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
  • 2、南非位于非洲的最南端,这是从相对位置来描述南非的地理位置。(   )
  • 3、【走进海鲜陆养,探寻发展之道】盐碱地是粮食的低产区,也是制约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因素。第三师红旗农场因地制宜谋发展,让海鲜“游”进盐碱滩。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新疆地理简图
    海鲜陆养
        利用本地区的天然水域、盐碱地等,通过科技,利用建大棚等方式在陆地营造出类似于海洋的生态环境,人工养殖鱼类、虾蟹类、贝类等海产品。
    资料卡片

    材料二:第三师红旗农场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吸引农民入社,  “抱团”发展,共同致富;推广实施高效、低耗、环保集约化、设施化的养殖技术,使养殖项目实现零污染、零排放;随着海鲜养殖规模的扩大,第三师红旗农场的产值不断提高,百姓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1)、根据图一说出第三师红旗农场的地理位置。
    (2)、结合上述资料,说说该地的海鲜陆养体现了哪些发展理念?
    (3)、根据第三师红旗农场的发展之道,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海鲜陆养的意义。
  • 4、【梳理大事年表,感受外交成就】从筚路蓝缕到举世瞩目,新中国外交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成就。根据下表所示的大事年表,回答问题。

    时 间

                                          史    实

    1949年

    中国同苏联等十几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1953年底

    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 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1971年

    在第26届联大会上,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访华, 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 中日建交

    1979年

    中美正式建交

    1997年7月

    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1999年12月

    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013年3月

    习近平首次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2024年1月

    中国已与世界上183个国家建交, 参加了10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工作

    (1)、根据中国外交的大事年表,归纳我国外交的变化。并指出当今中国形成了怎样的外交格局。
    (2)、提取表格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实,据此拟定一个与“中国外交”相关的观点。
  • 5、【回顾发展足迹,感悟历史规律】某班级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以共和国的足迹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参与完成。

    (1)、请你帮忙将年代尺的“?”处补充完整。并写出进入这一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2)、请将图片与年代尺中的A、B、C三处进行匹配,并任选一张图片写一段讲解词。
    (3)、回顾共和国足迹,完成展板的[感悟]一栏。
  • 6、读2013-2023年人口数据统计图, 完成下小题。

    (1)、关于 2013-2023 年期间我国人口增长状况分析正确的是( )
    A、总量持续增长 B、自然增长率在逐年降低 C、总量持续减少 D、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增长
    (2)、现阶段我国人口变化带来的问题主要是 (    )
    A、资源短缺加剧 B、人口老龄化加剧 C、环境污染严重 D、男女性别比失衡
    (3)、为应对这一现象,我国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B、建设绿色中国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取消计划生育
  • 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多项指标位居世界前列。某博物馆准备就此举办一场科技成就展,下列可以入选的是( )
    A、载人航天工程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籼型杂交水稻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 8、右侧材料可以载入《当代中国大事记》中的( )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共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A、“理论体系”卷 B、“国防建设”卷 C、“民主法制”卷 D、“对外开放”卷
  • 9、20世纪80年代,中国农村流行一副对联:  “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这两次分田地的共同点是( )

    ①确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                
    ②得到农民的普遍拥护

    ③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④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0、“引领+联动+帮扶”,聚合民族共富“三股力”;  “芙蓉+樱花+紫薇”,培育民族共富“三朵花”;  “点+带+面”,构建民族共富“三脉络”兰溪市积极探索民族乡村共同富裕新路径,带动村民增收。兰溪市的做法( )
    A、满足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B、保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 C、是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的体现 D、体现民族地区实行高度的自治
  • 11、1960 年春,王进喜率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他不顾腿伤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他的事迹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献身科研、默默坚守 B、艰苦奋斗、自力更生 C、以身作则、不畏强权 D、乐于奉献、严谨治学
  • 12、下表反映了 1952 年和1956 年公有制经济和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的变化,出现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所有制性质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经济

    21.3%

    92.9%

    私有制经济

    78.7%

    7.1%

    A、一五计划顺利实施 B、中共八大对建设道路的成功探索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全国掀起工农业“大跃进”运动
  • 13、图片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祖国大陆的统一 B、新生政权的巩固 C、中华民族的复兴 D、国际地位的提高
  • 14、从当事人或者目击者那里转述来的资料是第一手资料。(   )
  • 15、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是我国的四大地理区域。(   )
  • 16、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演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
  • 1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   )
  • 18、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中外学者从不同角度观察,存在不同的看法。

    材料一:宋太祖陆续沟汰了各地的武人节度使,换成了文人官僚。对文官虽然不可能期什么战斗指挥能力,但是通过扩充驻屯都城的禁军,补充了这些不足。

    ——小岛毅 《中国的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

    材料二:兵籍益广,吏员益...县官.之费,数倍于昔。

    ——《宋史●食货志》

    材料三:天下之入不过缗钱六千余万,而养兵之费约及五千万。是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卡兵。

    ——蔡襄 《强兵篇》

    材料四:美国学者墨菲认为,11世纪初宋朝的财政收入是盛唐的近三倍,南宋海外贸易兑收占国家收入的五分之一。中国的贸易总量不仅远超当时欧洲的水平,而且一直保持到19纪。

    ——黄夏《美国史学家眼中的宋朝、中国和东亚》

    材料五:北宋东京城平面示意图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史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宋朝是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美国学者墨菲在《亚洲史》中却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见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你认为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请结合上述材料,并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形成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严密,不少于200字)

  •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英国学者威尔斯在其所著的《世界史纲》一书中这样评价唐朝:“在唐初诸帝时代,中国的温文有礼、文化腾达和威力远被....中国由于迅速恢复了秩序和统一而赢得了这个伟大的领先.....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时,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

    材料三: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统计表

    时间

    公元400--1000年

    公元1001一1500年

    公元1500-1840年

    在世界所占比例

    70%

    56%

    29%

    ——摘编自《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1)、泰统一后颁行全国的文字是什么?我国汉字的演变有何特点?
    (2)、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进程是中华文明发展史的缩影。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公元11世纪到19世纪我国科技在世界所占比例的变化趋势。
  • 20、民族交融的方式多种多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三:承平以来,怀柔益远,北逾瀚海,西绝羌荒,青海厄鲁特、西藏、准噶尔之地咸入版图。其封爵、会盟、屯防、游牧诸政,事厥有专司。

    ——《大清会典乾隆朝》

    (1)、材料一中的人物穿汉服是因为哪一次改革?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材料二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唐与吐蕃交往的哪一史实?起到了什么作用?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朝分别设置了哪些机构管理西藏和新疆?
    (4)、结合以上材料并联系所学,说说民族交融的方式有哪些。
上一页 92 93 94 95 96 下一页 跳转