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我国古代纺织业常用氢氧化钾作漂洗的洗涤剂。古人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成贝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再与碳酸钾溶液(可从草木灰中获得)反应制得氢氧化钾,生产流程如图所示(物质Y 为氧化物);

    (1)、物质X的化学式为
    (2)、写出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
    (3)、为了减少碳排放,流程中的物质 Y可以来源于反应(填“①”“②”或“③”)。
  • 2、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的可溶性碱的性质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用U形管改进后的创新实验装置,石蜡使左右两边气体不相通,同时取下U形管两端的橡胶塞,开始反应。能证明NaOH 与CO2 发生反应的证据是.
    (2)、为验证 Ca(OH)2 能与某些盐反应且不是碱的通性,可选择的物质是____.(填字母)
    A、BaCO3 B、Na2 CO3 C、BaNO32 D、CuSO4
  • 3、以下科学家是一种实现二氧化碳转化为重要原料二甲醚(化学式为 C2H6O)的途径:

    (1)、转化①是二氧化碳与一种常见单质反应生成甲醇和水,这种单质的化学式为
    (2)、转化②是甲醇发生分解反应生成二甲醚和水,反应中生成二甲醚和水的分子数之比为
  • 4、下列物质中:①氧化铜;②氯化钠溶液;③石灰石;④汞;⑤生铁; Na2CO310H2O;(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有    (2)属于单质的是
  • 5、某溶液中溶质可能是HCl、Na2CO3、H2SO4、CuCl2 中的一种或多种,为探究溶质的成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 Ba(OH)2 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 Ba(OH)2 溶液质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 Na2CO3和H2SO4 B、b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只有一种溶质 C、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阴离子只有 OH- D、沉淀出现前烧杯内溶液的pH 不断增大。
  • 6、分离、检验、鉴别、除杂是最基本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法

    A

    分离CaO和CaCO3的固体混合物

    加适量水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

    B

    CO2中有HCl

    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洗气

    C

    鉴别NH4 Cl和NH4 NO3固体

    取样,加熟石灰混合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氯化钙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盐酸

    加入足量的碳酸钙,过滤

    A、A B、B C、C D、D
  • 7、小乐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Al(NO3 )3、 Fe(NO3)2 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将混合物过滤得到滤液和滤渣。已知混合溶液中的某些阳离子个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②表示的阳离子是 Ag+ B、③表示的阳离子是Zn2+ C、过滤得到的滤渣中只有 Ag和 Fe D、过滤得到的滤液中只有 Zn(NO3 )2 和 Al(NO3)3
  • 8、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
    A、Cu氯化银CuCl2氢氧化钠CuOH2 B、Fe氧气 点燃Fe2O3稀盐酸FeCl3 C、Na2SO4碳酸钡Na2CO3溶液氢氧化钙NaOH溶液 D、CO2澄清石灰水CaCO3稀盐酸CaCl2溶液
  • 9、下面是四种制取ZnSO4 的化学反应:

    ① Zn+H2SO4=ZnSO4+H2  
    ② ZnO+H2SO4=ZnSO4+H2O
    ③ ZnOH2+H2SO4=ZnSO4+2H2O  
    ZnCO3+H2SO4=ZnSO4+H2O+CO2
    对这四个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①是置换反应 B、反应②中锌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③实质是Zn2+和SO42-的反应 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 10、下列离子能在ρH=2的(无色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Cl-、K+、SO4 2-、Na+ B、K+,SO42,Cu2+,NO3 C、SO42Fe3+Na+OH D、Ca2+Cl,CO32Na+
  • 11、酸碱盐的用途非常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可用稀盐酸除铁锈 B、可用 Ca(OH)2 治疗胃酸过多 C、NaOH 固体易潮解,可以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D、农业上常用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 12、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①探究铁锈蚀的条件 B、②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③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 D、④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 13、科学实验要规范操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测定溶液的pH 值 B、稀释浓硫酸 C、加入锌粒 D、干燥氢气
  • 14、为了干燥SO2 气体,可以选择下列物质中的( )
    A、稀硫酸 B、浓硫酸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固体
  • 15、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溶液质量减小的是( )
    A、浓盐酸 B、浓硫酸 C、氢氧化钠溶液 D、澄清石灰水
  • 16、观察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以下是某同学通过直观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其中描述恰当的是()
    A、敞开浓盐酸试剂瓶口出现白雾 B、用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1.48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生成碳酸钙 D、锌粒中加入稀硫酸看到氢气生成
  • 17、在豆腐脑制作的部分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洗豆 B、磨豆制浆 C、过滤豆渣 D、烧柴煮浆
  • 18、某科学兴趣小组开展“各种污染物对青蛙受精卵孵化率的影响”的探究活动:

    实验组号

    受精卵数量/只

    模拟环境

    1

    100

    A

    2

    100

    清水和化肥

    3

    100

    清水和洗涤剂

    (1)、他们提出的问题是:
    (2)、他们做出的假设是:各种污染物会降低青蛙受精卵的孵化率。他们采集了一定数量的青蛙受精卵随机平均分成组,以化肥、洗涤剂作为污染物,在鱼缸中进行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表格中 A 处应填入

    ②支持上述假设的实验现象是:

  • 19、小组同学外出旅游,小城和小东各携带了差不多温度的开水,但不到一个小时,小城保温杯中的水已经变凉了,小东保温杯中的水却还是暖暖的。于是他们提出问题:保温杯的保温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同时利用家里两个不同品牌的智能保温杯(能显示杯内液体的温度)进行探究,并作了以下猜想:

    猜想一: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能跟保温杯的材料有关。

    猜想二: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能跟所装液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能跟所装液体的种类有关。

    为了验证猜想一,他们用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相同容积的保温杯装满沸水,放置在同一室内,所测的数据如表所示。

    时间/h

    0

    0.5

    1.0

    1.5

    2.0

    2.5

    3.0

    3.5

    水的温度/℃

    玻璃保温杯

    100

    60

    50

    40

    30

    20

    20

    20

    不锈钢保温杯

    100

    80

    60

    50

    40

    30

    25

    20

    (1)、保温杯的保温效果可以通过来比较。
    (2)、分析数据可得出结论:
    (3)、若要验证猜想三,应用同种材质的保温杯,装入的液体。
  • 20、有人说:“碳酸饮料可延长鲜花的保鲜期。”小城对此表示怀疑并展开如下探究:①在两个相同的花瓶里分别加入等量的清水、可乐;②在每个花瓶里各插入一枝生长状况相同的玫瑰花枝条;③将两个花瓶放在适宜的环境中,记录花朵的保鲜程度。观察、统计结果并记录如表所示:

    时间

    第2天

    第4天

    第6天

    第8天

    A组(清水)

    鲜艳

    萎蔫

    枯萎

    枯萎、掉叶

    B组(可乐)

    鲜艳

    鲜艳

    萎蔫

    枯萎

    (1)、小城设计A组实验的目的是
    (2)、小城设计的实验方案有何不足之处?
    (3)、根据记录的结果分析,可得出的结论是
上一页 111 112 113 114 1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