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秦的兴亡,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根据材料,回问题。(1)、【秦之崛起】
材料一:(新法)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居五年,秦人富强。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
(2)、【秦之统一】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王扫六合”的历史意义。
(3)、【秦之统治】材料三

根据材料三中图1、图2,写出秦为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
(4)、【秦之灭亡】材料四: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
-
2、下列关于战役与影响的搭配,错误的是( )
序号
战役
影响
A
长平之战
秦开始了统一六国的进程
B
官渡之战
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C
赤壁之战
为三围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D
淝水之战
使北方再度陷入分裂混战局面
A、A B、B C、C D、D -
3、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省南阳市考察调研时,曾到医圣祠了解中医药发展情况,并指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医圣祠是为了纪念( )A、扁鹊 B、华佗 C、郦道元 D、张仲景
-
4、下图中以“胡”命名的物种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这主要得益于( )
A、犬戎攻陷镐京 B、北方民族内迁 C、丝绸之路开通 D、江南地区开发 -
5、“封侯”是古代统治者对有功之臣的表彰手段之一,其封号多与功绩有关,汉武帝取“功冠全军”之意,封霍去病为“冠军候”,表彰的功绩是( )A、凿空西域 B、平定祸乱 C、北击匈奴 D、经略西南
-
6、下列关于道教和佛教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
②佛教在两汉时期传入中国
③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
④白马寺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7、汉高祖即位之初,“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文帝时“下诏赐民十二年租税之半”:景帝时“三十而税一也”。据此可知,汉初统治者( )A、提倡勤俭治国 B、实行休养生息 C、重视思想控制 D、推行重农抑商
-
8、《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水早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一史料可用于研究( )A、秦始皇时期开凿的灵渠 B、秦国李冰修建的都江堰 C、大禹治水患开凿的河渠 D、秦国在泾河修建的郑国渠
-
9、历史事实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客观描述,而历史评价则是对历史事件或人物的态度与价值的主观评判。以此推断,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A、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繁荣 B、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C、利簋的铭文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D、汉景帝派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
-
10、著名学者王国维提出“二重证据法”。所谓“二重证据法”就是将“纸上之材料”与“地下之材料”互证,以解决古史研究的重大问题。下列研究属于运用“二重证据法”的是( )A、利用DNA技术研究人类起源 B、利用良渚遗址玉钱石铍推断出现了阶级分化 C、结合汉墓出土素纱单衣和《汉书》等史料推断西汉纺织技术高超 D、结合《齐民要术》、《晋书》、《北齐书》等研究两晋南北朝历史
-
11、远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就普遍流行着对龙的崇拜。下列出土于不同地区史前时期文化遗址中的龙形器物,共同印证了( )
A、中原地区较高的文明程度 B、玉器制造业的水平高超 C、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特点 D、黄河流域孕育早期国家 -
12、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24年12月3日,世界传统医药大会在北京开幕,主题为“多元传承创新:让传统医药造福世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指出,传统医药为人类繁衍生息、世界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卫生健康领域合作,携手应对全球卫生挑战,推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
材料二:中医药在学术道统、理论体系和经验技术等方面,呈现出连续完整的历史脉络和承继关系。从理论发展看,中医药一直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突破;从诊疗方法看,中医药各项理念和技术与时俱进,取得了许多领先世界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强调“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新征程上,要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
(1)、依据材料一从不同角度分析世界的发展与繁荣,需要各国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中医药的发展归纳中华文化的特点。(3)、综合两则材料,为推动中医药在传承创新中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
13、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小德对《决定》的产生过程进行了梳理
成立文件起草组→①→形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的决定稿→提请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材料二:《决定》指出: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依靠自己的辛勤和汗水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雄浑史诗,改革开放成为了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材料三:《决定》提出:“促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健全'高效办成
一件事’重点事项清单管理机制和常态化推进机制”
(1)、小德梳理的流程少了一个环节,你认为①处应是什么?用参与民主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不能缺少这个环节。(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改革开放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的理解;分析材料三《决定》中提出这些要求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说说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我们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
14、回顾历史,人类为建立法治社会进行了不懈地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查士丁尼一世(483-565)
图一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
图二
材料二:
在民主的国家里,法律便是国王;在专制的国家里,国王就是法律。
——马克思

图三美国联邦政府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深入推进,其中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具体见下表)是我国“十四五”时期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路线图、施工图。
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
2020年12月
2021年1月
2021年8月
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
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
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
(1)、写出图一、图二人物主持制定的民法典名称。并说说两部法典之间的关系。(2)、写出近代欧洲最早从“国王就是法律”向“法律就是国王”转变的国家和它后来逐渐形成的政治体制名称。图三出自哪一法律文件?这一法律文件具有怎样的地位?(3)、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是我们的共同事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谈法治中国建设该如何发力? -
15、根据下面的大事年表,解答下列问题,
时间
事件
1914年6月28日
① ,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1917年11月7日
俄国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府
1918年11月
德国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919年1-6月
巴黎和会,签订了《 ② 》
1921年11月-1922年
华盛顿会议,九国代表签署了《九国公约》
1939年9月3日
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
签署《 ③ 》 ,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1947年
美国 ④ 出台,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
1949年
德国分裂
1949年
北约成立
1955年
华约成立
(1)、运用所学知识,将年表中①②③④的内容填写完整。(2)、综合材料中两次世界大战及战后的相关信息,结合所学自定一个你想论述的观点加以阐述或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16、西方国家的兴起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共同推动的历史必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世界物种交流示意图

图二:黑奴加工烟草图
材料二: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材料三:19世纪中叶,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领先世界进入工业时代。继英国之后,法国和德国成为最早接受工业革命的欧洲国家。法国首先引进英国先进技术,到19世纪下半叶,法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其他欧洲国家继法、德之后也相继开始工业革命,奥地利和意大利因和法、德接壤,成为这些国家的先行者;比利时、瑞士等国因邻近英、法,也因煤炭、冶金、钟表闻名于世。
——改编自马世力、陈光裕《一本书读懂欧洲史》
(1)、依据图一、图二概括新航路开辟产生的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莎士比亚渴求建立一种怎样的生活哲学?说说这一生活哲学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什么重要作用。(3)、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三信息;简要回答工业化时代来临的历史意义。(4)、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国家在世界上确立优势地位的条件。 -
17、当今世界,安全失序、增长失速、发展失衡、治理失焦愈演愈烈。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面临关键抉择。对此,我国应该( )
①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
②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③增强风险意识,少承担国际责任
④坚持合作共赢,携手促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8、2024年11月5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坦桑尼亚的腰果、卢旺达的辣椒、赞比亚的蜂蜜……透过进博会这扇“机遇之窗”,一批批来自最不发达国家的农产品,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也牵引着这些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这体现了我国( )A、已为各国解决了发展难题 B、主导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 C、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D、与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
19、下面是某同学课前“时政新闻播报”的内容:
2024年1月至8月,中欧班列累计开行13056列,发送货物139.9万标箱。截至2024年7月,中欧班列已通达欧洲25个国家224个城市,连接11个亚洲国家100多个城市,服务网络基本覆盖欧亚全境。
上述新闻反映的主题是( )
A、经济全球化 B、世界多极化 C、文化多样化 D、社会信息化 -
20、2024年9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探月工程娥六号任务参研人员代表时强调,探索浩瀚宇宙,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共圆航天梦,需要我们( )
①贡献中国智慧
②走中国道路
③弘扬中国精神
④凝聚中国力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