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实验小组对某河水的酸碱性进行调查,确定三处采样点(如示意图,其数值为该处河水的pH)。

    (1)、三处采样点中,水质碱性最强的采样点是
    (2)、分析数据发现,采样点丙的酸碱度因支流小溪水的汇入而变化较大,可推知支流小溪水呈(填“酸性”或“碱性”或“中性”)。
    (3)、若要检验小溪中是否有硫酸根离子,可用溶液来检验。
  • 2、2024年9月10日,华为以惊人的“三折叠”设计震撼了全球科技界。“三折叠”手机屏幕的主要材料是聚酰亚胺(PI)薄膜,其化学式为(C16H66O6N2)n。

    (1)、聚酰亚胺属于(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2)、一个聚酰亚胺分子中碳、氢、氧、氮原子个数比为
    (3)、相较于传统的玻璃膜,PI薄膜的使用大大减轻了手机的质量,并使手机在反复折叠过程中仍保持屏幕的平整度,即使在高温环境和多次触压下也不易变形,延长使用寿命。下列P1薄膜的性质有利于实现其用途的是____(可多选)
    A、密度较小 B、强柔韧性 C、低透光率 D、高耐热性
  • 3、府东路过江通道是连接我县瓯北与鹿城区的重要工程,该通道以隧道跨越瓯江。工程现已开工,将使用盾构机(如图)挖掘隧道。盾构机体积极为庞大,需将其拆成多个部件吊装到施工现场。已知部件总质量3×104=千克,部件花费10秒钟水平平移10米,再竖直移动16秒钟下降20米,则部件重力做功 焦,下降时重力做功功率为瓦。

  • 4、“捶草印花”是一种起源于明清时期的传统草木印染工艺。捶打植物花叶,使汁液浸染在布料上印出图案,某小组通过下列各环节体验印染过程。

    (1)、布料清洗:先用碱去除布料上的油脂,漂洗后再加醋酸调节至中性。请写出利用pH试纸测定溶液pH的方法: 
    (2)、印花调色:通过调节溶液pH使布料呈现不同颜色。牵牛花颜色随溶液酸碱性变化如表所示。将印花后的布放入水中,往水中加入碳酸钠后,渗有牵牛花汁的布料颜色为

    花种类

    酸碱性

    酸性

    中性

    碱性

    牵牛花

    红色

    紫色

    蓝色

  • 5、向盛有一定量稀硫酸的烧杯中不断滴入碳酸钠溶液,反应中有关量的变化如图,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6、如图所示,小科在相同时间内,用相同大小的力,将不同质量的物体在不同的水平面上分别移动相同的距离。在此过程中,该力所做功的大小分别为 W1W2,功率的大小分别为 P1P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 7、从微观视角看物质的变化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分别表示生成氯化钠的不同的化学反应。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中的反应本质是 H++OH=H2O B、图乙中涉及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图乙中属于氧化物的物质有两种 D、质量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也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滴加两滴紫色石蕊试液,振后溶液的颜色呈紫色
  • 8、除去下列物质中含有的杂质,所用试剂和方法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杂试剂和方法

    A

    稀盐酸 H2SO4

    加入足量CuO,过滤

    B

    CO(CO2)

    将气体通过足量的氢氧化钠浓溶液

    C

     CaCO3CaO

    高温煅烧

    D

    NaOH 溶液 CaOH2

    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
  • 9、生物检索表常用于鉴定生物的种类。小科同学参照二歧分类检索表制作了氢氧化钙、盐酸、氢氧化钠、硫酸四种溶液的物质检索表(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la溶液呈酸性…...2

    1b△             …...3

    2a与 BaCl2反应有沉淀…...甲

    2b与BaCl2反应无沉淀…...乙

    3a与CO2反应有沉淀…...丙

    3b与CO2反应无现象…...氧化钠

    A、甲表示盐酸 B、乙表示硫酸 C、丙表示硫酸 D、“△”代表是溶液不呈酸性
  • 10、某兴趣小组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如下图所示,取三根洁净无锈的铁钉,分别放置在三个不同环境中,一周后观察铁钉生锈情况并记录如下。

    已知:氧气在一定量的水中的溶解量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在植物油中非常难溶。

    实验

    现象

    在液面附近,铁钉生锈严重

    铁钉无明显变化

    铁钉无明显变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和②中煮沸蒸馏水是为了除去水中 O2 B、②和③中,铁钉没有生锈的原因相同 C、对比①和②,可知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氧气接触 D、对比①和③,可知铁钉生锈的条件是铁钉与水接触
  • 11、图甲为烧烤用的“金属纸”,为了鉴别其主要成分是铝(Al)还是锡(Sn),根据图乙下列物质可行的是(    )

    A、稀盐酸 B、MgCl2溶液 C、FeSO4溶液 D、AgNO3溶液
  • 12、如图所示的情景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是 ( )
    A、箭离开弓的过程 B、杠铃被举起的过程 C、蹦床运动员跳起上升的过程 D、运动员下落的过程
  • 13、冬日山间美味当属冬笋,在冬笋生长初期,应施用复合肥或有机肥,以提供充足的营养。以下施用的化肥中属于复合肥的是( )
    A、K2CO3 B、CaH2PO42 C、KNO3 D、CO(NH2)2
  • 14、科学实验在科学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 15、中华民族的传统工艺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甲骨刻字 B、铁水铸锅 C、陶瓷烧制 D、窗花剪纸
  • 16、以下为某校学生进行“温度计发展史”的项目化学习的部分片段,通过查阅资料整理了温度计发展史,请完成下列问题:

    气体温度计:一根一端带玻璃泡的细玻璃管,另一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密封一定质量的空气。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环境相应的温度。

    (1)、液体温度计:如图甲是小科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2)、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铜片和铁片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当气温升高时,指针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由此可推测,铜与铁的膨胀程度相比较,膨胀程度大(选填“铜片”“铁片”或“无法确定”)。
  • 17、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制作方法:找一个底部平整的玻璃瓶,然后在玻璃瓶上贴上一张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粗细均匀),用量筒量取100mL水全部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刻度,然后用刻度尺将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等分成10份,分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mL。这样就制作出分度值为10mL的量筒了。丽丽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两个量筒,如图甲、乙所示,请判断哪个量筒更精确?并说明理由。

  • 18、某同学发现家里有个废弃的小灯泡,突发奇想,想测出灯泡的体积,小灯泡不能沉入水中,为测量废弃小灯泡的体积,某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
    (1)、图中实验测量没有必要的是(填图下字母);
    (2)、 小灯泡的体积是cm3
    (3)、若做D步骤时,该同学读数时是俯视的,实验结果将(选填“偏大”、“偏小”或“无明显影响”);
    (4)、量筒中水的多少对实验有没有影响,并说出理由
  • 19、以下为某校学习小组进行“自制简易温度计”的部分环节,请回答:

    任务:利用生活中的器材设计并制作简易温度计。

    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吸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

    (1)、该小组设计的简易温度计如图甲所示,在玻璃瓶中装满液体,塞上瓶塞,将吸管插入瓶塞。对于玻璃瓶的选择,同学们有不同的观点:

    观点1:应使用容积为20mL 的玻璃瓶。

    观点2:应使用容积为100mL 的玻璃瓶。

    从能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角度考虑,应选择(填“观点 1”或“观点2”)。

    (2)、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标出刻度。

    ①标注100℃刻度:将简易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硬纸板上标出刻度。

    ②标注0℃刻度: , 待液柱稳定后在硬纸板上标出刻度。

    ③量出0℃和100℃之间的距离是50cm, 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 标定刻度。

    (3)、评价:用自制简易温度计测量39.5℃的温水,显示吸管中液面在距0℃刻度19.5cm处。根据评价表,此简易温度计属于等级。

    评价等级

    优秀

    良好

    合格

    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1℃以内

    误差在±2℃以内

    误差在±3℃以内

  • 20、流程图可以表明事件发生的顺序。请你根据细胞的发现过程,构建一个流程图,用于展示胡克、施莱登、施旺、魏尔肖等人在认识细胞的过程中所做的贡献。

上一页 152 153 154 155 15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