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把蜡烛和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然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 , 直到呈现出最清晰的像,然后比较蜡烛和光屏分别到凸透镜的距离。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接下来的探究操作不必要的是 ( )(填字母)
    A、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蜡烛的像 B、在凸透镜左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C、在凸透镜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的像.
  • 2、在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下端扎上橡皮膜,把它按入水中使橡皮膜处于水面下10厘米处如图所示,当往管内注入水至 10厘米处时,橡皮膜(选填“上凸”“下凹”或“水平”,下同);当往管内注入盐水至10厘米处时,橡皮膜

  • 3、起重机的钢绳吊着5000N的重物,先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后静止在空中,再以1m/s的速度匀速下降,在这三个运动状态下,钢绳对重物的拉力分别为F1 , F2 , F3 , 则F1F2F3(填“>”“<”或“=”)。
  •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xOy内,发光点位于P(0,4)位置处,平面镜MN竖直放置,其两端M、N的坐标分别为(3,1)和(3,0),P点通过平面镜 MN 反射到竖直平面y轴的右半部分某一区域(注意:右半部分包括右上和右下两部分),则通过反射照亮该区域的面积为m2(图中长度单位为米)。

  • 5、将电视机音量调大,是增大了声音的;女高音的“高”是指声音的高。(选填“音色”或“响度”或“音调”)
  • 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叠放着甲、乙两个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乙、甲以相同的速度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乙物体受到的作用力的个数(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 7、如图所示是市场上的一种“逍遥椅”,关于它的说法,不符合科学规律的是( )

    A、躺者用脚蹬地,椅子就向后晃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躺者用脚蹬地,椅子就向后晃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椅子晃动速度越来越小,说明椅子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 D、使用这种椅子,地面上容易留下压痕,是由于压强较大
  • 8、晶晶在超市买了一块豆腐、一棵圆白菜、一盒鸡蛋,根据你学的物理知识,你觉得如图所示的哪种装袋方式最合理( )
    A、 B、 C、 D、
  • 9、北京冬奥会上,机器人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图,是机器人在水平地面上行走,与其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地面对机器人的摩擦力 B、机器人对地球的吸引力 C、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 D、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 10、如图所示的绳结,有很多种打法,可应用于救援、攀岩、运输等,绳结能成形和起作用是因为绳和绳之间有( )

    A、重力 B、吸引力 C、弹力 D、摩擦力
  • 11、学习了透镜的有关知识后,为了把一束从左侧射入的较宽的平行光变为较窄的平行光,小王同学找来了三只薄透镜,其中凸透镜L1的焦距是5cm,凸透镜L2的焦距是3cm,凹透镜L3的焦距是2cm。小王分别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种光路,能够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 12、如图所示为某学校用玻璃罩罩着的刻字石碑,在某些情况下碑文很难看清。小宁认为:

    ①用玻璃罩能有效防止雨水对碑文的侵蚀;

    ②石碑局部发生了镜面反射;

    ③罩外的树木通过玻璃表面反射成了虚像;

    ④若罩外的光线再强一点,碑文看起来一定会更清晰;

    ⑤若罩内能给石碑一定的照明,碑文看起来会更清晰。

    其中合理的是 ( )

    A、①②③④ B、B. 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⑤
  • 13、科研人员用低音频灭火装置进行灭火,如图所示,装置通过发出30-60Hz的低频声波,在短短数秒内就扑灭了火焰。下列关于低音频灭火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低音频灭火装置发出的声音人耳可以听到 B、声波可以灭火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C、低音频灭火装置也需要振动发声 D、装置发出的低频声波指的是其发声的响度
  • 14、如果声音的速度为0.1m/s,小华看到前方的小明正在步行前进,于是一边奔跑一边对小明大声喊道:“小——明——,快——停——下。”此时发生的情况是( )
    A、和正常一样 B、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小——明——,快——停——下。” C、小明什么也听不到 D、小华追上小明后听到“下——停——快,——明——小。”
  • 15、连云港碱厂年产纯碱120万吨,是我国三大纯碱生产企业之一。它的产品除了纯碱外,还有氧化钙和碳酸氢钠。其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主要化学反应有:

     NaCl+NH3+CO2+H2O=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CO2+H2O

    请回答:

    (1)、过程中需要的CO2 , 可由石灰石高温煅烧得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该厂生产的纯碱是否属于优等品(国家规定:优等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不低于99.2%),试剂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称取样品10.65g,加水完全溶解,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固体19.70g。

    方案二:测量一定质量的样品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用图2所示的装置,通过测量排出水的体积,计算样品的纯度。

    (2)、利用方案一的方法,通过计算(写出计算过程)判断该厂的产品是否属于优等品?(杂质可溶于水且不与氯化钡反应,结果保留1位小数)
    (3)、请你对方案二做出评价分析(是否可行?结果测量是否准确?)

  • 16、学校项目化小组制作了一艘“化学船”,其结构如图所示。为了使船在水面上平稳前进,请写出所选液体物质A和固体物质B的化学式,并解释船体能前进的原因,说出该“化学船”实现的能量形式转化过程。

  • 17、小科查阅资料发现: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中,若反应过程加热的时间不够,得到的固体产物是铜和氧化亚铜(Cu2O)组成的混合物。于是他对反应生成物的生成情况进行了如下探究:利用图甲所示实验装置,称取若干份质量均为0.8克的氧化铜,在相同条件下分别用氢气还原,加热不同时间,检测固体中氧化亚铜的质量,结果如图乙。

    (1)、实验装置中通入氢气的导管末端应位于试管(选填“①”、“②”或“③”)处,理由是:
    (2)、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 
    (3)、利用图甲装置进行实验时,理论上还原0.8克的氧化铜,只要0.02克氢气即可,可实际氢气用量远大于0.02克,其原因是 。(写出一点即可)
    (4)、小科查阅了相关资料: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过程中发生了如下反应:

     I:2CuO+H2=Cu2O+H2O     

    II:H2+CuO=2Cu+H2O

    根据图乙所示的数据,进一步计算分析,可以确定以上两个反应是的。(选填“同时进行”或“分步进行)

  • 18、某学校科技节推出了一种新型保龄球游戏,参赛者将保龄球从一个斜坡上由静止释放,滚上另一个斜坡后撞击斜坡上的塑料瓶,撞倒塑料瓶数量多者获胜。小明提出疑问:保龄球撞倒塑料瓶的数量是否与斜坡倾角大小0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
    (1)、若不考虑阻力,保龄球在左侧斜坡下滑过程中机械能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为保证每次保龄球冲上右侧斜坡的初速度不变,小明的做法是
    (3)、经过多次实验得到数据如图乙。小明判断将斜坡放平(θ=0°),保龄球撞击的塑料瓶数量最多,其依据是 
    (4)、若将保龄球置于Q点由静止释放,不考虑阻力,请分析是否能完成以上实验,并说明理由: 
  • 19、小科在某菜市场看到卖鱼的老板将一勺白色粉末加入水中,水中奄奄一息的鱼很快张开嘴,活蹦乱跳起来。小科对这种“白色粉末”很感兴趣,经查阅这种“白色粉末”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 Na2CO4,常温下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于是进行了相关探究。
    (1)、小科将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并收集产生的气体,经检验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
    (2)、过碳酸钠与水反应后得到的碱性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根据过碳酸钠与水的组成作出以下猜想,请补充填写猜想③:

    猜想①: Na2CO3; 猜想②: NaOH和Na2CO3; 猜想③: 

    (3)、小科经过经过思考设计实验方案:取上述溶液于试管,加入足量的 Ca(OH)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静置后向上层清液加入酚酞试液,观察到试液变红,说明猜想②正确。小明觉得该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 20、小明取一包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查阅资料发现其成分除铁粉外,可能含有碳粉、 Na2CO3NaCl、Fe2O3等。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

    (1)、过滤操作中除过滤操作中除了需带铁圈的铁架台、滤纸、玻璃棒、烧杯外,还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2)、试剂X的名称是
    (3)、按照图中实验已经验证了某食品包装袋内的“脱氧剂”除了铁还含有的成分是
上一页 151 152 153 154 15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