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口分布受自然、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环境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下表为我国某年人口垂直分布统计表。

    海拔(米)

    ≤200

    ~

    200 500

    ~

    500 1000

    ~

    1000 2000

    ~

    2000 4000

    人口数量(万)

    73345.1

    19427.8

    8647.5

    10037.1

    1590.8

    人口比重(%)

    64.9

    17.1

    7.7

    8.9

    1.4

    人口密度(人/km2)

    508

    200

    53

    42

    5

    (1)、简述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的特点。
    (2)、从地理因素角度,分析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特点的主要原因。
  • 2、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功能分区简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简述该市商业区地理位置的优势。
    (2)、对比说明轻、重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3)、指出该城市空间拓展最可能的方向,并说明原因。
  •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空心化是指乡村中有文化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地甚至国(境) 外工作生活,造成乡村人口在年龄结构上的极不合理分布; 同时由于城乡二元体制和户籍制度限制, 以及村庄建设规划不合理,导致村庄外延的异常膨胀和村庄内部的急剧荒芜,形成了村庄空间形态上空心分布状况。图为“空心村 ”形成示意。

    (1)、说明“空心村 ”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2)、简述“空心村 ”现象对乡村的不利影响。
    (3)、试为整治“空心村 ”问题提出合理对策。
  • 4、“产村景 ”一体化融合是我国乡村振兴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 模式。来,重庆市万州区积极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推动“产村景 ”融合 发展,更好赋村振兴。下图示意该模式中“产、村、景 ”各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模式的突出优势在于( )
    A、协调农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均衡发展 B、促进传统村落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 C、体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度融合 D、推动传统村落服务业逐渐向周边城镇转移
  • 5、下图示意我国某大城市中不同区域人口的发展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阶段该城市( )
    A、城市化水平下降 B、产业和人口迁出 C、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核心区房价高,城郊间交通条件改善
    (2)、该城市区域人口的变化对城市的影响是( )
    A、城郊之间气温差异减小 B、城市人口规模逐渐减少 C、郊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D、核心区基本建设落后于郊区
  • 6、高级咖啡厅面向的主要消费群体是城市高端商务人士,高级咖啡厅在城市空间上的布局可以反映出城市商业区的空间布局形态。下图是我国北方平原地区某城市的路网和高级咖啡厅的空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最可能为( )
    A、同心圆模式 B、扇形模式 C、多核心模式 D、扇形与多核心兼具
    (2)、推测该城市中心区基本无高级咖啡厅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流量较少 B、交通通达度较低 C、环境质量差 D、是文化保护区
  • 7、读城市发展模式图(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图例 ○乡镇◯小城市◯大城市(生态城市)

    (1)、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过程的是( )
    A、 B、 C、 D、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的形成有关的是( )

    ①乡村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②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③农业现代化使农业人口逐渐减少,城市人口增加

    ④城区交通网络更加便捷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8、假定城镇是唯一市场,城镇周围是条件均一的平原。下图为种植单位面积 X、Y、Z三作物的收益随距城镇的距离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距城镇 OJ 的范围之内,为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种植这三种农作物的界线应该是( )
    A、G、 I  B、F、 G  C、E、 H  D、F、 H
    (2)、在图示地区 OJ 的范围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 作物收益居第三位 B、Y 作物收益对距离最敏感 C、Z 作物在 HJ 收益最高 D、Y 作物在 EH 收益居第二位
    (3)、如果只按经济效益布局作物,则此地区农作物的空间结构最可能形成( )
    A、同心圆结构 B、条带状结构 C、扇形结构 D、多核心结构
  • 9、下图示意“某市某区的昼夜人口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卧城是指大城市周围承担居住职能的卫星城,该市卧城位于该区的( )
    A、西南部 B、北部 C、西北部 D、东部
    (2)、对图中四处功能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①处为高新产业园区 B、②处为商业区 C、③处为居住区 D、④处为商住混合区
  • 10、关中平原自然条件优越,1995 年以前区域内粮食以自给为主,农户耕作半径影响了土发强度,形成了以聚落为中心的环形土地利用带。下图示意 1995 年前关中平原乡村聚落分发展阶段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乡村聚落开发初期,高产土地与中低产土地的主要差异是( )
    A、地形起伏 B、水源供给 C、生产成本 D、土层厚度
    (2)、新派生乡村聚落形成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土地的产出效益 B、减小区域人口密度 C、减小源乡村聚落规模 D、改善居民居住条件
  • 11、我国某区域拟进行重点建设开发,为实现该区域发展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对该区域影响人口容量的四种重要资源数量进行比较(如下图),箭头方向为该要素数大方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人口容量取决于( )
    A、耕地资源 B、矿产资源 C、交通条件 D、水资源
    (2)、有助于提高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措施是( )
    A、发展耗水型产业 B、毁林开发矿山 C、提高居民消费水平 D、发挥交通优势
  • 12、研究表明,在考虑住房支出和生活支出后,流动人口在超大城市的工资水平仍然具有竞争力。图为不同城市的工资水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超大城市持续较高的房价对流动人口住房支出的影响有限,主要是因为流动人口( )
    A、居住以选择较灵活的出租房为主 B、购房较早,高房价对其影响不大 C、选择在房价相对较低的郊区购房 D、工作地为其提供免费的居住场所
    (2)、从工资水平和必要开支等角度看,提高对流动人口吸引力的合理措施是( )
    A、超大城市丰富商品供给 B、特大城市完善基础设施 C、大城市完善公租房供应 D、中小城市发展二三产业
  • 13、高技能人才是指具有一定技术,从事专业职业的人员,是提升地区创新能力、 促进地质量发展的必要保障。图反映 2000~2015 年我国部分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净迁移量移总量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15 年我国不同省区之间高技能人才迁移具有( )
    A、差异性 B、封闭性 C、随机性 D、均衡性
    (2)、影响内蒙古、重庆、新疆等西部省区高技能人才迁移效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能源 B、交通 C、环境 D、经济
  • 14、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和人口空间分布都呈现明显的差异性。2015 年中共中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网发展规划纲要》,有序疏解北京市非首都功能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核心。下图示意 1990—2020 年京津冀地区人口与经济地理集中度指数的均值变化(数值越高,集中度越高)。据比完成下面小题。

    (1)、京津冀地区人口分布( )
    A、集中在少数大城市 B、呈现均衡化发展趋势 C、由城市向乡村迁移 D、与经济变化趋势一致
    (2)、推测 2015 年后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的主要成因是( )
    A、环境质量变化 B、农业发展 C、政策引导 D、交通改善
    (3)、京津冀地区人口地理集中度变化可能会使北京( )
    A、城镇化问题加剧 B、人才大量流失 C、农业经营规模扩大 D、城市环境改善
  • 15、中国人口密度突变线(下图) 综合反映了自然地理要素对人类活动强度的限制和人类对自然环境约束的适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大兴安岭北段人口密度突变线未到达年降水量 400m 加等值线,主要受制于当地的( )
    A、植被 B、土壤 C、气候 D、水源
    (2)、与兰州相比,武威( )
    A、年降水量少 B、人口密度大 C、经济水平高 D、城市规模大
    (3)、有助于突破图示人口密度突变线的措施包括( )

    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②将西部的荒地大规模开垦为农田

    ③加强西部与外界的联系    ④加大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发强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6、巴西总人口为 2.13 亿,是世界第五人口大国,读巴西人口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巴西人口分布的特点( )
    A、主要分布在海拔较高的高原地区 B、主要分布在大河的冲积平原地区 C、主要分布在降雨量大的雨林地区 D、主要分布在有大量肥沃黑土地区
    (2)、图中甲处人口稀少的主要原因( )
    A、地形崎岖 B、旱涝频发 C、气候湿热 D、资源贫乏
  • 17、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受气候、地形、交通、经济发展、开发历史早晚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世界的人口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下图为 2000 年世界不同纬度人口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人口数量分布的空间差异体现在( )
    A、南半球人口总量大于北半球 B、中纬度地区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C、低纬度地区人口分布总量最多 D、低纬度地区南半球大于北半球
    (2)、图示人口分布较少区域( )

    ①深居内陆,距海远    ②纬度高或海拔高

    ③气候温和、多降水    ④地形平坦、濒临海洋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多年冻土上的植被,易受气候变化影响。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第二大多年冻土区,同时也是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带的南缘。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气温呈现波动上升趋势,降水波动变化不大,多年冻土发生了显著退化。80.6%的区域生长季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覆盖度变化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与降水表现出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7.7%的区域呈显著减少趋势,主要分布在西部温带草原地区。有学者认为,从长期来看,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会阻碍植被生长。图示意东北多年冻土。

    (1)、简述东北多年冻土区冻土退化的主要表现。
    (2)、分析近年来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覆盖度呈显著增加趋势的原因。
    (3)、说明从长期来看多年冻土退化甚至消失会阻碍植被生长的理由。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青藏高原是新生代以来伴随板块碰撞而形成,目前仍然处于不断隆升扩展中,青海湖流域位于现今高原向北扩展的前缘地带。倒淌河位于青海湖湖盆的东南缘,曾经是古青海湖入古黄河的通道。晚更新世早期,受区城强烈构造活动和流水作用影响,古倒尚河流向改变,流域水系发生重组,形成现今的河流形态。图示意青海湖倒淌河流域区域构造地貌特征。

    (1)、指出影响古倒淌河演化为现今倒淌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
    (2)、阐述现今倒淌河的形成过程。
    (3)、推测现今倒淌河未来长度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用地是以发挥生态功能或生态效应为主的土地利用类型,其数量多寡、质量高低与时空稳定性更是衡量区域生态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洛川县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县域总面积1793.12km2,生态用地空间分布不平衡,北部以基础生态用地为主,中南部以生产性生态用地为主。2009年至2019年,洛川县各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不同程度转化,表1示意洛川县2009年、2019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比例(%)矩阵(以林地为例:至2019年,2009年的林地中有89.07%的面积保持不变,有6.43%的面积转为草地,以此类推)。研究表明: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以采园(园地)为代表的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直接促进了整个县域生态用地格局的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1)、洛川县基础生态用地的动态变化很难对其空间分布不平衡性产生有效影响,请说明理由。
    (2)、解释洛川县生产性生态用地变化对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的原因。
    (3)、阐述洛川县生态用地变化及其影响对生态资源相对稳定区域开展生态建设的启示。
1 2 3 4 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