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再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下列浮雕描述的历史事件,按其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武昌起义 ②五四运动 ③金田起义 ④虎门销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④ D、④③①② -
2、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主张向俄国学习。《共产党宣言》翻译出版,李大钊等人发表《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这说明当时(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C、新文化运动揭开了序幕 D、出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
-
3、下列是小明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他探究的主题是( )A、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B、新时代的曙光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民族危机的加剧
-
4、孙中山在1904年写道:“(清政府)整个结构已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这体现了孙中山正在形成的革命思想是( )A、实业救国 B、联俄联共 C、平均地权 D、创立民国
-
5、1895年,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败给日本,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全权大臣,前往日本马关议和。这一重大变局导致了( )
①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②谋求制度变革的维新运动兴起
③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④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6、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评价百日维新时指出:“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灭干净的。”与材料中“解放作用”相对应的举措是( )A、成立兴中会,创办民报 B、开办新式学堂,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C、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 D、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革命军》
-
7、圆明园是清代规模最大的皇家园林,集当时古今中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堪称人类文化的宝库之一。1860年,英法联军对圆明园进行大肆抢劫,并纵火烧毁。这一暴行发生于( )A、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
-
8、中国近代随若西方殖民侵略的不断加剧,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粤东烧烟之役,虽论者谓之过当,而西人倾国之资,虽缴至二万余箱,终公任番舶不能逞志于粤。二十年来洋人记载,于中国大臣皆直斥其名,惟公则尊之曰林文忠,无敢慢之者。
——晚清学者金安清《林文忠公传》
材料二:“三元里前声若雷,千众万众同时来,因义生愤愤生勇,乡民合力强徒摧。”
——张维屏《三元里》
材料三: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案,人多则分多,人则分赛,杂以九等……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四:中国当时的一些有识之士受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焚的极大刺激与震撼,感到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势在必行,终于启动了一场持续30多年(19世纪60-90年代)的运动。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的“林文忠公”被洋人尊敬是因为他做出了哪项壮举?材料二中“三元里前声若雷”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2)、依据材料三,指出颁布这一纲领性文件的历史人物和文件名称;文件中的内容体现了农民阶级怎样的愿望?(3)、材料四中的运动先后围绕什么口号进行近代化早期探索?筹办这一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4)、列举这场运动中的两例主要实践活动,并说明该运动的开展在当时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
9、从19世纪中期开始,古老的中国遭受了列强的一系列侵略,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以文观史--炮口逼迫开放】
材料一:西方资本主义东来使中国历史改变了轨道,西方列强入侵的炮声摧毁了大清王朝的沉梦,一个个不平等的条约撕碎了中国美丽的山河。
【以尺理史--领土主权丧失】
材料二:中国近代史上,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领土主权不断被破坏。
【以图鉴史--天朝大梦方醒】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最早“入侵”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场战争对此后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2)、请根据年代尺,补全填空:①:②③ , 并指出这个历史时期中国领土主权不断被破坏的根本原因。(3)、材料三中图1的战舰可以让我们追溯哪一位英勇抗战将领?图2的时局图揭示了战后不久中国怎样的历史局面?“读史使人明智”,综合上述材料,通过学习中国近代一系列略史实,说说你的感受。
【拯国危难,惜义举】
-
10、分析图中的数据,可得出的关于战后中国社会状况正确结论是( )
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赔款数额与中、日年财政收入的对比(1895年)
A、清朝经济比日本发达 B、中国的经济负担沉重 C、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 D、中国新开放通商口岸 -
11、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0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A、1895年中日签订条约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
12、下框是徐中约所著《中国近代史》目录的部分内容。在第十三章13.2中可以查阅到的史事最可能( )
第十三章 边疆危机外国侵略台湾、新疆与越南
13.1 1871-1874年:美国、日本侵略台湾
13.2 1871-1881年:俄国侵占伊犁
13.3 1884-1885年:中法战争A、左宗棠收复新疆 B、在台湾建立行省 C、福建水师全军覆没 D、镇南关大捷 -
13、图示法厘清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常用方法。下列图示空白处应填入厘清的史实是(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太平天国运动 D、甲午中日战争
-
14、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推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
15、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对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解读最准确的是( )A、英国是该事件的唯一主犯 B、沙俄直接参与并获巨额赔款 C、该事件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和权益 D、消政府不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
16、观察、提取和归纳地图信息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下面两幅地图反映了( )A、两次战争英军都强占了香港岛 B、两次战争侵略者都攻入了北京 C、开放口岸由沿海深入到了内地 D、侵略者都遭到中国人民的抵抗
-
17、下图为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示意图,图中1842年一 1845年间英国输华货物总值快速增长的原因( )A、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殖民者 B、实施了“门户开放”政策 C、允许英国在中国开设工厂 D、开放广州等五处通商口岸
-
18、鸦片战争博物馆以一杆折断的烟枪作为标志性建筑物。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海滩,一位民族英雄下令销毁了收缴的数百万斤鸦片,他是( )A、李鸿章 B、关天培 C、陈化成 D、林则徐
-
19、我国古代诗歌中,有很多描述地理知识的佳句。下列相关解读正确的是( )
①“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描述的是我国西北地区
②“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的原因是天山海拔高,气温低
③“南国春意浓,北国正冰封”反映了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
④“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反映了我国地势东高西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
20、下列各图所示宗教习俗或传统节日与拉萨无关的是( )A、雪顿节 B、泼水节 C、转经 D、赛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