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课本剧表演是历史课堂的一种呈现形式。课本剧表演社团编写了一部关于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剧本。其中符合史实场景的是( )
    A、婆罗门在田间耕作 B、国王对婆罗门毕恭毕敬 C、吠舍在主持祭祀 D、首陀罗在指挥士兵作战
  • 2、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亚洲人民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果。下列文明成果属于亚洲人民创造的有( )

    ①佛教 ②太阳历

    ③《荷马史诗》 ④《汉谟拉比法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能够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 ( )
  • 4、中世纪时期城市的兴起是欧洲最美丽的花朵。 ( )
  • 5、最早进行殖民的国家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 )
  • 6、14世纪前后,意大利的先进知识分子对待实际问题不是从神出发,而是从人出发,这种思潮叫理性主义。 ( )
  • 7、希腊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参与统治的权利。 ( )
  • 8、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894年1月,孙中山写了一篇长达八千多字的《上李鸿章书》,建议清政府效仿西方国家改良社会、改良国家,没有达到预期的结果,使孙中山对改良救国不再抱有任何幻想。1894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革命组织,是他革命生涯的起点。

    材料三:上海是“魅力中国一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前二十名,2023数字百强市第2名; 北京是国家中心城市、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世界一线城市。

    分析材料一中建筑的共同风格,并从中国气候特征的角度分析原因。根据材料二,说明孙中山救国思想的变化,并用史实说明变化的转折点。城市是区域地理的核心,城市是历史发展的载体。请结合材料三,任选一个城市进行介绍。

  • 9、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北京故宫始建于永乐年间。建筑所需木料,主要来自南方的川湘赣等地。伐下的巨木顺江而自西向东运到扬州,然后沿运河北上运到北京地区(见下图)。石料主要来自河北太行山区,这里盛产汉白玉。聪明的石匠在去北京的路上打下了很多眼井,冬季把井水泼到地面上,形成冰层,用旱船载石的方法把巨石运到北京……

    (1)、 材料中的“湘” “赣”分别是指什么省份? “顺江而下”说明图中所示范围的地势特征?
    (2)、太行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写出该山脉东西两侧的地形区别。
    (3)、 “旱船载石”的方法是否适用于南方?为什么?
  • 10、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近代中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冲击”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的思维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造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的奋斗》

    (1)、 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人的历史使命。如何理解“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
    (2)、根据材料二或材料三,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完整,逻辑清晰,价值观正确。)
  • 11、辛亥风雷百年激荡,中山遗韵万古流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的统治,揭开了民主共和的新一页。从此,中国不再被称为“帝国”,而被称为“民国”。由“帝”而“民”,标示着国家性质以及人们地位的变化。从此,闸门打开,中国汇入世界正在奔腾发展的民主主义大潮,汹涌澎湃而不可阻遏。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   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秀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挽孙中山联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场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在“揖美追欧,旧邦新造”的过程中取得了哪些重大革命成果?
    (3)、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孙中山先生及其领导的革命有何认识? 
  • 12、作为民族文化的底色,爱国主义贯通了中国历史文化。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揭开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帷幕。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由此发端,反对外国侵略、维护民族独立,就成为中国各阶级、各民族所面临的共同任务。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概念,有时它会带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摘编自许增纮《近代爱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觉醒》

    材料三   梁启超是近代爱国主义最具代表性人物,是近代系统阐发爱国论第一人。1899年2月发表的长文《爱国论》指出: “爱国者何? 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爱国主义的重要主题? 
    (2)、 列举材料二中两个历史人物的爱国主义活动。并说明二者的爱国主义有何“鲜明的阶级属性”。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梁启超爱国主义的基本主张,结合所学内容说明梁启超为之做了什么努力?
    (4)、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近代爱国主义的认识。
  • 13、我们浙江省属于南方地区,它的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下列最为接近的一幅图是(  )
    A、 B、 C、 D、
  • 14、下列选项中,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
    A、 B、 C、 D、
  • 15、图中数字代表的地理事物表述正确的是 ( )

    A、①为第二阶梯,②为第一阶梯 B、③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④是棉花主产区 C、①为非季风区,③为季风区 D、③地年平均气温低于④地,②地年降水量大于①地
  • 16、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有各具特色的生产生活。根据下图,判断下列描述符合事实的是( ) 

    ①处主要地形为丘陵,盛产小麦、玉米等旱作物

    ②地雨热同期,是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

    ③处位于我国地势第二阶梯,此处地势崎岖不平

    ④区有特色水利系统坎儿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 17、诗句“南国春意暖,北国正冰封”反映出我国( )
    A、海岸线漫长曲折 B、地形复杂多样 C、纬度跨度较大 D、经度跨度较大
  • 18、下图是蒋廷黻的《中国近代史》所载某次战争形势图,此次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
  • 19、《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自由,拥有选举、被选举、请愿、诉讼等权利。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 B、肯定了民主自由原则 C、保证了民主共和制度 D、实践了分权制衡理论
  • 20、同盟会领导的多次起义最后都失败了。但是,每次起义都使清王朝的统治受到了打击。革命党人那种以满腔热血为革命奋不顾身的崇高精神,振奋了全国人民的反抗意志。发生于此阶段的起义是(     )
    A、广州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武昌起义 D、二次革命
上一页 449 450 451 452 45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