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萍凯可谈》一书中写道:“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口,阴晦则观指南针。”此现象最早记录于(  )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 2、“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北宋与金对峙 B、北宋与西夏对峙 C、隋朝与陈朝对峙 D、南宋与金对峙
  • 3、周杰伦的《青花瓷》中唱道:“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你知道唐朝时期陶瓷业的典型代表有哪些吗(  )

    ①唐三彩
    ②青瓷  
    ③白瓷
    ④青花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4、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典籍是(  )
    A、《日本书纪》 B、(大唐西城记》 C、《佛经》 D、《史记)
  • 5、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唐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
    A、民族平等民族关系融洽 B、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 C、长城彻底失去防御作用 D、唐朝北方边境无边患
  • 6、学者吕思勉认为“唐代天宝之乱,原因孔多,边兵之重,要为其大者”,该学者认为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遭到严重削弱 B、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C、地方完全脱离中央管控 D、边疆军事防务所致
  • 7、唐朝时期,周边亚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下列与唐文化圈形成有关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设置伊犁将军 C、新罗留学生来到长安 D、设置驻藏大使
  • 8、下列文物共同印证了(  )

    A、手工制作水平 B、科举选才标准 C、思想开放程度 D、社会政治状况
  • 9、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所以要控制人口增长速度。( )
  • 10、亚洲大陆沿30N纬线由东向西,地势大致呈现“低一高一高”的变化。( )
  • 11、黄巢领导起义军攻人长安,建立大齐政权,唐朝灭亡。( )
  • 12、广州、泉州和明州都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六胜塔是广州港引领航船的航标塔。( )
  • 13、北宋的重文轻武,就是为了提升文官地位,而不是忽视装备乃至军队。( )
  • 14、960年,赵医胤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使中国再一次实现了大统一。( )
  • 15、韩愈是唐朝无神论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杰出代表。( )
  • 16、唐玄宗时,回首领皮逻阁接受朝廷册封,号怀仁可汗。( )
  • 17、某居民小区里,夜深人静之时,从4号楼2单元10楼小余家传出的音乐声格外刺耳,搅得四邻不安。住在对门的小宋实在忍不住了,上门理论。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小宋:都夜里12点了,把音乐关了吧!

    小余:听歌是我的权利!我们搞音乐的,晚上才有灵感。

    (1)、请从权利与义务关系的角度评析小余的言行。
    (2)、根据上述案例,谈谈我们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
    (3)、请你给小宋出出主意,解决他遇到的麻烦。
  • 1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投票表决,以2958票赞成、2票反对、3票弃权的结果,高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二: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第一章第一条: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材料三:2024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是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败实践经验,为新形势下反腐败斗争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的现实需要,是坚持党内监督与国家监察有机统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监察道路的创制之举,是加强宪法实施,丰富和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

    (1)、材料一体现了国家机构实行什么原则?
    (2)、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为什么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请从规范权力运行的角度说明我国为什么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 19、中国式现代化,既有现代化的普遍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反思中开拓】

    历经十年浩劫和两年徘徊后,1978年底,在邓小平的带领下,我们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 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在困境中笃行】

    资料卡1

    1958年以来,在农村人民公社,农民吃“大锅饭”,干多干少一个样,农业发展缓慢。……把土地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民生产的东西,“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资料卡2

    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90年代初,党中央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在总结中升华】

    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地与中国实际相结合。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摘编自黎润三《中共十五大在理论上的重大贡献》

    (1)、材料中的“伟大转折”和“全新的道路”分别指什么?
    (2)、有观点认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取得巨大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一中国共产党擅长在遇到难题时采取符合国情的对策。请根据以上两张资料卡,运用相关史实对此观点加以论证。
    (3)、材料中的“成果”是哪一理论?除此之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还有哪些?
  • 20、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几十个春秋,回首几十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引起我们深深的思考。

    材料一: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①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是今年我国农业生产上又一件大事。②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1)、我国制定的哪一计划改变了材料中的落后现象?说说这一计划的实施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的三张图片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此后,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3)、材料三反映我国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发动的哪两次运动?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中,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上一页 87 88 89 90 9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