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科学开学考试模拟卷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6节 健康生活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5节 遗传与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5节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三章第5节 人的运动系统和保健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四章第4节 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一章第4节 生物的进化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4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 第三章第4节 非传染性疾病 同步练习
- 2017-2018学年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学期第二章第3节 生物群落 同步练习
-
1、如图所示,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射向凹透镜,请画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和经过凹、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并在图中标出平面镜中入射角的度数。

-
2、在我国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火生。”下列关于该记载解释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3、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从左向右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
4、根据表格数据可推论所用凸透镜的焦距f满足( )
次序
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
像的性质
1
24 cm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20cm
倒立、放大的实像
3
4 cm
正立、放大的虚像
A、4 cm<f<24 cm B、10 cm<f<20cm C、10 cm<f<12 cm D、4 cm<f<20cm -
5、如图所示为“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实验时,某同学首先使发光点 S、凸透镜L 和光屏 P 的中心处于同一高度;其次当他把发光点 S 移到图示位置时(图中MN为光具座的标尺即刻度尺),发现发光点 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成为平行光;然后他再用一烛焰S'在图示位置上取代发光点 S。这时,要使烛焰S'在光屏P 上成清晰的像,以下几种操作中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P 向左移适当距离 B、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和光屏P 不动,只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 C、在图示位置时,保持烛焰S'和光屏 P 不动,只将透镜L向右移适当距离 D、在图示位置时,保持透镜L不动,将烛焰S'向左移适当距离,再将光屏 P 向右移适当距离 -
6、将一透明空杯放在两支颜色不同,大小相同的蜡烛前,透过杯子可观察到被遮挡与未遮挡的两个部分。当给杯子装入水后,透过杯子装水部分居然看到蜡烛“错位”且变粗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水部分的杯子水平看去与凸透镜效果相似 B、“错位”现象是由光的折射引起的 C、“错位”变粗部分的蜡烛的像是虚像 D、若要“错位”变粗的部分变细,杯子应远离蜡烛 -
7、小滨和小江决定用如图所示的器材做光学实验。小滨将一根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此时在薄膜上呈现了一个像;小江把一块凸透镜嵌入小孔中,刚好也在薄膜上出现了一个清晰的像。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两次实验成像的原理都是光的折射 B、两次实验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C、两次实验在薄膜上成的像都是实像 D、小滨在第二次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的位置适当向右移动,此时向右移动薄膜可以得到清晰的像 -
8、当小实将遮光板置于主轴某一位置时,发现光屏上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则光屏、凸透镜、遮光板和发光体AB 的位置关系是( )
A、
B、
C、
D、
-
9、如图所示是物理兴趣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
(1)、如图甲,让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cm;(2)、实验前首先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目的是;(3)、当蜡烛、凸透镜、光屏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乙时,光屏上成倒立(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4)、将蜡烛移到35 cm刻度线处,若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像将(填“变大”“不变”或“变小”);(5)、将蜡烛移至45 cm刻度线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始终承接不到烛焰清晰的像。此时应在凸透镜(填“左侧”或“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像的特点;(6)、如果将蜡烛换成“F”字LED 光源,其优点是(只写一条即可)。 -
10、判断某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观察得到的是实像,观察不到的是虚像 B、光屏上所成的不清晰的像是虚像,清晰的像是实像 C、不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虚像,能在光屏上成像的是实像 D、和物体相比,放大的是虚像,缩小的是实像
-
11、如图所示为实验室用显微镜和天文望远镜,关于图中两种仪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放大镜 B、天文望远镜的目镜相当于投影仪,物镜相当于照相机 C、用显微镜观察物体,看到的像是正立的 D、天文望远镜的目镜和物镜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但成像特点不同 -
12、如图是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在传感器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远离花朵 B、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为了拍摄整株花朵,物距应大于二倍焦距 -
13、如图所示为商场门口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它主要由光源、广告片和焦距为f 的凸透镜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小于f B、地面上的广告图标是倒立、放大的虚像 C、该广告灯的成像原理与投影仪相同,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为了能从不同角度看见广告图标,应投影在光滑的地面 -
14、中国青铜时代始于公元前2000年,青铜器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观赏价值。如图所示,考古学家用焦距为10cm的放大镜观察出土的青铜器件,他看到的是正立、的(填“虚”或“实”)像,此时,该物件与放大镜的距离应(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0 cm。

-
15、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 和10 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f=5cm、h=10cm B、f=10cm、h=12 cm C、f=5cm、h=12cm D、f=10cm、h=6cm -
16、图示为一种身高测量仪,其顶部的感应器竖直向下发射超声波信号,经下方物体反射后返回,被感应器接收。某同学站上测高台,感应器记录到信号从发射到接收所经历的时间为 已知感应器距测高台的高度为2.5m,空气中的声速取340 m/s,则该同学的身高为 ( )
A、1.70m B、1.65m C、0.85m D、0.80m -
17、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 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18、次声波能够绕过障碍物传得很远,下列事例应用这个特点工作的是 ( )A、胎儿身体状况诊断 B、声呐 C、眼镜清洗 D、地震监测
-
19、屏下指纹的“全面屏”手机变得越来越普及,与传统指纹识别不同,该手机采用超声波指纹识别技术,通过发射超声波扫描紧贴屏幕的指纹,并根据接收到的反射波分析得出指纹的信息,进行比对解锁。该系统向手指上若干个位置发射超声波,检测到被手指反射的信号时所需的时间随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下列指纹的大致形状,最符合的是( )
A、
B、
C、
D、
-
20、超声手术刀是通过从不同角度向病变组织发射多束超声波,从而实现准确“烧死”病变细胞。手术过程中,与医生、护士之间的说话声相比,超声波具有的特点是( )A、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B、振动频率高,方向性差,能量分散 C、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好,能量集中 D、振动频率低,方向性差,能量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