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图文材料

           明治天皇

    1868年3月,日本新政府颁布了《五条誓文》,内容包括:一、广兴会议,万事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盛行经纶;三、官式一体,以至庶民,各透其志,毋使人心倦息;四、破除旧来之陋习,一本天地之公道;五、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国之基础。

    ——摘编自《世界历史》教材


    明治维新时期的课堂

    序号

    图文材料

    邓世昌(18491894)

    经过谈判,双方签订中日《马关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平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库开设工厂等。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材

    序号

    请阅读上表,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图文材料(填写序号),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2、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

    (1)思维导图是理清历史事件之间联系的学习方法之一。图1是一名同学绘制的思维导图,请根据所学知识,帮他补充完整A、B、C处的内容。

    A(会议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B(条约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C(国际秩序名称)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在会议期间,劳合·乔治就预感到了这种危险。他说:“你们可以夺走德国的殖民地,把它的军队减到仪够建立一支警察部队的力量……如果德国认为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那么它找到对战胜国进行报复的手段。”

    ……法国对和会没有完全实现其肢解德国,奴役德国的计划不满……英国则在欧洲大陆上继续推行“均势政策”,在经济上,政治上支持德国,希望以此来削弱法国。美国不甘心在和会上的失败……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同日本、英国展开了新的争夺。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1900-2000)》

    (2)根据材料二,分析这一体系内部存在哪些矛盾?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体系的实质。

  • 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报纸是大众传播的重要载体,具有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功能。图5是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四版的部分内容,通过阅读报纸,我们能了解的重要史实是什么?请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材料二   工作队深入发展群众,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广大农民与地主阶级进行面对面的斗争,迫使地主阶级在群众威力面前屈服低头,树立了农民群众在农村中的政治优势。……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以及耕畜、农具等,分给那些无地少地的农民,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二中“让他们自觉行动起来”指的是哪一事件?根据材料二,概括针对地主阶级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材料一与材料二叙述的两个事件,有何联系?

  • 4、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摘编自《明太祖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在政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及目的。

    材料二   军机处之所以创立,部分是由于雍正帝需要一个联系紧密的助手小班子帮他起草敕令;部分由于它是避开权势显赫的亲王,从而进一步巩固皇帝权力和提高行政效率的手段。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2)根据材料二,归纳军机处创立的目的。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明清时期皇权发展的趋势。
  • 5、二战后,昔日称雄世界的欧洲列强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来自苏联的威胁日益严重,而来自美国的政治控制也在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清醒地意识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为此,他们主张(     )
    A、成立欧盟 B、对抗苏联的威胁 C、欧洲联合 D、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 6、“1861年到1865年的美国内战,使美国进入了全面崛起的重要历史阶段。”其依据是美国内战(     )
    A、消除了种族歧视 B、扫除了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 C、颁布了1787年宪法 D、使美国获得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 7、1848年,在伦敦出版的一份宣言成为“所有国家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泛和最具国际性的著作。“该宣言(     )
    A、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是为第一国际起草的纲领 C、它的发表标志着无产阶级的诞生 D、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权宣言
  • 8、“通过这场运动,中国青年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发现了自己的力量。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从斗争实践中懂得,中国社会发展,中华民族振兴,中国人民幸福,必须依靠自己的英勇奋斗来实现……”这场运动(     )
    A、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B、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C、是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D、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 9、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段历史佳话,如果采用公元纪年的方式,发生在(     )
    A、公元前6世纪 B、公元6世纪 C、公元前7世纪 D、公元7世纪
  • 10、《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曹公军吏士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人马烧溺死者甚众。”材料描述的战役(     )
    A、推翻了商朝统治 B、秦军主力被歼灭 C、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D、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
  • 11、下图反映了西汉时期采取的措施是(     )

    A、“推恩令” B、“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顾海良主编《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绘制

    请阅读以上材料,选择材料中相互关联的事件(两个或两个以上),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并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响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1929年纽约流行的一首儿歌

    (1)根据材料一,简述1929—1933年美国社会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美国往地狱里冲”的原因。

    材料二:《农业调整法》与《全国工业复兴法》内容概括

           ·缩减种植面积·限制生产规模

           ·严控农业产出·规定价格水平

           ·销毁过剩产品·调节市场分配

           ·补助受损农民·维护劳工权益

    工人阶级在工厂中的话语权通过法律得以保障,资本家必须接受最高工时数和最低工资额,其他国家在效仿美国的过程中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工人阶级的民主权利范围……由国家承担国民社会保障经费、建设公共福利设施等举措,后被多个国家采用,并相继建立了一批高福利型的国家。

    ——摘编自兰岗《马克思主义与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影响》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及其影响。

  • 14、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究一【浏览图片——探索实践救国】

    材料一:

    (1)选择年代尺上任意一幅图片编写解说词。

    要求:能够较为完整地说明所选图片代表的事件,包括事件的概况和影响。

    探究二【阅读材料——力量铸就辉煌】

    材料二: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举办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信峰会……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新的重大贡献。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布局?有何作用?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朝是诗歌的繁荣时代,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出处

    节选诗句

    《登观音台望城》

    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寄汴州令狐相公》

    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宵酒客行

    《寄胡饼与杨万州》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送崔致远西游将还》

    十二乘船渡海来,文章感动中华国

    《正月十五夜灯诗》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帝京

    ——摘编自《以诗证史—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1)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时代气象。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气象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明清世情小说继承了宋、元话本的现实主义传统,作家们对世俗社会十分关注。在作品中,反映了他们的思想与情绪,塑造了一批市井人物形象,为文学史画廊增添了新的内容。如《拍案惊奇》卷一写到了苏州客商张乘运等专一做海外生意,“……中国货物,拿到那边,一倍就有三倍价。换了那边货物,带到中国,也是如此。”

    ——摘编自《明清小说与明清江苏经济》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明清小说的特点及其反映的时代背景。
  • 16、2024年3月1日,位于济南市济阳区的青宁村墓地获评为2023年度山东省五大考古新发现。该墓地出土大量瓷碗、瓷罐为研究济南地区明清瓷器的演变规律提供了丰富资料。下列哪幅图片的瓷器最有可能在明朝才得以畅销海内外(     )
    A、青花扁壶 B、陕西出土的秘色瓷 C、唐三彩骑驼乐舞俑 D、邢窑白釉葵口碗
  • 17、《元史·地理志》记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为了对辽阔疆域进行有效治理,元在边疆地区设置相应的管理机构。以下属于元朝对边疆地区实施的管理措施是(     )
    A、在西北地区设置了西域都护 B、派出文成公主与吐蕃和亲 C、西藏由宣政院直接统辖 D、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
  • 18、下侧柱状图说明两宋时期(     )

    A、宰相权力的削弱 B、纸币的大量发行 C、海外贸易的发展 D、手工业兴盛
  • 19、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据此可知,科举制(     )
    A、有利于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使社会的阶层流动性增强 D、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
  • 20、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三国历史时期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出土的三国吴简 B、司马迁《史记》` C、电视剧《三国演义》 D、译注本《齐民要术》
上一页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