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本:
全部 中考专区
  • 1、“在那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冲击下,各国纷纷采取措施应对,有的国家通过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兴建众多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而有的国家却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企图通过掠夺他国资源来转嫁危机的道路。”  据此,以下关于应对此次经济危机做法符合史实的是(   )
    A、德国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发动第一次世界大战 B、英国实行“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恢复经济 C、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日本实行“明治维新”,大力发展近代工业
  • 2、张謇在《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中提出"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这一主张反映(   )
    A、民族资本家实业救国的理想 B、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 C、清政府经济政策的重大转变 D、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
  • 3、鸦片战争后,以广州为中心的中外通商格局被打破,广东出现经济下滑,广西境内主要供应广东粮食和原材料的许多地区大受影响。这一社会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洋务运动
  • 4、考古发现唐代“过所”(通行证)记载:“西州商人张君义, 携丝绢三百匹,往龟兹交易,沿途关卡验放。”此文物最能说明(   )
    A、唐朝实行严厉的重农抑商政策 B、丝绸之路贸易受政府严格管控 C、唐朝建立规范化的商贸管理制度 D、西域地区已完全纳入唐朝版图
  • 5、“在古老的两河流域,人们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他们用削尖的芦苇杆或木棒在软泥板上压刻出符号,这些符号逐渐演变成一套成熟的文字体系,记录着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  文中提到的文字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腓尼基文字
  • 6、我国先民很早就开始了对“龙”形象的塑造,如河南二里头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内蒙古赤峰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的玉龙、浙江良渚出土的龙首纹环等。它们的形态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备了“龙”形象的基本元素。这反映了(   )
    A、不同区域间文化趋同 B、中华文化的多元一体 C、南北方文化广泛交融 D、手工技艺的高超精湛
  • 7、公元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罗马从共和时代进入帝国时代。
  • 8、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 9、窑火淬真瓷,非遗映古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某校学生制作了以下网页介绍中国瓷器作品。

    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
       1417年,我跟随船队来到阿丹国(在今阿拉伯半岛西南部),作为外交礼物赠送给阿丹国国主。
    背景链接
     
    青花欧维士订制铭瓶
       我是葡萄牙人欧维士在1552年向中国订制的。这一时期葡萄牙获取中国商品的途径主要是在马六甲等地等待中国商人前来贸易和在中国东南沿海走私贸易。
    背景链接
     
    广彩十三行图碗

       我诞生于清乾隆年间,外壁描绘了广州十三行的贸易场景。当时洋行独揽中国对外贸易,广州是和欧洲贸易的唯一口岸。
    背景链接

    (1)、请分别为青花缠枝牡丹纹执壶和青花欧维士订制铭瓶的介绍配上合适的历史地图(写出地图名称即可),并为所选地图撰写背景链接。
    (2)、推测广彩十三行图碗描绘的场景何时会发生变化,并为这组瓷器拟定一个主题。

    材料二:釉润犹如冰破处,器精恰似玉含。随着时代发展,非遗技艺也饱受争议:

    争议1:当代瓷纹样式是否需要迎合西方审美?

    争议2:非遗传承人秘方是否应强制公开以促进技术共享流传?

    (3)、请联系所学知识,挑选一个争议,阐述你的观点,说明原因。
    (4)、材料三:目前,我国非遗资源总量近87万项。

    ※浙江是中国茶生产的重点省份,作为申报工作的牵头省份,最终“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项目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非遗技艺中的竹编、藤编、草编、漆器都是以自然材料为主,更容易降解。通过循环设计理念、大幅提升新产品对可再生材料和可回收材料的使用比例。

    ※南京大学艺术学院开展的“南京传统工艺非物质文化遗产虚拟展示”项目,对南京传统手工艺非遗项目进行数字转化及虚拟展示。

    根据材料三联系所学知识,总结让“非遗映古今”的秘诀。

  • 10、纵横学史,古今联系,回顾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今联系】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

    材料二:【中外联系】中华儿女传马列,共产主义应运生。百折不挠工人潮,年长月累反帝封。生产运动自己足,日新月异启鸿篇。快稳改革促开放,乐舞升平万民腾。

    (1)、请按时间顺序把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2)、结合中国近现代史论述“中国特色是中国共产党对符合自身国情发展道路不懈探索的智慧结晶和实践成果。”  (要求: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回顾了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之后得到的历史感悟。
  • 11、【以“数”证史】改革开放为中国人民追梦提供了广阔舞台和无限可能。下面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发展变化的部分数据,据此能得出的结论是(   )
     

    国内生产总值

    (万亿元)

    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

    平均每百户汽车拥有量(辆)

    大学生数

    (万人)

    进出口总额

    (万亿元)

    1978年

    0.368

    0.02

    0

    85.6

    0

    2013年

    59.3

    1.65

    16.9

    2468

    25.8

    2023年

    126

    3.92

    49.7

    3775

    41.8

    A、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之源 B、改革开放是当前引领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 C、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 D、改革开放已经成为了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
  • 12、有这么一座城,它曾饱经屈辱,沦为他国租界;它曾呼应学生,高举爱国旗帜;它曾开天辟地,渲染红色精神;它如今辉煌璀璨,荣登经济中心。从材料可知,它经历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

    ①五四运动    ②中共一大   ③鸦片战争    ④设自由贸易试验区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 13、如图所示,是1907年10月3日刊登在《神州日报》的漫画《苍龙被扼》,它的创作根源于(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 14、苏联成立初期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的著名公式,政府主要集中力量建设大型的发电厂和输电线路,以扩大电力供应的范畴和规模。到1932年,苏联的电力供应能力已经增长了近300倍,达到了14亿千瓦时,远远超过了计划初期的目标,这得益于(   )
    A、新经济政策效果显著 B、两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以重工业发展为核心 D、斯大林模式的优越性
  • 15、对右面曲线示意图解读正确的是(   )

    A、①代表英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而快速发展 B、②代表中国,因西方列强的侵略在19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③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迅速发展 D、④代表德国,20世纪60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展更迅速
  • 16、时隔 5 年,法国巴黎圣母院浴火重生。它是法国人文主义精神的象征,见证了法国历史的变迁,请按照下列与巴黎圣母院共同经历的历史事件排序(   )

    ①拿破仑称帝    
    ②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思想

    ③巴黎公社的失败    
    ④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④①③ D、④②③①
  • 17、水稻作为亚洲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历史与人类文明的发展紧密相连。以下关于水稻种植历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区域之一,最早可追溯到半坡文化。 B、古代中国发明了耧车、翻车等灌溉工具,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C、宋朝时期出现了水稻品种“占城稻”,主要在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D、中国科学家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产生显著影响。
  • 18、1961 年不结盟运动正式成立,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舞台的重要力量,促进了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并终结了两极格局。
  • 19、《汉谟拉比法典》是罗马帝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 20、宋代采取了在地方设置转运使的措施,有效防止了武将专横跋扈。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