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广东省深圳高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沅澧共同体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建设
- 【高考历史一轮】(纲要下)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湖南省邵阳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浙江省宁波市九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 浙江省温州市浙南名校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
1、有学者指出,16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广泛。该学者意在强调( )A、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
2、“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包括被印第安人称为海地……而王上依据我的陈述,命令我进行第二次航行,以求新的发现,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对此段文字解读正确的是( )
①“我”指的是航海家达 ·伽马
②“王上”指的是西班牙国王
③1492年的航行最终到达印度
④航海活动带有殖民扩张色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
3、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15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商业危机”的影响 B、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C、“地圆学说”的推动 D、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
4、1519年,一群西班牙殖民者闯入墨西哥中部的高原,进攻阿兹特克人国家,抵达其岛上都城特诺奇蒂特兰之际,所发现的文明令他们大受震撼。下列项中,“令他们大受震撼”的最有可能是( )A、
B、
C、
D、
-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著名学者郑师渠主编的《中国文化通史》(北京师范大学2009年版)对中国历史阶段的分期及各时期的文化特征进行了汇总。
时期
特征
先秦
中国文化的孕育和奠基时期:由迷信天命到敬德保民、注重礼乐、政治制度不断发展、思想领域百家争鸣、民族认同等
秦汉
魏晋—隋唐
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儒释道三家并立、民族文化逐渐融合、南北文化地域特征明显等
宋元
明清前期
中国文化盛极而衰的迟暮时期:专制的强化致使思想僵化、集大成与僵滞并存等
近代
——据郑师渠等《中国文化通史》
阅读上表,领会作者的编写思路与意图。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空白时期进行补写,并说明理由。(要求:补写内容简明扼要,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
6、南宋永嘉学派学者叶适驳斥“仁人正谊(义)不谋利,明道不计功”,主张“崇义以养利,隆礼以致力”“义利合一”。这反映永嘉学派( )A、维护程朱理学的义利理论 B、以务实态度改造传统思想 C、是资本主义萌芽下的产物 D、其观点蕴含人文主义思想
-
7、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中指出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据此指出,唐宋之际儒学走向“精微”的原因( )A、加强人的道德修养的需要 B、儒学系统化、哲学化的结果 C、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思想挑战 D、迎合统治者大一统中央集权的需要
-
8、北宋《宣和画谱》称:李公麟画人物“能分别状貌,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比如他绘制的《孝经图》中的侍女,通常是垂首而立或低眉端坐,形象拘谨;宽衣长袖,仅从发饰上才可看出女性的性征特点。李公麟这种绘画方式旨在( )A、再现真实的生活场景 B、宣扬儒家的伦理道德规范 C、呼吁尊重并体恤女性 D、开创文人画新的绘画技巧
-
9、史书记载:两宋时期,日商曾一次性高价收购10万贯宋钱带回日本;高丽国颁令“小平钱(宋铜钱)许入而不许出”;苏辙记录“(北界)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两宋朝廷亦屡下禁令阻止铜钱外流。这反映了宋朝( )A、对外贸易出现了严重入超 B、货币呈现出国际化趋势 C、商品经济占据了主导地位 D、政府经济调控能力弱化
-
10、唐代赊买赊卖大多在食盐、酒和粟麦等人们日常生活消费品需要中发生,而宋代赊买赊卖的物品种类范围较之唐代扩大到几乎所有商品,消费人员既有平民百姓,也有官吏、勋贵和商人。这说明宋代( )A、民间商品交易契约化 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松动 C、民众消费观念理性化 D、商业发达促进消费信用发展
-
11、宋代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专门雇工从事劳作的佣作坊。其中,按日计工资的称“日佣人”,按月计工资的称“月作火”,还有论件或包工的。这一现象表明宋代私营手工业( )A、催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B、出现了自由劳动力阶层 C、摆脱了行会的管理束缚 D、促使租佃关系得到发展
-
12、下表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的几则史料。据此可知,宋代( )
材料
出处
湖州农户“以蚕桑为岁计”
宋《嘉泰吴兴志》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他州,唯蚕染是务”
宋《严州图经》
“蜀之茶国,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民卖茶资衣食,与农夫业田无异”
《宋史·食货志》
A、经济型作物地位提升 B、种植特色作物成为农业主导 C、农业生产普遍商品化 D、家庭农业与手工业紧密结合 -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2世纪,西欧具备了自治城市形成的必要条件,更多的行业集中到城市,刺激了商业和贸易的繁荣。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一个新的市民阶级,这使得争取人身自由开始成为城市斗争的主要内容。西欧的商人打破了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升华而形成近代市民阶级精神,即现代法治精神。
——摘编自鲁蒙娜《中国与西欧城市发展影响因素浅析》
材料二 中世纪的城市共同体鼓励了人们“一种自从古希腊和古罗马衰落以来已经不复存在的自信心、权威和作为公民的自幸感”,使城市法得以出现。城市法抛弃了不符合城市生活的封建习惯,重新确立了新的民事财产商业制度。对瓦解封建制度起着积极的催化作用,并为重新建立社会法则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程化美《简述中世纪城市自治的主要内容》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城市自治运动兴起的社会条件。(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城市自治运动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
14、1891年古文物专家詹姆斯·狄奥多尔·本特写道:“我对这地区(古津巴布韦)的废墟古物没有多少信心。我认为,它们都是本地的。”可在挖出四只皂石鸟后写道:“(这些艺术品)似乎弹奏着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弦音……一句话绝不是非洲的。”本特的观点本质上反映了( )A、古津巴布韦文化与外来文化没有联系 B、认可外来文明对古津巴布韦文化的影响 C、对非洲文明存在种族歧视的错误倾向 D、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无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
15、788年,朝鲜设立了“读书三品科”制度,即“读《春秋左氏传》,若《礼记》,若《文选》,而能通其义,兼明《论语》《孝经》者,为上;读《曲礼》《论语》《孝经》者为中;读《曲礼》《孝经》者,为下;若博通五经三史、诸子百家者,超擢用之”。该制度的设立( )A、使儒学开始在朝鲜传播 B、反映出唐文化对朝鲜的影响 C、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D、提升了朝鲜官僚的执政能力
-
16、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里《一对鸽子的故事》讲述了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麦子的故事;古印度的《百喻经》里《公鸽和母鸽》的故事记载的是公鸽和母鸽收集、储藏果子。两个故事的其他情节如出一辙。由此可以推测出阿拉伯地区与古印度有( )A、一定的文化关联 B、相似的经济生活 C、相同的宗教信仰 D、共同的血缘关系
-
17、查士丁尼在位时期编撰的《民法大全》反映出罗马帝国全盛时期的罗马法,也对被释放的奴隶和隶农做了相当详尽的规定。据此推断《民法大全》可用于研究( )A、奥斯曼帝国的兴起 B、统治阶层的贪婪 C、拜占庭社会的特征 D、工商业发展衰败
-
18、1296年,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发布敕令,宣布没有教皇许可,国王不得向教士征税,教士也不得向国王交税,违者开除教籍。法国国王腓力四世接到这项敕令后立即采取对策,宣布未经国王允许,其臣民不得将金银、货币、武器、马匹输出国外。材料旨在说明中世纪西欧( )A、人性发展受到教会的严重束缚 B、民族国家的意识正在欧洲觉醒 C、天主教会的经济实权逐步丧失 D、教会权威受到世俗权力的挑战
-
19、史载,英国的贝克修道院庄园法庭在1246—1249年受理案件共122件,其中涉及领主利益和司法权力的有92件,涉及佃户之间的暴力和侵权事件的诉讼有30件。1259—1261年阿尔里瓦庄园法庭受理案件共169件,其中涉及领主权益的为104件。这说明庄园法庭( )A、维护了法律的公平正义 B、使领主丧失司法独立权 C、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D、调解了各庄园间的关系
-
20、1233年,国王亨利三世指责伯爵理查德·马歇尔侵犯了王室领地。但伯爵宣称自己不是侵犯者,因为国王首先侵犯了他的土地。伯爵认为,一般说来国王的权力被认为是执行正义,他自己也应服从法律,如果他没有做到,另一方可以废除约定。该现象表明( )A、封君与封臣依靠规范化的仪式缔结关系 B、封君和封臣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是相互的 C、理查德的言行因背叛封君为社会所不容 D、封土制和封君封臣制相辅相成互为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