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浙江省新安江水库,面积394km2 , 库区拥有1000多个小岛,得名千岛湖。退休地理老师王老师来到千岛湖深度游览。王老师在朋友圈分享游记,下图是游记中晒出的两张风光照片。王老师在游记中指出:“……两张照片拍摄于湖岸边的同一地点,第一张是到达景区的留念,第二张是告别景区的留念,拍摄时有意采用了相同的时刻。机缘巧合的是,两次拍摄时都没有背景风,所以能明显感觉到湖陆风的存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王老师游览期间,新安江水库入库水量( )A、下降,同时大于出库水量 B、下降,同时小于出库水量 C、上升,同时大于出库水量 D、上升,同时小于出库水量(2)、图示库区水量变化所反映的水库主要功能是(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旅游(3)、与第一次拍摄时相比,王老师第二次拍摄时感觉到的湖陆风( )A、风向相同,风力稍小 B、风向相同,风力稍大 C、风向相反,风力稍小 D、风向相反,风力稍大
-
2、2024年11月28日,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最后一颗沙漠玫瑰在于田县种下,实现锁边“合龙”,这是世界最长的环沙漠绿色生态屏障。某中学开展“沙漠玫瑰”主题学习活动。下图为学生制作的学习卡片。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于田县种植沙漠玫瑰的优势自然条件( )A、全年高温,为沙漠玫瑰生长提供充足的热量条件 B、山麓冲积扇黏土分布广泛,有利于沙漠玫瑰生长 C、5月底高山冰雪融水量较大,可以提供灌溉水源 D、沙漠地区气温年较差大,能够提高沙漠玫瑰品质(2)、沙漠玫瑰盛开的黄金时期,该地学生可以观察到( )A、教室正午阳光入射面积减小 B、河流出现凌汛现象 C、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逐渐减小 D、6点之前日出东南(3)、种植沙漠玫瑰的主要目的是( )
①大力发展种植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扩大绿洲面积,提高环境承载力
③提炼玫瑰精油,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④控制流沙的蔓延,保护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老挝首都万象市新城区位于主城区东北部14公里处,按照统一规划建设。地处新城区的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由中老两国政府主导,采用“项目建设+土地抵偿”模式(我国出资建设,以土地开发收益抵消建设费用)。截至2024年,已有154家外国企业入驻,成为万象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下图示意万象市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万象市新城区选址于主城区东北部边缘而非中心区,主要得益于( )A、土地资源充足 B、基础设施完善 C、政策支持导向 D、生态环境优越(2)、赛色塔综合开发区采用“项目建设+土地抵偿”模式,主要原因是老挝( )A、资金短缺 B、劳动力廉价 C、技术落后 D、土地资源丰富(3)、赛色塔综合开发区的建设使万象市城市空间结构发生最显著的变化是( )A、强化单中心结构 B、形成多中心格局 C、分散布局卫星城 D、老城人口空心化
-
4、某集团校倡导数智赋能学习,开展主题为“探秘家乡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下图为 四个城市校区的学生在云端交流时呈现的调研报告(节选)。读图,回答问题。
结合实例,论述保护作物种质资源对国家安全的意义。
-
5、1957年4月,港商华先生来到广州,参加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到装 有风扇的土特产展馆选购粮油产品。下图为广交会会址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首届交易会选址广州并在春季举行的原因。(2)、此后,华先生亲历了会址从广东流花展贸中心到广州国际会展中心的变迁。2008年华先生与孙子小华来 到新会址,在现代化、生态化和智能化的展馆里感悟广州城市发展的辉煌历程。
描述广交会会址的区位变化,阐明该变化对新址周边地区发展的影响。
(3)、为拓展对外贸易,小华参加2025年广交会,在北方某镇地毯展位前洽谈相关事宜。该展位负责人向小华 介绍,多年前他独自参加广交会,后来带动乡邻组团参展,获得外贸订单、行业信息和客户建议,不断改进地 毯设计和制作工艺,获批数十项专利。如今,当地涌现多家大企业,地毯研发、原材料和设备供应、物流仓储 迅速发展,地毯出口量占全国的40%。双方约定广交会后,小华前往该镇进行实地考察。概括广交会对该镇地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
6、图(a)为雪峰山及周边区域示意图,图(b)为雪峰山东坡与西坡不同高度的气温、降水量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与西坡相比,说明同海拔东坡气温、降水特点及依据。(2)、雪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前身是20世纪50年代的雪峰山国有林场,森林覆盖率由林场初期的不足20%提高 到现今的90%以上。
指出该地主要森林植被类型,简述森林覆盖率提高的影响因素。
(3)、雪峰山以西地区传统民居体现了多民族特色。概述该地区民居具有多民族特色的地理条件。
-
7、下图为哥斯达黎加地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概括该国铁路分布的特点。(2)、近年来,哥斯达黎加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业,并参加中国主办的水产品开发利用方面的培 训,提升生产水平。
阐明该国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的条件。
-
8、某校学生赴易水流域进行野外实习。图(a)为易水流域局部示意图,图(b)为旱情监测系统的相关模块。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任务一 考察流域水土保持
同学们从水土保持科教馆获取在相同降雨条件下,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流失量数据,如表所示。
土地利用类型
林地
坡耕地
裸地
土壤流失量/t·hm2
2.2
60.1
27.4
在林地与坡耕地中任选其一,说明其与裸地的水土流失差异及原因。
(2)、任务二 调研资源利用状况同学们前往大龙华乡新型建材集中区调研。该区是易县打造的京津冀绿色建材产业基地之一,利用本地丰 富的石灰岩资源,高温煅烧水泥,生产水泥制品等。
列举当地发展绿色水泥产业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3)、任务三 设计旱情监测方案同学们来到安格庄水库管理站,探究水库灌溉功能,设计基于遥感技术的旱情监测方案。
结合图(b),绘制灌溉区旱情监测系统结构框图,归纳遥感技术的优势。
-
9、下图分别表示某地四类主体功能区所提供产品的价值构成比例。图中序号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0、2024 年 9月《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1—2035年)》发布。下图为该规划范围的局部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示区域规划范围大于长江流域范围,主要考虑到( )A、保持县域范围的完整 B、利于三江源生态建设 C、确保水运航道的畅通 D、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2)、大渡河流域丹巴至泸定一带生态修复的重点是( )A、退湖还耕与盐碱防治 B、农田保护与虫害根治 C、水源涵养与矿山修复 D、黑土治理与沙化防控
-
11、每年4月中旬至5月初,瑞典的驼鹿开始从森林向草场迁徙。下图示意驼鹿迁徙的大致方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驼鹿迁徙( )A、时段正值降水骤减月份 B、范围在极地高气压带区域 C、沿途地势大致由低到高 D、直接受北大西洋暖流控制(2)、研究显示,近年来驼鹿迁徙开始时间有所提前,最可能是由于( )A、海水盐度增加 B、气候变暖 C、土壤肥力下降 D、草场退化
-
12、下图为某古生代和中生代地层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图中( )A、①岩层中发现三叶虫化石 B、②岩层由变质作用形成 C、②岩层曾受到过外力侵蚀 D、③岩层晚于①岩层形成(2)、据图判断( )A、断层形成早于古生代 B、背斜的形成早于侵蚀面 C、油气藏分布在泥岩中 D、岩层最深处已达上地幔
-
13、下图为北京时间2025年5月18日08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据图推断,当日( )A、甲地气流辐合上升,大气逆辐射强 B、乙地受东北风影响,海面波浪滔天 C、丙地受冷气团控制,气温持续降低 D、丁地准静止锋停滞,天空浓雾弥漫
-
14、下图为某村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该村适宜发展( )A、养殖业 B、交通运输业 C、纺织业 D、商贸服务业(2)、近年来,该村积极在林地中种植蘑菇、木耳,能够( )A、预防泥石流的发生 B、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 C、增加乔木植物种类 D、改变山地垂直地带性
-
15、2025 年 4月开始,北京引入新疆阿勒泰(47.83°N,88.14°E)、哈密(42.83°N,93.52°E)等地的光伏绿电。 据此,回答第下面小题。(1)、该月,( )A、北京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B、哈密日落时间逐渐提前 C、阿勒泰日出方向为东南 D、北京比阿勒泰白昼更短(2)、绿电进京( )A、增加新疆能源类型 B、提升新疆用电需求 C、延迟北京用电高峰 D、助力北京低碳发展
-
16、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瑰宝。“十四五”期间,我国加强中医药文化研究和建设,国际交流不断深化,服务贸 易积极发展。北京某校开展“跟着节气识草药”跨学科主题学习。下图为某同学手绘的金银花名片。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按名片所示用途,该同学建议家人饮用金银花茶最适宜的节气是( )A、立春 B、惊蛰 C、芒种 D、白露(2)、通过技术研发,某地将金银花种植海拔提升至2500米。该地位于( )A、云贵高原 B、山东丘陵 C、东南丘陵 D、大兴安岭(3)、金银花产品远销海外,主要得益于( )
①中医文化传播
②食用观赏价值
③国家政策支持
④种植成本低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1虚线所示区域是南极洲土壤类型多、成土条件好的区域。该区年均温约-2℃,年降水量200~1000mm;地衣、苔鲜等低等植物散布,企鹅、黑背鸥等动物栖息在海岸区。区内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大,其中部分区域土壤冻融扰动明显,导致土壤有机质在垂直迁移过程中呈现出独特的分布特征。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区内土壤性状、成土过程也相应发生变化。图2示意该区某典型土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分布。
(1)、指出该区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来源。(2)、据图2,归纳该类十壤有机质含量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3)、运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原理,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该区土壤形成与演化的影响。 -
18、阅读文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围绕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依托独特的自然条件,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积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该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面临着设备损耗快、电网稳定性差、生态保护压力大等诸多挑战。为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措施,以保障青藏高原地区能源开发利用的高质量发展。
(1)、简述青藏高原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优势。(2)、从白然环境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地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面临诸多挑战的原因。(3)、提出提升青藏高原地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水平的主要措施。 -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澳大利亚悉尼的人口从东部沿海中心区沿交通线向西扩散,奠定了悉尼都市区的基本框架,之后人口又出现回流。随着都市区的发展,空间发展不均衡加剧。为应对由此带来的问题,悉尼都市区规划于2018年发布。该规划围绕不同核心,布局差异化产业,完善各层级中心间的快速交通联系,将悉尼都市区重塑为由东城、中城、西城三个特色各异、相互联系的城市组成的多中心都市区。规划通过合理安排居住区、增加住宅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恢复与保护生态系统等措施,提升都市区的宜居性。图示意都市区规划的空间布局。
(1)、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悉尼城市中心区人口向西扩散,试推测原因。(2)、分析西城建设成为悉尼都市区新中心的有利条件。(3)、说明该规划措施对提升悉尼都市区宜居性的作用。 -
20、在长江上游川江段,散布着大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众多的江心岛。根据地貌差异可将江心岛分为山地型和平坝型两类,其中山地型地形起伏较大,平坝型地势较为平坦。岛上以传统农耕为主,在长期渐进式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山-水-林-田-居”于一体的岛屿聚落环境体系。图示意川江段江心岛路网与聚落空间关系的结构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山地型江心岛路网与聚落空间关系结构模式为( )A、带状延伸型 B、环状延伸型 C、十字环绕型 D、自由树枝型(2)、符合平坝型江心岛聚落空间组织特点的是( )
①沟谷湾田,依坡筑舍
②密林沃野,集中聚居
③丘麓片田,择缓而居
④环林围田,逐路而居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3)、川江段江心岛适应当地自然环境形成了差异化的聚落布局模式,其特征包括( )①小规模散布,形态自由
②集中连片,布局紧凑
③放射状蔓延,多轴推进
④组团聚居,错落有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