡 C、跨区域大范围的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D、世界范围的多元文明格局得到维护
-
7、下图中航海路线与之对应信息正确的是( )
A、①航线的开辟受到“地圆说”影响,开辟了可到达中国的新航线 B、②航线开辟了经由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全球航线 C、③航线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 D、④为西班牙航海家带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非洲的好望角 -
8、地理大发现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与它同时或前后发生的,在西方还有两大运动,一个是文艺复兴运动(14-17世纪初),另一个是宗教改革运动(1520—1570年)。这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有关这三者的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地理大发现及文艺复兴的发生都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 B、文艺复兴所表现的人文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地理大发现 C、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商业革命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D、宗教改革形成的理性化的思维方式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
-
9、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也为了转移国内矛盾,悍然对东亚大陆发动侵略战争,派20万大军侵略朝鲜。此次战争( )A、朝鲜大将邓子龙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B、战后,高丽大将李舜臣自立为王,迁都汉城 C、中朝军民取得抗击日本侵略的胜利 D、李成桂意图以锁国加强统治,抵御外来侵略
-
10、洛泰尔一世,日耳曼人路易和秃头查理在847年举行会谈,订立协议。协议中有如下内容:“我们希望,在我们的王国里每个自由人必须按他的意愿从我们或我们的忠臣中,选择一个领主。”统治者让“自由人”自由选择成为哪一个领主的附庸的做法( )A、是西欧社会动荡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B、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王的统一事业 C、为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最终会出现不同程度分裂割据局面
-
11、古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的统治中心都在罗马,后来他们放弃罗马、迁都君士坦丁堡。这时,这个国家为由北方来的移民定居下来提供种种方便,这样就把罗马帝国毁灭了;因为皇帝采取的迁都这个步骤,使西部帝国不但招致自己的大臣的强夺,而且也遭受敌人的劫掠⋯⋯这不但说明臣僚不忠,而且也暴露了君主们本身的昏暗。据此可知,西罗马灭亡的原因有( )
①敌人的劫掠 ②帝国内部军事叛乱 ③君主缺乏统治能力 ④赋税繁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伯里克利在一次演说中说道,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它不是为少数人,而是为全体人民。据此推知,这一古代文明最有可能是( )A、古代巴比伦 B、古代埃及 C、古代斯巴达 D、古代雅典
-
13、[物质与文明]
文明通过不断吸收、创造新物品而获得成长,即使最普通的一件物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也可能成为改变世界的关键。有学者指出,物品与文明的关系有以下几种类型:
类型
含义
事例
一
一件物品的普遍传播,影响众多人的生活
美洲大陆的土豆、辣椒等作物传入欧亚大陆,引发生活方式改变
二
一批新物品应社会变革而生
地铁等公共交通工具适应了工业化时代城市扩张的需要
三
关键物品的出现催生出全新的物品体系
内燃机、电子计算机等关键物品诞生,辐射出以其为中心的一个个新物品体系
在上述三种类型中任选其一,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
14、[大国对外政策的转变]
材料一 19世纪末,法国共和党领袖茹尔·费里曾直言不讳地宣称:“对于富强的国家来说,殖民地是最有利可图的投资对象之一。”戴高乐同样是一位竭力维护法兰西殖民利益的帝国派军人,一向视遍及全球的殖民地为法兰西辉煌业绩的一部分。他在首次执政期间(1944年9月至1946年1月),奉行老殖民主义政策。1946年8月17日,戴高乐在向报界讲话时强调:“同海外领地联结在一起,法国是一个大国;失去这些领地,法国将不再成为大国。”
——摘编自陈永祥《戴高乐对第三世界国家外交政策的调整》
材料二 1958年,戴高乐重新上台后,着手调整对外政策。政策之一是建立一个新的法兰西共同体,以代替之前的法兰西联邦,给各成员国以内政方面的自治权,允许它们随时退出共同体。1964年9月至10月,戴高乐出访拉美十国。此次行程二万多公里,发表演说五十多篇,主旨是抨击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调维护民族独立,并号召拉美国家“向法国看,向欧洲看”。他还呼吁美国“在适当的和确定的限期内从印度支那撤走,让其人民以自己的方式决定自己的命运”。
——摘编自罗会钧《戴高乐与法国殖民主义的终结》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结束后法国政府坚持殖民主义政策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戴高乐1958年重新执政后法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转变,并予以评述。 -
15、[五四期刊与社会思潮]
材料一 以五四运动为中心的前后时期(1915—1923年),大量期刊涌现。下图是五四时期期刊创办情况:

——摘编自杜波《五四时期期刊研究》
材料二 创办于1915年的《新青年》《科学》及1917年的《太平洋》,代表了当时思想界的动态。文化类期刊有《湘江评论》《浙江新潮》等新文化期刊,《国故》《学衡》等保守主义文化期刊,《侦探世界》等通俗文学期刊,《小说月报》《创造》等新文学期刊。《科学》“以传播世界最新科学知识为职志”,主张科学救国,同类期刊有《电界》《心理》等。《太平洋》主要刊发政论文章,主张政治革新。政府及政党亦办期刊,如中共刊物《共产党》《劳动界》,国民党刊物《建设》等。
——摘编自《五四时期期刊介绍》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时期期刊的整体特征。(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五四时期期刊蓬勃发展的背景。 -
16、[农耕文明与疆域变迁]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张骞“凿空”后,西汉开始控制西域,第一次形成由河西走廊连接中原和西域的版图,形状如图。
西汉末年,西域为匈奴所控制。东汉前期,朝廷恢复对西域的管控。东汉末年,中原政权再次失去西域。曹魏西晋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再一次形成。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西域为高车等游牧政权所据有。盛唐时期,该形状的版图又一次形成。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等
材料二 中原王朝一般属于农耕政权,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农业,经营的区域往往是农耕区。其疆域也往往以该区域的边缘为界:北阻大漠、草原,沿年均400毫米等降水量线修筑长城,区隔游牧;东南阻于浩瀚无垠的太平洋;西南阻于山高流急的横断山脉和高耸入云的青藏高原;只有西北沿河西走廊的狭长农耕带通向新疆。
新疆以天山为界,北有准噶尔盆地,南有塔里木盆地,环塔里木盆地边缘的雪山融化,形成了绿洲农业,也便于中原王朝驻屯军队。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汉时期西部版图相较秦朝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设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该形状版图反复出现的原因。 -
17、 20世纪50年代,联邦德国盛产怀旧电影。这些影片多数是纳粹时期电影的翻版,取景于风光优美的德国南部山区,勾画出未遭炮火的乡村和纯朴快乐的民众——“没有受到最近历史的玷污,也没有受到东西方势力的占领”。这反映出当时联邦德国社会( )A、积极反思纳粹罪行 B、致力于摆脱战败阴影 C、重视传承电影艺术 D、热衷于重构本国历史
-
18、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 )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 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 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 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
-
19、1669年,国际贸易重要港口阿姆斯特丹在全城设立了多达1800盏街灯,由100名城市点灯人负责运营。该市还雇佣150名市民每夜在大街小巷巡逻。造访该城的来客纷纷注意到这里少有犯罪和骚乱。同期,伦敦的夜晚也沐浴在玻璃灯笼的光辉之中。17世纪末,欧洲人第一次驯服了夜晚。据此可推断( )A、西欧海外活动获利丰厚 B、科学发展拓展人类活动空间 C、世界经济格局发生巨变 D、工业革命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
20、中世纪中前期,地中海地区的主流通货是拜占庭帝国的苏勒德斯金币、阿拉伯帝国的第纳尔金币。自13世纪中叶起,佛罗伦萨的弗洛林金币和威尼斯的杜卡托金币取代它们,成为地中海贸易的主流通货。这一转变的原因是( )A、意大利民族国家兴起 B、封建庄园制度的成熟 C、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 D、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