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孙中山认为: “(太平天国失败)最大的原因是,他们那一班人到了南京之后,就互争皇帝,闭起城来自相残杀”,“那种失败,完全是由于大家想做皇帝”。为避免这种现象的重演,孙中山主张( )A、社会革命,平均地权 B、政治革命,建立民国 C、民族革命,推翻清朝 D、土地革命,废除剥削
-
2、1853年英国公使文翰曾把《南京条约》抄送给太平天国政府。太平天国的领袖们不仅没有承认《南京条约》,并明确宣布不许再卖鸦片。这反映了: ( )A、太平天国具有反侵略的抗争精神 B、《南京条约》是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进步性 D、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3、维新派对中国封建陋俗文化进行了批判,认为婚姻应该是双方自愿,男女双方应该处于平等的地位,从而使男女平等的观念开始流行。这些主张( )A、促进了近代的思想解放 B、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D、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
-
4、“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 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成,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之便利”。这反映出( )A、中国开始丧失关税主权 B、列强侵入长江中下游地区 C、中外建立贸易互惠关系 D、列强侵华方式发生了转变
-
5、下列历史人物体现的共同时代主题是 ( )
A、民族复兴 B、进行近代化探索 C、学习西方技术 D、开展军事化改革 -
6、十九世纪末英国《每日新闻报》报道: “中国和日本分别代表着封闭与开化两股势力,西方国家自然会更亲近日本。如果日本有最终战胜的机会,西方都应该放弃干涉的行动。”材料表明此时的中国( )A、仍坚持闭关锁国政策 B、未开始向西方学习 C、民族危机在不断加深 D、维新思想传播迅速
-
7、汉阳铁厂是中国第一个近代化钢铁企业,1890年由湖广总督张之洞主持兴建。在向英国购买机器设备时,英方建议先化验矿石。张之洞曰: “以中国之大,何所不有,岂必先觅煤铁而后购机炉?但照英国所用者购办一分可耳。”后来发现国内铁矿开采的矿石含磷量偏高,结果所炼钢料不符合铁路钢轨的要求,钢铁生产陷入困境。由此可知( )A、近代工业抵制外国资本主义扩张 B、外国资本主义阻碍了民族工业发展 C、洋务工业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D、洋务派官僚草率决策影响企业效益
-
8、同治十三年,李鸿章奏: “轮船电报之速,瞬息千里; 军器机事之精,工力百倍; 炮弹所到,无坚不摧,水陆关隘,不足限制,又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为应对“强敌”,李鸿章采取的策略是( )A、学习西方技术,以图自强 B、固守传统之道,以静制动 C、改革政治体制,确立民权 D、运筹外交谋略,以夷制夷
-
9、如图是中国近代史上被迫开放的部分通商口岸方位示意图。它反映出西方列强的侵华特点( )
A、由内地扩大到沿海地区 B、由沿海地区深入到内地 C、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开放 D、局限于东南沿海地区 -
10、1854年英国《克勒拉得恩伯爵致驻华公使包令函》提到: “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感到许多失望……届时将有权要求中英条约的修改……”这表明( )A、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 B、《南京条约》带来客观积极影响 C、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 D、英法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
11、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英国割取香港,意味着获得了经营中国的基地,而五口开放则提供了由沿海推向内地的孔道。这反映了( )A、外国侵略势力已深入腹地 B、英国实现独自经营中国的目的 C、香港主权在此时完全沦丧 D、中国独立主权完整性遭到破坏
-
12、林则徐在查禁鸦片的同时,派人收辑、翻译外文资料,积极“开眼看世界”。他所主持编译的《四洲志》简述了世界4大洲30多国的地理、历史、政情,是当时中国第一部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最能体现这一著作思想的是 ( )A、天朝上国 夷夏大防 B、探求域外 师夷长技 C、振兴工商 实业救国 D、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
-
13、义和团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
-
14、戊戌变法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产阶级革命道路是行不通的。
-
15、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破产。
-
16、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17、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18、上海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
19、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国家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具体举措。
-
20、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