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板块运动影响下的海陆格局对大气环流和自然资源等的形成有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古生代晚期,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拼合形成一个跨越南北半球的超级大陆,大陆东侧为特提斯洋。冬、夏季两半球陆—陆间热力差异驱动当时的季风环流。下图是超级大陆地理格局复原图,当时地球的质量、体积、运动状况与现在差异不大。

    (1)、特提斯洋北侧大陆边缘有山脉,分析其成因。
    (2)、说明7月两半球陆一陆间的热力差异对北半球夏季风的驱动过程。
    (3)、根据古地理环境解释我国山西(属华北陆块)古生代晚期地层中存在大量煤炭的现象。
  •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飑线是尺度较小的强对流天气带。受自西北向东南移动的飑线影响,2022年7月26日12时,安徽黄山某茶园气象站出现的最大风速达34.7m/s的极端大风天气,并伴有短时间强降雨。茶园站西侧约12km处有一水面——太平湖(安徽省最大的人工湖,东西长约80公里,南北最宽处约4公里)。下图示意该茶园气象站极端大风出现之前的气流形势(箭头为飑线移动路径)。

    (1)、从地形角度,分析此次茶园站出现极端大风的原因。
    (2)、推测飑线经过太平湖后短时间内势力将会(增强/减弱),写出推测理由
  • 3、西西里岛是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岛上的琴德里佩小镇因形似平躺在山脊上的巨人而闻名,下图为该小镇所在区域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琴德里佩小镇的形态根本上取决于(     )
    A、水源 B、交通 C、文化 D、地形
    (2)、该小镇选址有利于(     )
    A、发展农耕 B、便于商贸 C、军事防御 D、取水方便
    (3)、获取该景观图可能需要运用的技术是(     )
    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D、全球定位系统
  • 4、红柳是生长在沙漠中的一种灌木,地上部分纤细。秋天,红柳落叶,形成枯枝落叶层。次年初春和夏季,刮大风时被风沙掩埋形成风沙层。枯枝落叶层和沙层交替沉积,年复一年的堆积,使红柳不断向上生长,红柳沙包也逐年增高。科学家通过红柳沙包能了解沙漠地区的气候与环境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秋天的枯枝落叶层形成相关性最小的是(     )
    A、气温降低 B、红柳阻挡 C、大风吹蚀 D、枝叶紧堆
    (2)、红柳沙包中枯枝落叶层厚,指示当年的气候环境最可能是偏(     )
    A、冷干 B、暖干 C、冷湿 D、暖湿
  • 5、厚田沙漠东临赣江,冬、春季裸露的赣江河床是其主要沙源地。沙源地的沙粒起动风速(使沙粒开始运动的临界风速)达8米/秒,远超西北地区的4.5米/秒。左图为厚田沙漠位置图,右图为厚田沙漠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冬、春季赣江河床裸露的直接原因(     )
    A、河流下切 B、降水减少 C、水位下降 D、地壳抬升
    (2)、与西北地区沙漠相比,厚田沙漠沙粒起动风速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沙粒粒径小 B、地形平坦开阔 C、风力较强劲 D、沙粒湿度大
  • 6、蓝细菌在生长过程中黏附海水中的细小物质,当黏附的细小物质过多时,蓝细菌需要移动到表层来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不断进行,就形成了叠层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叠层石形成过程相似的岩石是(     )
    A、石灰岩 B、花岗岩 C、大理岩 D、板岩
    (2)、叠层石指示的环境是(     )
    A、氧化环境 B、浅海环境 C、大陆环境 D、高寒环境
  • 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5年4月12日,一场“史诗级”大风天气突袭我国华北地区,多地气象台发布大风红色、橙色预警,局部地区风力可达12级以上。这次被称为“空气炸弹”现象,让北方人着实感受到“台风”般洗礼。

    材料二   研究表明,这次大风过程源于蒙古局部高压增强,受其影响高空西风槽开始南下并发生转变,出现一个独立的“切断低压”系统,同时我国北方地区逐步形成温带气旋并向东移动。在此之前,我国南方、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异常高温天气。

    材料三   这次大风过程导致北京地区日平均风力达到7~8级,局部阵风11级以上。同时还造成东北地区与南方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河套平原以北地区(下图)沙尘暴尤为严重。

    (1)、结合材料,分析该温带气旋的形成过程。
    (2)、从天气系统与地形等角度,说明北京城区大风天气的原因。
    (3)、结合地理环境特征,推测河套平原以北地区沙尘暴严重的原因。
    (4)、阐述东北地区大范围雨雪天气的原因。
  • 8、规划建设中的西藏那曲河多能互补基地,综合利用光能、水能、储能(抽水蓄能与电化学储能)等,优先使用光能。下图示意该基地枯水期典型日多能互补模拟运行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1)、该典型日储能主要来源及利用储能发电时段分别是(     )
    A、光能,18—24时 B、水能,18—24时 C、光能,11—17时 D、水能,11—17时
    (2)、未利用光能在枯水期多于丰水期,主要是因为枯水期(     )
    A、正午太阳高度较大 B、太阳辐射较弱 C、大气水汽含量较小 D、白昼时间较长
    (3)、多能互补的方式有利于(     )

    ①缩短基地建设周期②当地绿色低碳发展③当地电力稳定供应④节省基地建设成本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9、随着资源的枯竭,大冶市社会经济受到了“一矿独大”产业格局带来的发展后劲乏力、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的严重制约。2008年,大冶市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和经济转型试点城市名单,开启了后资源时代城市转型发展新历程。2012年,大冶市首次成为全国经济百强县。下图示意大冶市不同阶段主要工业产值占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P是(     )
    A、金属冶炼、压延业 B、矿物开采、洗选业 C、特钢冶炼、加工业 D、矿物运输、销售业
    (2)、2008年后大冶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是(     )

    ①由以重工业为主转变为轻重工业并重②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变

    ③由资源密集型向资金密集型转变④由单一产业结构向多元化产业结构转变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3)、大冶市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     )

    ①大力发展新兴制造业   ②继续扩大矿物采选规模

    ③加强生态环境治理   ④大力发展钢铁冶炼业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 10、一般典型山地植被带的高差小于1000米,而在我国秦岭北坡出现了世界上带幅最宽、结构最复杂的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垂直高差达到2000多米,被称为“超级垂直带”,如图示意秦岭北坡落叶阔叶林带的垂直结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秦岭北坡形成“超级垂直带”的原因有(     )

    ①落叶林物种丰富②位于温带南界③气候垂直差异小④地形坡度较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在“超级垂直带”中形成不同亚带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 B、热量 C、降水 D、坡度
    (3)、图示带谱中,自然状态下最可能发生变化的植被带是(     )
    A、栓皮栎亚带 B、锐齿槲栎亚带 C、蒙古栎亚带 D、糙皮桦亚带
  • 11、研究发现,西太平洋到东印度洋因海面压力梯度差推动表层海水运动形成印尼贯穿流。印尼贯穿流的强弱与季风、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等因素密切相关。下图示意印尼贯穿流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印尼贯穿流流向印度洋的海水性质为(     )
    A、高温高盐 B、高温低盐 C、低温高盐 D、低温低盐
    (2)、影响印尼贯穿流强弱的季风风向是(     )
    A、东北风和西南风 B、东北风和东南风 C、西北风和西南风 D、西北风和东南风
    (3)、印尼贯穿流较强的年份和季节分别是(     )
    A、拉尼娜年 夏季 B、厄尔尼诺年 冬季 C、拉尼娜年 冬季 D、厄尔尼诺年 夏季
  • 12、吐鲁番盆地属于极端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1月均温-9.5℃,7月均温32.7℃。吐鲁番传统聚落空间布局充分利用水资源,村落与耕地沿绿洲边缘相邻,缓解了干旱少雨的大气候环境带来的影响及避免季节性河流流量增大造成的灾害。经长期发展,吐鲁番传统聚落形成了四种景观格局(盆地地区景观格局、平原地区景观格局、丘陵地区景观格局、高山地区景观格局)。下图示意吐鲁番地区传统聚落及农业生产布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影响吐鲁番地区农业生产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降水 B、光照 水源 C、土壤 地形 D、地形 水源
    (2)、盆地地区建筑设计首要考虑(     )
    A、隔热降温 B、御寒保暖 C、建筑风格 D、集水节水
    (3)、下图符合平原地区景观格局特征的是(     )

    A、A B、B C、C D、D
  • 13、下表为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关于石头纸的研学报告,下图示意研学小组拍摄的石头纸生产实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石头纸地理研学报告

    研学背景

    随着环保需求增长,石头纸作为新型环保纸张受到关注。它打破了传统造纸依赖木材等纤维原料的模式,探究其相关情况对资源环境保护意义重大。

    研学目的

    了解石头纸的原料、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对新型环保产业的认识。

    研学过程

    实地考察:参观石头纸生产工厂,观察从原料投入到成品产出的全过程,与工人交流,了解生产中的资源消耗、环保措施等。

    研学成果

    石头纸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料,经研磨成粉、添加无毒树脂等加热混合,再经压延等工序制成。生产过程节水,无强酸强碱等污染物排放,废弃后可降解。

    (1)、影响石头纸生产企业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原料 B、水源 C、环境 D、政策
    (2)、与传统木浆纸相比,石头纸生产对环境压力小,主要体现在(     )

    ①森林资源消耗接近零,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②不可再生能源使用少,助力能源可持续利用

    ③生产流程中节约用水,大幅度减少淡水使用④产品废弃后可以降解,减少二次污染的发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3)、实景照片拍摄时(     )
    A、伦敦居民正值午餐期间 B、悉尼正处于日落 C、新一天范围约占全球2/3 D、北京某中学的旗杆影子朝向西南
  •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尤卡坦半岛终年受信风带控制,当西海岸海风登陆时,遇到陆地上稳定的信风,徘徊不前,形成海风锋,为沿海地区带来一定的降水。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当冷暖、干湿性质不同的气团相遇时,干湿状况对气团密度的影响更大。下图示意尤卡坦半岛位置和地形。

    (1)、在方框中画出尤卡坦半岛西海岸海风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要求图中标出东西方向、气团性质、运动方向,并标明云团位置)。

    (2)、研究发现尤卡坦半岛夏季午后海风锋出现频率较高,试分析原因。
    (3)、比较图中①、②两处气候类型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 15、某地质勘探队对贺兰山周边进行地质考察,下图是其绘制的考察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按照岩石的成因,与甲岩石属于同一类型的岩石是(     )
    A、玄武岩       角砾岩 B、板岩       石英岩 C、安山岩       流纹岩 D、砂岩       石灰岩
    (2)、符合勘探队由M向N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     )
    A、 B、 C、 D、
  • 16、阿尔卑斯山区土壤风化程度随海拔变化呈现显著差异,其中,亚高山针叶林带的化学风化作用最强。雨水经过针叶林树冠层后,酸度显著增加,导致该区域土壤中的铁铝元素流失量分别是高山草甸带的2.1倍、低山落叶林带的1.8倍。下图示意阿尔卑斯山区植被垂直分带。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该地自然过程强度随着海拔升高,呈现先增后减趋势的是(     )
    A、土壤有机质积累 B、岩石物理风化强度 C、植被生物量分布 D、地表径流侵蚀作用
    (2)、阿尔卑斯山区的针叶林带比同纬度平原地区的针叶林(     )
    A、树种更复杂 B、生长季更长 C、树木更矮小 D、叶片更宽大
  • 17、下图为北极某区域图,其中外围纬线为85°N。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引起甲区域地貌形成的板块运动为(     )
    A、太平洋板块和非洲板块挤压 B、欧亚板块和美洲板块张裂 C、美洲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 D、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
    (2)、和甲区域地貌成因相类似的是(     )
    A、落基山脉 B、马里亚纳海沟 C、死海 D、阿留申群岛
  • 18、亚得里亚海是地中海的一个大海湾,在亚平宁半岛与巴尔干半岛之间,个别季节气旋活动频繁,海域沿岸年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东岸沿海有许多大小岛屿。下图示意亚得里亚海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大小及成因分别是(     )

    ①甲地年降水量较乙地大②乙地年降水量较甲地大

    ③亚得里亚海域较为封闭④受西风带影响时间长短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与亚得里亚海东岸多数岛屿成因类似的是(     )
    A、台湾岛 B、夏威夷群岛 C、崇明岛 D、马尔代夫群岛
  • 19、方位角是指从某地的指北方向线起,在地平面上依顺时针方向到目标方向线之间的水平夹角。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于2025年6月15日观察太阳视运动,记录信息如下表,并绘制了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俯视图。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时间

    太阳方位角

    太阳高度

    12:40

    0°58'

    84.7°

    (1)、该地最有可能位于(     )
    A、香港 B、杭州 C、三亚 D、台北
    (2)、该地当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为(     )
    A、 B、 C、 D、
  • 20、河南某村(如下图)依山势布局。明末清初,先民迁至此,并修建城墙(设有瞭望台)和水塘抵御外敌。清末,村落规模不断扩大,住宅区的房屋多大数百间。近年来,该村依托当地的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的房屋最初建在水塘北面的坡地主要是为了(     )
    A、防涝、防匪 B、通风、采光 C、通风、防匪 D、防涝、采光
    (2)、到该村参观古城墙的游客可前往(     )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