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第二次工业革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 ( )A、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提高 B、整个革命进程的时间缩短 C、先进国家几乎是同时进行 D、科学与技术结合特别紧密
-
2、19世纪中期以后,社会化大生产加速了社会分工,给广大劳动妇女创造了就业机会,使她们逐步实现了经济独立,提高了妇女的家庭地位。同时,女性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程度也有很大提高。材料表明工业化 ( )A、转变了妇女的社会角色 B、增强了男女平等意识 C、提高了妇女的文化水平 D、改变了女性的价值观
-
3、 欧洲人口在1750年时有1.4亿,到1800年时达到1.88亿,至1850年更是达到2.66亿。迅速增长的人口无法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为此,欧洲国家开始( )A、推广大众教育 B、加快城市化进程 C、治理环境污染 D、改变妇女的社会角色
-
4、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下列关联能正确举证上述观点的是 ( )A、牛顿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 B、电磁感应——发电机、白炽灯泡 C、细胞学说——基因工程 D、内燃机——汽车、火车、飞机
-
5、1870年以后,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研究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 D、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
6、 新材料及其加工技术,不仅是历次工业革命的物质基础与先导,更是人类文明前进的基石。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人类创新的新材料有 ( )A、木料、石料 B、煤炭、钢铁 C、塑料、人造纤维 D、半导体、高温合金
-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材料二:列宁说:“在(国内)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1928~1932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占国民经济总产值的比重从不足48%升至70%,至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值为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材料四: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许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1)、 根据材料一,分析“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是指苏俄当时的什么经济政策。并归纳该政策的特点。(2)、 材料二中苏俄“能够拄着拐杖走”得益于什么政策?该政策于哪一年开始实施?(3)、 根据材料三,写出苏联工业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4)、 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四中“苏联的模式”形成的标志。如何评价? -
8、20世纪初期,人类社会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做出的选择,发人深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项 目
国 家
英国
德国
美国
法国
1913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3
2
1
4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5
2
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历时4年多,其规模涉及欧、亚、非和太平洋地区,先后有30多个国家约15亿人口卷入战争。整个战争伤亡3000多万人,其中被战争、饥饿、疾病等夺去生命的人超过1000万,350万人终身残疾。战争消耗了巨大的社会财富,经济损失达3300多亿美元。一战物质财产损失相当于拿破仑战争以来100年间全世界所有战争开支总和的10倍。
材料三:在 1919年的头六个月里,巴黎成了世界的首都,世界的头等大事便是巴黎和会,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则成了和平缔造者。和平缔造者们日复一日地会面、提案、辩论、争吵,然后再重复这个过程;他们达成交易,拟定条约;他们创立新的国家与新的机构。
1919年,和平缔造者们对待欧洲以外世界的草率方式所挑起的怨恨大火,改变了20世纪的命运。
——摘编自[加拿大]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缔造和平》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表中英、德、美、法四国实力对比的反差说明了什么问题。这种变化带来的后果是什么?(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一战的特点。一战给人类带来什么影响?(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当时“世界上最具权势的人”是谁。他们在巴黎“缔造和平”取得了怎样的成果?(4)、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巴黎和会签订《凡尔赛条约》的看法。 -
9、1920年,他号召人民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拒绝在英国学校读书;鼓励发展手工纺织业,抵制英国商品;拒绝纳税;等等。他是 ( )A、斯大林 B、甘地 C、扎格鲁尔 D、卡德纳斯
-
10、 据苏联统计,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工业化速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是因为 (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B、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建设 C、苏联模式的形成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施行
-
11、 有人在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时说:“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下列有关这个“体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根据巴黎和会而建立的 B、根除了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 C、维护了弱小国家的利益 D、建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
12、“……瓜分德国殖民地。条约规定剥夺德国全部海外殖民地,由主要战胜国以‘委托统治’形式予以瓜分……”此条约内容出自 ( )A、《九国公约》 B、《波茨坦公告》 C、《开罗宣言》 D、《凡尔赛条约》
-
13、 没有别的事件能像十月革命那样对现代世界产生如此决定性的影响,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1917年以后,世界再也不能同过去一样了。这种不一样主要表现在 ( )A、马克思主义开始指导国际工人运动 B、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打破了帝国主义对社会主义的封锁 D、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
14、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称1917年的这次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这次革命”史称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光荣革命 D、独立战争
-
15、“普林西普的左轮手枪在决定性的一天——1914年 6月 28日——发出的枪声传遍了全世界,枪声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是 ( )A、三国同盟的形成 B、三国协约的形成 C、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D、萨拉热窝事件
-
16、 下列反映了一战前的三国协约的是( )A、
B、
C、
D、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采取攻势,导致了冷战。美国之所以采取进攻,从政治上来说,美国政府的主要决策人极端仇视共产主义和苏联。从经济角度而言,美国资本家及其在政府中的代言人谋求世界对美国商业利益的开放,同时美国需扩大海外市场以避免美国的经济陷于停滞和难以接受的失业。
——摘编自刘金质《冷战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在传统的权力斗争中新增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争端,权力关系再调整的进行也就变得更复杂、更危险。随着冷战的全面展开,一个又一个危机接踵而来。行动和反行动最终以两大军事集团的建立而达到顶峰。
——摘编自[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数十年的核军备竞赛,以其恶性循环加剧了冷战,但也控制了冷战,因为它确立和维持了“恐怖平衡”。使得两个超级大国能够彼此对抗和斗争而不兵戎相见。冷战使美国在世界政治的多个重要问题领域和地理领域,形成了显著的美国霸权。
——摘编自时殷弘《美苏冷战史:机理、特征和意义》
(1)、 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归纳二战后冷战爆发的原因。(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美苏“行动和反行动”的主要表现。(3)、 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达通顺) -
18、 二战后,亚非拉民族独立的浪潮不断改变着世界的面貌。其中发生在美洲的有 ( )A、美国南北战争 B、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纳米比亚独立 D、巴拿马收回运河区全部主权
-
19、 下表中内容反映的史实是 ( )
时 间
1960年
独立国家
尼日尔
刚果(布)
客麦隆
马达加斯加
索马里
尼日利亚
A、“非洲年” B、苏联解体 C、东欧剧变 D、中东问题 -
20、 下列会议中,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作为一支新兴独立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国际舞台的是 (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