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表为2024年12月22日我国两地区日出日落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地区

    日出时间

    日落时间

    8:02

    17:58

    7:41

    17:37

    (1)、甲地最可能位于(     )
    A、成都(30°N,105°E) B、哈尔滨(45°N,126°E) C、乌鲁木齐(43°N,87°E) D、福州(26°N,119°E)
    (2)、乙地位于甲地的(     )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正东方向 D、正西方向
  • 2、土壤冻融通常是高纬度及高海拔地区因季节或昼夜气温变化使得土壤温度在上下波动而出现土壤冻结和融化的现象。研究显示,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历年冻土深度中的最大值)与气温、纬度、植被、积雪等因素密切相关。下表示意我国某地季节性冻土地区不同海拔各站点土壤最大冻结深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海拔高度(米)

    植被类型

    土壤最大冻结深度(厘米)

    站点①

    785

    温带荒漠

    55

    站点②

    1127

    温带荒漠

    63

    站点③

    1213

    温带荒漠草原

    102

    站点④

    1855

    温带草原

    88

    (1)、四个站点中,土壤冻结日数最多的是(     )
    A、站点① B、站点② C、站点③ D、站点④
    (2)、与站点③相比,站点④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较浅,可能是因为该站点(     )
    A、气温较高 B、积雪厚度较大 C、植被稀少 D、冻结天数较少
  • 3、磨刀溪全长189km,于长江干流右岸汇入,入汇口距三峡大坝坝址221km,三峡水库蓄水前,磨刀溪河口段泥沙“枯冲汛淤”(枯水期冲刷侵蚀,汛期淤积),多年冲淤相对平衡。2003年三峡水库蓄水后,磨刀溪河口段沉积物厚度及平均粒径发生显著变化,下图示意三峡水库库区及磨刀溪河口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三峡水库蓄水前,磨刀溪河口段泥沙“枯冲汛淤”,据此推测,与汛期相比,磨刀溪河口段在枯水期(     )
    A、水位较高 B、含沙量较大 C、流速较快 D、流量较大
    (2)、三峡水库蓄水后,磨刀溪河口段沉积物厚度及平均粒径大小的主要变化是(     )
    A、厚度减小,粒径增大 B、厚度和粒径均增大 C、厚度增大,粒径减小 D、厚度和粒径均减小
  • 4、某校地理研学小组为探究不同下垫面对热岛效应的影响,于夏季某日晴朗无风的午后选择城市中心广场、住宅区、城市公园和郊区农田四种不同下垫面进行实地观测。下图示意该小组观测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甲、乙、丙、丁依次表示(     )
    A、城市中心广场、城市公园、住宅区、郊区农田 B、住宅区、郊区农田、城市中心广场、城市公园 C、城市中心广场、郊区农田、住宅区、城市公园 D、住宅区、城市公园、城市中心广场、郊区农田
    (2)、观测发现,与丁地相比,甲地气温显著偏高,主要是因为甲地(     )
    A、太阳辐射更强 B、地面辐射更多 C、地面反射率高 D、大气逆辐射弱
  • 5、明、清时期从广州到衡阳有东西两条盐运路线均需水陆转运。西路由连州、桂阳至衡阳,东路由韶关、郴州至衡阳。1936年粤汉铁路通车,粤盐通过铁路直上湖南。下图示意湘南地区部分盐运路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西路相比,东路盐运更加繁忙,主要是因为东路(     )
    A、城镇较多 B、里程较短 C、道路平坦 D、水运便利
    (2)、粤汉铁路通车后,盐业地位显著下降的城市是(     )
    A、广州 B、韶关 C、郴州 D、衡阳
  • 6、枇杷树是一种常绿乔木,喜光,喜温,不耐寒,鲜果不耐贮存。四川攀枝花米易县是我国重要的枇杷主产区,该县枇杷多种植在1050~1650米海拔范围内的中山坡地,下图示意米易地形,下表是米易县与其他枇杷主产区上市时间对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主产区

    米易县

    粤、桂

    浙、苏

    皖、鄂

    上市时间

    12月~翌年4月

    3~4月

    5月

    5~6月

    (1)、米易县枇杷产区并未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而选择在中山坡地种植,其主要防御的自然灾害是(     )
    A、冻灾 B、旱灾 C、风灾 D、热灾
    (2)、与浙、苏等省份相比,米易县枇杷上市时间较长,主要是因为米易县(     )
    A、保鲜技术先进 B、水热条件较好 C、鲜果品质更优 D、地形起伏较大
  • 7、下图示意江苏苏北某县级市2017~2020年0~14岁、>65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市劳动力人口占比最低的年份是(     )
    A、2017年 B、2018年 C、2019年 D、2020年
    (2)、为应对近年来劳动力人口占比的变化情况,当地最应(     )
    A、收紧户籍政策 B、承接产业转移 C、放开生育政策 D、鼓励市区购房
  • 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埃及是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其生产的高蛋白小麦以及高甜度水果在国际上享有盛誉。但随着人口增长和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埃及粮食安全问题不断凸显,目前已成为世界主要的小麦进口国之一,粮食自给率不足50%。为此,埃及政府计划开渠引流,将尼罗河水引入西部沙漠中的洼地,以此实现沙漠造田,增加耕地面积。

    材料二下图为“埃及及周边地区地理简图”。

    (1)、从气候角度解释埃及盛产高蛋白小麦的原因。
    (2)、分析埃及城镇化导致国家粮食自给率下降的原因。
    (3)、沙漠造田的可行性受到了一些专家的质疑,请从土壤角度对专家的观点进行阐释。
  •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荷兰兰斯塔德城市群的中心是被称为“绿心”的乡村地区,主要由农田、河湖、沼泽构成;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及乌得勒支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周围,城镇之间设置有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发展较为均衡,职能分工明确,并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

    材料二下图为“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群示意图及AB沿线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

    (1)、分析兰斯塔德地区形成多中心城市群格局的自然原因。
    (2)、简述“绿心”对兰斯塔德地区城市的作用。
    (3)、谈谈兰斯塔德城市群模式对我国城市群规划与建设的借鉴意义。
  •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众多,其形成与断层活动密切相关。大多数洪积扇的堆积物以砾石为主,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材料二左图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贺兰山东坡地质构造及地貌剖面示意图”。

    (1)、描述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空间分布格局。
    (2)、说明断层活动对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形成的影响。
    (3)、写出甲、乙两地堆积物中砾石较少的洪积扇并说明判断依据。
    (4)、分析贺兰山东麓耕地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的自然原因。
  • 11、区域老龄化程度按一定的指标可划分为低水平、中低水平、中等水平、中高水平和高水平5个等级。近年来,南宁市城市化水平提高了16.27个百分点,城市核心区常住人口变化不大,但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下图示意 2020年南宁市各圈层不同等级老龄化程度的乡(镇)、街道统计数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020年南宁市人口老龄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
    A、城市核心区 城市近郊区 中心城区 B、城市近郊区 城市核心区 中心城区 C、城市核心区 中心城区 城市近郊区 D、城市近郊区 中心城区 城市核心区
    (2)、近几年,南宁市城市核心区人口老龄化程度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青年人大量外迁 B、产业结构调整 C、人口惯性的影响 D、落户政策放宽
  • 12、1848年初,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附近发现金矿,数万美国东北部的金矿工人沿海路或陆路涌入。至1849年底,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本地人口达10万。下图为“19世纪美国东西海岸人口迁移路线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9世纪中期,美国金矿工人从东北部来到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的首选路线是(     )
    A、 B、 C、 D、
    (2)、从19世纪中期美国人口迁移可以看出,引发人口迁移的主动力是(     )
    A、自然环境的改善 B、交通运输的发展 C、经济利益的驱动 D、国家政策的引导
  • 13、陕北某黄土丘陵沟壑区早期因过度耕作导致植被遭受破坏。1999年以来,该区域实施了大规模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植被覆盖率提高的同时,坡面林地土壤却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下图为“该区域局部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植被剖面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区域自然植被自沟壑底部到丘陵顶部的变化,体现了(     )
    A、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B、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 C、垂直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
    (2)、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出现明显干燥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降水量少于蒸发量 B、黄土疏松保水性弱 C、坡面地表径流增加 D、植被生长耗水增多
    (3)、该区域坡面林地土壤干燥化给林木正常生长带来潜在威胁是(     )
    A、灌木演替为旱中生矮乔木 B、中生乔木演替为旱中生矮乔木 C、旱中生矮乔木演替为灌木 D、旱中生矮乔木演替为中生乔木
  • 14、土壤全氮量是指土壤中所有形态氮素的总量,其中有机态氮约占90%以上,数量大小主要由其上植物群落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作用的相对强度决定。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北坡植被与土壤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山脉最有可能是(     )
    A、秦岭 B、唐古拉山 C、祁连山 D、大兴安岭
    (2)、该区域山地森林草原中的森林植被以(     )
    A、针叶林为主 B、季雨林为主 C、落叶阔叶林为主 D、常绿阔叶林为主
    (3)、该区域四种土壤中全氮量最高的是(     )
    A、灰钙土 B、栗钙土 C、灰褐土 D、灌丛草甸土
  • 15、2024年7月中旬,受夏季风影响,汉江流域普降暴雨,使其中游支流唐河发生仅次于1975年的大洪水。下图为“汉江中游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唐河流域(     )
    A、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大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C、径流总量较大,季节变化小 D、乔木树干高大,板状根较普遍
    (2)、与汉江上游相比,唐河易发洪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地形条件 B、气候状况 C、支流数量 D、表土质地
    (3)、为减轻唐河流域的洪涝危害,目前当地可采取的工程措施是(     )
    A、完善预警体系 B、退耕还林还草 C、增建分洪工程 D、实施居民外迁
  • 16、霜冻线是指地表0℃温度线,是区分是否出现霜冻天气的重要标志线。下图为“某日北京时间20时亚洲局部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霜冻线为预报的次日霜冻界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日所处月份最可能是(     )
    A、2月 B、7月 C、10月 D、12月
    (2)、图中所示锋的性质及其移动方向为(     )
    A、冷锋、西移 B、暖锋、西移 C、冷锋、东移 D、暖锋、东移
    (3)、此时(     )
    A、甲地艳阳高照 B、乙地吹偏南风 C、丙地霜冻严重 D、丁地风轻云淡
  • 17、世界文化遗产锡吉里耶(7.96°N,80.76°E)位于斯里兰卡的狮子岩及周边。研究表明,锡吉里耶中轴线具有一定天文属性,每年太阳直射当地的两天,在狮子岩上沿中轴线可见日落恰好位于中轴线尽头方向。下图为“锡吉里耶航拍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锡吉里耶中轴线的走向为(     )
    A、东—西 B、东南—西北 C、南—北 D、西南—东北
    (2)、一个自然年中,能够从狮子岩欣赏日落于中轴线尽头方向的两天间隔大约为(     )
    A、1个多月 B、4个多月 C、7个多月 D、10个多月
  •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芦山抽水蓄能电站地处四川盆地和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该地区构造运动活跃,岩体裂隙发育。电站下库区附近存在一大型复杂堆积体,其物质主要来源于河流一侧的陡崖。陡崖由坚硬的砾岩和较软的粉砂岩组成。堆积体内部发育有风化层(需长期暴露在地表露天环境中形成)。下图示意某学者提出的堆积体多期次崩塌演化模式。

    (1)、根据演化模式图,描述Ⅲ阶段中的堆积体形成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
    (2)、结合风化层的形成条件,该学者推断堆积体并非一次性崩塌而成。请说明支持这一推断的依据。
    (3)、根据目前崩塌区的情况,请你就未来发生更大规模崩塌的可能性进行简要论述。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市滨水绿地是改善城市微气候的重要空间。不同树种和布局模式对微气候影响不同。某研究团队选取南京内秦淮河城市段的典型滨水绿地样地和1个无植被遮荫的对照点,在8月连续3天实测了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若水汽含量不变,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低)等微气候因子,并比较了两种绿地布局模式(点状、条带状)对局地微气候的调节效果。图a示意两种绿地布局模式(比例尺一致),图b示意两种绿地布局模式下微气候因子的日变化特征。

    (1)、分别指出滨水绿地中乔木(高于6m)和灌木在调节夏季微气候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图b所示,比较两种绿地布局模式对滨水绿地夏季微气候调节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中某种布局模式调节效果较好的原因。
  • 2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吉沙岛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河口沙洲,其聚落景观经历了长期的自然演变与人为开发。18世纪开始,该岛从最初的间歇性水淹沙洲逐渐稳定为岛屿。20世纪50年代后,水闸等水利设施的建设推动了大吉沙岛聚落体系的形成,临时性的茅屋演变为固定式居所。人们因地制宜地在低洼积水的区域开挖鱼塘,并将挖出的泥土堆积在鱼塘周围,形成高于水面的塘基,用于种植农作物。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传统基塘景观逐渐被集约化的养殖鱼塘取代。下图示意大吉沙岛的演变过程。

    (1)、指出大吉沙岛形成的主要自然过程,并分析水闸的建设对沙洲聚落发展的影响。
    (2)、近年来,大吉沙岛农业生产方式从传统基塘转向养殖鱼塘,说明促成这一转变的社会经济条件。
    (3)、当地计划依托大吉沙岛聚落的演变历史发展文化遗产旅游,简述其对大吉沙岛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