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温跃层是上层的薄暖水层与下层的厚冷水层之间出现水温急剧下降的海水层。下图示意赤道太平洋海水温度垂直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导致该海域温跃层分布深度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海水运动 B、潜热输送 C、大气环流 D、太阳辐射(2)、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的现象,当拉尼娜发生时,该海域温跃层位置发生的变化是( )A、东、西部海域均上升 B、东、西部海域均下降 C、西部下降、东部上升 D、西部上升、东部下降
-
2、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至15厘米的砂石覆盖层形成砂田,并在砂田种植农作物,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下图为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裸田与砂田土壤含水量随深度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水量都随深度增加递减 B、两种田含水量差异随深度增加递减 C、砂田含水量变化大于裸田 D、相同深度砂田含水量始终大于裸田(2)、导致砂田与裸田相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降水量 B、蒸发量 C、植被量 D、灌溉量
-
3、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下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甲乙丙丁四地沉积岩地层抬升幅度最大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丁处山地的主要成因是( )A、褶皱隆起 B、流水溶蚀 C、差异侵蚀 D、岩层挤压
-
4、在城镇化过程中,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我国某成市水循环系统模式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水循环环节( )A、①为下渗 B、②为降水 C、③为植物蒸腾 D、④为径流(2)、近年来,该城市硬地面积扩大,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5、“穿堂风”是室外空气从建筑物一侧进入,贯穿内部,从另一侧流出,而形成的自然通风,可以降低室内温度。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地区穿堂风的形成过程,关于图中的“穿堂风”说法正确的是( )A、昼夜风向保持不变 B、风力的大小不会变化 C、是非常稳定的气流 D、成因是地表物质不同
-
6、2023年5月.我国古生物科考队在珠穆朗玛峰科学考察活动中。发现了大量喜马拉雅鱼龙化石。鱼龙是一种已灭绝的海生爬行动物,嘴长、牙齿锋利,身长10余米,生活在距今2.5亿年至9000万年的海洋中。下图为鱼龙化石复原图及地质年代简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有鱼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 )A、寒武纪 B、石炭纪 C、侏罗纪 D、第四纪(2)、鱼龙化石的发现,说明珠穆朗玛峰在地质史上( )A、经历了沧海变山地的过程 B、气候一直寒冷干燥 C、陆地生物非常繁盛 D、海域浮游植物数量极少
-
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左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右图为“黄河下游景观图”。
(1)、用箭头正确标注左图中A、B、C所示的水循环环节方向 , 并写出对应名称:A、B、C。(2)、右图中河流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填名称),其参与的水循环类型主要是。(3)、针对左图中D环节,提出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不足的措施。(4)、简述水循环地理意义。 -
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澜沧江—湄公河流域及景观示意图。
(1)、甲、乙、丙处对应的地貌类型分别为、、。(2)、乙、丙两处地貌景观有一定差异,分布位置不同:乙分布于 , 丙分布于;沉积物颗粒粗细不同;乙沉积物颗粒 , 丙沉积物颗粒。 -
9、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1)、写出地球的外部圈层名称:A、B、C。(2)、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3)、简述图中各圈层之间的关系。 -
10、下图为我国某时刻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1)、甲地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东南风(2)、图中四地风力最大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
11、下图表示某中学生在自然博物馆看到的四块动物化石,甲、乙、丙、丁分别为恐龙化石、三叶虫化石、哺乳动物化石和鱼类化石。完成下面小题。(1)、关于图中四块化石年龄由老到新排序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乙、丁、甲、丙 C、丁、乙、丙、甲 D、乙、丁、丙、甲(2)、与图中丙化石相同的地质年代,陆地上繁盛的植物是( )A、孢子植物 B、裸子植物 C、海生藻类 D、被子植物(3)、追溯古地理环境特征的重要依据是( )A、化石种类及特点 B、海陆分布及变化 C、生物分布及演化 D、地层层理及顺序
-
12、北京时间2024年1月23日2时0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41.26°N,78.63°E)发生7.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22千米。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地震波( )A、横波在通过莫霍界面后消失 B、纵波在地核中传播速度最快 C、在地壳,横波比纵波的传播速度快 D、在地幔,横波与纵波传播速度加快
-
13、2024年初科学家预测:2024年是太阳黑子“大年”,1月至10月之间可能出现太阳黑子活动极大期,即达到本周期的峰值,最大太阳黑子数为137至173之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太阳黑子出现的位置是( )A、太阳内部 B、光球层 C、色球层 D、日冕层(2)、太阳黑子数量增多时( )A、太阳活动的周期变长 B、太阳表面的温度会大幅度升高 C、太阳耀斑的强度增强 D、到达地球的光热资源瞬时增多
-
14、下图为我国新疆和田的大型光伏发电项目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该地建设大型光伏发电项目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技术先进,能源需求量大 B、资金雄厚,能源供应短缺 C、太阳能丰富,土地储备充足 D、太阳能稳定,不受天气影响(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 )A、人类生产、生活的唯一能量来源 B、为生物生长、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和动力 C、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短波通信 D、造成地球各地降水增多,洪灾多发
-
15、2024年6月2日6时23分,嫦娥六号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预选着陆区(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包含月球及嫦娥六号和地球的最低等级天体系统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2)、月球上不存在生命物质的原因有( )A、与太阳距离太远 B、没有稳定的太阳光照 C、没有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 D、没有昼夜更替现象
-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美国西部Z国家公园发育典型的红层(红色砂砾岩)地貌。三叠纪末期(距今2亿年前),由于地壳运动,北美西海岸火山岛弧链与古落基山脉之间形成了一个大型盆地,开始接受陆相沉积。
中侏罗纪(距今1.4~2亿年前)期间,北美大陆漂移至副热带地区,造山运动使盆地气候发生变化,形成广袤的沙漠。白垩纪末期(距今6500万年前)北美西部高原抬升,流水沿着岩石节理(断裂)裂隙强烈下切。现今,Z国家地质公园地貌景观整体表现为高原——深切峡谷。下图示意Z国家公园位置及N河流北、中、南三段横剖面。
(1)、描述Z国家公园红层地貌高原—深切峡谷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2)、分别指出N河流的北段和南段峡谷主要的流水侵蚀作用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3)、若当地的地壳和气候条件均保持稳定,而河流持续侵蚀,推测Z国家公园的高原——深切峡谷地貌景观演变趋势。 -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太平洋航线是北美各国同亚洲国家间的国际贸易航线,该航线的选择与大洋上天气系统的发生、发展、影响范围、强度变化、移动路径、季节变化等密切相关。航向是指船船航行时,自正北线顺时针方向计量到航向线的角度,计量范围0°至360°。2021年3月3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北太平洋某区域天气形势预报。因天气等原因,部分海轮航行中临时调整了航向。下左图为2021年3月31日0时海平面天气实况图,虚线表示甲天气系统的移动趋势,下右图为2021年4月1日0时该海区的天气和波浪预报图。
(1)、指出图中甲天气系统的类型,并绘出A与B之间的天气系统示意图。(2)、说明未来24小时甲天气系统的变化。(3)、用数据分析图中海轮改变航线的原因。 -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左图为太阳直射点位置移动轨迹图,右图为某日全球光照示意图,图中弧线BAC表示晨昏线,①②③④⑤为世界著名卫星发射基地。
(1)、左图中太阳直射a位置时,北半球节气为 , 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为。(2)、当太阳直射点从a移动到c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化规律为。当太阳直射点从d移动到e期间,右图中各卫星发射基地中正午太阳高度一直增大的是地(填序号)。(3)、右图中若AB为晨线,该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左图中位置(填字母);M地日落时间为;A地所在纬线的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A地与M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的差值为。(4)、右图中若AC为晨线,M地日落方位是;此时,理论上全球新、旧两天占全球经度范围之比为。(5)、与③④⑤三地相比,①②两地作为卫星发射基地的优势条件有。 -
19、读北美某时刻等压线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可能正在吹偏西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2)、与旧金山相比,纽约( )A、气压更低 B、风力更弱 C、此时受暖气团控制 D、雨雪天气多
-
20、鄂西南山区某地2016年11月由于冷锋过境带来降水,并逐渐由降雨向降雪转变,持续时间较长。下图示意本次降水过程的天气要素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8日下午由降雨转向降雪主要是因为( )A、冷气团持续侵袭 B、上升气流增强 C、降水量波动上升 D、水汽含量下降(2)、推测冷锋过境开始的时间大约是在( )A、7日14时~20时 B、7日20时~8日02时 C、8日08时~14时 D、9日08时~14时(3)、与8日相比,9日( )A、气温下降明显 B、平均风速较大 C、空气质量较差 D、午后对流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