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学习了物体的沉浮条件后,小舟做了如图实验:在两个薄气球中加满温水,扎紧后剪去多余部分,分别浸没于盛有冷水与热水的玻璃杯中。若不计气球自重,放手后两气球的运动情况是( )A、冷水、热水中都下沉 B、冷水中下沉,热水中上升 C、冷水、热水中都上升 D、冷水中上升,热水中下沉
-
2、如图所示,在家庭小实验中,某同学想让沉底的鸡蛋漂浮在水面上,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向杯子中加盐 B、向杯子中加水 C、倒出少量的水 D、轻轻摇晃杯子
-
3、【情境·问题】观察鸡蛋沉浮实验现象,如图所示。若有条件体验实验,可使用不同密度的盐水进行实验。(1)、问:如何判断鸡蛋在某种液体中是上浮的还是下沉的?
答:鸡蛋浸没在液体中,可以根据其所受到的和进行判断,也可根据鸡蛋的平均密度和的密度进行判别。
(2)、【温故·过关】活动1:根据物体受力示意图,梳理“物体的沉浮条件”知识点。
物体的沉浮条件:
条件(物体完全浸没到液体中)
过程
状态
F浮G(ρ液>ρ物)
上浮
(F浮G)
F浮G(ρ液=ρ物)
悬浮
停留在任意位置
F浮G(ρ液<ρ物)
沉底
(3)、活动2:取一支金属材质制成的空牙膏管,先将它挤瘪,拧紧盖后放入水中,如图甲。而后将牙膏管从水中取出,撑开它并拧紧盖后再放入水中,如图乙。两次牙膏管所受的重力均为G(空气质量忽略不计)。排开水的体积V甲< V乙 , 所受的浮力F甲和 F乙。问:①两次牙膏管所受浮力F甲和 F乙大小关系是F甲F乙。
②同一支牙膏管为什么会出现甲、乙两种不同情况?请用公式推理的方式说明。
(4)、活动3:如图甲,一艘用钢铁(密度大于水)制成的超级大轮船在海面上。轮船的排水量为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由排水量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 轮船受到的浮力 轮船和货物共重G=mg。如图乙是潜水艇上浮和下潜的示意图。回答问题,并梳理“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点。①钢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用钢铁做成的轮船可以漂浮在海面上的理由是:做成“空心”的轮船,排开水的大大增加,只要它的体积够大,所受浮力就可以大大超过 , 轮船就可以漂浮在海面上。
②轮船的排水量是什么物理量?(选填“浮力”或“质量”)。
③潜水艇可以实现下潜和上浮的原因是:向潜水艇的水箱注水后,当自身大于浮力时,下潜;反之,上浮。
(5)、【归纳·知新】活动4:图甲是密度计的原理图,其中 图乙是飞艇和热气球在高空中的场景图,气囊里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气囊的大小可变。根据上述信息,梳理“浮沉条件的应用”知识点。
浮沉条件的应用:
①轮船利用物体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轮船做成“空心”以增加排开水的体积,继而增加。
②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的来实现的。
③密度计利用物体在液面上的条件工作。其刻度“下上”是因为 , 密度计浸入液体越深,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也就越 , 而g一定,故液体的密度就越小。
④飞艇和热气球都是利用气体的来升空的,靠改变气囊里气体的 , 从而改变浮力的大小来实现浮沉。
-
4、有一创新实践小组对阿基米德实验进行探究,他们用两个相同的弹簧测力计A和B、饮料瓶和吸管组成的溢水杯、薄塑料袋(质量忽略不计)进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向下移动水平横杆,使重物缓慢浸入盛满水的溢水杯中,观察到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逐渐 , 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逐渐(前两空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且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量(选填“相等”或“不相等”)。(2)、该实验的优点是____(多选)。A、弹簧测力计A的示数就是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 B、实验中能同步观察弹簧测力计A、B示数的变化 C、弹簧测力计固定、示数更稳定
-
5、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图甲和图乙,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提出了浮力大小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的猜想:①与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有关。②与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③与液体的密度有关。(1)、写出能够支持猜想③的一个生活现象:(2)、进行探究时,实验步骤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观察并分别比较图中有关数据可知: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N。(3)、当物体从接触水面开始,到浸没于水中,直至浸没到更深位置(未触底),在图乙中能表示出此过程物体所受浮力F与浸入水中深度h关系的图线是(选填“①”或“②”)。
-
6、已建成的港珠澳大桥由桥梁和海底隧道组成,隧道由一节一节用钢筋混凝土做成的空心沉管连接而成,如图所示。建造隧道时,先将沉管两端密封,如同一个巨大的长方体空心箱子,然后让其漂浮在海面上,再用船将密封沉管拖到预定海面,向其内部灌水使之沉入海底。
问:当密封沉管灌水下沉到海底后,将其下半部分埋入海底的泥沙中,再将灌入其中的海水全部抽出,此时空心密封沉管会不会上浮,为什么?
-
7、浮力是大家熟悉的科学概念。下列物体没有受到浮力的是( )A、在海洋中行驶的“福建号”航母
B、飘浮在空中的“极目一号”浮空艇
C、成功着陆月球背面的“嫦娥六号”
D、“沉在”海底的沉船
-
8、如图,用力把重力G=3N的测力计压在水平桌面上,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力F=50N,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桌面的面积 用题中物理量符号写出测力计对桌面的压强表达式为 , 该压强的大小是Pa。
-
9、如图所示,一个装有水的平底密闭矿泉水瓶,先正立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再倒立放置。两次放置时,瓶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 F乙 , 瓶对桌面的压强分别为 p甲和 p乙 , 则( )A、 B、p甲>P乙 C、 D、
-
10、如图所示是切年糕的场景,爸爸说将年糕竖着切(图甲)比横着切(图乙)要省力。竖着切更省力的原因是减小了。
-
11、电动自行车驾驶人应佩戴安全头盔并扣好系带。如图所示,系带设计得比较宽是为了( )A、增大压力 B、减小压力 C、增大压强 D、减小压强
-
12、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同学利用多块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2)、对比甲、丙两图,该同学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这个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13、【情境·问题】在气球下面放一枚钉子(如图甲),气球很容易被刺破,而在气球下面放密密麻麻的钉子时,即使用很大的力压气球,气球也很难被钉子刺破(如图乙)。(1)、问:钉子数量增加后,就很难刺破气球,为什么?(2)、【温故·过关】
活动1:为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小科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
①实验中用海绵的凹陷程度来显示 , 这种方法叫。
②通过甲、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通过乙、丙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3)、活动2:压强是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如同速度一样。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公式为v=s/t,单位是复合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m/s。对照速度,补充完成压强的定义、意义、公式、单位等的内容。①压强是单位受到的。
②压强引入的目标意义:可以比较的效果。
③压强的计算公式:。
④压强的单位有(多写几个复合单位),国际单位中主单位是 ,简称“帕”。
⑤1帕的意义: , 请举出生活中压强为1帕的事例:。
(4)、活动3:在日常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压强,有时需要减小压强。问:图甲和图乙的事物分别通过什么方法增大或减小压强?
图甲:。
图乙:。
(5)、【归纳·知新】活动4:①如图所示,将砝码放置于薄板上,并依次采取甲、乙、丙三种方式。从甲→丙的过程中,薄板的形变逐渐 , 说明薄板受到砝码对它压力大小的变化是。
②圆柱体重物放置在长方体物体上(如下图甲),两块长方体物体叠放在一起(如下图乙)。请用“斜线”标出甲、乙两图中,下方物体受到的压力的受力面积。
③压力是指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其方向是。而压力的大小不与物体的重力直接相关,当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的大小物体重力的大小。
④受力面积并不等同于物体的底面积,同样,接触面积并不一定等同于受力面积。但在特定情况下,即当接触面上的所有区域均受到力的作用时,接触面积受力面积。
-
14、把卡片放在瓶口上面,再将光滑的扣子放在卡片上。待静止后,用手指使劲弹一下卡片,卡片飞出去,但扣子落入了瓶中,如图所示。关于这个游戏说法正确的是( )A、扣子静止时对卡片的压力与扣子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卡片被弹开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用光滑的扣子是为了增大扣子与卡片之间的摩擦力 D、扣子不随卡片飞出是因为扣子没有受到惯性
-
15、如图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艘航母“山东舰”在海上进行科目训练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战斗机从甲板上起飞后,航母受到的浮力变小 B、航母能浮在海面上是因为它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总重力 C、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战斗机对甲板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甲板上的战斗机受到的重力与甲板对战斗机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6、小金在进行百米赛跑时经历了加速、减速等阶段,最终冲过终点线。以下关于惯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金加速跑时的惯性比减速跑时大 B、小金冲过终点线,停下来时没有惯性 C、小金整个跑步过程惯性大小不变 D、小金在加速、减速等运动状态改变时才有惯性
-
17、如图所示,冰墩墩正协助王亚平完成“天宫课堂”中太空抛物实验。(1)、王亚平轻轻地用食指弹了一下冰墩墩,冰墩墩就做起了空翻动作,这说明。(2)、王亚平将冰墩墩平推给叶光富,冰墩墩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下坠,而是沿着推出的方向做近似匀速前进。
①冰墩墩被推出后,继续前进,因为它具有。
②冰墩墩被推出后并没有像在地球上那样下坠,这是因为。
-
18、小舟骑自行车时发现,猛踩脚踏板提升车速后,自行车能滑行的距离比不踩时远,自行车在较光滑路面上滑行的距离比在粗糙路面上滑行得要远。基于上述生活经验,小舟想:影响物体运动的因素有哪些呢?他进行如下研究,装置如图。
【建立猜想】①……;②物体运动可能与阻力大小有关。
【设计方案】
方案一:在水平木板上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方案二: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毛巾、棉布和不铺材料,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
【交流反思】
(1)、方案一的设计,小舟基于的猜想是。(2)、方案二中观察到小车在毛巾表面滑行距离最近,木板表面滑行距离最远。由此现象可知: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进一步推理可得,不受阻力的小车将。(3)、很多运动项目都需要助跑,如跳远、跳高、扔标枪等,目的是提高成绩,其原因是。 -
19、将小球竖直向上抛出后,每隔0.1秒的位置如图所示。假设小球运动至甲处时,所受所有外力都消失,则推测小球从甲处开始,其运动情况及每隔0.1秒的位置正确的是( )A、A B、B C、C D、D
-
20、如图所示,物块放在表面光滑的小车上并随小车一起沿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小车遇障碍物而突然停止运动时,车上的物块可能( )A、立即停止运动 B、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立即向左倒下 D、向右做加速直线运动
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