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我国政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其教学设施;为偏远山区的教师提供更多培训机会和补贴;为残疾学生提供特殊教育资源。从平等角度看,对这些特殊情况所采取的政策措施理解正确的是(   )
    A、体现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B、表明部分特殊群体可以超越法律 C、体现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D、说明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绝对平等
  • 2、下列关于小舟家收入取得及其分配方式匹配,正确的是(   )

    ①爸爸在国企上班,每月工资收入1万多元——按生产要素分配

    ②叔叔在老家经营一个家庭农场,年收入20万左右——按劳分配

    ③舅舅残疾,每月享受政府提供的生活保障700元——社会保障收入

    ④妈妈是一家私营企业的技术骨干,年收入15万元——按技术要素分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3、道德与法治课激发了八年级学生小舟和小山对国家监察机关的兴趣,以下对话交流中错误的是(   )
    A、小舟:监察委员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等干涉 B、小山:监察委员会可直接审判职务犯罪人员,能维护正义 C、小舟:行使公权力所有公职人员,都在监察委员会监察范围内 D、小山:监察委员会调查职务违法犯罪,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
  • 4、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对报送备案的行政法规、监察法规、地方性法规加强合宪性审查和监督,依法纠正违反宪法精神的规定。其目的在于(   )

    ①维护国家法制统一            
    ②提高行政法规等的地位

    ③纠正公民的违宪行为        
    ④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 5、观察下面漫画,解读正确的是(   )

    A、规范权力运行,接受严格监督 B、削弱行政权力,防止权力滥用 C、法定职责可以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D、权力行使按程序,任性用权无约束
  • 6、2024年初国家发改委与财政部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截至年底,累积实现家电换新212万台,拉动家电销售约60亿元。这说明(   )
    A、政府宏观调控激活了市场的活力 B、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 C、政府在资源配置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D、我国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 7、在“浙”里,安吉余村的“两山议事会”让村里的事村民决定、桐乡的“三治结合”让村里事务村民评判、象山西周镇的“村民说事”轻松化解村里矛盾纠纷。浙江乡村治理的方式(   )

    ①有利于村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②有效扩大了公民政治权利

    ③有利于杜绝村里所有腐败现象    ④落实了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8、2024年11月,G20峰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中方提出的完善全球治理方案引发国际社会强烈共鸣。以下标题符合这则新闻主旨的是(   )
    A、制定全球规则,推进全球治理 B、通过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C、提出中国方案,彰显大国担当 D、提升国际地位,发挥领导作用
  • 9、2024年12月,中国海峡汉字节评选“争”字为海峡两岸年度汉字,寓示两岸关系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在“不争”中寻共识。下面对两岸关系理解正确的是(   )
    A、“一国两制”是两岸交往的政治基础 B、高度自治是实现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C、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 D、两岸文化交流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 10、口号是一个时代的鲜明印记,下列口号按其出现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打倒一切,全面内战”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③②④① D、③①②④
  • 11、下面是八年级某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的重大事件,据此可提炼出的主题是(   )

    主题:____

    新中国成立前夕,第一支海军部队建立

    1970年,我国研制出第一艘核潜艇

    2012年,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交接入列

    202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支援部队成立

    A、我国不断推进强军之路 B、我国国防实力领先世界 C、国防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D、唯有海军才能保卫祖国
  • 12、20世纪80年代,对于中国对外开放的推进,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城市 C、批准成立了上海浦东新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 13、1949年9月,周恩来指出:“我们主张民族自治,但一定要防止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来挑拨离间中国的统一。”“今天帝国主义者又想分裂我们的西藏、台湾甚至新疆,……我们国家不采取联邦制,而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这表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A、有效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B、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权利 C、推动各少数民族文化特色发展 D、助力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富强
  • 14、“1955年4月24日,这是会议的最后一天,尽管所有与会者均已到齐,但会场却一片寂静,会议的进程因为众人的各执己见而暂停。此时镇定自若的周恩来总理开始舌战群儒,将在场的各国领导人一一说服。”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了亚非国家的团结合作 D、完善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
  • 15、下图是1956年费声福的年画《合作生产收成好,社会主义幸福多》(局部)。该年画表达的寓意是(   )

    A、农民获得土地的幸福 B、人民公社建立的愉悦 C、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 D、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
  • 16、读我国局部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完成小题。

    (1)、图中①②③三地降水分布的特点是(   )
    A、自①地向③地降水递增 B、自①地向③地降水递减 C、①③两地降水多于②地 D、①③两地降水少于②地
    (2)、该地区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产生这一特征的原因,按因果逻辑关系排列正确的是(   )

    ①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③深居内陆,加之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③①② D、③②①
  • 17、某校开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共筑民族复兴梦”主题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梳理发展历程】

    奠基时期

    (1949—1978年)

    1953年,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底,    ①   绝大部分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

    快速发展时期

    (1978—2012年)

    1978年,农村开始实行    ②    (政策)

    1992年,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走向成熟时期

    (2012年至今)

    2012年,中共十八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1年,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      ③       , 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在北京召开,中方决定给与33个非洲国家100%税目产品零关税。

    【任务二 归纳取得成就】

    2024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情况

    类别

    绝对额

    (亿元)

    比上年同期增长%

    占比(%)

    第一产业

    91414

    3.5

    6.78

    第二产业

    492087

    5.3

    36.48

    第三产业

    765583

    5.0

    56.75

    国内生产总值

    1349084

    5.0

    100

    注:1978年以来,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不断攀升,2024年首次突破130万亿元大关,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三大产业占比显著优化。有经济学家指出,人均GDP越大,第三产业越发达。

    【任务三 论证道路特质】

    观点一:“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观点二:“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1)、补充上表《中国式现代化不同发展时期重大事件摘录》中的相关史事。
    (2)、阅读任务二中的图表,归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取得的重大成就。
    (3)、请任选一个观点,结合任务一中国式现代化三个发展时期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

  • 18、阅读漫画,回答问题。

    相关链接

    2024年我国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56789”(占比)情况 

    项目

    税收贡献率

    国内生产总值

    技术创新成果

    城镇劳动就业

    经营主体

    占比

    50%以上

    60%以上

    70%以上

    80%以上

    90%以上

    (1)、根据漫画一和相关链接,运用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谈谈我国为什么要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
    (2)、漫画二中商家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什么权利?《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系统管理条例》的出台,对公民行使权利有何警示?
    (3)、请为以上两幅漫画拟定一个共同的主题。
  • 19、体育外交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奠基与突破

    1950年12月,中国迎来第一个外国体育代表团苏联体育代表团,开启了新中国体育外交的大门。1956年2月,毛泽东接见了来访的南斯拉夫足球队。中南两国通过体育互访活动增进了彼此间的理解和友谊。

    ——黄治、陶锦《我国体育外交70年:回顾、特征和推进路径》

    1952年,赫尔辛基举办第15届奥运会,因西方国家阻挠,中国代表团在奥运会临近结束才赶到。1954年,美国企图在国际奥委会内部制造“两个中国”。1958年,中国发表了同国际奥委会断绝关系的声明。

    ——央视网新闻报道《体育外交:中国连结世界的桥梁》

    破冰与启航1971年,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赛会结束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访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乒乓外交”开创了以人民之间的友谊促动国家之间的交流与和解的成功模式,是跨越意识形态障碍的国际体育交流。1979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体育迈出了走向世界的关键一步。

    ——央视网新闻报道《体育外交:中国连结世界的桥梁》

    【融合与担当】进入21世纪,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事务,开展多边体育交往,扩大国际体育交流,承办大型国际体育盛会,全面走向世界。

    (1)、上述材料体现新中国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并根据材料说明当时新中国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分析20世纪70年代“乒乓外交”对外交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3)、中国体育全面走向世界,从一个侧面反映我国怎样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20、我国司法机关改革办案方式,让当事人参与其中,请第三方见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司法公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这表明(   )

    ①所有司法活动都应该独立公开进行                     
    ②司法机关必须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③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                 
    ④司法机关依法行使权力,维护社会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上一页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